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让数感“生根”

已有 94 次阅读 2016-9-6 09:28 个人分类:教材研究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教学

让数感“生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杨志杰  摘录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1ajxzy/wenzi/201008/t20100830_825180.htm

个人专辑http://www.pep.com.cn/xxsx/jszx/xssb/yzj/

 

让学生在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扎一扎、比一比、说一说,还利用对比材料,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1.摆小棒,感知

 

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①11根地摆;②22根地摆;③55根地摆;一边10根,另一边2根等8种摆法,但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的同学很少,个别学生操作时无从入手,他们不理解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看出是12根。”“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意见很不一致,根本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只是安排了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师生一起观看课件,第一幅画面,11根地摆,画面出现约2秒钟后马上消失,问:刚才画面上出现的是几根小棒?学生无奈地摇摇头。第二幅画面22根地摆,方法同上,学生又是无奈地摇摇头。第三幅画面把10根扎成一捆,当课件一出现时,学生非常兴奋,异口同声地叫起来:21根。其实三幅画面上出现的都是21根,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我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我也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学生的意见基本统一。

 

[在比较中,学生领悟到10根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显得方便,并初步渗透十进制。]

2.摆小棒,说组成。

 

师摆小棒,生说组成;生摆小棒,生说组成;学生看数,在头脑中摆小棒说组成等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数概念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或多或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案例《圆柱的认识》

 

在本课中,教材对于圆柱的高是这样阐述的“圆柱的高是指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但是,“圆柱的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让学生纯粹学书本上的知识,那么以后碰到生活实例中的变式就难理解了)因此,我在让学生理解圆柱的高时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的高。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名字吗?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认识。

 

生:我家院子里的那口井是圆柱形的,井“深”就是高;一元硬币也是圆柱形的,它的“厚”就是高;我的铅笔是圆柱形的,它的“长”就是高……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