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

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杨东平批评了家庭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已经出现,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

杨东平认为,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不可替代。他说,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细心地观察孩子每天的变化。“所以,西方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太多时间睡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比国家规定的时间少了1小时23分。他们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在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了一个小时以上。

杨东平说,中国的许多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可以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弃了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数之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前者。

“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杨东平说,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杨东平举例说,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杨东平说,很多情况恰恰相反,“在好的教育中,人格养成、身体健康恐怕是第一位的”。

他认为,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列举了一位在日本的华人家长的博客,其中日本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的教育,让杨东平印象深刻。譬如,日本幼儿园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等,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幼儿园里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都穿短裤上学。那位华人的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问教什么?答案让你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教会说谢谢’”。

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家长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杨东平说,“他们所要改变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他希望家长们淡化分数竞争,破除名校崇拜,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奇谈怪论所迷惑。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据杨东平了解,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培养出了23位院士,学校完整保留了他们高三时的学习成绩。调查发现,从分数上看,在这23个人中,当时位居年级前十名的只有5人,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人有2人,居于后30%的有6人。

教育界还提炼出了“第十名现象”。杨东平解释说,在我们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往往表现平平,不见踪影,而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所成就的,反而更多的是那些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和不太受老师“待见”的学生,“第十名现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杨东平提供的分析是: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优秀,透支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杨东平说,对于小学生来说,考60分和考90分没有什么区别,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但是,在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的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今天的儿童正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杨东平说,孩子们的起跑线不断前移,从原来的高考提前至中考,再到“小升初”、“幼升小”,连幼儿园都要留家庭作业了。许多小孩从两三岁开始,就不停地上各种培训班。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竞争只有对刘翔才是重要的。”杨东平说,“我们今天的儿童不能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也确实有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很多名人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名人

一个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国人喜欢讲少年早慧,自古英雄出少年,而美国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杨东平说,不管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林肯,这些成就事业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少年早慧的。他们的经历表明:历经磨难大器晚成,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规律。“我们不要追求少年早慧,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很多家长对于早慧儿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他认为,一些名人的教育观值得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名人之后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们的家长也不要求他们出人头地,成为名人”。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杨东平认为,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他提供了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

杨东平说,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

但现实令人忧虑。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新生代的大学生做了这样一番评价: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杨东平说,这虽然是片面之词,但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视。





jansen于2012-5-2 09:20补充以下内容:
我决定,以后我家孩子永远不跟别人比,永远不看他的成功,跟孩子跟自己的过去,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赞许~
教育观点
2636 查看 34 收藏帖子 (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落叶轻尘

    2012-5-2 09:43:01 使用道具

    国情唉!
    天朝只有高考还算得上相对公平
  • 小苹果树

    2012-5-2 09:49:21 使用道具

    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OZM,确实如此。发现自己就是文中所谓的坏家长。。。
    中国人口太多了,大家都觉得还努力跑啊跑,不然被淘汰。其实这是因为生活没有安全感造成的。
    解决办法有2:1、移民,国外啥都不好,但是人少不容易被淘汰,生存压力没那么大;2、做有权势的爹妈,或者至少二居其一,中国总之是拼爹的,不管牌怎么洗。
  • nancyzhang

    2012-5-2 09:56:40 使用道具

    只有像样的分数才能让孩子顺利通过小升初、中考、高考几道坎,有了较好的平台才能谈发展。否则成功谈何容易。当然富人、名人的孩子不用这么辛苦。
  • 3tigers

    2012-5-2 10:06:51 使用道具

    你这个话我很赞同,可没底气实施,这就是目前的教育怪像,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很多!
  • 小苹果树

    2012-5-2 10:09:15 使用道具

    好文章,刚刚读了一半就回帖了。其实这个现象从我们那个时期就开始了。
    社会MS稳定了,其实动荡不堪,中国人民真心苦。

    这个文章里有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1、孩子的智慧过早被挖掘,不是好事。社会和教育环境都好了,很多大学的孩子都还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一如十几年前的我们。甚至变得更加功利。2、小学到高中的分数真心重要程度不高啊。
  • jansen

    楼主 2012-5-2 11:39:49 使用道具

    3tigers 发表于 2012-5-2 10:06
    你这个话我很赞同,可没底气实施,这就是目前的教育怪像,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很多!

    俺这个其实是思考过很久的,而且我也相信不过份的去看孩子的分数,也并不代表孩子考不了好分!而是觉得我们不能通过分数来给孩子压力!想当年自己就深受其害。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分数的在高低与他的能力与聪明无关!!!




  • heidigao

    2012-5-2 12:38:12 使用道具

    在这浮躁的社会保持平淡的心态不容易啊。
  • ericayy

    2012-5-2 12:49:42 使用道具

    现在的小孩子的确太累了
  • 我行我法

    2012-5-2 13:08:06 使用道具

    儿子上初中以后,我会根据他的情况,还有他自己的意愿来决定他下一步的出路,我不会非要让他让高中考大学,我觉得没什么很必要,他自己能生存养活自己了,大一点,如果想再学什么,一样可以去学,用不着靠我们,我最多打算养他到高中毕业,如果他上高中的话。儿子现在出去玩都不容易碰到同学,因为几乎没每个同学都抱了补习班,但我儿子没有。
  • windflower

    2012-5-2 13:26:44 使用道具

    我觉得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品格的养成,而不是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
    孩子成为一个乐观、自信、善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比学了多少小时的英文、奥数、国学,拥有多少竞赛奖项来得更加重要。
  • zhuzhuabc

    2012-5-2 14:14:25 使用道具

    说的很好,注意不要让孩子太累了
  • zzyy

    2012-5-2 15:54:00 使用道具

    道理谁都懂,但很多家长也无奈,表示理解。
  • esdella_sz

    2012-5-3 23:38:52 使用道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woailala

    2012-5-4 08:15:39 使用道具

    好文!非常支持。我现在对娃的教育应该就是不看分数,看素质的教育。自我认为的。
  • woailala

    2012-5-4 08:23:05 使用道具

    我行我法 发表于 2012-5-2 13:08
    儿子上初中以后,我会根据他的情况,还有他自己的意愿来决定他下一步的出路,我不会非要让他让高中考大学, ...

    我觉得上大学是很简单的,现在是大学普及化教育。上大学的比例非常大的。


    woailala于2012-5-4 08:24补充以下内容: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毒害了多少中国家庭,也毒害了多少中国少年儿童啊。
  • 5班庞成元妈

    2012-5-4 08:29:08 使用道具

    要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
  • lindatian

    2012-5-4 08:34:51 使用道具

    专家说的对也不对。如果教育资源公平,哪个爹妈愿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拼死呀!该专家也开始转移视线了。
  • 我爱Paris

    2012-5-4 09:41:46 使用道具

    联系自己的经历,深有同感。所以觉得小时候还是孩子的人格、体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如果不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的话,将来他们长大了,如何在社会上和谐相处只怕是个难题。说不定还会出现很多高智商的罪犯。
  • yuanyan153

    2012-5-4 09:56:32 使用道具

    是啊,我也觉得小时候培养孩子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和好的心理素质比较重要,学习是可以不断学的,并不一定非得在很小的时候学完的。
  • Rosedejia

    2012-5-4 10:01:20 使用道具

    很好的文章,最重要还是一个度!掌握好度,家长责任重大。
  • zouandli

    2012-5-4 10:55:43 使用道具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发现自己就是个帮凶。
  • JimmyMam

    2012-5-4 12:07:23 使用道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考60分和考90分没有什么区别,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 math123

    2012-5-5 11:04:44 使用道具

    收藏,细读
  • 缡源莼

    2012-5-5 22:50:30 使用道具

    学习成绩再好,却什么都不会,也就一生活白痴。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存能力更重要。
  • gloria1223

    2012-5-5 23:01:25 使用道具

    大环境如此,父母能怎么办?
  • 轻舞飞扬

    2012-5-5 23:06:41 使用道具

    60分和90分还是有差别的,说明有很多都没弄懂,以后年级越高,难度越大!
  • marylily930

    2012-5-9 20:16:39 使用道具

    再没个考试,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从哪选人去啊?没有办法的办法。
  • zzyy

    2012-5-12 19:14:44 使用道具

    成绩不是不重要,但唯成绩论英雄就不对了。
  • 煊煊猪宝

    2012-5-12 21:48:31 使用道具

    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部分也存在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