本帖最后由 过河石 于 2012-4-5 18:55 编辑
逛爸妈网也有一段时间了,总感觉许多父母太过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了,对那些一两岁就能指认许多单词的小宝宝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对他们的父母也是心生佩服和崇拜。许多人忙不迭的加入这个行列,积极的收集英文绘本,改造中文绘本,购买分级读物,争分夺秒的让孩子看英文书,听英文音乐,看英文动画,待到孩子有些成绩时,哄着孩子录段音,录个像用于留存或分享,父母顿感自豪和宽慰。
就我个人而言, 总感觉这种跟风的攀比教育有些不对的地方。那么小的宝宝从绘本里学习的不应该是这些。我更愿意给孩子描述整个画面,尽量用孩子能听的懂的声音(或许中文或许英文,或许一些有趣的拟声词等,在这里语言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我觉得让孩子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故事的有趣,感受角色的真善美,比让她记忆几个单词、几个句子更有益。
女儿一岁一个月左右,《我爸爸》刚买来打开,看到爸爸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大灰狼,还没等我说一个字,就用小手去拍打大灰狼,她这种对画面的体验和感受,让我很是惊奇,也让我明白了绘本就是绘本,它的意义不在语言文字,那种形象的画面会无声的滋养孩子的心灵。还有看《好饿的毛毛虫》时,总爱把手指戳进那些毛毛虫吃过的食物的洞洞,她一度很迷惑,为什么从这一页穿过去的手指,却从背面的一页穿出来了,还很害怕的拔出自己的手指,仔细的检查抚摸,很是担心刚刚自己的手指是不是被书切断了。每当她用心的去看书(确切的说是“玩书”)时,我都不会去打断她而强迫她听我讲解。现在,我掌握了一个原则,拿出一本书,展开一页画面,我会静静的等待,等待宝宝的回应,我会仔细的观察她的表情和动作,然后根据需要在决定是否讲解以及怎么讲解。这样一来,她才真的在读书,而作为父母,我不仅仅读了书,还顺带的读懂了身边的女儿。
面对浩荡的优秀资源,静下来反思,也许是我们父母的心态有问题,也许是当今社会的导向有问题,面对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画布,我们真的应该小心下笔啊...
以上仅个人感慨,无任何冒昧之意.
该贴已经同步到 过河石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