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孩获诺贝尔医学奖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2012-10-11 01:57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肖华
笨小孩获诺贝尔医学奖
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英国人约翰・格登因细胞研究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不过,英国《每日电讯报》8日爆料称,格登在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10月10日《成都晚报》)
一个“笨”小孩最后却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有很多的因素。一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格登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因为格登身体很棒,但格登的家庭医生却认为他不适合在军队发展,因此将他的小感冒诊断为支气管炎,由此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
二是,他一直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而这兴趣一直伴随他成长。即使在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格登在多年前的一个采访中回忆称,自己少年时被生物学深深吸引,他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
三是,大学自由转专业的机制。在新闻中,我们知道格登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古典文学方面,随后获得了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的机会。不过,出于一些原因,格登入学后将专业换成了动物学。如果不能换成动物学,恐怕也没有当前的成就。
格登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对我们教育不能不带来启示。我们每一个孩子不可能都有格登这样的幸运和这样的坚守。很多时候,老师的话在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分量的,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了一个好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成长为社会一个杰出人才,而一个素质不高的老师,也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而称格登“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的老师并不是一名真正的老师,而是一个博物馆馆长,被校方雇用来教那些成绩最差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不具有教师资格,所以才说出了那样的话。如果格登和普通孩子一样,那么就会放弃对自然科学的追求,也就不会有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今天。
再者,格登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也离不开他的兴趣。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我们开设了很多兴趣班,但是有多少真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参加呢?有很多都是家长逼的。这当然也不能怨我们的家长,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如招生,一旦学生有了“特长”,就可以优先或者降分录取,这样的招生让很多孩子即使没有兴趣也要参加兴趣班、补习班,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和乐趣。
另外,在我们很多大学要转专业是很难的。很多学生在填志愿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填写,等到了这个专业学习时才发现错了,可这时要想转已经很难了。
每年的诺贝尔颁奖,我们很多人在关注谁获奖了,他有什么成就,但我认为对我们而言,与其关注这些,不如关注他们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的成长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让我们知道创造人才成长环境还缺少什么,恐怕这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