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员加入 登录
爸妈网 返回首页

是無等等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bama.net/?448042 [收藏] [复制] [RSS]

记录

孩子在一个环境中过得舒心,就会积累这种正能量,越来越积极,然后形成一种正循环。
2021-6-18 08:40 回复|
大家追随的名补习班不适合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发呆,考试受到碾压,可能形成校内校外双重打击,跟《小舍得》里面的欢欢似的。适合他们的补习班,题型不要多么刁钻,但一定要注意习惯养成,独立思考。
2021-6-18 08:37 回复|
对孩子来说,营养全面是一个方面,但睡眠更重要。对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增加睡眠最有效,不宜靠题海战术,尽管大量刷题提分很快,但他们容易“疲劳”,一味加量,就可能因为疲劳导致情绪问题
2021-6-18 08:33 回复|
孩子的情绪管理都不应该以成绩提高为最终目的,是要不断修复因为注意力缺陷造成的来自外界的创伤,保持自信和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到成年后会显得更重要!
2021-6-16 23:56 回复|
孩子发脾气或沉默寡言都是情绪失衡,我们家长不能也跟着发脾气,会造成孩子方向感确实,进而出现情绪崩溃。
2021-6-16 23:53 回复|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脾气越来越差,这与学习压力有关。因为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为孩子面临的是比小学更加竞争激烈的环境,一门课提高,一门课落下,这种挫败感会让孩子情绪起伏
2021-6-16 23:52 回复|
很多时候,影响孩子学习的并非是注意力,而是坏情绪造成了注意力分散。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不发脾气,却内心苦闷,做白日梦,家长看到的也许是“走神”,却感受不到孩子内心积压的负能量。
2021-6-16 23:47 回复|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有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家长要及时了解这些原因,接纳孩子,并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在家庭教育方面,个性化方法越明确,效果就越好。
2021-6-16 23:41 回复|
家长都承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真理。但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状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焦虑才怪!但要明白,每个孩子都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做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最快乐。
2021-6-16 23:35 回复|
辅导孩子学习,是个技术活。如果能在一些细节上作一些改变,融洽亲子关系后,孩子也会更“听话”。
2021-6-16 23:31 回复|
家长经常批评孩子,经常发生冲突,会降低孩子信任度。他会觉得:你就是看不惯我,无论我怎么做你都会挑毛病。变得很敏感。所以,陪伴孩子学习,不要做喋喋不休的评论家。要明白有了信任度,孩子才会真正接受批评。
2021-6-16 23:30 回复|
(接上一条)第一种说法明显带有攻击性和否定性,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你在责怪他,而且还认为他很笨。第二种说法就温和了,是一种期待和鼓励,孩子会尽力回想。
2021-6-16 23:23 回复|
“这道题昨天不是才讲过吗?你这记性也太差了吧!”与“我记得昨天你做过这个类型的题目,你现在还能想起来吗?”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孩子的感受反应就不同。(接下一条)
2021-6-16 23:22 回复|
不要“喧宾夺主”式辅导孩子作业。写作业原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家长不监督就会拖延到很晚,那就要注意参与度的把握。要给孩子时间,允许孩子思考探索,家长只能是简单的启发引导,不要“一言堂”,更不能催促。
2021-6-16 23:20 回复|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到底能发挥出几成功力。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每个阶段都能跑得出色,只要不停步,就有希望。
2021-6-16 23:13 回复|
家长越吼,孩子越笨,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叛逆。 一个孩子能够保持学习兴趣,一定是来自于感知到进步后的快乐体验,靠着打压取得成就也有快乐,却很短暂,潜在的情绪问题更让人担忧。
2021-6-16 09:48 回复|
孩子学习困难,往往会在家里发脾气,让学习效果受影响。所以周末的计划制定,奖惩法的设计需要家长多用点心思。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延长一点耐力,当他内心想控制与家长企图外力控制,效果完全不同。
2021-6-16 09:44 回复|
在陪伴孩子学习中,我们家长要放下心中的那个大目标,更不要让孩子树立什么“远大目标”,为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体验坚持后取得的满足感、愉悦感。这是会转化为内驱力的,也是毅力形成的关键。
2021-6-16 09:40 回复|
对待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家长的心态首先要摆正,耐心教孩子弥补缺陷,不要贴上未来学渣的标签,接纳现实,个性化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得以更好的发展。
2021-6-16 09:36 回复|
因为注意力问题,孩子可能面临读写障碍,考试粗心,时间分配不合理,不能完成试卷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孩子身上影响大小不同。家长也不必慌神,及时发现孩子的短板进行弥补,让孩子不至于总是失败而失去学习动力
2021-6-16 0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