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婷子064 于 2012-8-19 11:39 编辑
我有一位阿姨,在我小时候,很喜欢讲故事给我听,她喜欢把对联和打油诗的故事讲给我听,我十分记得两副对联。
一幅描写笑佛的,其中智慧极深,我很多时候常以这段对联勉励自己,要大肚能容和笑口常开:)
大 笑
肚 口
能 常
容 开
容 笑
天 天
下 下
难 可
容 笑
之 之
事 人
还有一幅是很搞笑的,这还有个故事,说是私塾里的先生有天看到一位学生上课时不停地在瘙痒,就很生气,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让孩子回去对出来,再回来上课。孩子怎么也不会对,后来问他父亲,他的父亲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以下下联。(这个对联有很多种说法,我就说了我阿姨讲给我听的这种哈)
抓 生
抓 生
痒 死
痒 死
痒 死
痒 死
抓 生
抓 生
不 不
抓 生
不 不
痒 死
不 不
痒 死
不 不
抓 生
越 先
抓 生
越 先
痒 死
越 先
痒 死
越 先
抓 生
《红楼梦》之所以被后世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不仅源自于其庞大的背景和刻画了百来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还在于其中对联、诗词,信手拈来,都写得极其用心极好,又能揭露事物本质和表达作者的观点。
林语堂先生在写《京华烟云》时提到:本想将《红楼梦》翻译到外国,后来发现工程量太浩瀚,决定仿写一部类似的小说。张振玉先生翻译的时候也仿古代小说般把每一回的标题以两句字数一样的话揭示本章的内容核心,《京华烟云》里面大家的娱乐活动就是在游山玩水,赏花赏月赏园子的时候对对联,是很有意思的文字游戏。
正如就事情讨论事情,换一种表达方式,不是很有趣的亲子游戏吗?
平日里,我们让孩子阅读古人的诗词,经书,为的也是领略这种文化。真正地运用起来,又是对诗词,经书的进一步的理解。
我行我法,是爸妈网的明星级别人物了{:soso_e113:},其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犀利的辩论能力,让人叹为观止哈。
据婷子所知,我法和老公的相识也是因为一起对对联认识的,现在在生活当中,还经常给我法出上联{:soso_e112:},真是够文艺够小资够有才哈!婷子特地请我法转来了她当时学对联时所做的笔记,让爸妈网的爸爸妈妈们一睹对联风采,有学习的方向,让对联流行起来~{:soso_e128:}
不懂中国古典文化?不懂对联?
让我们一起来从头学起,然后教我们的配偶,教我们的孩子。
在月下,在花前,让文字在我们的思维里飞舞,排列,组合:)
顺便征集各位的意见,咱们学个几个月后,到时逢年过节办个赏月赏花对对联活动如何?
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学起,任何事情都会从不会到会,纵然开始不会完美,但在尝试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进步,是最难能可贵的。裹足不前和畏难情绪,都要让它跑得远远的{:soso_e113:}!
来,一起让文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