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莫言,狠狠的给了中国教育“一巴掌”。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于是,红高粱红了、股票反弹了、“莫言牌”烧鸡上市了、房产开始打广告了、慈善家标哥承诺送房了、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丰乳肥臀”……只有,“教育”无言以对,沉默不语,因为正是“教育”的失败成就了中国诺奖第一人,终结了国人对诺奖的神化……
红了
莫言成功了,是谁选择了他?鲁迅走了、沈从文走了、老舍走了……为什么诺贝尔只“中意”莫言?


自省
因为我读书少,所以想象力发达。莫言将成功归功于自己支离破碎的教育经历,这是他最庆幸的地方。


反思
脱离中国式教育才能迈步国际舞台?莫言的成功没有证明教育的成功,反而站在了教育的对立面。


质疑
中国高校能否走出“下一个莫言”?从幼儿园到大学十余年的“圈养教育”是否能驯化出下一个诺奖宠儿?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20 好话题
教育观点
1610 查看 18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inaibella

    2012-10-16 15:45:2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inaibella 于 2012-10-16 15:45 编辑

    文学奖这东西,各有各的口味,也不能说明啥

    好是好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也就是最好的之一吧
  • jlliang

    2012-10-16 15:47:09 使用道具

    值得反思!


    jlliang于2012-10-16 15:47补充以下内容:
    沙发了,呵呵
  • 菲比寻常1983

    2012-10-16 16:03:57 使用道具

    他的书怎么说呢?刚好对那帮子人的胃口。

    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董桥,范曾那一类型的。
  • 冯晓君上海

    2012-10-16 16:04:04 使用道具

    中国这么多人在国际上出类拔萃的比例如此至少,只能说中国教育太坑爹了!
  • ae9000

    2012-10-16 16:15:55 使用道具

    我们的孩子逃不过中国教育,被洗脑是必经之路。
  • Jannyzhou

    2012-10-16 16:30:14 使用道具

    感:不要逼孩子学他不愿意学的东西。只能慢慢引导。。。
  • zhoujun6699

    2012-10-16 16:34:26 使用道具

    原因……是很复杂的。{:soso_e127:}但中国教育这一巴掌挨得不冤
  • 疯狂的小豆子

    2012-10-16 22:12:25 使用道具

    客观讲,中国教育比中国男足要强的    这个说得有点道理!
  • gloria1223

    2012-10-17 00:06:00 使用道具

    我个人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不过华人得奖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 zbmouse

    2012-10-17 08:04:54 使用道具

    {:soso_e113:}这个问题
    有点远哈
    文学没有硬标准
    所以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莫言得奖了
    至于这和教育制度的关系
    俺觉得更没什么直接关系
    如果这样比的话
    比尔盖茨的出现是不是应该是对
    美国大学教育的否定
    {:soso_e151:}拉拉扯扯,八杆子远也能扯上关系
  • 菲比寻常1983

    2012-10-17 11:48:44 使用道具

    有天在季风书店,一个男人拉着店员说要买所有莫言的书给儿子看。儿子也不过小学三年级的模样。

    我的感触就是,那个男人自己是不读书的。如果他读一本莫言的书,他会知道,其实三年级的孩子还有更好的选择。

    但是作为我一个成年人来说,莫言的书还是不错的。
  • 轩轩_妈妈

    2012-10-17 12:00:28 使用道具

    不发表意见,就是感觉看到有书店立马弄了个专售莫言书的展架,秉承了中国一贯的做风。
    没读过他的书,自己没孩子前,没啥读书的习惯{:soso_e127:}
    现在和孩子一起读童书,再教育了。{:soso_e128:}
  • 念念妈2011

    2012-10-17 14:47:27 使用道具

    一,远走的大文豪,生存的年代,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挣扎生存。今天诺贝尔奖进中国了,至少说明我们的国际地位提升了。
    二,诺贝尔奖是一种认可,不代表没获奖者就不优秀。今天中午听广播中说到一个段子就是从诺贝尔奖说起的,结论是“不要轻视倒数第一”,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莫言”,可是结论却是“生物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有新闻http://scitech.people.com.cn/GB/n/2012/1017/c1007-19287995.html
    可能诺贝尔奖不曾走进我们,于是觉得他神圣无比。而当他真的来了,我们只需会心一笑,便可。
  • wsying1982

    2012-10-17 15:07:39 使用道具

    这也能说明?太狭隘了吧。他是什么年代的人啊?那个年代能享受完整教育的,都是什么人啊?再者,一个没有接受完整教育的人得奖就说明教育的失败?这叫“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以“点盖面”。另外,当时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一样吗?完全不一样,就算当时教育失败,能说明现在失败?最后,诺奖的赏析评价角度是从西方出发的,评不上就说明作者不行,作品不行吗?这只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已。
    声明:我希望能从客观角度看问题,从这里说明不了中国教育有问题,不代表真的没问题。楼主所转的讨论实在没有科学依据。
  • 宝罗快乐

    2012-10-17 22:50:18 使用道具

    感情中国式的教育就是给人洗脑呀!完了,我们都被洗脑了,我们的孩子正在被洗脑
  • gocrack

    2012-10-18 10:44:24 使用道具

    每次听到小学语文课文我就想吐。

    洗脑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起全国的孩子就被教育“爱北京首都”。这下好了,北京已经快挤爆了,人还拼命往北京挤。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乡呢。让所有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好吗? 非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向往大城市生活的概念? 让大城市不堪重负?

    回到多年前生我养我的故乡,大部分人已经离开了,大片的田地也没人种了。连学校都因为生源吃紧快办不下去了。一问,“人都去城里了”。我心很重。

    几年前女儿从北京回来第一句就是,“爸爸,以后没事不要去北京了。人多车多,挤死了。” 我当时很欣慰。但我不知道,如果她天天读着“我爱北京首都”那些洗脑的文章,多年以后,还会不会“不要去北京了”。
  • jstonger

    2012-10-18 13:54:48 使用道具

    {:soso_e177:}
  • glikew

    2012-10-25 16:30:44 使用道具

    不知道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