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有道理,中国人花了太多时间在学习考试上了,但没有领悟到生活的快乐和真正的美丽。
  • 所以我们都在不停汲取别人的创造,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却寥寥无几。



     前天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在当年读书时有神话般的表现,比方说一个哥们小学、初中与高中永远是全校第一名。

     比方说,高中的同桌在一次期末考试前生病,在家休养一个月,回来时距离考试仅三四天时间,但没想到他一鸣惊人,从以前的十二三名跃居到第四名。

     不过,所有这些神话,都远不如一个看起来有些愚笨的故事令我感动。

     我一个朋友,小学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因为她完全搞不懂加法是什么意思。

     一天,她走在街上,看着街上的两个物品,突然间明白了:哦,加法,不就是两个数加在一起吗,就像这两个物品加在一起。

     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数学成绩一下子出现了飞跃。

     这种明白,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英文为“insight”,还有一个有趣的国外的说法叫“啊—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顿悟发生时,心里不自觉地会有这两个感叹“啊!哈!”

    有了顿悟,就意味着一个人真正领会了什么,这是真正的学习。

    与顿悟相对应的,是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即,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但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个道理是什么。

    模仿学习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而顿悟,却永远是崭新的。即便你顿悟到的一个发现可能是无数人都发现的,但对你而言,这是崭新的,而且真的是你自己发现的。

    譬如说,是小学生就知道1+1=2,但是,第一个总结出这个规律的人,那必定是惊天地涕鬼神者,而轻松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这一知识的人,就领略不了顿悟的那种美了。

    就说说我这位朋友吧,她回忆说,当时她觉得像是闪过一道白光,整个世界突然变亮了很多,然后,或者说几乎是同时,那个顿悟“加法不就是两个事物加在一起吗”从心中涌现了出来。

    顿悟,经常显得很是有些愚笨。

    美国伟大的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有阅读障碍,他读书时的多数时间就是在翻字典,因为他不知道字典是怎样排序的,所以每次查找一个字时,他都是从头查起。

    一直到16岁,一天他在家中地下室里,还是在查字典,突然间好像一道白光将整个地下室照亮,一个巨大的喜悦从心中涌出,他发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

    原来,他自己发现了字典排序的奥秘。

    自己发现这个奥秘的过程,就是这样的美。

    相反,一开始就被教育知道字典是如何排序的我们,有几个人能有幸体验过这种美呢?

    在逛一些心理学专业论坛时,我很容易感觉到郁闷,好像论坛上活跃着一个大师又一个大师。其实,只不过是网友们在转述大师们的理论和语句而已。

    大师们构建起自己的理论和语句,那必定是经历了无数的顿悟,一次又一次品尝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那种美。

    这个历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模仿学习而知道这些理论和语句的表面道理所在,是很容易的。

    甚至,都容易到了这个份上——好像自己在转述时就已掌握了其全部精髓。

    但是,这一定是个幻象,这种掌握,没有经过你的心与你的灵魂,它只是头脑上的知道而已。

    举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大学时就在头脑上知道了弗洛伊德讲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但是,直到半年前我才通过一系列的顿悟,先是部分解开了我自己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后才能比较好地在这一点上和我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假若没有我对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领悟,那么我也很难陪伴我的来访者在这一点上抵达真正的领悟。

    心理学毕竟还是比较窄的范围,我们还是回到常见的话题上吧。

    记得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看到“百家姓女孩”王仙妮上场表演时,我心里有巨大的悲哀涌出——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对王仙妮做了深度访谈,更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这份悲哀——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王仙妮倒背如流的不仅仅是百家姓,还有像什么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东西。这种记忆力让一位老师一时震惊,以为她是天才,但当这位老师询问王仙妮如何理解一些简单的句子时,王仙妮完全说不上来,这位老师再一次震惊了。

    我猜,这种震惊也许和我的悲哀有共同之处。

    在高中时,我也背过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还有像高考范围内需要背诵的课本,我也都背过了,甚至连鲁迅的一些文章,我也全文背诵了。不光是为了高考,更主要是爱好。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不大存在了,说来悲哀,它们真的只是进入到我的头脑而已,它们不曾碰触到我的心。

    假若时间可以重来,那么,我会很慢很慢地去读唐诗宋词,希望在这样读的时候,能恍然间穿越时光隧道,好像又回到作者的时空中,碰触到他的心,与他的心弦以同一个节奏跳动。

    钱学森在去世前向温总理感慨说,新中国没培养出一个杰出人才。之所以如此,我想,因为我们盛行的就是模仿学习,而忽略了让孩子们自己去领略知识与人生的重要性。

    现在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似乎一天一天地只能在超高负荷的模仿学习中疲于奔命。如此一来,不管他们长大后能多么纯熟地掌握知识与技术,都是有巨大欠缺的——他们从未体会过顿悟的美,他们身上将难以闪现着原创精神的光彩。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是否愿意试试,鼓励他慢下来,用他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真正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美。




教育观点
3297 查看 31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beautifulyou10

    2011-3-15 13:12:08 使用道具

    是不是我们所说的突然开窍了!
  • cyndafu

    2011-3-15 13:18:13 使用道具

    让我想起一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对吧。。
  • rulansixin

    2011-3-15 13:35:21 使用道具

    说得太好了!
  • saramevan

    2011-3-15 13:52:37 使用道具

    让孩子慢下来,才有可能体会顿悟之美。首先,繁忙的爸妈和有教学进度任务在身的老师们得慢下来才行啊。所以,顿悟之美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体会。
  • 武汉飞鱼

    2011-3-15 14:14:47 使用道具

    还好我们数数数了这么长时间 还没教过1+1=2的算式
    还好我们还没开始查字典
    还好我儿子读书读了这么久,现在还没发现页码是怎么回事,还不会找第几页呢。
    我等着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突然发现页码是按顺序排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譬如,一张桌子,你举出一个角,他不能用三个角来回答你。这样的学生,我是不再给他讲新东西的。)

    对于孩子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不能一下子全盘把大人订好的东西教给他。有些问题等他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了,再来问你,你再告诉他,这才是教育!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完全偏离了教育的真谛。
  • ccmbrr

    2011-3-15 14:22:10 使用道具

    有人开窍开的晚。
  • zhuwenting

    2011-3-15 14:29:43 使用道具

    呵呵。我也有这种时候,但是只是会觉得自己很笨啊。
  • woaiaoao

    2011-3-15 14:55:21 使用道具

    是呀,感觉这个顿悟是理解了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从而一通百通。
  • satellite

    2011-3-15 16:49:04 使用道具

    这也是体验学习的一部分吧
  • melody_xue

    2011-3-15 16:55:27 使用道具

    我儿子就是自己总结出原来数字是1 2 3 4 5 6 7 8 9 10,再递增变成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结果一下从数数只能到30,一口气数到999
  • lixingmeibec

    2011-3-16 09:16:39 使用道具

    说得很好!在大学学会计,我是一点都没法弄懂,只是记住。后来出来工作,做小生意了,才明白其间的关系。这种理解比大学时学几十本会计书都来得透彻。
  • yinuomama

    2011-3-16 10:07:19 使用道具

    对此深有体会啊,初中物理的压强,和数学的有理数开括号,均是我用了1个月以上的时间才顿悟的.
  • fhyhwb1

    2011-3-17 12:02:47 使用道具

    灵光一闪 顿悟
  • peterloh

    2011-3-18 09:00:24 使用道具

    坚持才有顿悟. 家长们要多些耐心. 谢谢提醒.
  • yangtth

    2011-3-18 09:35:19 使用道具

    多数时候看着着急,需要更多耐心
  • 封疆大吏041010

    2011-3-18 11:28:40 使用道具

    我们中的很多人如果能看到这篇文章,是不是也算开窍呢,或者顿悟呢?
  • spidermancn

    2011-3-18 15:27:12 使用道具

    顿悟因个体而有差异,有些慢有些快,有些可能一辈子都没能顿悟某一方面
  • verythings

    2011-3-18 18:03:33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顶一下
  • 多多

    2011-4-6 00:45:17 使用道具

    观点相反。
    慢慢来不现实
  • xszmm00

    2011-4-8 01:00:59 使用道具

         我喜欢,我真的愿意试试,鼓励她慢下来,用她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真正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美。我自己也曾经静静地想过这个问题。

  • hellonwu

    2011-4-9 21:53:41 使用道具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自己都希望慢下来,可是现实是那么的残酷,如果这个顿悟发生的太晚,那么孩子的心理,大人的心理受到的煎熬可能会摧毁这个孩子的自信
  • 欢乐guess

    2011-4-27 13:56:00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LIUCAOHAN

    2011-4-27 15:11:15 使用道具

    我们生活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啊?我们没有时间让孩子顿悟
  • 两棵树

    2011-4-27 15:39:04 使用道具

    说的很好,经过自己顿悟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呀,别人说过的再正确,没有经过心灵,都是云里雾里,没有落地,不知如何做,成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孩子了,现在越来越觉得蒙特梭利的理念真好,完全懂得孩子,学龄前灌输给孩子的知识不是孩子需要的,也内化不了,只有给他合适的环境,孩子自己会发现事物的规律。
  • junglejiang

    2011-4-28 12:54:05 使用道具

    现在的奥数教学大都是直接告诉规律吧?学生能有多少顿悟的机会呢?
  • 娃爱的墨墨

    2011-4-28 15:10:07 使用道具

    小孩子的潜力不可忽视啊
  • lyggym

    2011-4-28 19:26:58 使用道具

    理想要与现实相结合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国情就是这样,顿悟很好可能不是很可行的。
  • tinakuang

    2011-4-28 20:34:1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don_tony

    2011-4-28 23:40:02 使用道具

    能顿悟的,往往都是思维比较慢,但非常喜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