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360fan 于 2012-10-8 20:00 编辑
bigcroco是一位认真、较真、又好心的家长。{:soso_e179:}{:soso_e181:}我也是非专业人士,仅就音视频资料谈几点看法,有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自己判断。
1、严格说来所有数字音乐都是“有损”的。CD是
16 位/采样点 × 44100 采样点/秒 立体声,这样算下来比特率就是1411.2 kbps(16×44100×2=1411200),通俗来讲就是每秒采样44100次,每个采样点用2个字节的存储空间来记录。相比更高的48K、96K采样率,更高的记录位数,CD的采样是不是损失了很多呢?
2、我们在电脑上看的图片,JPEG格式,也是有损的,其中的道理和MP3压缩算法一样,都是把人感官不敏感的细节去掉
3、好的音箱相比差的音箱能听出更多的声音细节,这比CD和MP3的差别来的更大
4、论坛上很多热心朋友转制音视频素材时造成的质量损失,比存储格式本身的缺陷更大。不会转的就不要转来转去了,基本上转一次就是有损一次,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留原始格式。特别是在有高质量原版CD的时候,不要再制作128K及以下码率的MP3,低质量的RM格式就不要向高处转成H264编码的MP4。
5、在相同播放条件下,特别是好的音响设备,CD的音质的确明显好于编率较低的MP3(高码率MP3区别仍然不大),在存储设备越来越便宜的今天,字节控追求CD或无损压缩并非不可,但
6、国内很多CD是用MP3回转的!!!坑爹又坑娘
7、多数引进书的配套DVD是N制转P制的,转录的手艺很潮,画面拉丝、爆音等问题。曾给出版社建议过,引进的配套光碟能不能不再转制,未果,出版社没人较真这个问题,也可能是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