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教育孩子,和你们家有没有钱,没有半毛钱关系!(转)

热度 15 已有 523 次阅读 2017-3-31 16:56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释迦牟尼 , 亚里士多德 , 米开朗基罗 , 苏格拉底 , 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和你们家有没有钱,没有半毛钱关系!(转)

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教育得很好;

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教育得很好;

没钱人家的孩子,可以教育得很好!

是的,我没有在“普通人”“没钱人”的教育上,加上一个“也”字,如是:

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教育得很好;

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教育得很好;

没钱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教育得很好!

就是我认为:

教育孩子,和你们家有没有钱,没有关系!

是的,在任何时代中,任何体制下,任何文化里,教育的好坏,和金钱都没有关系!

你看人类历史的发展,那些创建出丰功伟绩的人,有的来自富裕家庭,有的来自小康之家,有的来自贫寒人家,从来都没有一个历史事实去告诉你: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耶稣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普通人家的女子;

孔子的父亲,是个官员,但当时因为王朝更迭,早就狼狈不堪,且孔子是私生子;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劫比罗城净饭王,乃是一国的君主;

苏格拉底出生贫寒,父亲是雕刻师,母亲是接生婆;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一位御医,他从小都生活在贵族的环境中;

米开朗基罗的父亲,是小镇的司法行政官员;

达·芬奇的父亲是法律公证员,十分富有,他的母亲是农妇;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祖父则是医学权威;

哥白尼的父母,都来自商人的家庭;

牛顿在还未出世时,父亲就亡故了,3岁之后,母亲改嫁,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

瓦特的父亲是熟练的造船工人,也是小镇的官员;

爱因斯坦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热爱音乐;

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鲁特琴手,作曲家;

华盛顿的父亲,是一个不算富有的农场主;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属于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亚当斯密的父亲,是一名小职员,工作是关税查账;

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个手套商人;

爱迪生的父亲经营餐厅和木材,母亲是小学老师和家庭主妇;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唱诗班男高音,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笛卡尔的父亲是地位较低的贵族,母亲在他1岁多时离世;

卢梭的父亲是制表匠,母亲在他刚出生就离开了人世;

哥伦布的父亲是羊毛纺织工,兼营一个卖奶酪的小摊;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经营一家小镇的杂货店;

居里夫人的父母,都是老师;

福特的父母,经营自己家的农庄;

拿破仑出生于一个并非显赫的一般贵族家庭;

毛泽东的父亲是富裕的农民,母亲是普通农村妇女;

麦哲伦出生在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里,10岁时进王宫服役;

康德出身贫寒,父母家里都是从事皮革业的;

香奈尔是私生女,有7年生活在孤儿院里;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画家,担任工艺学校的艺术教授和当地美术馆馆长;

卓别林的父亲酗酒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在孤儿学校里;

鲍勃·迪伦来自犹太裔移民,从立陶宛和乌克兰移民到美国;

奥普拉是女仆和士兵的孩子,家境贫寒,童年多次被性虐待;

李小龙的父亲是著名粤剧演员,母亲来自富裕家庭;

德蕾莎修女的父亲,是一位富商,8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便以卖布和刺绣的为生;

洛克菲勒出身贫穷,父亲是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律师,母亲从事金融业;

乔布斯被亲生父亲抛弃了,养父是从事改装并销售二手汽车的商人

……

我们再来看现在中国的企业富豪及互联网英雄:

王健林的父亲,是地方大学的副校长;

马云的父亲,是艺术家,从事曲艺研究工作;

马化腾的父亲,是企业管理人员,曾任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

李彦宏出生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锅炉工;

雷军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城市居民之家;

许家印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后来在村子里当一名仓库保管员;

刘强东的家族曾行船为生,是普通的船民;

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

陈天桥的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中学的英语教师;

郭广昌出生于东阳横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因落了个残疾,在工厂里当门卫

……

把这些曾经影响世界历史的伟人,以及我们这个时代被追捧的时代英雄的家庭境况列出来的时候,我越来越觉得,真的是英雄无论出处,奋斗全是靠自己!

可是,我们对这个事实,却从来不敢去正视。

无论是家境好的人家,还是普通居民,或者是贫寒的家庭,只要一听到别人的教育方式,就直接脱口而出“他们家有钱,有背景,咱们学不起”。

岂不知,教育根本跟金钱就没有关系!

我们不敢相信这一点,是我们在为自己找托词,找借口,找理由——这些,都比认真地关心孩子,理解教育要简单得多——然后呢,有了这些托词、借口、理由之后,就达到自己什么也不做,或者只能用金钱去购买教育的自私目的了!

或者,反正我也没有钱,也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这么着呗。

如果你以自己有没有钱,来预设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够成才。那么,我可以说,你的孩子就算成才,也跟你的教育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你的孩子,也认同家里没钱自己就不能够成才。那么,你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成才!

如果你看到别人任何好的教育行为的时候,就冒酸水说,“没钱没时间,谈这些都是扯淡”。那么,你活该被所有好的教育所抛弃!

没问题,你觉得上面的三个如果成立,我不怕你来骂我!

你自己都甘愿放弃(我没钱就给不了孩子好的教育),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我没钱所以我失败),我凭什么要重视你呢?

我一讲故事,就有人说“我们不可能”,但是,我还是要讲自己身边的三个故事,来说明教育和金钱没有关系。

当然,你还会吐槽说,“我们没才华没天分,遗传基因不好”——如果你这么想的话,我只能说如果你连自己的基因都觉得不好,那被社会所淘汰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河南农村的穷孩子。

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去读书,家里没有钱,就编一些草帽去卖钱充当学费。后来实在是供不起,17岁就去参了军。到军队后,他通过自学,从士兵到干部,被送到军校进行深造。后来,又从技术到政工,复原后又做过国企的管理者,80年代还下海经商,有成功也有失败,几经起伏,度过一生。

我的父亲,有一个亲哥哥,据说,当初并不支持他读书。后来,一直留在家乡的村子里务农。还因为看到我父亲命运的改变,就以“你有钱就该分给我”的做法,闹得两家出现了隔阂。

如今,他们都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不想说他们的一生有什么高下之分,我只想说,一母同胞,同样的生活环境,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跟金钱真的一丝一毫的关系都没有。

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生活在河南的一个小城市,家里是普通的居民。父亲经商后稍微家境好转,但旋即失败,境况衰落。简单大致的比较,全中国当时应该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家庭,和很多农村的家庭都超过我家,应该丝毫也不夸张。

我大学上的是河南的一所院校,期间还因为成绩太差,被学校勒令退学。后来调了系毕业,也没有学位。我想,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学生,也都比我强了太多。

从事新闻是我十岁的时候就立下的志愿,但我学的是机械,在经贸系毕业,要想当记者,就只能全靠自学。我在图书馆、书店、路边旧书摊,完成了自己的新闻课程。

我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基本上可以忽略。大学时,我租书买书没额外要过家里一分钱;大学后,我写欠条借了三千元去闯荡,从此和家里断了经济关系。

图书馆里免费看,书店里蹭书看,同学家里借书看。为了在旧书摊上看更多的书,我甚至花两元钱买一本文学杂志,第二天看完后,用一元五角再卖回去——以至卖书的人干脆不要钱给我看。

后来,我在经济核心刊物担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在新周刊担任编辑,在深圳周刊担任执行主编,在南方报业担任风尚周报执行主编,在北京担任数字出版的总经理……我面试、指导北大、复旦、人大、暨大、传媒大学的新闻系、中文系毕业生如何写作。

我并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做得不错,做得还挺自信,做得还挺开心。

我的这四十年的经历告诉我,我的教育,跟我我们家庭的财富,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我女儿的故事

因为有了我父亲和我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历程,我并不在意那些用金钱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

换句话说,我认为,教育,或者说,学习,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上名校,找名师,然后跟随高水平的人,采用最好的教材,培养最全面的素质,来达到学好的目的。

第二种,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无论是科班也好,自学也好,来达到追求的目标。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知识本身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为什么还要去追求“谁”给你的知识,而不是去追求“自己”想学什么知识呢?

当然,我也不会刻意去降低自己的教育资源。而是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就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此而已。

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兴趣,所以,为了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兴趣,我会投入很多是时间和精力。反而,对那些需要用金钱去换取的名校、培训班、考级等等,都一概淡然处之。

小丸子喜欢猫,只要是关于猫的图书、画册,就算是很贵的,我也会购买;我们带孩子去国外旅行,就算家里只有四万元的现金,我们也去法国和意大利度假;我们去山野里露营,去公园里野餐,自己做了很好的面包和蔬菜……

有些人看到我们这些生活,不知道我们只是把钱花在了我们认为该花的地方,同时,省去了诸多的培训班,也就有了家庭团聚的时间。

所谓的,吐槽“没钱没时间,谈这些都是扯淡”的人,我相信,家境比我们好,比我们家庭财富多的有的是。

而我们的生活,或者说,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我们居住的城市,工作的单位,收入的状况如何变化,都没有变过。

热爱阅读,喜爱画画,假期去旅行,有钱的时候去国外,没钱的时候去郊外,我们全家住过青年旅社,基本乘廉价航空,愿意体验中转12个小时,会去赶凌晨的火车,在国外都乘坐公交地铁……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如果你都没有体验过这些,有什么资格吐槽,“你们有钱,你们有能力,你们有时间”。

我们这十几年的生活,基本上是最普通的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单纯以物质而论,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北京,我认识的其他行业的人,大多比媒体行业的人收入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是的,我们也会住酒店公寓,住设计师的酒店,去体验热气球飞行,看安迪·沃霍尔的特展,自驾在澳洲的大洋路,品尝法国的美食……那是我们几乎从来不买奢侈品,不去卡拉OK,不报天价名师补习班……把有限的金钱,来换取我们认为值得的体验而已。

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给予孩子的生活,也就是教育,都没有变过。

写到这里,我知道还是给很多人留下了可以用来吐槽的漏洞——只要你想找,肯定会发现的——借口从来都会眷顾给那些有逃避意图的人。

有人说,你为什么要特意去写一篇金钱和教育的文章,又拿自己的成长经历做例子,太片面了,太独特了,我们还是学不来啊!

我也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真的!

自从童书妈妈在三年前开始写公众号以来,500多篇文章,几乎每天都在收获着“你有钱我们穷”“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样的牢骚评论,我真的很感激微信的评论挑选机制。

但是,我也真的有些受不了,整天抽着50块的烟卷,抱怨一本书28元太贵;去三亚抢春节一晚六千的酒店,抱怨你们出国是土豪;送孩子坐飞机去上几万元的思维课程,抱怨去露营没精力没时间;每天应酬回家后打游戏,却嫌陪孩子读书太累……

神奇吧,但事实就是如此。

真正的好的教育,跟金钱没有关系。

是的,家里有钱,教育资源会多。但是,家里没钱,教育资源并不少。

因为教育的实质,真的和财富没有关系。家里有钱没钱,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且,这些教育的路径,都可以指向真正的人生成就。

有钱人家的孩子,取得了成就——但是我要告诉你,就算人家没有钱,也可以取得成就。因为他们知道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是因为金钱。

那些抱怨没有钱而不去为孩子创造教育资源的,你就算把钱给了他,他也不会用在孩子正确的教育上。

甚至,你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就给了他,他也不会要的,他还以为你要害他呢!

我把这话就撂在这儿,你就看吧!

-END-

白滔滔 前媒体人,曾经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新媒体“童书出版妈妈”联合创始人。他是九岁女孩小丸子的爸爸。


文章来源: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责任编辑: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路过
1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sprinna1224

    2017-4-4 20:52

    但是有钱的教育更容易接近成功,比如最近大热的格局,从小就去世界旅游的孩子和每天在家呆着的孩子格局肯定不一样,但经济基础确实有必要
       回复
  • hidden 小E

    2017-4-6 15:34

    sprinna1224: 但是有钱的教育更容易接近成功,比如最近大热的格局,从小就去世界旅游的孩子和每天在家呆着的孩子格局肯定不一样,但经济基础确实有必要
    对 还是不一样的 眼界更开阔
       回复
  • hidden cl2039996

    2017-4-6 22:23

    干了这碗浓鸡汤!!
       回复
  • hidden 和和妈妈123

    2017-4-7 11:13

    励志文章啊,但稍微有点偏面。
    有钱的人更容易培养好孩子,金钱不是必然条件,但也是必要的啊。穷山村走出来的孩子成才比率还是低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