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理念
1, 抓周原则:许多地方在孩子周岁时都要和亲朋好友在一起给孩子举行一个抓周仪式,一方面庆祝孩子周岁了,另一方面根据孩子在抓周时抓到的东西来预测孩子以后的兴趣和能力。我认为在孩子的培养方面应该尽力贯彻抓周原则,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让他自由的选择和发展。在这个方面,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做的比较好,给孩子尽可能的多开设各种可选择的课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和发展。但在中国,由于师资力量和条件的限制,孩子在学校里的选择很少,于是家长们只好根据所处条件给孩子报各种课外兴趣班,但由于很多兴趣班并不是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出于培养孩子未来素质的目的出发,例如家长认为学乐器、绘画,、书法、体育训练等可以锻炼和提升孩子的智力,有助于文化课的学习而强迫孩子坚持的,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制。往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音乐就是音乐,绘画就是绘画,下棋就是下棋,体育就是体育。它们所发展的只是孩子在这一领域里的能力,与学习能力及孩子的智力发展关系并不大。否则,如果这些课外的活动能开发人的智力,例如下棋如果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智力,我们为什么不让棋圣聂卫平去从事科研来攻克科学难题?如果体育活动也能开发人的智力的话,为什么国家的尖端科研不让那些奥运会冠军来做?真实情况是以后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让孩子在小时候多学点东西可以在以后多一点兴趣,在专攻学科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而已。当然,在某些领域有兴趣和特长的孩子自己要“抓周”,我们家长顺水推舟往往事半功倍。
2, 蜂王浆原则: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普通工蜂和蜂王的幼虫是一样的,只是工蜂在喂养的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喂养方式:工蜂和蜂王在幼虫的前期都被喂养了蜂王浆,但在中后期,以后成为工蜂的幼虫只喂蜂蜜,而一直喂蜂王浆的幼虫则成为蜂王。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给他提供了什么样的营养。以前国家的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孩子成功的概率很低,真正成才的要么是真正的人中龙凤,要么是家里有一定条件的地主和资本家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以至以后更高级的教育条件。例如毛泽东,如果没有他家庭的基本条件让他受了一定的教育,他断不可能成为以后的中国领袖。比较一下毛泽东的林肯的成长历程就可以发现,毛泽东幼时受到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四书五经,君臣父子……导致他以后成为领导人之后尽管标榜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所作所为仍不免带有封建帝王的痕迹,一些行为和历史上的皇帝并无二样,这就是文明基因的作用。而林肯幼时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多,但吸收的营养却与毛泽东不同,如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宪法,莎士比亚,受这种文明熏陶出的领导人的行为不可能是中国式的封建帝王的所为。当今社会和生活环境,各种资源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仍然良莠不齐。例如在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在买书的选择方面,文化素质较高和对育儿有追求的家长,与文化素质不高及对育儿没有追求的家长就有很大的区别。用个比喻就是给孩子喂蜂蜜和蜂王浆的区别。不管不顾,只要孩子要求就买书的家长,例如不加选择的给孩子买一些日本垃圾动漫书的家长,不仅给孩子喂的是蜂蜜,更是垃圾,这样的“幼虫”长大怎么能变成“蜂王”。
3, 能力培养原则: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是到社会上做事,有许多时候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家长对孩子搞早期开发,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这本不是坏事。但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能力很强,老是与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浪费时间,受了委屈,干脆让孩子提早入学或是跳级,孰不知,这样做其实是在害孩子,是拿自己孩子在年龄上的短处在和别人年龄上的长处比。因为即使你跳级的孩子在智力和学习上不成问题,但在生理和心理上并不成熟,早读跳级可以早些考上大学,但上了大学之后并不能让孩子晚些参加工作,一旦到了社会上,并没有人会觉得你年龄小在工作上对你网开一面,这时候孩子的劣势就会显露出来,生理和心智上的不成熟会让孩子在工作中和为人处事方面处处不顺,往往不如一些年龄大入学晚的孩子,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得不偿失。正确的路径是学习美国一些精英家庭的做法,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首要原则,他们甚至为了让孩子在同级生中占据优势而不惜让孩子推迟入学,更不愿意让孩子跳级。还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学校里隐藏自己的能力,跳课而不跳级(即可以超前学习更高的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高中更可以多学一点大学AP课程,这在申请美国超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等名校时非常有用),只为求得在高考时取得更大优势。我很欣赏这种做法,并在实践之中。
该贴已经同步到 olympus的微博
可是你这个编辑的看着眼花,字体其实可以稍大些的{:soso_e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