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楼下玩,发生了一件事情。准确的说算好几件吧。 第一,四个孩子遇到了一起,玩的很开心,有两个孩子玩闹中打到了芽芽,引起芽芽大哭,刚好芽芽一张嘴,刚好小伙伴就抬起手,估计挺疼的吧,我在一边远远的看着,一来是知道没什么,不会发生危险,二来是想,越来越大了,有些事情是可以她自己处理,也学着自己处理,妈妈不是时时都在你身边的,养育孩子,就是一个让孩子独立脱离母亲的过程。就像小鸟,长大了,飞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就像狮子,长大了,成熟了,妈妈把他赶出狮子群,让他独自离去,去建立自己的王国;就像。。。。。我不想过多了越俎代庖。
四个孩子玩,自然也是四个家长,三个大人都说赶紧去看看,芽芽哭了,打着了。纷纷喊自己的孩子,不允许如何如何,不允许如何如何。我只得走上前去把芽芽领了回来。期间,任凭她把眼泪流干,不讲一句话。我是真不知道该讲什么,遇到问题大哭,像母亲求助,这是我不想提倡的,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如此依赖,越来越大的她,需要走向独立。
他们走远了,又不知道怎么了,芽芽又哭了,可能还是碰到了吧,这次,大人们又纷纷喊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离大人很远,我终于可以出声干涉了,我请他们不要掺乎到孩子们的事情中。他们可以自己解决,我深信。芽芽被排外了,芽芽跟他们在沟通,说什么,我不清楚,四个小朋友一起在谈论什么,芽芽不哭了,他们达成了一致,换了一个新的游戏。终于在一边看的大人们说他们也可以自己解决。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只要家长没有介蒂,孩子本来都是纯净的孩子。不过,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很幸运的是我和一个妈妈约好,孩子发生问题,大人不可以心存介意,尽情让孩子去碰撞,他们应该品尝的,也是有必要品尝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会依赖妈妈的娇娇女。
那两个孩子又抱在一起,胳膊向外伸,时机到了,我告诉芽芽你看,他们又过来了,以后再遇到危险的时候,要躲开,躲远一点,记得吗?我承认我错了,其实孩子并不明白什么叫危险,什么叫意识到危险,如果他们可以意识到,他们就不是孩子了。我用了一个孩子根本不能理解的话来教育孩子,换来的只是孩子愕然的点点头。还需要努力。
那个孩子又开始排外,这次排挤的孩子是芽芽,就是不跟芽芽拉手,甚至鼓动另外两个孩子都不跟芽芽拉手,我很有兴趣的想看看芽芽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叫妈妈,她认为她可以,或者说她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排挤?不,她意识到了,她提出反对意见:你们就是不跟我拉手。可惜在众人的干涉下,芽芽参加了游戏,参加游戏并不是我的目的,我真正想看到的是芽芽如何处理这种变故!
最后,重点来了。
他们玩一个游戏叫拉个圆圈走走。一个孩子唱: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看谁最先站好。芽芽出来更正,是蹲下。那个孩子使劲喊就是站好。芽芽反驳了一句:唱走走的时候是蹲下,唱跑跑才是站好呢!那个孩子再没有理可以辩驳,于是气的大吵起来,站好,站好,站好。芽芽也不甘示弱的喊蹲下。这一点,我到是很欣赏她,可以有理有据的反驳对方,并不惧于对方的脸色,可能这还是孩子吧,敢于争取,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不过,我不希望看到的一幕出现了,我也没有预料到她会如此反应。
芽芽伸手去捏那个孩子的脸,关于力度不过于描述,那个孩子比芽芽大,反应也更快,不像小孩子只知道哭,那个孩子迅速的反抗,捏芽芽的脸。于是,各家长齐刷刷的眼睛看向我。恐怕这眼神是说:赶紧管管,怎么能动手呢。其实我还想看看他们以后如何处理,当时他们并没有主动向我们大人求助,我想他们认为,他们可以,他们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大人总是一次次要代替孩子来处理?然后又一次次说孩子,你为什么不独立?难道不是我们一次次破坏了孩子走向独立吗?
是啊,怎么能动手呢。是得管管了。
不过,我并不打算在人前训斥孩子,我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还会引来孩子的反抗,对于事情根本没办法进行任何的有效沟通,百害而无一利,我为什么要伤害自己的孩子,然后为了面子做给其他人看呢?我想做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行为。我要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是一个安稳的姑娘,并不是攻击型孩子,是什么让她如此激动?对症下药。
就这样草草的散了。在路上,我对芽芽说:有些行为我要肯定,表扬,有些行为我要批评。你哭了,自己独立处理,没有向妈妈求助,这点妈妈要表扬你,再就是你敢于为自己争取,就像刚才,你说走走的时候是蹲下,跑跑的时候才是站好。你敢于争取,这点妈妈也很欣赏,但是,你刚才捏小朋友的动作,妈妈也看到了,这是不被允许的。为什么?她默不作声。无论怎么样,你也不可以动手,明白吗?本来是争执,如果动手,那问题的严重性就改变了。我想这是我又一次的用孩子听不懂的话来教育孩子,又一次失败,我不停的尝试变化各种沟通的语言,以求唤起孩子的回答,沉默也是反抗的一种,沉默也是唯命是从的一种,沉默也是面对强权的一种,既然没有办法对抗强权,那就只好沉默,等强权暴风骤雨完毕,一切归零了,到底是哪一种呢?
上楼。妈妈,是小朋友先吵架,我很气愤。无论你是不是气愤,都不可以动手,如果我很气愤,我是不是也可以随便打你?如果小朋友很气愤是不是也可以随便打人?如果我们都很气愤是不是可以随便上街要人?那要法律还干什么?那要行为规则还干什么?我们打人就好了。走在楼梯上,我停了下来,孩子看着我的脸,一语不发,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我知道,她并不认同我说的话。声控灯灭了,我没有喊亮,我只是和她在楼道里就这么站着。芽芽紧紧的拉着我的手,终于就在我喊亮漆黑中,芽芽带着哭腔的对我说:妈妈,我错了,我明天 向她道歉。
我胜利了吗?
这是我想要的吗?
我并不认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我仍然想知道她在想什么,她的世界里有什么,我想弄懂她的世界,第一次,我以如此平静的心态去看她,虽然我看不懂,但是我平静,也许我平静的又严肃的脸上,(严肃,这个词是芽芽表达给我的,早上,她说妈妈,你现在的脸看起来很严肃。)她仍然读到了强权,强势,低头,认错,妈妈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
芽芽的眼泪就这样叭嗒,叭嗒的掉下来,为什么哭呢?为自己的委屈吗?还是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孩子在这个时候,除了哭还能有什么呢?还敢有什么呢?企图申辩的时候,还被妈妈驳回了,还能说什么?她还能再讲什么?赶紧认错吧。她并没有冲我发火,也没有对我抗拒,只是对我掉眼泪,掉上我可以读懂的眼睛,有委屈,有不解,有顺从,有讨好。
我在给孩子烧水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芽芽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会有如此激动的反应。
其实你特别委屈是吧?一句话,她都要大声哭出来了一样,但是她又拼命的忍住,爸爸都不忍心看下去了,说:想哭就使劲哭,别忍着了。
其实明明是你说对了,小朋友还跟你吵架,你就特别气愤是吧?孩子点点头。眼泪顺流。
你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你就捏她的嘴,希望让她知道,你说的才对是吗?芽芽满是被人理解的痛苦表情。
其实你并不想伤害小朋友的,你只是想让她知道,你说的是对的是吗?芽芽点点头,委屈的,忍不住我伸手抱住了她。她使劲的搂住我的脖子。不停的掉眼泪。这次的眼泪是为被理解而掉,慢慢孩子变的平静,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了。
我必须要让孩子感觉到,我所理解的确切,都是她告诉我的,我不想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那样,我的孩子恐怕慢慢就不懂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了,我要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她表达给我的,如果不是她告诉给我,我根本不会知道。
噢,原来是这样,你告诉妈妈,妈妈就明白了,谢谢你,告诉了妈妈,你看起来,确实是很委屈的样子。不过,你在生气的时候的处理方式不够恰当。你可以走开;你可以告诉她:我们都冷静一下;你可以告诉她:我们现在无法沟通,那我们等一会儿再沟通好吗?芽芽点了点头。我继续说:不恰当的举动每个人都会有,(我要消除孩子内心的负罪喊,我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出不恰当的举动,但是我们及时总结,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我们就会处理了,就可以做出恰当的举动了。)就像我和爸爸,也常常会做不恰当的处理,我们在班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有些是遇到很多次了,我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仍然会做出不恰当的举动,这些都值得原谅,非常值得原谅,但是我们要做好总结,下次我们要知道该怎样处理,明白吗?
芽芽笑着对我说:好妈妈。我感觉到她的平静,我感觉到我的引导已经被她接受,她的心态已经轻松了,已经可以正视自己的问题,从容的改进。
她去洗脸了,一会儿又跑回来跟我讲,妈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可以说妈妈,我想回家,我累了。对啊,这是一个很恰当的解决办法啊!当我们平静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出很多的办法来解决。
芽芽冲我说:好妈妈。我回答:好宝宝。 好妈妈。好宝宝。我确信这个时刻她是平静,她接受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她找到了恰当的办法。这也是人生总结的开始,不是吗?
孩子的情绪,我是读懂了吗?我想是我是的。
该贴已经同步到 巧笑嫣嫣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