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篇帖子原本是我的一篇日志,发上来想看看大家的意见。
终于和老师商定,下周二晚上去老师那试听。
老师是一位曾在英国生活了15年的女士,从我与她的交流来看,感觉还好。
作为孩子的母亲兼第一任英语启蒙老师,我仅是在大学阶段过了英语六级,但多年来与英语并无交叉,目前的水平感觉在高中至四级阶段。
再说事件的主角——我3岁8个月的女儿。小姑娘说话开口较早,从7个半月发出第一声“奶奶”开始(孩子是奶奶带大的,第一句不是“妈妈”,让我一直心有芥蒂),至10个月正式张嘴,不到1岁半,基本表达没问题。18个月时在小区的see saw上完整地唱下来一曲《小燕子》被众人围观,惊为天才。
但考虑到先说好母语再学习第二语言,一直到孩子3岁,我们才正式开始了英语启蒙。我心有刻意,但面对孩子并无刻意之表现,如常一般给她买原版故事书,给她讲英语故事,唱英语儿歌,到现在看英语动画片,从未检验过她的实际水平,完全凭自己在生活中一句一句的英语命令,来试探她对英语的反应和理解水平。
我一直在想,学习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自开始启蒙至如今快一年了,从她日常对我“暗中测试”的反应来看,我感觉是时候开始强化性的训练了。
孩子在和我游戏中时不时会冒出stop、clap your hands、let's have a race等简单的祈使句;当我说一句超过10个单词的句子时,她也可以用中文给出我答案;甚至小姑娘昨天还在和她爹理论,“爸爸,你说‘妈妈,happy birthday’是不对的,要么说‘妈妈,生日快乐’,要么说‘mummy,happy birthday’,怎么可以又说中文,又说英语呢?”。
孩子已经认识到了两种语言的差异,我觉得更应该从此开始培养她的中文语感思维和英语的语感思维。目前的这种进度以及我个人自己的能力,我感觉都有点显得不足了。
于是,我开始萌生了为女儿找英语老师的想法,毕竟自己的能力摆在那,让我通篇只用英语和孩子交流,我自己都觉得是不现实的。
跟孩子她爹说,她爹回我:“我感觉操之过急。”不过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也可以试试,试了你也就死心了。”
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回我:“现在孩子要多玩,你别搞得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跟另一个也有一个4岁女孩的同事说,同事回我:“你现在让她学了,到时候真上学正式开始学英语了,你当心成夹生饭!现在让她玩啥玩啥去吧!到时候该学了一次通过!”巴拉巴拉的一大通。
……
我不教孩子认字、不教孩子学语法、不教孩子记单词,我只是希望找一个英语老师,chat with my little girl,我真的太心急了么?我只是想给孩子提供一种环境,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口说习英语,这不对么?我怎么就变成给孩子无谓地增加负担了?
我甚至有种想法,如果孩子学习说另一门语言(注意只是说,不是读和写),是给孩子增加负担,那么学说中文呢?学说中文不是负担么?那些不心急的妈妈们是不是就可以让孩子到了小学再去学说话?那样一次通过,就不会成夹生饭了!
有点激动,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