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10-24 21:18 编辑

     中讲一下作文的“头身脚”。
     大家知道,一个基本句子是由主、谓、宾构成的。换句话讲,就是一个句子也是有“头身脚”的。主语就是一个句子的“头”,谓语就是一个句子的“身”,宾语就是一个句子的“脚”。
    以此扩大,可以理解,一个自然段也是由“头身脚”组成的。但是在段落中,我们不称为“主谓宾”,也不称为“头身脚”,而是称为“帽衣鞋”。一个句子要把意思表达清楚,需要有基本的组成要素,即主谓宾。同样,一个段落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要素,即“帽衣鞋”。再扩而大之,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要素,即“头身脚”。
从某种意义上讲,句子的“主谓宾”,段落的“帽衣鞋”,全文的“头身脚”,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我们理解了句子的“主谓宾”,就可以理解段落的“帽衣鞋”和全文的“头身脚”。句子需要“主谓宾”是为了把句子表达清楚,段落需要“帽衣鞋”是为了把段落表达清楚,全文需要“头身脚”是为了把整文表达清楚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我们就来讲段落的“帽衣鞋”,理解了段落的“帽衣鞋”,就相应地理解了全文的“头身脚”。

   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小的、分开的整文。是相对独立的。“写得太散乱,主题不集中”,这是孩子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戴帽、穿衣、套鞋”的方法来解决。大家想一想,自己会不会穿衣、戴帽?如果今天戴一顶太阳帽,要搭配什么样的衣服?是不是应该穿运动服,或者休闲一类的衣服。如果戴上礼帽了,那就应配上西服或是正式一点的衣服。总之一句话——衣服要与帽子配套

     现在把一个自然段,当成是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也要有“头身脚”。为了更形象,我们把“头身脚”换掉,叫作“戴帽、穿衣、套鞋”。当然,这不是什么创造发明。在专业的写作教程里,把它叫作“总分结构”,也就是“先总后分”,或者叫“分总结构”,也就是“先分后总”。这个说法太专业、不形象,我们就跟孩子讲“戴帽、穿衣”。什么叫“戴帽”?这是一个概括,就是在一个自然段中要讲什么,需把中心意思小结出来,这叫戴帽。“帽子”戴好了,身上穿的就要与“帽子”相协调配套,这叫“穿衣”。“帽子”有了,“衣服”有了,为了整体形象,就要下个结论,或是作个补充,这就叫“套鞋”。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我们就“头身脚”的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理解“头身脚”与“帽衣鞋”是一个意思。那我们现在就由一篇范文带领着大家理解“帽衣鞋”。作文的题目是《我的老师》,大家来看全文

    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星星一般多的伟人。他们无一不需要明师的指点,就算是圣人孔子,在他感到有不解之处时,也会跨越国界去寻找老子为他答疑。 每位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方法各异。当我走进现在的这所中学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老师们都有教育孩子的宝典
    文老师的宝典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在老师为我们上第一节讲的时候,她就对我们说她喜欢“忘年交”,对我们是以朋友的身份来教育我们。在讲《童趣》那一课时,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真正的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在帐中观鹤
    学老师的宝典是:悄无声息,引人入胜。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的讲课也很生动,常常加入一些课外资料。而初中的数学老师虽少了些课外的资料,但是她的启发式的提问、设问、解问,调动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欲望,老师的这一灵丹妙药,让我们在不知疲累中集中了注意力。
    英语老师的宝典是:快乐轻松,成绩不落。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大多是数学和语文,因为精力集中所以难免体力不济。但是,上过英语课后,精神反而会放松许多。这是因为英语老师时而带着我们唱唱歌,时而还跟我们讲一些小笑话。这些都让我们迈着快乐的步伐加快了学习的收获。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正是因为人性有不善的一面,所以就更需要用知识来教化人,改变人。知识需要老师们教给孩子们,而且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也需要靠人的善良去构建。在这个学校中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学习,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希望,在未来,为这个天天向善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看本文的“身子”。“身子”是由三个对称段组成的,我们现在来找找每一个对称段里的“帽衣鞋”。“语文老师的宝典是:幽默风趣,和蔼可亲。”这是第一自然段的帽子。把这个帽一戴上,就好像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跑不了了。有了这个“帽子”,中间的“衣服”就要为这顶帽子服务,就要为“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来服务。“数学老师的宝典是:悄无声息,引人入胜。”这是第二段的“帽”。这个“帽”一戴上,就与下面的衣服配套好了。衣服就要为“悄无声息,引人入胜”的“帽子”服务,要与帽子配套。“英语老师的宝典是:快乐轻松,成绩不落。”这是第三段的帽子。有了这个“帽子”,就全部集中了,下面的衣服就要为这顶帽子服务了

    前两天在讲顺序的时候,又换了一个说法。写官样文章,会说ABCD、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听首长作报告,会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小朋友写作文,会有“然后、然后、然后”,直到最后。写作文,要讲先来后到,顺序结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按照统一的标准、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内容。顺序不清,大厦将倾。不讲先来后到,作文统统乱套
    看政府工作报告,或者说一个单位的经验总结,总是有“一二三四”点。然后这个“一二三四”后冠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就是“帽子”。我们讲作文不分体裁也就是这个意思。万法归一,没有“帽子”的作文不能称其为作文。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相同的。“戴帽、穿衣、套鞋”,似乎有死板之嫌。但就写作入门来讲,没有规距怎能成方圆?这个死板是必须的。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西方的拳击里就是三种拳法,一是直拳,二是摆拳,三是勾拳。这三种是基本功,练好了,练扎实了,才可以有变化,才可以灵活
     们的孩子不是曹植,不要奢望孩子能七步成诗。任何事,包括教孩子养成好习惯、辅导孩子学习作文,一定要有几个过程:一是僵化,二是固化,三是强化,四是优化。不能功夫没成,就想玩花样。一定要学得有板有眼、有招有式。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名家是怎么写的,下面来看朱自清《荷塘月色》(节选):
   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来试着找一下段落的“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是第一自然段的帽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第二自然段帽子;“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是第三自然段的帽子。大家再看看上文的“衣服”是不是与“帽子”吻合?先看看每一段的“鞋”在哪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不是套的“鞋”?“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不是套的“鞋”?第一句话是“帽”,中间的是“衣”,最后一句话是“鞋”。
    象地教孩子学会“戴帽、穿衣、套鞋”(这样写就算有些功夫了)。思维不乱,文章自然不散;结构稳固,作文自然就有功夫。要补充一点,“鞋”不必要求每段都穿,鞋只是补充,是从属的地位。所以,在有的段落里,一些地方可以有“鞋”,一些地方可以没“鞋”。写得灵活了,游刃有余了,就不必拘于形式了。正如有些句子中,也不一定有宾语一样。讲“主谓宾”、“头身脚”、“帽衣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但对孩子来讲,“戴帽、穿衣、套鞋”的要求必不可少。这是思维的锻炼,也是形式上的要求。从小打好这个基本功,文章就会写得有章有法了,这就是功夫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跟孩子们讲:作文没有头,拉出去斩首;穿衣不戴帽,抓起来当被告
     《提高篇》的第一章。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顺序不清,大厦将倾。不讲先来后到,作文统统乱套。两者的说法不一,但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同出而异名罢了
    理解了“头身脚”、“帽衣鞋”,再来看《荷塘月色》,一看“头”就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全文共写了三件事物:一是叶子,二是月光,三是荷塘的四周。我们通过本文的“头身脚”就知道,读书、分析、写作是一回事。
    文章的分析过程,总体来说就是找到“头身脚”、“帽衣鞋”的过程。找到了“帽衣鞋”,就对全文有了更为整体的把握,就可以把厚书读薄了。我们再用逻辑推理一下,本文的主题是“荷塘月色”,所以作者写了荷叶(荷花),写了月色,写了池塘。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集中主题的,是章法严明的,是表达有序的。按照逻辑来看,这篇文章是章法严明的,哪里有一个乱呢?哪里有一个散呢?散的背后是顺序,乱的背后是逻辑
     刚才讲,一个句子要有“主谓宾”,这是一个句子的基本结构,但并不是说每一句都需有宾语。先要看文章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说特殊性,这是学习的方法。如果理解了基本的结构,或者说基本的模型,那我们就可以大不敬地对《荷塘月色》来玩一下文字的游戏——进行简装
     第一版简装文:
   塘上面,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都是树,杨柳最多。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原文615个字,精简文370个字。
第二版简装文:
    塘上面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灌木落下参差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的四面,都是树,杨柳最多。将荷塘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这篇文字已从370的字数精简成270字。
     现在再进行第三版精简,见下文:
    塘上面是叶子。叶子中间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底下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虽然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灌木落下参差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的四面,都是树,杨柳最多。将荷塘围住;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但杨柳,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约的是远山。树缝里也漏着灯光。最热闹的,要数蝉声蛙声

     这篇文字经过第三次精简,已变成200字的短文了。
     再进行第四次精简,看看结构是否有变化,文章是否会乱。
    塘上面是叶子。叶子上有白花。微风过处,叶子与花有一丝的颤动,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虽然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隔了树照过来的,灌木落下黑影;杨柳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的四面,都是树,将荷塘围住;树梢上隐约的是远山。树缝里也漏着灯光。最热闹的,要数蝉声蛙声。

    已精简至140个字,再来第五版精简文:
    荷塘上面是叶子。叶子上有白花。微风过处,叶子更见风致了。
    虽是满月,却有淡淡的云。月光照过来的,灌木落下黑影;杨柳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的四面都是树;树梢上隐约的是远山。树缝里漏着灯光。荷塘四周还有蝉声蛙声。

    已精简至100字了,就如房子一样,最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过装修的楼房——《荷塘月色》,经过我们层层扒皮、层层去叶,就剩了房子的主体结构。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演示,来体会作文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构,我们再装修就有了基础。孩子的难点不在于装修,而在于结构。如果没有结构,那装修出来的是经不起推敲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实战篇》、《提高篇》中一些孩子的范文,就可体会到文章是因为先有结构,才谈得上装修的。没有结构的装修,就如一间茅草屋一样,怎么装也成不了五星级宾馆
    再来举一个例子。《中秋日》:
     今天是中秋节。
    早上我们照常到学校里去。
    下午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
    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这是一篇民国小学生的作文,字数在一百字左右。尽管字数少,但结构也很完整。
    来精简一下:
    天是中秋节。早上我们照常上学。下午回家看到一张桌子,上面放着许多过节用的东西。晚上,我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
    五十个字左右,分别从早上、下午、晚上来写中秋日这一天——这就是结构。大作文里有结构,小作文里也要有结构;大作文里有“头身脚”,小作文里也有“头身脚”;大作文小道理,小作文大道理,其内在的东西是一样的。

1497 查看 11 收藏帖子 (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千千妈

    2012-10-8 22:43:24 使用道具

    老师假期过的愉快吧!
    再复习一次
  • 封疆大吏041010

    2012-10-9 10:40:43 使用道具

    嗯,看过多次了。

    目前,孩子还没尝到写的甜头——愿写但不想多写。让她把刚才说得写下来,她朝我:“啊,这么多那?!我刚才说了很多呢。早知道我不多说了。”——我囧。
    我说我写。她:“奥,你写吧。”
    我写了。她自己说:“我刚才怎么说的,忘记了,你记得不?”——我再囧。

    要么不是上面那样,是这样——一句话:“啊,又要写啦?!”

    总之,还没找到甜头。
  • maiduo

    2012-10-9 10:46:02 使用道具

    分析得很清晰,谢谢老师!
  • happysophie

    2012-10-12 09:30:40 使用道具

    真的是这样的
    【段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小的、分开的整文。是相对独立的。】小学三年纪的阅读题,就是一个段落,全部是类似的头身脚。题目也是问,这段主要围绕着什么内容来讲,一般这个答案可以从段落的第一句找到,真的是这样的!
    我指导孩子初写作文,也是告诉孩子,第一句就是描写重点,这段后面部分围绕着这句来写。
  • 非常

    楼主 2012-10-16 12:30:07 使用道具

    happysophie 发表于 2012-10-12 09:30
    真的是这样的
    【段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小的、分开的整文。是相对独立的。】小学三年纪的阅读题,就 ...

    辅导的很对。作文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表达清晰。第二个阶段,是表达生动。第三个阶段,是表达有趣。
  • 巍巍

    2012-10-16 12:49:47 使用道具

    《荷塘月色》拆解的很有意思,哈。
  • 非常

    楼主 2012-10-24 21:09:09 使用道具

    happysophie 发表于 2012-10-12 09:30
    真的是这样的
    【段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小的、分开的整文。是相对独立的。】小学三年纪的阅读题,就 ...

    聪明的妈妈。
  • 非常

    楼主 2012-10-24 21:09:57 使用道具

    巍巍 发表于 2012-10-16 12:49
    《荷塘月色》拆解的很有意思,哈。

    哈哈,拆东墙补西墙。稀里哗拉。
  • piaopiao

    2012-10-25 10:12:57 使用道具

    封疆大吏041010 发表于 2012-10-9 10:40
    嗯,看过多次了。

    目前,孩子还没尝到写的甜头——愿写但不想多写。让她把刚才说得写下来,她朝我:“啊 ...

    l录音,可以回放。
  • tjslh

    2012-11-5 08:17:23 使用道具

    反复学习,希望能引导孩子上路
  • 非常

    楼主 2012-11-6 23:15:56 使用道具

    tjslh 发表于 2012-11-5 08:17
    反复学习,希望能引导孩子上路

    小朋友的吸收能力会超过大人的想象,如果引导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