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位美国朋友,聊起了育儿的话题,他介绍了以下几条经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1. 倾听梦想-孩子们的志向与父母对他们未来的设计相左时,多鼓励子女的梦想,无论在父母看了这类梦想何等奇特,以为这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何况,孩子的梦想往往是他们成功的起步。
2. 提供机会-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需要有机会去磨练。因此,父母大多都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社区的组织,使之从小活动待人处事的经验。
3. 充分鼓励-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父母称赞的,这不意味着用虚假的话哄骗孩子,也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批评孩子,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
4. 多问“假如”-“可能性思维”是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对一个难题认真研究并向人演示如何解决他的孩子会问:假如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做这样的思考,让孩子从小考虑问题就会想到前因后果,也会少走一些弯路。
5. 勇于表现-鼓励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多发言,在别人面前毫无羞怯地表现自己,是一个最重要的技能。美国人不提倡“谦虚”的,能干的是就要敢说我行,遇到竞争对手就要敢于拼搏。
6. 盯住成功-要鼓励子女多想成功而少想失败,多想如何扫清障碍的办法而少想败退,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会成功的人,就会紧紧盯住成功目标去给力,这也就大大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
7. 允许探险-孩子乐于敬佩和追随哪些愿意冒险和应付挑战的人。可能我们的家长,就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如此谨慎入微,难得孩子有冒险精神。实际上,生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没有冒险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8. 学会3R-尊重、机智、责任,这是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开发的三种基本特性,成功的桂冠总会落在这种人头上。他们努力照习惯去理解和容忍,他们屡次在挫折面前另辟蹊径,他们勇敢面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帮孩子大多习惯于,授子以鱼,而美国的家庭则习惯于授子以渔。
这也许就是中国孩子依附性强,而美国孩子自主性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