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载】关于在混龄幼儿园,大小孩“欺负”小小孩的情况

热度 6 已有 560 次阅读 2014-10-16 11:2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幼儿园 , 小小孩

别处看来的,或许可以作为处理孩子冲突的一种方式。
孩子最近可能到了这个年龄了,出门容易跟大小孩子起冲突,正在学习处理办法。
我家的性格,绝对是下面美国孩子的那种,不支声,就是坚持,即使对方比他大,他也是这样。
就有一次,跟对方一个大概5,6岁的孩子抢谁先下滑梯,对方实在太强大了,坚持了很久之后,终于哭了,感觉很委屈的样子,我的处理方式就是抱抱他,安慰一下,并且说要轮流玩,不过感觉孩子也没听进去。。。
=======================================================
文/张俐
      幼儿园里的孩子发生冲突在所难免,面对孩子的冲突,家长的反应和处理办法不一而同。有的生怕孩子受欺负,生猛的替孩子出头;有的代替老师直接上前处理;有的纠结于孰对孰错,对不起、请原谅挂满了嘴;有的干脆双方家长上阵,短兵相接。面对孩子冲突,家长到底该怎样处理呢?背后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
作为华德福家长需要一点心理准备的是,在这里老师认为冲突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它不但不是坏事,相反还有助于孩子成长。所以,华德福幼儿园不会为了避免冲突把孩子安排的间隔十米远,也不会早早将冲突消弭于无形。甚至有时有一点小伤都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更不会需要家长出面给赔不是,而没有收到道歉的家长也不需要觉得对方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自己极大地丢了面子。当然家长自己愿意表示歉意,那是个人处事的方式。
如何面对孩子冲突,还只是个开始,家长如何善后才是最重要的结果。这是转载者最希望家长注意到的细节。如果说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看到这个孩子过往的家庭教育,那么对孩子冲突的处理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的未来人格。我已经看到不在少数的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冲突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观点后,就彻底撒手不管孩子的冲突问题了。可是他们也同时也忽略了孩子同样的冲突还在发生着,忽略了冲突发生的背后根源所在。当然就更不要说那些在冲突发生后,大吐“下次你给我好好教训他”,“你这个窝囊废”,“他再敢这样你就告老师”这类话的家长了。
  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我们观察孩子的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放大了我们平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是缺乏界限感,还是有太多控制欲;是安全感不够,还是有暴力行为等等。当发现了这些症结,家长是否就该欢欣鼓舞了,终于可以有的放矢的纠正孩子的问题了?非也,用不着你们!孩子在冲突中确实已经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实实在在的“教训”会让他们很快找到办法,社交性玩耍可以让他们自行明白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真正的问题是,孩子的解决方法是否有益于良好人格的发展?!比方,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屈从控制欲强的孩子,有的可能会用不告而取的手段,有的可能会喜尝暴力的效果……。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自学的不一定成才!究其原因还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孩子会没有界限感,没有安全感,会爱控制,喜欢暴力动作?别冤枉老天爷,绝不是天生的,是家长造就的。有了冲突去教育孩子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孩子是问题的脚,家长才是问题的头。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状态,孩子的问题往往就会自行消除。所以,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自我,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合自我教育的环境。
  在Sacramento华德福学校的亲子班里,有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1.5岁到2岁的班级,有十个孩子。
  自由玩耍时,两个小妹妹争起了一个篮子,日本小妹妹抓着篮子的一边,美国小妹妹抓住另一边,相持不下,日本妹妹刚好站在妈妈面前,日本妈妈的左边,坐着老师,右边坐着美国妹妹的爸爸,三个人小声的聊着天。
  一开始,两个小妹妹并没有发出声音,你拽一下,我拉一下,谁也不肯放手,三个成人注意到了她们,但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继续轻声的聊着。
  接着,日本小妹妹开始皱眉撇嘴哼哼起来了,一副我一定要的表情,美国小妹妹并不示弱,面无表情,但也志在必得的样子。两个宝贝的小手都紧紧抓住篮子,往自己怀里拉,三个成人的谈话内容看上去越来越简单,有一句每一句的说着,对孩子的事情仍然保持旁观状态。
  拉着拉着,日本小妹妹开始哭了,声音有点大,并回头看了看妈妈,妈妈微微笑了笑,没回应,日本妹妹的身体几乎贴着妈妈了,美国妹妹也嘴角瞥了一下,但没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看爸爸。美国爸爸继续沉默着,旁边的老师对着两个家长抬抬眉,微笑一下,坐着没动。
  日本妹妹哭声越来越大,手的力量却并没有增强,美国妹妹没有哭,只是坚定的抓着篮子。
  前后大概有十分钟左右,日本妹妹哭啊哭……,美国妹妹坚持不放……,日本妈妈、美国爸爸和老师仍在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旁观……,其他家长和孩子也没有反应,继续自己的说话、玩耍……。
这时,老师站起来,哼起了收玩具的歌,美国爸爸站起来,对着女儿说,“来,咱们送玩具回家了。”美国妹妹放了手,跟着爸爸收玩具去了,日本妹妹得到了篮子,继续大声哭着,妈妈抱了一会她,一起将篮子放回去了。
  接下来是洗手吃点心,日本妹妹直到坐下来吃点心,才慢慢停止了哭泣。
  我心里很是不解,成人为什么不干预?不调解?不帮助?让问题得到解决?不到2岁的孩子不需要引导吗?
  课后我问了老师,老师认真的解答了我,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可以这样来阐述:
  首先,潜意识里,我们排斥哭泣,认为哭泣是件不好的事情,不允许孩子哭,害怕孩子哭。事实上,还没有因为哭而失去生命的孩子。
  其次,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不够,我们不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她所遇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干预,用我们的熟知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标准去干预,孩子就了解到成人的处理方式,对孩子来讲,成人就是权威,在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他(她)会自然的使用这个方式。
  而孩子失去了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去了探索解决方法的机会。
  另外经常干涉,还可能导致遇到问题时,孩子很容易就想到求助。所以在一些班级里,你会看到,孩子不停的告状或者求助,其实有些事情是他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在没有出现伤害玩具、伤害自己身体、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成人是不需要干涉的。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去经历争夺玩具的过程,身体、情感和思考都从这些经历中去学习和升华,只有经历了,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时,才会用自己的经验和更高的智慧去处理。
  在我的另一个班级里,发生过一件事情,有个五岁左右的女孩子A,每天午睡时,都抱着同一个娃娃睡觉。有一天,另一个女孩B对A说,今天娃娃该陪我睡觉了。 
A当然不同意了,说不行,B就开始哭,昏天黑地的。我没有理会,等待事情发展,A抱着娃娃躺下了,B看到无望,就从娃娃家里推出一张小床,放在自己旁边,并抱了另一个娃娃放在床里,给娃娃盖好被子后,B也安静的躺下来午休了。
  一般情况下,按照成人的思维,是该轮到B抱娃娃了。可是我是那么的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做任何事情,如果有我的参与,B是不会想到那么棒的一个解决办法的,也不会那么满足得去午睡的。我也永远看不到这么美好的一幕了。
  孩子们就是这样在遇到的冲突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可是一般的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的过早干涉,没有给到孩子学习的机会。
  这是因为:
一、对孩子的信任不够,不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冲突;  
    二、不允许孩子犯错,认为孩子只能做正确的事情。
    当然要做到“hold住”,这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自我成长,认识孩子的成长过程、人类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同时,相信孩子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了生存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只是需要时间去发展这些能力。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0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xiaowang

    2014-10-16 11:26

    Thx。。。。
       回复
  • hidden echo_zkl

    2014-10-16 13:33

    我们家有两娃,自己家就天天更战场似的,哎。。。。
       回复
  • hidden lululian87

    2014-10-16 16:47

    同意在没有出现伤害玩具、伤害自己身体、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成人是不需要干涉的。
       回复
  • hidden adachi123

    2014-10-17 09:21

    echo_zkl: 我们家有两娃,自己家就天天更战场似的,哎。。。。
    差几岁啊?
    两个孩子真是那么难相处吗?
       回复
  • hidden echo_zkl

    2014-10-17 09:35

    adachi123: 差几岁啊?
    两个孩子真是那么难相处吗?
    差两岁。也看孩子啦,我们家老大是男孩,比较霸道,老欺负妹妹。
       回复
  • hidden adachi123

    2014-10-17 09:41

    echo_zkl: 差两岁。也看孩子啦,我们家老大是男孩,比较霸道,老欺负妹妹。
    一儿一女,真好
    我家也是男孩,还在纠结要不要老二,唉
       回复
  • hidden echo_zkl

    2014-10-17 09:43

    adachi123: 一儿一女,真好
    我家也是男孩,还在纠结要不要老二,唉
    当然要咯,孩子是我们的财富。the more, the merrier.
       回复
  • hidden adachi123

    2014-10-17 09:49

    echo_zkl: 当然要咯,孩子是我们的财富。the more, the merrier.
    呵呵
    谢谢你~
       回复
  • hidden 水云起

    2016-5-19 21:58

      
       回复
  • hidden 一鸣0909

    2016-8-4 16: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