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2 15:33 编辑

前不久,我和论坛上的千眠同学就此问题展开了亲切而友好的会谈。

个人认为,在人性本恶方面,苏妲己更体现的淋漓尽致。炮烙之刑,蛇蝎之窟,简直是鱼肉百姓的终极版。比干被挖心,更是千古第一奇冤。

不过千眠同学认为,苏妲己和商纣王在历史上被抹黑之多之重,比起窦娥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王,商纣王可以下一个狗屁规定也可以取消这个规定,并且杀掉妲己,周武王可以利用妲己作为抹黑商纣王的利器,让大多数相信假话,而被迫献给商纣王的妲己,几乎从无正史认认真真的为她说过公道话。

论坛上很多喜欢历史的爸妈,不如,大家就此问题再热烈地议论议论?
八版
7121 查看 21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妮可妮子

    2011-3-20 19:33:39 使用道具

    我……飘过哈。找位子坐下。。。
  • dragonrice

    2011-3-20 19:38:30 使用道具

    我也占个位置听课,嘿嘿
  • ymei

    2011-3-20 19:43:34 使用道具

    历史学科,我也很小白
    我是来听课的,哎
  • sammiyu

    2011-3-20 19:47:47 使用道具

    我站着听~~
  • 小贝妈咪

    2011-3-20 19:57:46 使用道具

    想听高人高见。
  • ccoo

    2011-3-20 20:16:14 使用道具

    这个问题讨论的基本论据使用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商纣和妲己是否真有做过这些事;其二,坏的标准考量。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基准达成共识,只能是各抒己见。个人的价值取舍是无法被人说服的,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三十多年都这么成长着,很难说因为某个讨论而轻易改弦更张,修正倒是有可能。我读过陈舜臣的小说十八史略,里面倒是有些有趣的描写。有兴趣的不妨看看。我认为,历史不是考证学。我们读历史不是去考证什么什么有没有确实发生过(像易中天的读三国),而是根据历史来学习今后的可能做法以避免错误的再现。尊重古人,尊重今天,也就会有各自的抉择,而抉择是应当值得自尊和应受尊重的。
  • 凡宝宝

    2011-3-20 20:42:44 使用道具

    来听听 不同 的 看法
  • Angelbaba

    2011-3-20 20:43:56 使用道具

    其实这个事情无从考证。
    不管是什么记载,能流传下来的都是能为当政者服务的传说及版本,政权的更迭造成的史实的歪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经过这么久远的流传,每一朝每一代都会有适当的修改,或增加所谓的史实,或为谁谁谁平反,其实这些都是籍口,增加的东西,平反的东西,无不是对当朝政权有用的,有宜的,所以,经过历朝历代的修改,编撰,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能流传下来的,还会是当年的真实的记录吗?
    显然不是,所以不管是比窦娥还冤也好,还是苏妲己和商纣王人性之极恶也好,只不过是历朝历代的当权者的意图的一个表达,最终形成了一个现在大家看到的所谓的“苏妲己和商纣王”。
  • 两只猪妈

    2011-3-20 21:30:05 使用道具

    认真学习一下~!
  • 巍巍

    楼主 2011-3-20 22:13:0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0 22:16 编辑

    回复 ccoo 的帖子

    嘻嘻,本是暗喻本坛某人某事作的笑谈。不过既然您认真回复了,我就此原问题也做些答复。

    以下资料引自《史记殷本纪第三》:


    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正义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
    ◇集解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
    ○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

    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集解如淳曰:“新序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瓚曰:“鹿台,台名,今在朝歌城中。”
    □正义括地志云:“鹿台在卫州卫县西南三十二里。”

    而盈钜桥之粟。
    ◇集解服虔曰:“钜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也。”
    ○索隐邹诞生云:“钜,大;桥,器名也。纣厚赋税,故因器而大其名。”

    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
    ◇集解尔雅曰:“迤逦,沙丘也。”地理志曰在钜鹿东北七十里。
    □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乐戏於沙丘,
    ◇集解徐广曰:“勣,一作‘聚’。”以酒为池,
    □正义括地志云:“酒池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三里。太公六韬云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馀人为辈。”县肉为林,正义县,户眠反。

    使男女倮
    □正义胡瓦反。

    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主
    而诸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

    ◇集解列女传曰:“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砲格之刑。”
    ○索隐邹诞生云“格,一音阁”。又云“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於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与列女传少异。

    以西伯昌、九侯、
    ◇集解徐广曰:“一作‘鬼侯’。鄴县有九侯城。”
    ○索隐九亦依字读,邹诞生音仇也。
    □正义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

    鄂侯
    ◇集解徐广曰:“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

    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
    ◇集解徐广曰:“一云‘无不憙淫’。”

    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集解地理志曰河内汤阴有羑里城,西伯所拘处。韦昭曰“音酉”。
    □正义牖,一作“羑”,音酉。羑城在相州汤阴县北九里,纣囚西伯城也。帝王世纪云。“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於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
    □正义洛水一名漆沮水,在同州洛西之地,谓洛西之丹、坊等州也。以请除砲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
    □正义费音扶味反。中音仲。费,姓;仲,名也。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
    ○索隐秦之祖蜚廉子。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 心有沉香

    2011-3-20 22:47:1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心有沉香

    2011-3-20 22:48:5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ngodigo

    2011-3-20 22:55:33 使用道具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刘鹗《老残游记》
  • 当当爸爸

    2011-3-21 00:00:29 使用道具

    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则自古所叹,岂独于今哉!
  • 帝释天

    2011-3-21 08:53:08 使用道具

    当然是商纣有问题!如岳飞之事,秦桧再坏,没有宋高宗的意愿,怎么会成风波亭之事!
  • zwyqs

    2011-3-21 10:33:14 使用道具

    事实证明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个懂事的女人,失败的男人背后有个多事的女人,这两个人,绝配,谁也别说谁更坏。
  • 王乐乐妈

    2011-3-21 10:49:14 使用道具

    自古至今都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 janewang

    2011-3-21 13:08:49 使用道具

    我的理解,能坐在那个位置的,都非善类,呵呵。
  • 二宝妈

    2011-3-22 12:28:56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的!
  • 千眠

    2011-3-22 12:45: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3-22 12:51 编辑

    【转帖】为何如此毁诬商纣王和苏妲己2007-4-9 10:00:21 凯迪

      站在正统的儒家立场上看,晚年的毛泽东似乎有一种故意与流行的观念唱反调的“癖好”。譬如,商纣王历来被认为是荒淫无道的暴君典型。然而毛泽东却认为把他看作坏人是错误的,他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他的失败只是在于“俘虏政策做得不太好”。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多少受到了郭沫若的一些影响。商纣王在历史上的真实作为,肯定会被他的政敌周王朝所篡改、诬蔑。愈早的史料,这种篡改就越?


      《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攻占邺城时,曹丕偷偷将袁熙的妻子甄氏藏起来并予以霸占。孔融知道以后,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问孔融此说出自哪部经典,孔融对答说:“以今例古,想当然耳。” 好一句“以今例古,想当然耳”,就这一句话,与纣王一同葬身鹿台的妲己就成了“大圣人”周公的侍妾。而大明朝的许仲琳老先生,更加“想当然耳”,他老人家的辉煌巨著《封神演义》,被古人当成“神话武侠”,特别是在民间,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金庸、古龙。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总少不了把《封神演义》当成蓝本,就像现在把金、古二位的小说全部拍成电视剧,还一遍遍地比着拍。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重新拾起小学时已看过的《封神演义》仔细研读,却发现苏妲己并非是什么坏人,理由大概是:作为人的苏妲己是被殷纣王强迫来的,她一定要“报仇伸冤”;作为狐狸精的苏妲己,则是一个叫女娲的神仙派来“打入敌人内部的”。《封神演义》里虽然把她写得如此之坏,却也依然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个垫背的。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147年的某天,殷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有苏部落酋长苏护选择了屈膝,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苏护被迫献出女儿以后,反意更甚,坚定地投向了大商的宿敌——周方国的怀抱,给近在咫尺的商都嵌入了一颗“问心钉”。

      如果《左传》所载确实,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商人亡国之恨记在妲己身上,因为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大的成就,就是确定了殷商亡国之战——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这个时间甚至精确到了日),殷商亡国之时就在公元前1146年,这距离纣王自焚于鹿台仅剩一年时间。用一年时间搞垮了当时的“超级大国”殷商王朝,这个彼时代的“田中芳子”,能量也未免过于超乎寻常了?

          殷纣末帝 其罪六宗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一定要绞出血汁。牧野之战的风云际会与喧嚣变幻,在后代史书上却被搞得模糊不清。《尚书》中说这次战役的牺牲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但是这样的话,就与一代圣主“吊民伐罪”的主题有点脱钩,应该兵不血刃才对。但我们看到的是死者肝脑涂地,敌人踏着他们的血尸像洪水一样涌上来,商人拼死捍卫政权,周人则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夺取之。

            周武王为了解释自己伐纣的合理性,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酗酒;
            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
            第三是登用小人;
            第四是听信妇言;
            第五是信有命在天;
            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说实话,这些罪状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不算严重,也完全没有后人形容纣王时的荒淫残暴。引用潇人在《大周天子》中的话说,有的用现代价值观判断,甚至富于进步意义。比如第二、第三条的“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就很有代表性。这里的“小人”说白了就是“非高干子弟”。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血统论,用今人眼光来看属于进步的用人观,是“唯才是举”,打破了“用人唯亲”。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纣王的敌人——周武王都不原谅他。

      可是从前商王武丁任用出身低微的“傅说”,也是一种“登用小人”,但武丁还是不得不采取托梦的曲折形式录用傅说,习惯势力的“可怖”,由此略见一斑。

      同样,纣王为了挽救帝国的颓势,进行的这些必要的人事调整——录用“非高干”的能人取代腐朽的权贵,也必然导致了以其大哥“微子启”为首的亲贵和旧臣集团的极力反对。“微子启”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政策,带着自己的人怒而出走,从而分裂了商王朝的统治核心,破坏了商王朝的国运。从史料上看,类似的上层分裂不限于“微子启”一案。

      纣王的叔叔比干被处死,另一个叔叔箕子被下狱,也可能是新的用人制度调整触及了这些叔叔的亲贵家族利益,加上其他的“政见不合”,最终与纣王发生严重冲突,以致有人为此而死。这也可见商王朝之积弊已久,问题之复杂,现实之难办,一点改革都阻力重重。纣王只有挣扎一番之后,等着去殉死他的王朝罢了。

      其实,也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而微子启、箕子这些“自命不凡”的被后世学者奉为君子贤人的王室贵胄,反倒在大周取得政权以后,立刻投入周人的怀抱,变节为官,不惜侍奉仇敌。

      至于第四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其实是少见多怪。商朝女性在政坛上颇有作为,如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就是一位巾帼杰出人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尊重女性的客观状况。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我们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甚至分裂而去,当社稷危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像蝉那样高叫,沸反盈天),人心惶恐,各怀叵测,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女人妲己合计军国大事了,毕竟自己女人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共同自焚于鹿台。

      而所谓第五、第六条“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的罪状,这是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小节,而且并不属实。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到了纣王的父亲(帝乙)和纣王(辛)时期,祭祀祖先的典礼系统比起前代商王,倒是显得更加成熟完备。

      总之,周武王给纣王定出的这六条大罪,只有第一条“酗酒”还算是有点儿分量。但是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有些商代遗址中还曾挖出来好几坛子当时的酒呢!

      须知,一个帝国积累年头久了,财富丰厚,人们闲逸,走上饮酒的路子,是必然的事情。商朝人崇尚音乐,边喝边唱,是很爽的。你也许会说,商朝社会的饮酒风气都是纣王带的坏头。那么,如今美国吸毒问题严重,这都是克林顿带的头吗?

      商代后期饮酒成风,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该是广泛而复杂的。纣王想推动也好,或者制止也好,移风易俗也好,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好像清朝末年吸鸦片蔚然成风,不是一两个皇帝能改变的。当时下层、中层乃至高层的人(达官亲贵们)都拼命要吸,皇帝根本拗不过他们。喝酒、吸毒、吸鸦片,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梳理社会机制与根本矛盾出发,这对于忙于应付东西外敌交相侵扰的末帝纣王来说,固然是无法实现的。就像清朝末年的光绪根本管不了泛滥的鸦片。

      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脏水并不厉害,只是上述六条的就事论事而已,也不过于涉及二人人格,没有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总之,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那些学者

          纣王形象 历史叠加

      在温县温泉镇北近9公里,护城河的南侧有徐堡乡苏王村,相传该地为商末冀州侯苏护故里,后人以苏王名村。据当地人称,村北原有奶奶庙,内供“碧霞原君”,也就是殷纣王的妃子——苏妲己。当地人之所以供奉“碧霞原君”,是否因为内心并没有将纣王的种种罪恶都算到妲己头上去呢?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这样评价:“海伦的故事,到了纪元前(公元前)九世纪,产生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苏妲己的故事,直到纪元后十五世纪,才产生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

      其实,认真读来,“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里也闪现着作者许仲琳的思想火花,面对弱女子苏妲己,许先生终于不肯让这个无辜的女孩子去从事谗害忠良、敲骨剖腹、发明炮烙之刑等勾当,便让那只受命于女娲的千年狐狸精吸了妲己小姐的魂魄,托其身形而肆意为害了。

      据当地人说,许仲琳写《封神演义》的时候,曾经到焦作进行过“实地考察”,当时离恩村不远有座古墓,百姓之中还流传着关于狐狸精迷人的传说,许老先生将此“聊斋式”的故事采入书中,便演绎出了“九尾妖狐”附身苏妲己的奇幻神话。

          纣之不善 非此之甚

      战国时的那些学者为了在“百家争鸣”中显示自己观点的正确,说话喜欢走极端。就像两个人吵架吵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可以拿来作证据。他们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也就是他们捧起来的圣人)以及极坏的坏人(他们造出来的坏人),作为正反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论点,从而把自己的学说变得生动丰满、振振有词,以便游说诸侯,有时甚至不惜为此伪造古史。

       “成王败寇”,于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锦上添花似的“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他们的失败地方(比如尧舜的失位)也被美化成所谓的“禅让”。而夏桀、商纣王等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则因为是失败者,就被“雪上加霜”,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这些亡国之君,比起前面的开国大帝,何成何败,自不待言,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其实,世上哪有百分之百的好人和坏透了的坏人呢?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就可以看到脏水是怎么随着历史年代的推延而一点点泼到纣王与妲己身上去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除了剖开我们这位可怜的“苦人儿”比干的心,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想看看胎儿形态。

      学者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把自己混得太差,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涂抹了他来充数!

          酒池肉林 加于妲己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写得非常了不起:“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韩非子口罗嗦了这么半天,却不外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防微杜渐,告诫他所“爱戴”的君王们:不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否则就成了纣王那样的亡国之恶君啦!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这些小错,不断积累,终于错越来越大,酒池肉林,以至于亡国了!

      这种牵强附会,把纣王亡国的主要原因简单归结于为纣王设想出的“奢侈”,而忽视了商朝的累代积弱与外族的迅速强大,是韩非子的肤浅与片面。

      但是,韩非子确实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个道理讲得非常生动,照理这篇作文是可以打一百分的,只是可惜了纣王的形象。而韩非子作文生动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有纣王这么个“意象”可以供他打扮起来任意当道具用。

      到了西汉,司马迁也是个大手笔,继续给历史加鸡精。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了“男女裸奔其间”,从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动。汉朝人“少见多怪”,把这个视为纣王淫荡。

      汉朝的刘向也不甘寂寞,他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嘉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鼓掌而笑。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脸上留的空白不多了,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时光到了晋朝,皇甫谧医生咬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比汉朝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同时他可能觉得炮烙还不过瘾,又“亲自”为纣王和妲己设计了一个热铜斗,让商王朝的“犯人”举着,一会儿手就烂了。

      总之,纣王的脸上就是这样一点点脏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是说明被当时的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戒作用。

      而苏妲己则被殃及池鱼,成为怂恿者、帮凶,直至上升为颠覆大商王朝的实际执行人。

          殷商王朝 如何覆灭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其实,从武王对纣王的处置来看,他也绝不是什么仁德之君。

      周武王攻下鹿台,用大钺砍下商纣王烧煳了的脑袋,悬挂在大白旗上,一并被割下脑袋的还有纣王的两个妃子:有苏氏(即苏妲己)和有莘氏。其中的有莘氏,据说还是周武王送给殷纣王的“贡品”。伍子胥对楚王掘墓鞭尸,还遭到后人的非议,为什么武王如此对待已死的纣王与妲己等人,却没人说他残暴?真的是纣王太坏吗?

      反正我读史书,其中的很多情节我是不信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
    【千眠想法】

              依照我看纣王也好妲己也好,不过是史上被破脏水最多之人而已,就是被一肚子坏水的混账文人叠加抹黑的,抹黑女人更是这些人破烂文人的强项,一向反感让女人为坏君王埋单的恶心评论。

               我不会觉得纣王比其他的什么帝王要坏到哪里去, 妲己连个正妻的位置都没有,如果不是有人利用或纵容,在那个非正妻没有地位的年代,她能蹦跶出个什么样啊。

               批评商朝的人喜欢用后代的一些人为规则去规范商朝的人,我觉得也颇为可笑,那个时代哪里有后来那么明显的贞操概念啊,从部落开始传承的历史,到了秦朝,还被耻笑,一家人混睡一起的蛮族传统不够文明呢,我们怎么能要求商朝“文明”到牙齿?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admin + 100 仔细读了,牛!
  • 千眠

    2011-3-22 16:10:4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3-22 16:12 编辑


    是谁将纣王和妲己妖魔化?


    深夜,我翻开了历史的案卷,当我看到夏桀、妺喜和纣王、妲己的案例时,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疑惑,妹喜和夏桀,纣王和妲己的故事为何会如此相似?就好像是相同情节的剧本换上了不同的主人公。

    据此疑惑,我认真研究了纣王和妲己的案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商纣的历史案卷


    罪犯:纣王、妲己

    犯罪恶果:八百多年的大商王朝覆灭

    纣王简历:男,原名 “帝辛”(或“子辛”),“纣”这个词在《集解谥法》上是“残又损善”的意思,纣王是周武王后来给他起的“谥号”。

    纣王虽然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但因为其是嫡子所以继承了大统,《史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故启大而庶,纣小而嫡。”

    纣王有才能,且勇敢、善战。《史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帝王世纪》上称其:“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妲己简历:女,她并不姓苏,而姓己,她来自有苏氏部落,是纣王伐有苏时的“战利品”。《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她很美,《帝王世纪》:“有苏氏美女。”再补充一句废话,有苏氏部落以九尾狐作为图腾,所以后世多传说妲己是狐狸精附体。


    罪行:


    证据确凿的有六条。


    第一,重刑

    举例说明:炮烙和虿盆,传说这两样都是纣王和妲己发明的。

    虿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炮烙是有的,《史记》上说:“主而诸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

    《史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述这种刑罚如何操作,没关系,有旁证。

    南齐史家邹诞生对此有相关的解释:“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

    《烈女传》也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砲格之刑。”

    以上记载就像是炮烙的使用说明书,步骤是这样的,让罪犯在烧红了的铜柱上走,然后人会因为太烫而失去平衡,或是掉到热碳中活活烧死,或是倒在红热的铜板上被烧烤而死。这种连男人看来都不忍看下去的刑罚,妲己却竟然能笑出声来,并能以此为嗜好,令人汗颜。


    第二,酒池肉林

    所有史书、野史、小说中都有的情节,不费力抄录了。


    第三,超级淫乱

    《史记》上说:“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靡靡之乐”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像《哈狗帮》之类的粗口歌,或是像妓院里,韦小宝爱听的那种“十八摸”之类的下流歌曲,“北里之舞”我个人认为就是最早的“脱衣舞”,这点在《烈女传》上也有印证。

    《烈女传》上说,纣王让男人和女人都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之间相互追逐,以此取乐……恐怕这就是最早的“黄色电影”。


    第四,修建鹿台,耗费民力

    《史记》上说:“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后来皇甫谧、刘向等多位史家在自己著作中形容鹿台:“大三里,高千丈。”据说修建鹿台的时间就用了七年,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第五,乱政

    纣王常常因为妲己的好恶来决定人的生命,妲己喜欢的人升官发财,妲己不喜欢的杀了活该。

    这条罪行的记述比比皆是,摘录三条,供大家参考:

    《史记》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烈女传》上说的更具体:“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吕氏春秋》里也说:“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请注意吕不韦的说法,《吕氏春秋》上干脆说妲己已经亲自上阵打理政事,妲己正式的走上了政治舞台,纣王实际上成为了傀儡君王。这种说法很有市场,香港版的《封神榜》和日本漫画《封神演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烈女传》用了一个词形容这个事情,叫“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司晨就是打鸣,该你干的活你不干,不该干的都干了。


    第六,残杀忠良

    君王拒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君王。

    忠臣死谏是历史上常见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忠臣。

    商朝死谏的大臣就是比干。

    《史记》上说:“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这是大家一个比较熟悉的情节。

    《烈女传》上把这句历史上最血腥的话,让妲己说了出来,“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

    纣王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其他大臣,《括地志》上说:“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脑筋比较灵活,跑的也较快,提前投降了西周政权。


    案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些,这六大罪状足可以灭亡一个国家。

    纣王和妲己好像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灾星,从即位到当政都是这么的邪恶,所以历史毫不留情的判了这两个人死刑。

    《周书》:“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烈女传》:“纣乃登廪台,衣宝玉衣而自杀。”

    司马迁觉得纣王自杀是便宜了这个恶徒,干脆补充了一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虽然纣王已经在鹿台上自焚了,但是他的头还是被砍了下来。

    妲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烈女传》记载:“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

    商朝灭亡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杀掉她是顺应天意。所以武王也砍了她的脑袋,。


    看完上面的一切,有人会问,还有啥好说的,你不会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罗列出来吧。

    如果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

    以上的记载,其实有诸多疑点,我们分析一下,上面这些事看似很有依据,但是真的这么有道理吗?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不过子贡充其量就是个喊冤的,他手里面没有啥可以翻案的证据。

    我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找证据是我的强项,经过我的细细查证,我终于找到了为纣王和妲己翻案的实质性证据,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我可以把案卷中的六条罪行逐一推翻。


    辩护:

    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条罪行是滥用重刑,残害百姓

    这条罪过百分之二百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尚书》中开列了周武王昭告天下的纣王六大罪状中都没有这一条罪状,很明显这条罪状是后人硬加上去的。

    不容否认的是商朝的刑法很严重。但是《尚书·大禹谟》里的记载,夏朝时就已经有了砍头、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像把人剁成肉酱这种刑罚并不是商纣王发明的,只是承袭了前朝的旧制而已。

    《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知道孔子怎么解释这条法律吗?孔子说有道理。理由是如果扬灰时恰有路人,使其满面蒙尘,那此人必定发怒,怒就会斗殴,因殴斗罪,按当时法律要灭三族。所以,弃灰于道看来过错轻,实则重,这样的重刑很有道理。

    所以,《尚书·康诰》说“殷罚有伦”。

    相信炮烙这样的刑罚在当时是有的,只是没有这么“别开生面”而已,不像后世传的这么变态,估计样子就是像《封神榜》里演的,把人绑在一棵铜柱上“烤”死。

    至于抛开孕妇肚子的说法,晋朝之前都没有,而在晋朝,高级医师皇甫谧(他第二职业是史学家)写史时,犯了“职业病”,才演绎出妲己要解剖了怀孕的妇女和看看过冰河的行人骨骼结构的事件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纣王和妲己因为刑罚过重而亡国的说法并不成立。


    第二条罪行,建造酒池肉林

    关于“酒池肉林”, 考古专家们在商代第一个都城--河南省偃师商城内发现规模庞大的石砌水池遗迹,证实商代帝王池苑确实存在。该水池于1999年被发现,长约130米,宽约20米,现有深度为1.5米,四壁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池底内凹。专家称这就是传说中的“酒池”。

    但是这不是传说意义上的大酒池,只不过是一间皇家庄园的池塘而已。

    说纣王好酒,这没错,商朝人都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饮酒这个习惯已经蔚然成风。百姓亦如此,更何况君王呢?

    而且可以说当时的酒和现在的白酒相比,度数很低,绝不足以使人乱性。

    对于肉林那就更是胡说了,把肉挂在林木上,用不了两天,肉就会臭掉,招来苍蝇蚊虫,就算天天换肉,那里的味道也绝不会好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腥臊恶臭”,纣王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享乐吗?

    只要鼻子没毛病,就不会。

    所以酒池肉林之罪也不成立。


    第三条罪行,淫乱

    关于酒池中男女淫乱的说法最早是《韩非子》上的记载。其实,即便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也未必就是淫荡。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

    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中就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大家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纣王”点灯的味道了。


    第四条罪行,建造鹿台,耗费民力

    我们来看看对于鹿台的描写----“高千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也就是说一丈就是约等于今天的170cm,千丈的建筑相当于一千七百多米高,在今天这样的建筑有几个?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个都没有。现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筑是阿联酋的迪拜大厦,高也只有818米。

    汉代刘向,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和高度定义为了“大三里,高千尺”,而到了皇甫谧大夫那里,鹿台的建筑高度直接被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泼脏水也得有个谱,超过限度反倒没人信了。


    第五条罪行,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

    这一条更是无稽之谈,妲己只能算是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更不可能进入商朝的政治和权利核心。

    倘若妲己在被纣王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在纣王时期并没有兴旺起来呢?再说,商人很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这在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所以妲己对纣王的影响实在很小。


    第六条罪行,残害忠良

    比干确实是被纣王虐杀的,抛开史料,就是在甲骨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这是史实,勿容置疑,但绝没有像史书上说的这么花里胡哨。

    关于比干的死,历史上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史家的不负责大家领略了吧?即便是号称“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公也不免做出杜撰的事情来。


    以上六大罪行,一条不少,我已经都推倒了。

    既然纣王和妲己并没有这么邪恶,司马迁,刘向,皇甫谧这些史家为什么会在纣王和妲己的问题上犯下如此大错呢?

    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桩历史冤案,就不能算翻案,因为缺少了动机。

    我个人认为,司马迁是这起冤案的主谋。还回到我开头说的两个重要人物,夏桀和妹喜。

    我个人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判断,我认为司马迁是将所有关于夏桀和妺喜的罪行全部加到了纣王和妲己身上,所谓移花接木,李代桃僵。

    我推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周王朝建立后,周朝的史官为了维护武王伐纣这段历史的正义性,所以就故意涂黑纣王和妲己。

    怎么涂黑?

    前边有现成的参照物夏桀和妹喜,照猫画虎呗,结果纣王、妲己的形象就和夏桀、妹喜越来越相似了。

    后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面对先秦的史料,非常矛盾,因为关于纣王、妲己记述简直就是夏桀和妺喜的事迹的一次大“copy”,这样照抄,估计会引起诸多的疑问,所以司马迁选择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思想家的主张,将这些罪行一股脑放在纣王和妲己的身上,为了不引起怀疑,《史记》中只字不提妹喜这个人物。

    由于《史记》的影响巨大,人们越来越相信纣王和妲己是大恶人。再加上《武王伐纣平话》这些话本的出现,民间对这两个人物越来越憎恶。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上市后,纣王和妲己的形象甚至被妖魔化了。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真相。


    既然纣王和妲己是冤枉的,那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左传》评价相当精辟:“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纣王当时正在和东夷打仗,商的主力部队都在东夷平叛,纣王的大哥微子启就是在此时投降了周武王并带去了重要情报-----殷都空虚。

    周武王决定突袭朝歌,双方在牧野展开阵型,一边是西周的军队,一边是纣王二哥中衍率领的商军,《尚书》以“血可漂橹”形容牧野之战的惨烈,绝非我们后世传说的那样,说周武王兵不血刃。

    周武王赌赢了,而且是狂赌豪赢,历史就这样被改变了,他逼死纣王后,为了安抚商民,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地。

    武庚对周的“厚遇”毫无感激之情,在第二年就率领商民造反,周用了三年时间,才勉强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

    不管怎么说,一切都结束了,历史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

    这起冤案中最可怜的是妲己,她本可以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历史上不留下任何记载,或者只记载她为纣王生了几个孩子,可是历史的偶然和必然让她变成了一代妖姬。让后世的人们对她误会谩骂了几千年。

    历史就是如此,其实还有很多冤案的真相石沉大海,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的去发现,去探求,去为他们平反。

    (本文专供网易历史博客举办的“百家博谈·历史解码”活动,不得商业性质的转载,非商业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帖地址:http://tjtwozero20.blog.163.com/blog/static/130862554200992323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