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magician 于 2012-9-26 06:29 编辑

      央视曾长篇报道北京小升初的黑幕、利益链、被升学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和家长。北京教委痛下决心,让奥数从小升初消失。

      专家讲家长们拼命地择校就是因为资源不平衡。看一所初中,无非软件和硬件。其实家长并不太看重硬件。孩子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上课,一桌一椅听老师讲课足够了。至于体育场馆什么的,孩子在校一般没什么自由活动时间,所以用处不大。有图书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所谓。外面书店到处都是,回家网络资源取之不尽,所以学校硬件设施不是择校必要条件。关键还是软件,教师和校长素质。专家提出一个解决方法是实施教师在各校流动授课,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就近给孩子择校。大家觉得怎样?在北京能实现么?

     上海最近取消了一些小学竞赛,但还有很多其它赛事可供选择,有小进步,但基本格局没变。上海家长们都很关心北京的改革,希望有效,上海也能实行。估计全国因小升初苦不堪言的孩子和家长也都在看着北京。

     坛子里北京的朋友,北京现在情况怎样?有所改观还是涛声依旧?
1626 查看 20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大梵天

    2012-9-26 07:27:51 使用道具

    等真有改观,估计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
  • 小虫子

    2012-9-26 08:15:26 使用道具

    家长不看重的硬件,恰恰是可视型的...
    家长看重的软件,又恰恰是隐形的...
    这个软件测量的标准.不就是次次的分数大比拼.年年的各活动比赛.,?

    专家提出一个解决方法是实施教师在各校流动授课
    想法很好.实施困难..感觉是狗屁专家在凭空想像..流动的结果是更加没有责任心.都忙着搞上层关系应付人际去了..
    想模仿老外,最终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四不像产品.治表不治里,治标不治本..咱们孩子成了试验品..

    唉叹.中国没有经济学家,更没有教育专家..
  • 思思语

    2012-9-26 08:23:24 使用道具

    嗯,楼上说的很实在!
  • 小虫子

    2012-9-26 08:24:20 使用道具

          镜头一、一母亲帮孩子择校,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到了可以交三万“资助办学费”的当口,喜孜孜正待交款,被告之还得有一个“推优”名额方可。问儿子是“推优”吗?儿子摇头并告诉妈妈“推优”早已定下,现在找人一切徒然。已经被折磨了数月的年轻妈妈恶向胆边生,携一菜刀径奔学校而去,孩子班主任见情形不对,早躲开八丈远。于是,家长“遇见”校长,放出若不给“推优”名额便你死我活的狠话。结果可想而知,孩子顺利交了钱上了学,但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机会是妈妈拿命搏来的。

        镜头二、某校门口,一群家长在等待消息,一位明知无望的脑外科医生咬牙切齿的发誓:这学校的老师或是这学校托来看病的人别落我手里,我治不好你我还治不残你!?都知道他这是泄愤的话,但,是什么让他置职业操守于不顾说出这等令人侧目和胆寒的话来?

        镜头三、六年级课堂下课铃响,老师稍许拖堂,一个十一岁的六年级男孩一边用课本摔打桌面,一边用常人难以启齿的脏话自言自语。全班同学都听得见,老师当然也听得真切,但无人制止,因为这是一个在不公平的“推优”中落选的孩子,他和他的家庭尝试了很多办法均无果而终,于是他选择了令人骇然的自暴自弃。据说这个十一岁男孩的眼睛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学校的任何一位老师和同学盯得羞愧难当。我想这种眼神应该叫——仇恨!

  • 小虫子

    2012-9-26 08:26: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小虫子 于 2012-9-26 08:26 编辑

    “五一”小长假正是知名初中“测试”时……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处参考,就为“小升初”上得一所好学校,对他们而言,这是个令人紧张的“黑色假期”。这段时间正值成都“小升初”热潮,本报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了3名孩子即将“小升初”的家长。

    通过他们,我们看到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小升初”不仅仅是热,更是一件超头痛的事。为了让孩子读上优质的初中,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陪着孩子偷偷摸摸地参考各种学校的各种测试,其结果更是让一家欢喜多家愁。

    更令人不解的是,家长学生们疯狂择校的背后,不是有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学校举行任何与入学挂钩的考试测试吗?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当事者们的讲述,一起探究怪象背后的原因。

    个案1:小升初测奥数题后悔不是“奥数迷”

    “我女儿今天早上参加了初中学校的考试,自我感觉很不好,我们一家人都焦倒起了。”5月3日中午,家长黄女士焦急地告诉记者,同样也是在成都一所知名小学就读的女儿,按照准备报读的这所初中的要求,参加了“小升初”测试,但因为试题大量涉及奥数,这让刚刚学了半学期奥数的女儿感到考得十分吃力。

    让黄女士感到十分无奈和不解的是,这段时间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在三令五申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但学校考试的势头依然不减。

    因为女儿要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参加考试,这个假期对于黄女士一家来说一刻也没有清闲。黄女士还告诉记者,很早之前女儿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就告诫过他们,一定要学好奥数,这样才有可能在“小升初”的时候考进好初中,为此黄女士在今年初专门为女儿报了奥数班。

    个案2:每个周末两场考家长学生“考狂人”

    “上周我儿参加了两个学校的考试,下周还有两个学校的考试,不知最终能考上哪个学校?”这是胡女士近来挂在嘴边的一件头等大事,同时每天还有她单位的几名家长,也是一碰面就会对参加哪所学校的小升初考试而津津乐道,感觉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胡女士十分形像地把自己形容成“考试狂人”。她幽默地说,“身边的狂人多着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简直就是一部现代版的《狂人日记》”。在她说这话的时候,胡女士也透出些许无奈。为了给儿子的择校多留一些机会,她从今年初就开始关注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上学校网站查询、到校咨询,最终收罗了近10所成都优质初中。

    然后胡女士的儿子也跟着四处考试,“妈妈是老狂人,我是小狂人!”胡女士的儿子对于“小升初”考试显然已是习以为常。

    个案3:托熟人来找关系考不过当“钱学生”

    “我们家长难啊,娃娃的同学都在考,我们能不去吗?还找了熟人关系,真的是求爹爹告奶奶地说了很多话,才报到名。”家长刘先生的小孩今年也是“小升初”,看着别的家长都在为孩子四处择校,刘先生也坐不住了。四处寻找关系后,才有一所学校答应可以来校面试。

    刘先生于4月20日带着儿子去学校,按照接待老师的要求出示了儿子上期末的考试成绩,但学校并不认可。教导处又给刘先生小孩一套题,包含了语文和数学,考了两个小时。“学校叫我们等待,大约又过了一个小时,结果出来了,不理想,语文91分,数学92分,老师还说很差,不理想。”

    后来,在刘先生的一番“运作”下,缴了两万元,这才最终落实了儿子的初中。“其实缴的钱还不止这个数,这仅仅是学校正常收的。”“终于办好了,这下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刘先生如释重负
  • my100

    2012-9-26 08:37:56 使用道具

    “推优”--现象是存在的,同一办公室的姐家孩子就被推上了北京市三好。另一位男同事到处找奥数的培训班老师,好把儿子推到好似“超长班”(专业参加国际比赛),据说这样在“小升初”时,就有敲门砖啦
  • 小虫子

    2012-9-26 08:38:00 使用道具

         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现阶段升学似乎还不能完全抛开考试的方式。也许考试是并不好的但却是唯一可行的比较能够体现公正的学子升迁的途径。重点中学招生,以及高中升大学,都如此。这让我想起了隋唐开始的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明清以后弊端丛生。但它是唯一能够使出身寒门的士子,包括身居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获得进学参政的相对平等的机会。

          北京市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小学升初中不再采取考试的方式,而是不分重点和非重点中学,一律电脑排序,就地就近升学。如果不知底里,不明真相,谁都会觉得这是个减少麻烦的好主意,或者学句时髦的话,承认“这个英明很决定”。可是,与这个决定同时有效的还有许多破例情况。下述条件占其一者,可以联系市、区重点中学:一是“特长生”,二是“三好生”,三是有外籍背景的学生。

       面对如此这般的规定和破例规定,北京市各个小学的毕业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外籍背景云云可不置论。所谓特长生,就是指曾经获得美术、音乐、科幻创意等全国、市、区奖项的学生。一般一等奖最被看重。此项破例,并非毫无道理。问题是,拥有各相关奖项的孩子,得到的对待并不相同。而且,据说变成“特长生”,比特长本身要简便得多。至于“三好生”,有的是早经内定安排好了的,班里选举徒具形式。其实比所有这一切都重要的,是孩子的家庭亲友里面,有没有能够和决定此项事宜的命运之神搭上关系的得力的后援。有,又肯帮忙,无论有无“特长”,都可以进入好学校。没有,即使手捧合格的证状,浑身都是特长,也不一定有用处,,一个小孩玩笑而又认真的置疑他的妈妈:当初你嫁一个有权力的人就好了。

        市、区的教育管理部门,经历了“良朋争向长安道”的应接不暇的繁忙局面。咨询的,面晤的,递信的,求情的,出出进进,络绎不绝。那么,这个看上去不错的决定,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可行还是不可行?难道小孩子们的天真童稚的命运,也要经过权力与金钱的世故之手,先行肆意拿捏捉弄一遍吗?我们还对得起这些我们国家的未来吗?全国其他省市的情形,我不知道,至少我们首善之区各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们,这些日子正在经历慌乱焦灼无奈的等待的煎熬。课也不好好上了,有的班主任也找不到了,可是还没有放假,对命运之神的期待和神秘消息的传递,以及通过孩子的口说出的大人的牢骚,这一切,每天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发酵吞噬。



    小升初万人抢400名额 队伍排了三条街

    北京3月15日消息继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升初”招生报名出现过万名家长抢名额的火爆场面后,昨日上午8点左右,成都西川中学报名现场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上万人从头天开始不惜通宵排队争抢400个招生名额,长长的队伍排了三条街,曾一度延伸到了二环路南四段川航佳园门口!
  • flysnow

    2012-9-26 09:20:17 使用道具

    听起来好吓人啊!
  • wwwchem

    2012-9-26 09:27:18 使用道具

    老师只知道赚钱,孩子能得到什么?
  • winglessbat

    2012-9-26 09:27:32 使用道具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真正进步的有什么?
  • caojg200

    2012-9-26 09:39:38 使用道具

    没办法,在中国就是这样,好的学校都要考进去。不择校怎么行,连上个小学都要找关系。我们在学校的幼儿园上,听说外面单位的孩子要送进来,都要找关系才能进来。拼爹时代
  • piglet

    2012-9-26 09:39:58 使用道具

    其实小升初,要么统一考试(穷人的孩子有机会),要么和国外一样就学区房(穷人的孩子基本没机会)。否则"推优"都猫腻很多。
  • smokingzombie

    2012-9-26 14:33:34 使用道具

    媒体上号称北京的奥数机构都停办了,实际情况如何?北京孩子现在还学奥数么?
  • 轩轩_妈妈

    2012-9-26 14:43:29 使用道具

    我们后年上小学,目前不打算择校了
  • magician

    楼主 2012-9-26 14:58:41 使用道具

    大梵天 发表于 2012-9-26 07:27
    等真有改观,估计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

    想想我也不对“上级领导”抱希望了。
  • Wsos

    2012-11-5 21:21:47 使用道具

    smokingzombie 发表于 2012-9-26 14:33
    媒体上号称北京的奥数机构都停办了,实际情况如何?北京孩子现在还学奥数么?

    看看e度论坛吧,换了个马甲而已,幸好咱没生活在北京,没那么疯狂
  • weiivy

    2012-11-7 12:01:29 使用道具

    择校真是麻烦!!
  • hrpeng

    2012-11-7 15:34:37 使用道具

    没有了推优
    可能看(根据听说)你所上小学的位置来划分中学入校
    所以这段时间学区房疯狂地在长啊
    恐怖啊,为了孩子
  • chencbin

    2012-11-7 18:55:34 使用道具

    记住一点,如果不从体制上改,说再多都是空话,我们听太多医改,房改,车改,教改...结果是怎么样?现在是权贵资本主义,只要是穷人,任何资源都不会轮到你的头上.放弃幻想吧
  • 天蝎亮亮

    2012-11-12 16:09:44 使用道具

    北京小升初好像特别紧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