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孩奴十二年:这条名校"精英"路,让我和父母都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

热度 32 已有 1568 次阅读 2016-12-12 09:13 系统分类:其他 名校

http://mp.weixin.qq.com/s/mMeR7v9ECgrwVmedrSezhg

我们发现,许多中产家庭在子女教育中,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以上海为例,一个出生在90年代,体面家庭的孩子,升学路上的每一步,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小学补课—私立初中-重点高中-美国留学,最差也是复旦交大打底,理想的目标是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的金融街上,成为钱的“民工” ...


人很难挣脱客观条件的限制,相似的故事似轮回般上演着 ...


今天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刚刚走上创业道路的青年。他的成长道路就是如此“经典”:出生于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经过12年努力,进了好大学,读了好专业,然后进金融业打工 ...  然而,他说:


母亲以我为中心活了这么久,为孩奴十二年,也是她和社会隔绝的十二年;以前自己一直笑电视剧里的那些剧情多么的狗血,其实深扒一下,才突然发现真正狗血的好像一直是自己 ...


难得一个人能对自己进行深度的反思,能有勇气否定自己的过去 ... 这个周末,和大家分享这个真实的故事。


本文由创知路教育帮(微信ID:czljyb)授权小花生网发布



孩奴十二年,真实的名校精英路

by GC


去年有一部包揽了奥斯卡三项大奖的影片叫《为奴十二年》。我细细一算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再加上高中三年读书也正好是十二年。十二年寒窗苦读,母亲也在身旁陪伴了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一部关于一位黑人音乐家被卖身为奴十二年的真实故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随着一部《虎妈猫爸》,“孩奴”这个词开始走进了众人的视线。此剧热播的时候,我已经在燕园里度过了两个春秋,每每临睡前在寝室与母亲联系,母亲总津津乐道与此剧。可能是剧里有她喜欢的大眼睛小燕子赵薇,但是我更可以确定的是母亲从那个虎妈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她本身也是这群像里的一个缩影。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着一张美籍华人的身份信息,照片上的女人穿着典雅大方,和当年书本封面上那个涉世未深的姑娘大相径庭,但是很多人还是一眼就能认出她,根本不需要读照片下的那一行信息“Yi Ting Liu”。《哈佛女孩刘亦婷》畅销的那些年,可能我们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竟然会如此深远,今后会如何亦不可知。



著名的哈佛女孩的“前世" 和 “今生” ...  


我只知道在我考上大学后的某一天母亲很认真的和我谈起过那本书,也正因为母亲读完了那本书,她辞去工作正式成为全职妈妈,开始了“孩奴“的 的十二年。


“我所记得的只有搬家和我被送去读奥数班。”


小学愉快的时光很短暂,一二年级时候父母带着我和爷爷奶奶合家住在大房子里。每到晚饭的时候伴随着三五牌钟声响五下,父母们忙着布置饭桌而我则早早的在那台14寸老式彩色电视机前早早的坐好了,家里的规矩很严只有晚饭的时候可以看约摸半个小时的电视。那时的我吃饭是最不认真的,眼睛盯着屏幕任凭爷爷奶奶往我碗里夹菜而我只会机械性的吃,直到三五钟再响一下,到半了,节目结束了我才心满意足的放下碗全然不知我已经吃了好多了。


现在想想自己如此容易被满足,但是所谓的一时满足也不过是两年而已,上了三年级的时候,一直对我所在小学不满意的母亲和父亲经过几次轻微的争吵做了一系列重大的决定,而其中我所记得的只有搬家和我被送去读奥数班。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搬家,然而却不是最后一次搬家,这样频繁的搬家行为直到我小学毕业考上初中才暂告一段落。而后上高中的时候又搬过一次家,但是性质却完全不同。“炒房”并非现在的热词,我小时候就有只是我不理解罢了,现在想来那时候我爸妈其实就是在“炒房”。




小升初的激战


搬家在我上初中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读奥数班或者说外出补课上补习班这件事情却一直持续到高中。母亲自从辞去了工作,在教育我方面一直就是个很敏感的人。现在看来小学读奥数班什么司空见惯,但是在那个时候母亲就已经意识到小升初的残酷了。


特别是我所就读的小学还是一所公立小学,既不是什么标榜艺术特长的“爱菊”,也不是数学很神的“汇师”,也不是高安路上最有名的那一所“高安路一小”,而是一所名字很标准的“XXX附属小学”。


我一直记得母亲带我第一次去上课,家住在徐汇,但是上课的地点却在奥数教育质量最好的闸北,母亲拉着我的手穿过正在挖隧道的工地,为了抄近道穿过一个个小区去找地铁站。年幼的我脚力不支,母亲一边拉着我一边回头说,“快呀,快呀,你是插班生,庄老师的课今天第一天不能迟到!”


末了在地铁上坐了一个半小时,最终还是迟到了,当时从漕宝路坐到上海火车站那块儿我一直记得单程票价是四块,因为直到五年级那条路,那一趟趟的地铁我一个人已经独自走过无数次。


在小升初的激战中,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奥数生,我“侥幸”在录取的最后关头拿到了一个说不上大也说不上小的奖项。我只知道当时去中福会少年宫领奖时,父亲把红色绸缎盒子里的水晶奖杯上我的名字确认了好几遍,才缓缓舒了口气,说“这些年,钱没有白花,总算是能上了”。


“我又读掉了一个轮胎”


父亲嘴中所说的能上,就是一所私立初中,一所洋气、气派的私立初中。


初中要求全年必须穿校服,校服还四季不同,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套校服要240块钱,四个季节就是960,因为那时候我在长个,基本每年都要重新订校服。每个学期开学前,父亲总要调侃我,说家里准备买车的钱又被你读去了一个轮胎。


这学期的学费6000已经存在存折上了,而母亲只是默默接过存折,然后告诉父亲这学期我要报什么什么班,父亲有时候听完会皱皱眉,继而不说什么,只是默默打开大智慧把自己持了很久的一支股票抛掉。


初中的时候主要的补课地点是XXX区教育学院,在那里基本上被报了个满科当然也包括奥数,双休日基本都是在那个教育学院度过的。后来又一次我和我妈抱怨说上的东西太简单了,聪慧如我妈从来就有办法,而且小学开始就一直很坚持名师。我妈拉着几个别的进度较好的家长商量着把班退了然后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上课。


从那时起我便到朋友家去上课,也是从那时起,我妈会把学费亲自交到我手上嘱咐我下课一定要给老师,那时候上课一上就是四小时,准备希望杯华罗庚金杯赛。


那段时间上课的时间那就更长了。每次结束的时候递给老师一叠红红的钞票我的心总有些抽动,一方面老师的鬓角越发的白了,另一方面父亲默默又换了一个香烟牌子,母亲的穿着也越发朴素了。


付出确实会有成绩,我所在的私立学校并不以数学竞赛见长,但那一年获奖名单上破天荒的有了我初中的名字。最后我也拿到了推优,在中考考场上走了下形式就按照我母亲事先安排好的道路走进了所谓的四大名校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我的数学竞赛历程却随着高一年级时一场满盘皆输的选拔考试划上了休止符。我至今还记得在那场考试之前我的选拔考试名次还算不错,然后突然被宣布的加试,然后在一个昏昏沉沉的阳光甚好的下午,我浑浑噩噩的完成了全卷。最后才在考试过后同学们满面春风的讨论考试题,整张卷子是什么什么测试题原卷的时候惊醒过来,然而那时候我早就无缘了。




“我现在依旧觉得对不起我爸”


错过了竞赛还有高考这条路,母亲几乎没有犹豫就放弃了曾今帮助我进入初中和高中的道路,并且立刻着手利用自己手上的人脉开始联系高中的名师,也几乎没有犹豫又一次搬家了。


我爸嫌上班远也怕影响到我们,选择搬回去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我现在依旧觉得对不起我爸,因为我爸为了搬回去住这件事情受到了很多人的不齿和白眼,都成家这么久了搬回去和父母住会给人留下啃老的话柄。而我爸还是个堂堂大学教授,但是我爸忍了。因为只有把房子全都租出去才够交我补习班的费用。


准备高考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和准备中考准备小升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小学初中我的竞赛成绩很好的同时学习成绩也一贯很好,但是高中的难度和高中成绩的起伏从来没有放弃打击我的自信心。而且在心理上我也从未停止受到折磨。


这个阶段的母亲虽然还在陪读,却已经不会帮我去买教辅,帮我去复习试卷了。她所能做的只能帮我做好一日三餐,洗补衣物,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把学费交到我手里让我去给补习班的老师,而我的心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流着血。直到有一天面对递过来的那一叠钱,我实在忍不住了,告诉我妈这课上用的题我其实都会做,老师没有那么神,我没必要一个月花2000块钱上四节课补这门课的时候。我妈还是很坚定的看着我,把钱塞到我包里说:“走了,该上课了。”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高中三年唯一可以值得宽慰的事情,或者说大大缓解了我高三压力的事情,是我凭借着年级排名拿到了北大夏令营的资格。我在夏令营考试中表现出色,然而北大也并没有显得吝啬,很大方的在我高三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到访我的学校对我进行进一步的面试了解,并给我了30分的高考加分和10分的专业加分。


这在当时给我吃下了一剂定心丸,30分够我在高考中失误一个大题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母亲时,我母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很平静的说了一句,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已经向着清华北大更进一步了。


细细想来,虽然如今我已经走出燕园,但在走出燕园之前,母亲早就写好了剧本,而我也没有范选择困难症的余地。我只有从公立小学逆袭上私立初中那一段需要幸运之神的眷顾,其他的上私立初中,上高中四大名校,拿下自招加分,进清华北大,进经管学院。最后毕业后在EXCEL大厦里,在陆家嘴谋得一个金融民工的职位或者烧掉父母早就准备好的一套房子出国读书。这条成功之路,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亦或是《清华男孩章启轩》里写的那条路。


我也从未想要反抗或者说我想用手挣脱的时候看着母亲当时的眼神,我也只能把手里的笔握得更紧,但是心不会说谎在这条路上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流血,在这条我成功的路上,无论是我还是父母都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而这些代价是否真的值得。




“母亲以我为中心活了这么久,为孩奴十二年,也是她和社会隔绝的十二年”


我依稀记得高中的生物老师是北大生物系毕业的,说到细胞结构的时候,说道人都是从一个受精卵来的。作为一个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他可以衍生出人的各个部分,细胞本身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为了专精某个功能而产生的分化,失去了无限可能。说罢叹息了一句人也何尝不是这样。


小时候一二年级的课上,我的画画无师自通,一直保持到高中画素描都得心应手。小时候乐感很好,只有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编出来的曲子却被老师拿出来单独弹奏。而我为了完成母亲所谓的那条路,这样的天分我已经找不回来了,虽然工作闲暇之余我还试图去挖掘但是赤子之心已失,味道总带着遗憾的苦涩。


而反观母亲,一方面来,母亲以我为中心活了这么久,为孩奴十二年,也是她和社会隔绝的十二年,这十二年她所听所想甚至做梦不外乎名校。而当我真的走进燕园,母亲可能已经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而活。而父亲,这十二年来一直默默背负着极大的财政挑战。用父亲自己的话说,这十二年花在你教育上的钱足够我们在徐家汇中心地带买套房。然后现在房价涨的这么快足够养老了,可以我们选择投资给你所以你以后可别不赡养我们。


我明知父亲还是在调侃,但是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酸,然而表面上我还是要说:“那是自然,以后给爸买辆车还要给你配个司机。”可是我真的能给爸买辆车么?连我都不相信我自己,只有自己做了金融民工才知道,所谓民工不单是身心的劳累,更是在利益分配上我们是在民工一层的。


思妥良久,我第一次为我自己做了决定,我辞了辛辛苦苦面了一层又一层拿到的工作,说服了我的父母,很意外这次他们没有任何的阻拦和犹豫,兴许他们老了觉得已经无法安排我什么叻。坐上飞机离开家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去帮助那些和我有似曾相识经历的孩子去少走些弯路,少付出些所谓的代价。


以前自己一直笑电视剧里的那些剧情多么的狗血,其实深扒一下,才突然发现真正狗血的好像一直是自己。十二年往事如烟,我经历那么多幸运,偶然,巧合和失落,最后做了一个这么大的决定。我也不时怀疑我的任何决定是否正确,但是我从不后悔,因为回头看每一步都暗藏方向,我感谢我曾经的每个决定成为了我现在的自己。



路过
1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9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果果妈妈0803

    2016-12-12 10:56

    我们都是以爱孩子的名义,为他们保驾护航,朝着我们期望的人生价值而努力!社会是残酷的,我们都不愿意孩子过得不如我们,所以才催生了那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但有时候停下脚步,回首望望,这不知道孩子成年后是否会抱怨如此的安排,是否让他们失去了尝试自主选择的机会,是否失掉了单纯的儿童快乐...如果培养出来的是外表光鲜而无心的人,是否是作为父母我们愿意看到的!鸡血一波又一波,不知道这条流水线和统一价值观出来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回复
  • hidden jilejieandcrazy

    2016-12-13 07:01

    Β
       回复
  • hidden lves

    2016-12-13 09:15

    嗯 ,我们要不断的检视自己,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去做一些不孩子反而不喜欢的事情。
       回复
  • hidden walciebmw

    2016-12-13 09:51

    微信上看了这篇,怎么说呢,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家的生活,得不偿失,我宁愿孩子平庸的长大,平庸的生活,只要一家人快乐平安!
       回复
  • hidden fcdmm

    2016-12-13 11:44

    非常感谢分享,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hopego

    2016-12-13 12:13

      
       回复
  • hidden littleair

    2016-12-13 13:23

      
       回复
  • hidden 晨曦爱昕悦

    2016-12-13 15:42

    值得深思,收藏
       回复
  • hidden 米蜜

    2016-12-13 16:16

    望子成龙
       回复
  • hidden yazhu9

    2016-12-14 12:21

    社会环境如此,考试来换取人生平台,父母不得已也必须这样做,不过也得看孩子意愿。
       回复
  • hidden 边边

    2016-12-14 12:34

    我觉得写的有点矫情。人生都是在努力向上,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那些弹琴的孩子,画画的孩子,做的好的,谁不也是穿过半个城市,甚至换个城市,就为了找到更好的老师,只要想过的好,不论那条路,都一样辛苦。
    感觉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他最后辞职,找的借口
       回复
  • hidden high5

    2016-12-15 10:19

    边边: 我觉得写的有点矫情。人生都是在努力向上,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那些弹琴的孩子,画画的孩子,做的好的,谁不也是穿过半个城市,甚至换个城市,就为了找到更好 ...
    前两天看完这篇东西,也觉得作者有点矫情,和你想到的是同一个词,呵呵。
    画画和搞音乐,有天分的孩子多了去了,最后想出来,谈何容易啊。 千万别觉得小时候的所谓”无师自通“或是写个小曲子老师弹弹就是多高的天分, 连门都没摸到呢。
    作者辞职,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会不会是类似学而思这种教補行业啊。
       回复
  • hidden high5

    2016-12-15 10:26

    没看明白这篇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想说
    家长的名校意识太浓? 其实他并不想上名校?
    还是说,他是想上名校的,仅仅是不希望家长花那么多钱在补课上?
    还是父母的控制欲太旺盛了,越权为孩子设计了求学路线和专业方向?
       回复
  • hidden oranje

    2016-12-15 14:50

    high5: 没看明白这篇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想说
    家长的名校意识太浓? 其实他并不想上名校?
    还是说,他是想上名校的,仅仅是不希望家长花那么多钱在补课上?
    ...
    high版来了,激动。我转这个,他说母亲以他为中心的十二年是与世隔绝的十二年,我深以为然。我周遭很多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已经迷失自我,就算还没迷失的,也正在这条路起点上挣扎。学区房、私校还是公校?培训班,上几个?设计孩子的人生。我们同事很多讨论的都是这些,包括昨天team building, 平时跟我沟通不多的人,最后气氛轻松了,居然问我的是这些问题。有人感慨恨不能有条路直接规划好,孩子沿着走就行了。
    而这个作者,陆家嘴的金融民工,他的感慨也是我最近从年轻同事嘴里听到最多的。金融民工,看似很矫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有统计,金融和计算机行业教育程度最高。年轻的金融民工每天付出很多,看似薪水不错,却是链条最低端,利益时时刻刻可以在分配时被剥夺。
    我不觉得作者矫情,不是抱怨辛苦,或者是为自己辞职找借口,只是迷茫。名校教育没有解决他的迷茫。他说的是存在的事实。不管金融街,陆家嘴,中关村,国贸,你去找找打扮光鲜的白领们,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们,谁没有这种迷茫。
       回复
  • hidden wangjiass

    2016-12-15 15:40

    可能作者真的能不上补习班也很优秀
       回复
  • hidden high5

    2016-12-16 01:56

    名校教育当然解决不了人的迷茫,他上名校也不是为了解决迷茫的。
    你这点说的很好,可以看到他的迷茫。 如果说,他觉得在金融街做事,被人层层盘剥。 而辞职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也为他高兴。
    硅谷的这帮人称自己是码农,金融街的称自己是金融民工,没觉得这样的称呼是矫情。
    干金融这行是幸苦,开始的时候和所得不符, 这在要进入这行的时候是已经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的。 他去找这份工作,去层层面试的时候,他脑子里是完全明白的,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离陆家嘴,中关村,国贸远了些,没办法打听他们是否迷茫。 身边有人正要跳入这个行业,听你这么一说, 确实要去打听了解一下。 这个周末正好要去一朋友家开party, 朋友的孩子在摩根大通做了两年,后又去PE做了两年,现在在startup 做财务总监, 看看是否经历迷茫。
    非常感谢你的提醒。
       回复
  • hidden olive_fu

    2016-12-16 08:56

    我也是在微信上看到的这个文章,当时感慨的是,作者的路都是妈妈规划好的,即使考上北清,也是不出意外的,毫无惊喜的。感觉是作者就像一颗棋子,毫无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选择权,只是按照道路走而已。。。
       回复
  • hidden fionahongbin

    2016-12-16 09:11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他父母这十二年的全新付出和计划,他今天如何会有机会选择辞职还是加入创新团队?很多时候,我们年少时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多了一份选择的机会罢了。
       回复
  • hidden 边边

    2016-12-16 09:51

    oranje: high版来了,激动。我转这个,他说母亲以他为中心的十二年是与世隔绝的十二年,我深以为然。我周遭很多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已经迷失自我,就算还没迷失的,也正 ...
    远离陆家嘴,远离中关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们,连这样迷茫的机会和时间都没有。
    他们全部的精力都被如何生存占据,是的,不是生活是生存。
    这些精英们,迷茫,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生活,在此之前,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已经跨越了一条叫做生存的鸿沟。
    精英的孩子们,当然可以选择不走这样的路,但对于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这已经是他们能为孩子提供的最好的选择。
    残酷么,残酷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C'est La Vie~~这是我学会的第一句法语~
       回复
  • hidden oranje

    2016-12-16 11:18

    边边: 远离陆家嘴,远离中关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们,连这样迷茫的机会和时间都没有。
    他们全部的精力都被如何生存占据,是的,不是生活是生存。
    这些精英们,迷 ...
    我觉得你搞混了,首先这位出身不是精英家庭,普通人家庭走出来的。就算在陆家嘴,金融街刚加入的小金融民工,大多数都是这种出身。不过是外表光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一年挣的钱也不过在上海、北京买个位数平米房而已,根本比不上有房的原住民。
       回复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