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资深家长总结多年陪孩子学语文经验,找到合适的方法最重要!深度学习了!

已有 228 次阅读 2016-9-19 08:1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先说说我的孩子小低年级的语文学习情况吧。

一、二年级,语文成绩曝露不出实质性问题,三年级开始,他的语文成绩,像一把尖刀直扎我心,差得惊人。差到什么地步,说出来也不怕丢人,居然期中考试得了个7字头的分数回来。不是偶然失手,是平时小测验就很差。三年级上学期,就在这种“呆”掉的状态下混完了。

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我原本满心指望语文老师能尽心盯一盯我娃这样的“后进生”,结果与老师沟通了一次以后,我彻底放弃了把希望寄托在老师手里的想法,决定按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孩子一起来学语文。

【三年级下学期结束前约2个月时间我们所做的那些事】

小学三年级以上阶段的语文考试,卷面分为:基础、阅读、作文三部分,“基础”这一块的最容易出效果,因为是书本的内容为主。

一、语文基础的进步

从三下结束前约2个月(8周左右时间),我每天和孩子一起复习课内的生字词、要背诵的课文段,根据课内生字词再衍生出同音字、词,每天都理出一些,让孩子抄一抄、看一看。这段时间里,他白天上学去了,我没闲着,一有空就拿出自备的语文书,上网找一些语文试卷,对比考试题型,挑出“亮点”找些差异化的内容,整理出来,晚上给他复习、预习的时候用。会出现一些书上没学过的字词,都是我翻字典,拿到他跟前给他读。

你可以说他的学习习惯太差,是的,我承认,所以我以身作则“我找资料,给你来看,你当着我的面不得不看。”从三下起,他的语文书我非常熟悉,每课、每单元的重点,我了然于心。

这样学习的结果是:8周的时间,期末考试语文基础部分从原来能扣个4、5分升级为只扣2分,算是找了一点点分回来。毕竟只有2个月时间,要实现质的飞跃,这点量的积累还不够。从长远来看,我引导他关于书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应当是没错了。

二、语文阅读的进步

我的孩子,看书不多,一见到厚书,他就本能的排斥,这一点很不好!怎么解决这个最影响“阅读、作文”成绩的问题?还是按我自己的方法。每天和他一起读1至2篇小美文,什么文体不拘,但是我选择的基本都是写人、写事的,因为中年级的语文应试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读文的时候,我会故意讲几个文中的好词、好句,来感慨一番,然后与他一起讨论,他认为的好词、好句有哪些,请他讲讲好在哪儿?如果换作是他来写,可能会如何组织文字。通过讨论,我会让他把讨论的达成一致的内容批注在文章的旁边。有时候遇到一些他不认识的词,不懂的地方,我会让他查字典,或是上网查一下,让他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一些。批注下来的时候就有了文章的关键词、句或者是主题,对他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8周的时间,期末考试的阅读部分,从原来很随意的扣个10来分,减到6分。(请原谅我的要求低些,因为起点放在那儿,我想高,也不是立刻就见效的。)

三、语文作文的进步

8周的时间,要想对作文能力的提高上一个台阶,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凡事都得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和他一起,除了读美文,我还找了一些高一个年级的作文选让他来看。

语文书上的单元练习上,都有作文要求,我会事先找来同类、同题的作文5至8篇,让他认真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让他谈谈每篇作文最吸引人的点在哪里,如果运气好能遇到一些“大家”写的这类小文章,我会首先推荐给他来读,让他体会一下高手的写作技巧。

当然,单元小练中要求的作文,我会让他事先写草稿,然后我和他一起再来读。错别字,我和他一起挑。草稿中,使用得当的词句,我会和他一起圈出来,像老师那样打出星。我觉得用得不好的地方,我不直接说,而是问他怎么想的?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换两种说法,还能怎么写?然后他在重新思考,口中描述的时候,我会启发他用上一些更恰当的词,这样往往在“换种说法”的时候,他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佳句,这时候我让他赶紧记下来,换掉原来用得不当之处。

在期末考试前一天,我给他作文复习的方法是:手边抄来或是网上找的很多语文参考试卷上的作文题找了约10个,和他一起坐下来审题,如果遇到这样的题目要求,应当如何下笔。(请原谅我的应试教育)

期末考的作文,我特地去看了试卷,从原来扣个10分的差文,到扣了5分的三类文,算是进步了。

【四年级】

诗、词的学习,我是放在了三升四暑假,主要让他去记。接下来的四年级,对他的语文学习,我依然按照订好的计划,一一推进。

开学以后,每天接他放学的路上,除了聊学校的见闻,就是聊诗词,有时候我真的记不住整一首诗了,会背到一半,他就自然接下去背出来。当然了,放学路上的聊天儿,玩的时候闲聊,也不是白聊、乱说一气的,如果当天发生了一些趣事,我会就事情说一个形容词,他喜欢显摆自己的半瓶水,总是会说与我不同的形容词或句子,而且是多说几个。在说的过程中,我会赞他用得恰当之处,用得不当,我会大致解释一下意思(大差不差的,做不到和字典一样),告诉他这些词句用在什么情况下,他真就记住了,因为我看他用在作文中,恰当了不少。

基础的学习,我增加了一些成语类的知识点的识记。学校的作业量很少,而他是个不喜欢读大本书的孩子,所以美文与作文选,成了他读书的替代品。就这样和他一起学语文,他从作文随意扣个10分、8分的“怕写作文”家伙,到现在已经在省、市级刊物发表了若干篇习作,还得过一个省级作文比赛的一等奖。至少现在不怕写作文了。

通过整个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他取得了进步。这里的进步表现,不仅是拿回来的考试分数。而是很多习惯上的进步。比方说,开始是我翻字典给他看,后来是他自己查字典。对我讲的学校没有要求的诗词,他自己找书查到,主动地去背下来,而且能和我聊到李清照的婉约,苏东坡的大气,鲁迅的文章,他不太能明白“辛辣”在哪里,朱自清的一些散文描写很细腻,但是不太对他的味口等等,让我居然觉得和他能聊起来,而不是单纯我在说教。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么久的时间,我没有让他做过N多的课外练习卷,好像就没买过。我时常会去书店翻翻那些卷子,我也会去翻翻那个教师用书,这样我会更好的把握书本知识的重点,和他在读文、复习时目的性更明确一些。语文,我个人认为不是从题海中能提高的。

【六年级】

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了,从应试的角度看,他的语文成绩一般稳定在92分左右,难得失手,也在89分,算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也没奢望他能语文像别的娃那样考个95、99的回来。我承认自己是个应试的家长,但是成长册上的优、良、中、差,逼得我不得不从了“应试”!

希望我的拉七拉八一大堆话,对中年级的孩子家长,有所启发,让您找到合适当自己孩子的语文学习方法。当然有很多语文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的,那就姑且当个笑话看看。

我的体会是: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可能时间会有长短,但是只是静下来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转:初中妈妈的后悔

已有 8 次阅读2016-5-12 08:10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小糯糯(男孩,2岁10个月)

我的孩子2013年小升初,现在回想当年,有些事儿真是很后悔,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给小学的家长们借鉴。

2013年10月30日——初入中学

1、语文: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反思:现在终于明白了——有了良好的读书的习惯,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2、数学: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摇号进了不错的学校,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只进了平行班。
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现在终于明白升学择校或分班要考奥数了,也明白所谓“禁奥”=放屁)。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学。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吧。

3、英语: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还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行或不重视。

我同事的孩子现在学到新概念2了,学英语很轻松,在小学感觉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绩一样啊都是优啊。后悔啊,没有学课外的。

反思:小学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期培养啊。不要到时像我一样后悔极了。

2013年11月11日——上半学期
结合孩子目前的初中情况给家长几个提醒。

【语文】
古诗词:小学学过的古诗词必背,最好分一下类(如描写季节、景物、情景的等等)。初中考试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我家孩子答这样的题时总是似曾相识,但总答不全或有错别字或干脆忘了。

成语:小学一定要多积累成语且知其意识其字,初中考试也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每考必有)。

文言文:小学有时间学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多体会文言文的语感(现在我孩子在该方面成了难点,经常考个0蛋回来)
总之语文一定要多读书。

【数学】
小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初一作业、考试出现)

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

【英语】
小学不在学得多,一定要学得扎实啊,在扎实的基础上多学一些更好。


2014年5月30日——即将初二
孩子初一快结束了,马上迎来关键的初二,在这一年里有欢乐、有郁闷、有信心、有失败、有失落、有希望。还是说一说孩子的各科情况及小学家长们应注意的事项吧。


【语文】
成了经常被“约谈”的科目

孩子的语文成绩自上初中以来一直没提起来,也上了1对1个辅,但收效甚微,主要问题出现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上。因初一各期考试都以中考为标准,课外阅读理解题(现代文、文言文)和作文占比分很大,而且阅读理解的文章内涵较深。

我孩子经常不能理解文章内涵,甚至有时读不懂,不会归纳阐述整章、段落中心思想,不会用书面干练语言解答,答题经常口水话,有时心里明白就是不会用文字表达。阅读理解差当然作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老师分析是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窄,当然对文章认识肤浅,写作也就没有素材,语言素养是长期的积累过程。

确实如此,他班上语文成绩不错的都是爱读课外书的,上小学时就什么都看(无论文学类、自然科学甚至各种杂志)。我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是小学时欠了帐,现在各科学习都很紧,每天作业一大堆,哪有时间培养阅读啊,更没养成读书习惯,有点时间他宁愿假装看英语,也不去读读看看杂志什么的。

语文阅读差也导致了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差,初一数学应用题文字那个多,有时他读几遍都建立不起已知条件的联系。

所以在小学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语文成绩不会差哪去。

【数学】
成了经常忽上忽下的科目

现在初一数学各期考试也都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考题是中考原题。他们现在所学的内容和我们那个时代初中所学内容差不多少,但是知识点挖得很深,现在的题确实很难,实在是难啊。

孩子上了初中后我们对他的数学抓得很紧,上辅导班、做课外练习等,但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的。如果题出的基础点他的成绩就很好;如果题出的灵活点,他总是被陷阱题陷进去或就差一点做出来就是做不出来。

究其原因是数学思维的局限,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也是需要长期培养过程的,他们学校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数学成绩就是不一样,所以小学时一定要学一学奥数(但千万不要为了得奖而学)。

再补充提醒一下小学数学注意的知识点:

1、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我孩子小学时几何问题弄到很懂,到了初中几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但有些孩子就吃力一些(这些孩子的家长反应是在小学时几何问题没过关或没重视)

2、行程和工程问题,在初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应用题。

【英语】
成了老大难科目

小学时学得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初中倍加努力成绩也只能在中游,因起跑就落后别人一截啊。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现在课外学了新概念1,但他班很多同学开始学新概念2了,咋可能撵得上啊。

【习惯】
这次提一提学习习惯问题,学习习惯相当重要

请家长注意了!根据我孩子他班和其他同事孩子班情况,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各期考试96分以上)进入初中大部分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这部分家长不能放松)
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各期考试90—95分)进入初中后很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生行列(这部分家长不要为小学成绩不优秀而担心了)
小学成绩差的学生(各期考试85分以下)进入初中后成绩却很难上去,甚至跟不上(很多开始混了)

注:以上分数划分非绝对,仅根据我娃班级和部分学校班级情况了解的而划分并不科学,因各校考试难易有别,有些学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优生,60分以下才是差生。娃娃成绩优劣指的是分数一贯如此,并不是偶尔考差了就成差生了。

在这里只是想说明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和成绩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现,同时提醒娃娃成绩总是不好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等到小学毕业了进入初中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小学时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是不错的,进入初中后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初中所学的知识又多又难且进度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很难上去,小学时成绩落后的大都是学习习惯差造成的。

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所以小学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一看到成绩落后了就开始忙于补课(补课其实只能补些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不可能补出好的习惯),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有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等等,网上有很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好啦,经验说的差不多了,这就是我根据自己的孩子总结出的一些东西,希望对小学家长们有用吧!
转: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热度 1已有 20 次阅读2016-5-7 18:1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知识点

  小糯糯(男孩,2岁10个月)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11.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 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a2<a3<……<an。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6.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 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 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 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4、 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7.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 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 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 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 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 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 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 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8.余数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r<b,那么r叫做a除以b的余数,q叫做a除以b的不完全商。
余数的性质:
①余数小于除数。

②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
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一、同余的定义:
①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二、同余的性质:
①自身性:a≡a(mod m);
②对称性:若a≡b(mod m),则b≡a(mod m);
③传递性:若a≡b(mod m),b≡c(mod m),则a≡ c(mod m)

④和差性:若a≡b(mod m),c≡d(mod m),则a+c≡b+d(mod m),a-c≡b-d(mod m);
⑤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则a×c≡ b×d(mod m);
⑥乘方性:若a≡b(mod m),则an≡bn(mod m);
⑦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数c,则a×c≡ b×c(mod m×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
①若A=a×b,则MA=Ma×b=(Ma)b
②若B=c+d则MB=Mc+d=Mc×Md
四、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
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 9)或(mod 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
五、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 p)。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基本概念与性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基本方法:
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
③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
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
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
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
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小,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
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22.分数拆分
一、 将一个分数单位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和的公式:

① =+;
②=+(d为自然数);
23.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特征:
1. 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 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3. 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4. 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
5. 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
6. 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
7. 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24.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综合行程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6.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7.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28.几何面积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
常用方法:
1. 连辅助线方法

2. 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
4. 利用特殊规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
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

29.立体图形
长 方 体
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 S=2(ab+ah+bh) V=abh =Sh

正 方 体
8个顶点;6个面;所有面相等;12条棱;所有棱相等; S=6a2 V=a3
圆柱体
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S=S侧+2S底 S侧=Ch V=Sh
圆锥体
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S=S侧+S底
S侧=rl V=Sh
球体 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 S=4r2 V=r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基本思路:
1、 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

2、 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
3、 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
4、 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
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小学生阅读题答题技巧[转]

热度 1已有 29 次阅读2016-3-23 09:04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小学生阅读题答题技巧

  小糯糯(男孩,2岁10个月)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一些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考试阅读题中,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