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安妮鲜花<阅读与成功:双语阅读方法解析> 专题讲座

热度 7 已有 930 次阅读 2012-8-4 04:56 个人分类:教育理念 系统分类:其他 安妮 , 讲座

转自开心妈妈
2012-8-3 下午13:00-15:00 讲座,看过之后,家长问题这一话题,发现都是自己的问题, 需要自己不断提升啊,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孩子啊,特把讲座的内容整理到自己家中,空了都学习一下.
特聘*安妮鲜花 13:03:44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阅读与成功:双语阅读方法解析

首先说说我自己对阅读这件事理解的变化过程。出国前,很关注育儿理念育儿方法,知道阅读很重要。也买了一些书给安妮,其中有些很好的绘本。也知道听力理解能力很重要,所以在国外期间,买了大量的中文听力读物,当当上有的听力资源合适的差不多都买了。
但是现在回头看,自己对阅读的认识真正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还是安妮在加拿大读书的这几年。从开始惊诧于他们对阅读的重视,到佩服他们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尤其是有效的阅读能力。目前大家批评教育总爱说中国人急功近利。其实,对于效果,老外一样追求,甚至花大力气研究怎么能出效果。只不过,他们的追逐的“利”更看重人的长远发展,看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远期利益。

下面我们就先看看北美教育是怎么看待阅读的:
一、 阅读与成功的关系

国外有句话,叫做:Leader is reader。他们认为,所有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能读书会读书的人。阅读培养终身学习者。所以他们才倾举国之力推阅读。
关于这方面,我在《出国不出国》里面有很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再多说。相关内容博客中有部分连载。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7pv.html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
关于美国总统挂帅举国推阅读这件事,有一篇微博:
28869-6f5650ac3da93fb3318f7a2a9debca24.jpg
2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8.84 KB)


美国人为什么对阅读如此重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危机意识。这一点,我们从美国人家喻户晓、也影响了我们很多中国人的《朗读手册》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一个国家阅读得不够多,那么它就懂得不够多。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描述过这种危险:“在文明世界中,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无知的同时得到自由,这种期盼以前没有实现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实现。
也许有人会说,国家的事情和咱小老百姓也没啥关系。咱普通人,把试考好,上个名牌大学。比啥都强。进名牌大学真的就是保险箱了吗?

我刚刚转发了一篇博客,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危机意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91v.html
下面摘录一些:
DID YOU KNOW是美国乡镇信息中心教师做的PPT,荣获全球大奖(互联网可下载中文版)。DID YOU KNOW通过一连串的对比数字向我们清晰展示了,高速的国际网络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以指数增长的时代
——人们每天发送的文字信息远远超过了这个星球上的人口总数;
       今天英文词汇大约有54万个,相当于莎士比亚时代的五倍;
       Google每个月的捜索超过27亿次;
人们每天发送的文字信息远远超过了这个星球上的人口总数;
今天英文词汇大约有54万个,相当于莎士比亚时代的五倍;
估计每周的纽约时报所包含的信息量,超过18世纪一个人一生可能接触的信息量;
估计全世界一年所产生的新信息量大约有40个exabybes,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
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
这意味着当现在的学生要用四年学习技术并获得大学文凭,当他们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
美国教育部长雷利指出,2010年最热门的10种工作岗位,在2004年还根本不存在。学生必须准备好毕业后投入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现在还根本不知道的问题。
国际公认的教育技术领头人Alan November提出,年青一代急需掌握全球化经济时代新技能,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习的必要性,有三样技能必须教给学生:
1.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2.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学会全球交流;
3.教学生如何自我导向,如何不断组织自己的学习。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否也有危机意识?对于如何破解危机,是否心里知道可以从哪个方向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核心竞争力?
也许有人说,我只想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不想让他功成名就。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成功,并非是做多大官发多少财。一个人心有所想,并有能力实现所想,这是最大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从来都和幸福不矛盾。或者说,幸福感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幸福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技能,阅读更能帮助我们找到心灵的家园。从个人而言,是一辈子如影相随的能力。从国家来讲,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阅读已经超越了阅读本身,成为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北美主流教育中,才有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阅读(learn to read),之后再用学到的阅读能力学习学科知识(read to learn)。而对于阅读能力,美国有非常严格的考核标准。

《出国不出国》有一节说的是美国的阅读战争。为什么一个国家为了一个教学方法是用全语言还是用phonics要进行十年的阅读战争?要哈佛教授牵头跟踪多年的数据,最后还要国会讨论,甚至总统还要签署法案?屈屈一个phoincs和全语言谁能作为主流教育体系中的阅读教学法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就是为了结果,阅读效果。

越研究北美教育尤其是关于阅读方面的理论和做法,越能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教育能培养出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因为,阅读教育中,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而这些,不正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吗?

二、 我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层面的问题:

上面我们说到的成功,很多人可能认为是个人事业生活上的成功。其实,在子女教育上,毅然有成功与否之分,甚至,这个成功要比个人事业的成功意义更大,因为它涉及的是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和未来。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使得大家对孩子的教育比以往都更加重视。但是,我们发现,问题也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如此?我觉得,和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整体的阅读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获得的,而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育儿方面。通过学习,获得足够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甄别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确定自己的方法和路线,最终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策略和方法。

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非常大数量的人不能投入阅读。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整个社会文盲水平越来越低,但是能主动阅读的不多。而主动阅读的人群中,理解不到位,缺乏独立思考,只能看出来别人的说法得不出自己观点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最明显的倾向就是到处找方法,不看方法背后的前因后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东施效颦屡屡发生。严重的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家长不会阅读,不能获取、筛选正确的教育信息,不能独立思考辨别真伪,是教育中最可怕的问题。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就要问怎么办了
其实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不断地学习
一方面自己读书,更重要的是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比如我们目前的这种群体,每个人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分享出来再听别人的分享提高就是这样获得的。
我一直在群里论坛和大家说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深深相信,分享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而我们做家长的成长了,孩子的成长也就会更加轻松愉快。
尤其是会避免弯路,目前看很多人对于给孩子花钱非常舍得;尤其是素材资源类的,但是,自己的头脑不武装起来,孩子能走多远呢?
国外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陪她读书的人,不仅是读书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能把书读到什么层次。所以说,自己的眼界和高度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能走多远。当大家把精力埋头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真的是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而阅读能让我们看得更远。

2、 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

因为家长自身阅读能力的问题,下面最直接的就是对孩子的影响。

一方面,把阅读和语文或者英文学习等同,阅读不是培养能力,而是学会字词,应付考试。

另一方面,阅读策略欠缺,即使想培养阅读能力,但是无从下手。

这其中,有不同教育流派的影响。比如跟随主张早识字的流派,可能早早就认几千字,早早就开始阅读了。结果呢?读图赏图通过画面理解的能力欠缺。这一点,非常多的孩子在中文上的问题,当开始英文之后表现非常明显。比如孩子的认知模式就认为阅读就是读字,所以一看到英文书,不认字,所以就拒绝。相反,那些读图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可以通过读图获得很好的理解,尤其是获得非常大的乐趣。所以英文启蒙初期的排斥就少很多。

关于阅读策略问题,国外的老师非常重视。但是因为是学校教育的内容,所以针对大孩子的较多。而我们,目前要补的是亲子阅读的课。这方面,需要认真的研究,目前我正在和分馆的老师通过磨合绘本精读课教案的方式,来解决亲子阅读的策略问题。这部分内容,我们后面有机会单独探讨。

说到这里,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文英文阅读谁给谁让路的问题。这是目前被问及非常多的问题。所以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之所以出现为谁让路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把中英文对立开来了。认为看英文书得到的就是英文。如果我们回到上面说过的观点,看西方阅读教育的做法。他们重点是培养理解能力、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如果从这些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你看中文书和英文书,最后是不是殊途同归呢?语言信号,不管是语音信号还是文字符号,最终都是一个载体。这种载体的具体内容若干年以后可能完全不记得了,但是当初通过这种载体获得的思维能力却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母语能力强的人,外语学习更容易。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母语能力强,其实不是语言本身肤浅表面的东西,它的核心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这种能力,一旦能够把另外一种语言符号对应,那么原有的思维基础就决定了另外一种语言能力。

但是,这个命题的成立并不能带来另一个命题的必然成立。也就是为了保证母语能力获得足够的发展,放弃其他语言的启蒙。
任何语言的发展,和提供的时间有绝对关系,但是并非100%的时间就会有100%的效果,这中间引导者的方法以及自身的基因水平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没学别的语言中文照样不好的情形出现。就像我上面说的我们成人目前在阅读上在思维能力上的欠缺和早学晚学英语有关系吗?

显然是因为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们的教育学教的是语文课本而不是阅读。我们学的是别人的知识,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下,主体是课本,而不是人。

而把100%的时间分出来一部分进行其他语言的启蒙,共同帮助孩子建构整体的思维能力,甚至提升他们整体的智力水平,目前已经被世界上诸多的理论学派和实践者所认同和证实。

另外关于母语地位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知道那个叫王羽佳的钢琴小姑娘吧,现在应该是世界上比较有名气的钢琴家了,记得前段看到报道说平均每三天一场商演。她是12、3岁去的北美,在她20几岁的时候接受国内报纸的采访。她提出的要求是:用英文发采访提纲。这说明了什么?尽管在国内呆到12岁,按照一般说法,母语能力已经形成。但是,此后环境的变化也不能保证母语地位一直占据主导。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同环境密不可分。没有一劳永逸的语言能力。有了还会减弱、丧失。如何保持,那就是不断地创造环境。

怎么创造环境?目前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在中国,没有英语环境学了也没用。那么我想反过来考虑,在美国,学中文是不是同样甚至环境更差?为什么有的人,比如李开复,大家能看到他的博客和微博。看他的语言广度和深度,觉得和我们有差距吗?他同样是11岁左右去的美国。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身边的例子。在温哥华的时候,一个是朋友的孩子11岁过去的,还有一个是12岁过去的。前者过去之后免ESL,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两所mini school录取,老师非常惊讶于她的语言能力竟然刚到加拿大一年不到。
她的故事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0hr8a.html
而另外一个孩子,从ESL一级开始,一共要过四级。在此之前很多主课没办法选。

从小安妮的情况看。四岁之前主要在国内,中文是母语。此后到8岁,英文的广度和深度要超过中文。因为中文阅读当初在加拿大期间没有跟上。8岁以后回国,用一年多的时间,中文英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基本持平。而回国一年以后,对中文越来越有感觉。目前基本维持在双语思维的状态。两种语言的转化非常自如。但是,我不知道,未来的时间里,哪种语言能成为他真正的母语。因为那要看她会长时间地处于哪种语言环境中。但是不管是哪种环境,坚持通过语言发展思维这一主线才是硬道理。

目前无可否认的一点是,优秀的阅读资源、阅读方法都在西方。美国总统挂帅推阅读,那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中,其中就有大量的资源开发,更有大量的方法研究。
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就是,美国提倡早阅读,0岁开始。这个阅读不是我们理解的,看书。0岁开始的孩子怎么看书?看什么书?具体作法可以看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85s.html
而配合低龄宝宝的特点,开发出符合儿童发展心理的图书资源,也是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具体大家可以看,一岁以内的书,很多都是高清实物图,加上一些机关书,布书、玩具书等等。构成了宝宝人生之初的第一个阅读环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44o.html

目前我看我们的妈妈选书,能够体会到人家做书人的科学的少之又少.
 
我博客磨耳朵目录下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09669161_15_1.html,有0-8岁原版图书资源的分类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设计特点,如何体现出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如果能把这一点掌握,科学阅读才有可能实现。

而透过资源的表象,我们更能看到的是,美国人对于阅读心理的研究。比如对于把书读出来这件事,我们很多家长老师觉得天经地义。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早早要求孩子跟读背诵的,也可以看到有些妈妈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早开始自主阅读的。而这些作法中,大家想到一点没有,那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样《出国不出国》有一篇文章,是联合作者美国的美好妈妈写的,叫亲狗陪读,也就是说孩子在自主阅读之初,会很畏惧。为了缓解压力,美国的社区图书馆特意象训练导盲犬一样训练陪读犬,孩子在特定的房间里给狗读书,没有大人的围观、评价和要求,而狗会适时表达赞赏。

也许有人说我们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啊。其实不用具备,只要我们研究阅读规律,把美国人花巨资研究的成果拿来,就能少犯很多错误。
3、 老师阅读方面的问题

说完了拿来国外的成果,那就不得不说说国内目前阅读教育的现状。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大批阅读推广人,他们的努力很值得敬佩,应该说,正是他们的努力改变着大家的阅读甚至学习环境。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对于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局限。尤其是,面对中国的家长,大家觉得阅读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大家要的是成绩,这个怎么办?

我觉得要想解决,还是要从效果入手。美国人为什么能把阅读推广的如此深入人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阅读让更多人看到了阅读的孩子和别人的不同。

据我所知目前也有私立学校以阅读为主打,他们的阅读成果就很让家长信服。所以要想让家长认同,效果是必须的。

这一点,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国外的作法。使阅读接地气。而在培养能力的方法上,中英文绝大多数是可以互通的。
关于英文的亲子阅读,我提出的亲子阅读三步曲
http://bbs.anniekid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31&highlight=%C7%D7%D7%D3%D4%C4%B6%C1,实际上就是融合了国外阅读中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的具体做法。
这些做法,目前我们的老师,在集体阅读中,在中文阅读中,其实都是可以使用的。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主线,知道阅读不仅仅是读字,不仅仅是读字面本身的含义。阅读需要引导思考。而引导思考的具体策略,则是老师和家长们包括我本人在内需要不断打磨的。
最近我在和我们的老师打磨绘本精读课的教案,我发现,他们提问的方式、对画面的理解,对逻辑思维的引导等等,都在发生质的飞跃。究其原因,就是方向。阅读的主体到底是谁,这是问题解决了,细节的方法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到自如的程度。
总看到大家跟我要方法,但是,理念才是灯塔。阅读培养的是什么人?培养人的什么能力?这个问题解决了,具体的方法即使有所不同,都不会出现偏差。
三、 阅读策略及阅读方法

前面我们说过,国外阅读重点是培养能力。尽管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能力有后劲,但是却没人能够直接获得能力。能力的培养靠的是方法,那么好的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能力进阶的魔法。

怎么理解阅读策略?其实就是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式,比如猜测、连接、提问、推理、批判,从已知思考未知,探索新知这样一个过程。用这些具体的方法把孩子充分调动起来,阅读是主动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被灌输的过程。好的阅读策略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独立思考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

前些天天我去济南做讲座,下午去一个连锁园给老师讲座,其中一位老师对于如何讲图就觉得把握不好;而另外一位老师说《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我给小宝讲图的过程让他一下子开窍了.其实,没有确定的模板.即使老师们做的教案也不能称为模版,为什么?因为主体是不同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密切观察主体的需求.让主体来主导阅读活动,所有的阅读策略,不能孤立地去满足成人的需要.
否则,就又回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文本为主体的模式中来了.记得我看老师教案的时候,第一次的教案,我发现就是我们过去的课堂模式,提的问题都是知识点.回答的都是标准答案,但是调整之后,我发现完全不同.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自己看图就比较草草地看了
,根本没有沉入进去.当我沉浸去把自己当成孩子,把这本书当作是我自己读的书而不是孩子读的书的时候,我发现我有很多感受.
而我和孩子之间再阅读的时候,实际上是我和她分享我的阅读经历,分享我的思路想法看法.而这个过程中,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当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 ,比如你猜。。你知道的什么什么怎么样,你觉得如果。。。不这样,那结果如何呢/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前面的问题:就是说,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同样一个策略在使用上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程度上就有所不同.所谓的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孩子的特点,所以我们说,为什么国内推广阅读很困难.

就像有的家长和我说的,你的理念挺好方法挺好,但是能不能给我一个固定的1/2/3.我照着做就行了?大家觉得,可行吗?如果这样能实现,那说明什么?对,说明我们的方法是把阅读文本作为主体了,而不是孩子.
我可以给大家示范文本,但是大家用的时候如果照搬那就一定会出问题.

关于阅读策略
大家可以看这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0lrd8.html
从以上阅读策略的角度去看老师的方式。
记得这篇博文后来引起了一个讨论,就是要不要对孩子提问的问题。
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似乎针锋相对。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回头看,从理念上理解,会发现,不是提不提问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问到让孩子不觉得是在被问,而是被打开话匣子的感觉。
所以我们说需要开放式的提问,不要答案的提问,孩子说也行不说也行的提问。这样孩子没有压力。而更重要的是,提问的目的不是要看孩子的答案,而是要看孩子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如何运用推理获得因果关系等方式。每一个阅读过程都强化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就这样形成了。

关于阅读策略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只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我说要和老师们磨教案的原因。今后我想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我们可以就具体的阅读过程来做下记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样才会真正的有的放矢。我也会把这些成果分享在论坛和博客中,大家可以关注。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7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yalanxy

    2012-8-4 06:01

    昨天在微博里看到,您转的真快呵呵。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zyasye

    2012-8-4 14:17

    不用谢,希望大家都受益。
       回复
  • hidden fkk

    2012-8-4 22:53

    谢谢,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gldnpncs

    2012-11-8 08:55

    写得真好啊,收藏起来
       回复
  • hidden xjkaitai

    2013-8-14 01:58

    好东西,收起来好好学习
       回复
  • hidden 大耳朵兔兔

    2013-10-9 19:17

    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水云起

    2015-6-23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