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买椟还珠是笑话了谁?

热度 6 已有 150 次阅读 2017-2-9 17:11 个人分类:妞儿学诗词古文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昨晚和妞一起读小古文。
第十一组开头有一段话:“……认识不知变通的郑人,认识买椟还珠的楚人……让我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吧!”
老实说,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多加思考,习惯性地认为是编者对这一组课文的一个总结,
“不知变通的郑人”对应的是第二课《郑人买履》,
“买椟还珠的楚人”对应的就是第三课《买椟还珠》了。

然后继续和妞一起读《买椟还珠》这课的正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读完以后妞就问了:买椟还珠的不是郑人嘛!为啥前面说“买椟还珠的楚人”呢?

我顿时被问倒,好吧,先表扬她“读书须有疑”的精神。想想,也是啊,根据这课文,楚人是卖出的一方,他把珠子装在一个漂亮盒子里卖,有个郑人来买,这“买”和“还”的动作都是郑人做的啊!根据我浅陋的学识来说,我一直觉得“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是笑话郑人的啊!笑话郑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取舍不当,花了买珠宝的钱最后正主扔了,捡回来个盒子。盒子再好它也只是个盒子呀!关键是这个“还”搞笑了,如果这郑人买完就拿着走了,那不是很正常的嘛,也不会留下成语了。妞宝是从一本《成语故事》里学到过这个成语的,所以她的认识应该跟我一样,认为这个成语是笑话郑人不识货“还珠”的。

难不成是编者在写前面这一段总结时弄错了?

我倒回去继续读原文,发现有一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看下面的对比翻译:“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的,而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宝的”。这样看来倒又觉得是笑话楚人的了,笑话楚人不懂得营销啊,没有突出重点,不能把自己的货物——宝珠卖出去,反而是把细枝末节的东西弄得太抢眼,喧宾夺主了。可是想想又觉得这楚人很懂营销啊!宝珠还在自己兜里揣着,一个盒子卖出了宝珠的价钱,赚大发了好不好?

所以,所以,买椟还珠,到底是笑话了谁呢?

有问题,找度娘。
度娘说了啥?太长了,我不想敲字,也懒得Ctrl+C Ctrl+V,好奇的话可以自己去搜了看。
反正我知道了,今晚回家解答女儿的疑问去。

题外话:
由此我又联想到经常跟妞讨论的那个问题:“对牛弹琴”是讽刺笨牛呢?还是讽刺那个弹琴的人?好像我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讲半天她还不明白,我就会顺嘴说“真是对牛弹琴!”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6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周鱼

    2017-2-9 19:41

    感觉皆大欢喜,谁也没吃亏,也没什么好笑的。
       回复
  • hidden Vivi妈

    2017-2-10 08:52

    是楚人不善卖在先,郑人不善买在后,呵呵
       回复
  • hidden 来球

    2017-2-10 10:34

    Vivi妈: 是楚人不善卖在先,郑人不善买在后,呵呵
    呵呵,我长见识了,不查的话,我死也想不到“买椟还珠”还能跟“文浮于理,以文害用”扯上关系
       回复
  • hidden narcy1986

    2017-2-10 15:16

    用心学习,用脑思考,真不错
       回复
  • hidden 曹三省

    2017-3-7 11:12

    百度了一下,有一本辞书的编者下意识地感到成语“买椟还珠”的这种毛病,于是添加了这样一个情节:郑人“按照这盒珍珠的定价如数付了款,却把珍珠取了出来还给了商人”。原来是读假书了。
       回复
  • hidden 来球

    2017-3-7 11:15

    曹三省: 百度了一下,有一本辞书的编者下意识地感到成语“买椟还珠”的这种毛病,于是添加了这样一个情节:郑人“按照这盒珍珠的定价如数付了款,却把珍珠取了出来还给了 ...
    是啊,估计还有很多假书,读了尚且不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