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午他爸 于 2012-10-10 17:09 编辑
Stay hungry,Stayfoolish 小午爸爸
想到乔布斯这句名言,是源于我对我四岁半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读书原因的反思。
作为一个十分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我和妻子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想让他从小就爱上阅读,增长见识,开阔思维,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爱好。所以从孩子不到一岁,我们就开始给他买图书,孩子开始也很喜欢书,缠着我们给他一遍遍讲书。两三岁时,大人做事,他一个人坐在床上一本本翻他的书好长时间。我们也趁热打铁,不断给他买经典绘本、科普童书,几年来下来攒了几箱子了。他刚到三岁,就在给他在少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每个月带他去一次图书馆,在里面看半天书,再借几册回家慢慢看。
当然看的书多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的常识性、科普性知识掌握不少,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比同龄孩子强一点儿。比如认识不少国家的国旗,准确说出8大行星顺序和名字,知道各种恐龙名字,明白青蛙是冬眠的蝙蝠是哺乳动物等。有时大人间说话,他在旁突然插一句很成人、很在理的话,惹得大人忍俊不禁。孩子的成长如我们所愿,幼儿园老师以及周围的不少人夸孩子懂得多、聪明,将来是学习的料,我们做父母的听来很受用。
然而,在他进入四岁后,我们发现他逐渐不再那么喜欢书了,没事时宁可一遍遍玩玩具,也不主动看书,不再求着我们给他讲书,给他买了新书也不见他高兴,在图书馆看书也没了耐心。我们开始时不时提醒他很久没读书,该看书了,他也很不情愿。看着他越来越不愿碰书,我们也着急起来,孩子到底怎么啦?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里偶尔给买本书,是多么的欣喜,至今记得小时候的哪本书是哪个书店买的,里面插图历历在目。而现在我的孩子,只要是经典的图书都给他搜罗回家,只要他需要的都有,而他却逐渐对图书不再有兴趣、对知识没有敬畏,对父母的爱不知道感恩。
坐下来细细反思,或许原因之一是孩子慢慢在长大,逐渐自己的思想,不愿事事对父母言听计从。但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做父母的太过功利,太着急了,总想自己的孩子一口吃个大胖子,总想自己孩子比别家的优秀。我们把一切精神食粮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张嘴给他塞进去。孩子满脑子的所谓的知识所谓的聪明,都是父母、书本灌输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经过探索发现的。所以孩子难免厌倦图书,厌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由此我想到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求知欲、保持童真)这句话。
或许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在与育儿上,我得到的启示是:父母要让孩子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求知欲、保持童真),即在物质上不必给孩子太多,教育上不必太强求,不必灌输的太多知识。让孩子Stay hungry,而不是“喂”的太饱。孩子要有不满足,要有饥饿感,这样他/她才会有所期盼,知道珍惜所有,才会反复咀嚼吸收。更要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依靠兴趣支撑他/她去主动去探求。另外父母不必太过追求孩子学会了什么,孩子有多聪明,相反要让孩子远离成人眼中的“聪明”——无非是现成的知识,既有的规则。你都告诉孩子蝴蝶是毛毛虫变成了,他日孩子若在草丛中偶尔发现一直脱蛹而出的蝴蝶也势必不再会惊奇。所以要让孩子Stay foolish,保持童真,用自己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幼稚的心灵发现世界。孩子笨一点儿,慢一点儿不怕,只要他/她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成长的过程。
不少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在玩耍中获取知识,远比灌输现成知识更有效。所以在儿童教育上,父母不必太过着急焦虑,该放手时就放手,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