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10-22 17:35 编辑

                                                 【妈妈感言】
       53群的河北-青心。白洋淀离我家很近,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可我从没带孩子去过。犹豫了好几个月,才发这篇作文上来。“亲子作文”的指导方法,既能通过“亲子”沟通感情,又能让孩子学到写作精髓,终身受益。我想,我的孩子能和妈妈一起写作文,应该能像旅游一样,给她留个美好记忆。这让我从心理上能减轻一些对孩子的亏欠。
    学校留作文写游记,我当时还没正式学习您的作文观念和技巧。我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自己也没深刻体会;又在您博客中囫囵吞枣地看了“六根六尘”法,大概知道要用上“六根”。当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时,就仓促地陪着孩子,用“孩子口说我打字”的方式完成了这篇作文。
                                           【感言点评】
        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辅导小朋友写作文,要学会顺势牵羊、借坡下驴,在于因势利导。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炼钢打铁——非要强来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天让小朋友领会了这一点,明天就巩固这一点;明天让小朋友领会另一点,后天就巩固那一点。并不是非要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在一天内全部都学会。
         护小朋友的积极性,爱护小朋友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辅导作文,不能用对与错、正确与不正确的标准来要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当地放一放,松一松,而不是层层加码、上紧发条才会有益。小朋友对写作没有兴趣,要学会激发兴趣,有了兴趣,要学会保护兴趣。
     在本文中妈妈没怎么参与直接的意见,更多地体现在一个“陪”字、一个“导”字。所谓的陪,就是陪着查资料,陪着写作文,陪着看电视。培养培养,就是“陪养”。所谓的导,就是引导、向导、导购。引导,就是指个方向;向导,就是当孩子不明就里的时候,带着走一段;所谓导购,就是不强行推销。这才是“打心眼里”的重视。真正的重视,要“打心眼里”重视。
         此要讲,学习作文刚起步的阶段,大家经常会犯以下几个毛病:第一个毛病是忽视。以为写作文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多读书、上好课,就一定能写好。这样的甩手干部、甩手户主。危害性最大;第二个毛病是俯视。一看小朋友的作文,全是毛病,一个亮点也发现不了。结果您一俯视,小朋友就成了“小人”,“小人”还不够,还是个“小笨人”。第三个毛病是平视。以为小朋友腿长长了,胳脯长粗了,翅膀长硬了,于是就以成人的标准、成人的语言、成人的道理来教育小朋友。
         所以要讲,作文的问题,家长要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不好量化。但至少从心态、心理准备上来讲),大家要把作文与数学、英语一样重视(并非是说花等量齐观的时间与精力,但一定要“打心眼”里的重视)。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把语文、作文看成与数学、英语一样重要了呢?小朋友的语文、作文出了问题,是不是与自己的不重视有关呢?所以讲,忽视、俯视、平视都不好,最好是重视。妈妈们重视了,小朋友的作文必定就重生了。
          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小学初中的事情。对于儿童(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种游戏;对于青少年(初中生)来说,作文是一种需要;对于成年人来说,作文是一种能力。从游戏到需要,再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文是一种能力,要从这个高度上去体会。
                                    
                                                       【作文原文】
                                     《我想去看美丽的白洋淀》  (河北-青心 五年级)
        吃过白洋淀的红心咸鸭蛋,喝过莲子八宝粥,看过有关白洋淀故事的电视剧,听说过白洋淀的荷花很美。可是,我还没有去过白洋淀,亲眼看看那里的美!我真想现在就变成一只小燕子,飞到那美丽的白洋淀,去游览一下那里的风景。
        我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讲的是一个孩子总想当八路军打鬼子,八路军嫌他年龄小不同意。那个孩子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当好一个小八路军。最后,他终于当上了小八路,和部队一起把鬼子赶出了白洋淀。看的时候觉得很好玩,他很勇敢。妈妈说:“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用村民的生命换来的。”今天,我写作文前,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集《水上游击队》,电视剧里演的确实是为了赶走白洋淀的鬼子,牺牲了很多八路军和乡亲。看得我有些害怕。于是妈妈又唠叨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完电视剧,我和妈妈开始在电脑上寻找关于白洋淀的图片。
        我给大家形容形容吧!第一张,一大片翠绿的荷叶上,顶着一朵粉色的荷花,就像一盏粉色的小灯笼。如果真去了,我也舍不得摸它呀!它让我想起了元宵节时看见的荷花灯笼;第二张是嘎子的雕像。他头扎毛巾,左手叉腰,右手向上举向右前方。腰里插着枪,我想那应该是老罗叔给嘎子雕的那把木头枪吧。他撅着嘴,我看着图片,真想想问问他:“你撅着嘴,想干啥?”
        妈妈说现在的白洋淀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建设得非常好了。周围建起了很多的商铺,卖白洋淀的特产,也有饭店。游客们可以自己捞了鱼,去饭店现做,吃新鲜的。我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也想捞捞鱼去,自己做着吃。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真想早一天去瞧一瞧,真正的白洋淀有多么美丽!
                                                                                       【总评】
        位妈妈让我看一个小朋友的作文。作文写得非常好,能参加比赛的作文。但妈妈讲,小朋友对写作没有兴趣。听到这里,就发现了这位妈妈的问题。问她:您平时在指导小朋友作文时,是不是尽讲缺点不讲亮点?妈妈回答说:是,只讲不足。
        想一想,您下了班,辛辛苦苦买菜、洗菜,做了晚饭,但一家人往饭桌前一坐,不是嫌这个菜盐放多了,就是说那个菜肉放少了,一通指点评论,以后您还会兴致勃勃地洗菜做饭吗?聪明的老公,想让您多做饭、做好饭,一定是作狼吞虎咽状,一定是连竖大拇指,带竖大脚指。您见状,第二天还不屁颠屁颠去再接再励?
      小朋友写作文,没有表扬、只见批评,没有激励、只有激动,怎么会有兴趣写作文呢?
       文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去过白洋淀但是写了白洋淀。是小朋友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平时,我们会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小朋友写作文一定要有切身体验、真实感受。写作文,既是平时知识的积累,生活体验的积累,同时也应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如果只强调生活的体验,那是片面的。
        没有去过长城,不能没有想过长城。同理,没有去过白洋淀,但不能没有想过白洋淀。
        “六根六尘”法,最常用的是色法,其次是意法。没去看,没看过,不能用色法也没关系,可以用意法啊!用想象来凑字数,不是更有意思吗?
       文的第二个亮点,是有故事性。写作文,要记住:故事为王。《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这两篇文章,从体载上来讲属于议论文,但是议论文里也可以写故事。在议论文里写故事,就称之为“举例论证”。本文从题目上看,偏属于散文,但是小朋友没有一味地写景色多么的美,多么的让人难忘、让人怀想,而是在其中穿插了小兵张嘎的故事,这样就让本文有了肉、有了丰富的内容。所以,无论写什么体裁的作文,小朋友的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理念:故事为王。
        讲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一位非常小弟子的参赛作品。这篇参赛作品,要求是科技小论文。科技小论文可以写故事吗?回答是:一定可以的。来欣赏一下:
                                                                       【美文赏析】
                                              《苹果去皮后为什么会变色?》
                                                     (吕溢含,四年级)
        年,中秋节紧连着国庆节,阿姨送了一篮子“大元帅”给我们。三岁多的妹妹,一见又大又红的苹果,全然没有“孔融让梨”的风度,挑了一个最大的“大元帅”,吵吵着要吃。妈妈知道妹妹“眼大肚小”,就把苹果切成两半。哪知妹妹却嚷嚷说:“不准抢,不准抢,吃完这一半,再吃那一半。”说完,妹妹抓起半个苹果,就跑开看她的“天线宝宝”去了。过了一会,我无意中发现另外半个“大元帅”的果肉,竟然变成了黑褐色!这是为什么呢?
        就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因为苹果里的一种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似懂非懂,又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因为切过的苹果被氧化了。”看着我将信将疑的神情,妈妈笑着说:“老娘才疏学浅,度娘才高八斗。”于是,我就打开电脑,一查才知道:原来,苹果肉里有一种叫鞣酸的有机物,用刀切苹果时,鞣酸和刀刃的铁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会生成一种黑色的鞣酸铁,覆盖在苹果表面。同时,苹果肉里还有一种叫氧化酶的物质,当苹果失去表皮后,果肉直接遇到空气,在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果肉中的有机物质便被氧化变色了。看到这里,我又想:假如去皮后的苹果不与空气接触的话,会有什么变化呢?
        于是,我准备做个实验。拿一个苹果,切成两份:第一份,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放在桌子上;第二份,浸入与空气隔绝的盐水中。
        过 15分钟,我发现第一份苹果肉,表面已出现隐隐的黄色,第二份没有变化。再过了30分钟,我发现第一份苹果肉的表面已呈现浅咖啡色;第二份苹果肉,却还是没有变化。又一个小时以后,第一份苹果肉表面已呈黑褐色;而浸在盐水中的那份苹果肉,依然是那么的鲜亮光洁!
        过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去皮后的苹果,如果与大量的空气接触,就很容易被氧化变色;而把它放入与空气隔绝的盐水中,就能有效防止被氧化。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
     本文一开头,过小妹妹抢走半个苹果,还剩下半个苹果的故事展开,非常好。理解了“故事为王”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本文中写到小兵张嘎的故事,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一共两讲  未完待续 )
1860 查看 10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非常

    楼主 2012-10-22 16:31:2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10-22 17:33 编辑

                                                                                      【原文】

                                                         《我想去看美丽的白洋淀》  (53群河北-青心五年级)

           吃过白洋淀的红心咸鸭蛋,喝过莲子八宝粥,看过有关白洋淀故事的电视剧,听说过白洋淀的荷花很美。可是,我还没有去过白洋淀,亲眼看看那里的美!我真想现在就变成一只小燕子,飞到那美丽的白洋淀,去游览一下那里的风景。

            我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讲的是一个孩子总想当八路军打鬼子,八路军嫌他年龄小不同意。那个孩子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当好一个小八路军。最后,他终于当上了小八路,和部队一起把鬼子赶出了白洋淀。看的时候觉得很好玩,他很勇敢。妈妈说:“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用村民的生命换来的。”今天,我写作文前,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集《水上游击队》,电视剧里演的确实是为了赶走白洋淀的鬼子,牺牲了很多八路军和乡亲。看得我有些害怕。于是妈妈又唠叨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看完电视剧,我和妈妈开始在电脑上寻找关于白洋淀的图片。我给大家形容形容吧!第一张,一大片翠绿的荷叶上,顶着一朵粉色的荷花,就像一盏粉色的小灯笼。如果真去了,我也舍不得摸它呀!它让我想起了元宵节时看见的荷花灯笼;第二张是嘎子的雕像。他头扎毛巾,左手叉腰,右手向上举向右前方。腰里插着枪,我想那应该是老罗叔给嘎子雕的那把木头枪吧。他撅着嘴,我看着图片,真想想问问他:“你撅着嘴,想干啥?”

            妈妈说现在的白洋淀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建设得非常好了。周围建起了很多的商铺,卖白洋淀的特产,也有饭店。游客们可以自己捞了鱼,去饭店现做,吃新鲜的。我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也想捞捞鱼去,自己做着吃。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真想早一天去瞧一瞧,真正的白洋淀有多么美丽!

                                                                                        【回顾】

              天,用吴伯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来做参考,说出了小朋友在本文中最大的两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虽然没有去过白洋淀,但写出了心中的白洋淀,是一个很棒的尝试。《我还没有见过长城》的总评是:虽然没有写出亲眼见过的长城,但写出了意之长城、声之长城、历史之长城。没有亲眼见过,但一定要亲脑想过。

            第二个亮点:小朋友在写白洋淀美的同时,没有单纯地写美景、美色、美味,还穿插了嘎子的“美事”。

           此,也说出了作文当中的一个重点:故事为王。没有一个好作文是单纯写景的,要夹叙夹议;没有一个议论文是单纯说理辩论的,要用故事来说明。

            小朋友在作文中,对于“六根六尘”的运用、结构的把握、还有对文字的驾驭,都是没有问题的,都非常好。具体的就不一一细评、一一举例了。下面本着小朋友跳起来能够得到的目标来讲提升。

                                                                                 【先来看头】

            吃过白洋淀的红心咸鸭蛋,喝过莲子八宝粥,看过有关白洋淀故事的电视剧,听说过白洋淀的荷花很美。可是,我还没有去过白洋淀,亲眼看看那里的美!我真想现在就变成一只小燕子,飞到那美丽的白洋淀,去游览一下那里的风景。

            在头中,开门见山的意识、对称的意识都非常棒。

            但可以再更加紧密围绕主题一些。本文的主题是:我想去看美丽的白洋淀。具体来说,有两关键词:一是“白洋淀”,二是“美丽的”。在这两个关键词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白洋淀”上。

            我吃过白洋淀的红心咸鸭蛋,喝过莲子八宝粥,看过有关白洋淀故事的电视剧——特别是“喝过莲子八宝粥”,似乎重点不在“白洋淀”上,而是在“八宝粥”上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个问题是:在开头第一段中,第一重点是白洋淀,第二重点是美丽。审题时讲过。而在原文中,小朋友写到了白洋淀之后,似乎还出现了第二个主题。即:“我真想现在就变成一只小燕子,飞到那美丽的白洋淀,去游览一下那里的风景”。在这个“头”里,虽然开了门见了山,但一下子就飞到山头,似乎转换穿越得有点快。要知道,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段落可以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也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不能有两个主题。所以在本文中,一下子就“想变成小燕子要飞到白洋淀”,似乎有一些快。

            所以点评提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突出白洋淀,二是只能有一个主题——白洋淀很美,但我还没有去过:

            
    我吃过白洋淀有名的红心咸鸭蛋,喝过用白洋淀的莲子做成的八宝粥,我欣赏过白洋淀风景如画的相片,还听过有关白洋淀的故事。白洋淀很美,可是我还没有亲眼见过。

            在点评文中,用了四个对称句里,每一句都提到了“白洋淀”。俗话说,谎言说上一千次就成真的了,广告做多了就有人信了,主题重复一下,就聚焦了。


             在原文的第一个对称段中,小朋友一上来就讲到了嘎子的故事。要明白,讲嘎子的故事,本身应是为“白洋淀”这个主题服务。在第一自然段中,白洋淀还没有个头绪,就直接来故事,似乎没有更好地为主题服务。需要调整一下顺序,把荷花的相片提前:

          
    我看过一张白洋淀的荷花相片。那是一张特写,画面的背景让一大片翠绿的荷叶占据着;画面的左侧,一朵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像女孩子参加舞会的长裙,又像是男孩子在元宵节上点着的小灯笼。这朵荷花,娇艳地、安详地立在那里,我真舍不得摸它一下啊!我想,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洋淀,是不是由这样一朵一朵的荷花组成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呢?如果有微风吹过,它,会飘出阵阵清香吗?它的清香里,会有音乐一般的旋律吗?

            点评文中,除了运用了对称之外,还运用了通感。犹如《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样,围绕着白洋淀这个主题,来写想象的白洋淀。

             下面再来用到嘎子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还是要为白洋淀的美来服务:

          
      《小兵张嘎》,讲的是一个白洋淀的调皮的男孩子当八路打鬼子的成长故事。我手里有一张相片,是嘎子的雕像,他头扎毛巾,左手叉腰,腰里插着枪——那应该是老罗叔给嘎子雕的那把木头枪吧。他挺着胸膛,噘着小嘴,右手向上指着远方。看着图片,我在想:嘎子曾经爬上去掏鸟窝的那棵大柳树是否茂盛依旧?大柳树上的蝉叫是否清脆依旧?那里,小户人家里烟囱升起的饮烟,是否袅袅依旧?

            比如,“如果有微风吹过,它,会飘出阵阵清香吗?它的清香里,会有音乐一般的旋律吗?”——这就是通感的运用。所谓通感,就是把一个感官感受到的东西,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

            在本文中后面联想的场景,都是由小兵张嘎的电影联想而来的。大家是不是记得在那个电影里,嘎子堵人家烟囱的情节?是不是还记得在那个电影里,听到了蝉的叫声?

            此可知,虽然是联想,但联想中的白洋淀,是水美、花美、树美、村庄美、炊烟美。通过故事来引出意法,比凭空想象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趣味?在本文中,意法的运用还用到了声法:大柳树上的蝉叫是否清脆依旧?这便是言之有意、言之有味。

                                                                           【接下来看原文】

              妈妈说现在的白洋淀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建设得非常好了。周围建起了很多的商铺,卖白洋淀的特产,也有饭店。游客们可以自己捞了鱼,去饭店现做,吃新鲜的。我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也想捞捞鱼去,自己做着吃。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说:“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用村民的生命换来的。”

            这两段合在一起,本着尊重小朋友素材的原则加以利用。同时,要把现在的白洋淀,“吃”得有点故事性、情节性,从而增加生动性。

             
    妈妈说:“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用村民的生命换来的。”她告诉我,现在的白洋淀变成了旅游胜地,建设得非常好了。有整齐的商铺,卖着各色的特产。游客可以自己坐船捞鱼,再拎着扑扑腾腾的鱼到饭店现做,想着锅里的鱼,鲜嫩嫩的,香喷喷的,我的口水都快流到白洋淀了!

            在这里有意地用了一个夸张句,以增加一些小朋友的趣味:我的口水都快流到白洋淀了!那么在原文中,小朋友写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是白洋淀的美,似乎还不完全到位,不够充分。怎样才能更到位、更充分呢?

            如果说前面写的是定格的白洋淀,是专注在一个空间里的白洋淀的话,这里是不是还可以写出不同时段的白洋淀呢?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可以用时间为坐标,用对称的技法来写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白洋淀呢?

            
    白洋淀到底会是怎样的美呢?春天的白洋淀,波光里一定闪着暖和的阳光吧?夏天的白洋淀,一定有小朋友畅游在水里欢腾出的哗哗声吧?秋天的白洋淀应是最美的:早上会有白雾茫茫,白天能看芦花飞扬,太阳落下时,一定会有渔歌唱晚吧?冬天的白洋淀,一定会在白色的背景下更加开阔,野鸟不时掠过,也一定不会逊色!

            论是以空间为坐标,还是以时间为坐标,其实说白了,就是移步换景。也就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第一章的技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谓的对称,就是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来写同一个东西。

            在本文中,我们写的同一个东西——白洋淀,但一会变化空间、一会变化时间,对称着思考,就让本文有了不同的色彩与画面。

                                                                                  【看原文的脚】

           我真想早一天去瞧一瞧,真正的白洋淀有多么美丽!

            个“脚”,本身并没有问题,是一个首尾呼应、站得住、立得稳的脚。但若是结合点评文,似乎就有一些弱。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反差对比”的逆向思维来考虑呢?

            在原文中,小朋友写的是渴望去白洋淀看一看、瞧一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小朋友反向思维:就不看、就不瞧、就不去。那该怎么写呢?

          
      白洋淀的美,非要亲自用眼睛去看吗?其实,白洋淀的美,已经在我的心里。心里的白洋淀,最美,最美!

            看这个结尾,是不是更有味道、更出人意料?

                                                                                  【点评文】

           吃过白洋淀有名的红心咸鸭蛋,喝过用白洋淀的莲子做成的八宝粥,我欣赏过白洋淀风景如画的相片,还听过有关白洋淀的故事。白洋淀很美,可是我还没有亲眼见过。

            我看过一张白洋淀的荷花相片。那是一张特写,画面的背景让一大片翠绿的荷叶占据着;画面的左侧,一朵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像女孩子参加舞会的长裙,又像是男孩子在元宵节上点着的小灯笼。这朵荷花,娇艳地、安详地立在那里,我真舍不得摸它一下啊!我想,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洋淀,是不是由这样一朵一朵的荷花组成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呢?如果有微风吹过,它,会飘出阵阵清香吗?它的清香里,会有音乐一般的旋律吗?

            《小兵张嘎》,讲的是一个白洋淀的调皮的男孩子当八路打鬼子的成长故事。我手里有一张相片,是嘎子的雕像,他头扎毛巾,左手叉腰,腰里插着枪——那应该是老罗叔给嘎子雕的那把木头枪吧。他挺着胸膛,噘着小嘴,右手向上指着远方。看着图片,我在想:嘎子曾经爬上去掏鸟窝的那棵大柳树是否茂盛依旧?大柳树上的蝉叫是否清脆依旧?那里,小户人家里烟囱升起的饮烟,是否袅袅依旧?

          
    妈妈说:“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用村民的生命换来的。”她告诉我,现在的白洋淀变成了旅游胜地,建设得非常好了。有整齐的商铺,卖着各色的特产。游客可以自己坐船捞鱼,再拎着扑扑腾腾的鱼到饭店现做,想着锅里的鱼,鲜嫩嫩的,香喷喷的,我的口水都快流到白洋淀了!

             洋淀到底会是怎样的美呢?春天的白洋淀,波光里一定闪着暖和的阳光吧?夏天的白洋淀,一定有小朋友畅游在水里欢腾出的哗哗声吧?秋天的白洋淀应是最美的:早上会有白雾茫茫,白天能看芦花飞扬,太阳落下时,一定会有渔歌唱晚吧?冬天的白洋淀,一定会在白色的背景下更加开阔,野鸟不时掠过,也一定不会逊色!

           白洋淀的美,非要亲自用眼睛去看吗?其实,白洋淀的美,已经在我的心里。心里的白洋淀,最美,最美!



                                           --------------------------------------------------------(讲评完毕)





  • aneyshine

    2012-10-22 17:04:24 使用道具

    来学习,孩子作文刚起步.
  • 非常

    楼主 2012-10-22 17:35:59 使用道具

    aneyshine 发表于 2012-10-22 17:04
    来学习,孩子作文刚起步.

    {:soso_e163:}
  • 巍巍

    2012-10-22 18:53:58 使用道具

    非常老师真会鼓励人。有时候想想,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
  • 大米小米学英语-

    2012-10-22 20:19:44 使用道具

            学习学习
  • 非常

    楼主 2012-10-23 09:48:54 使用道具

    巍巍 发表于 2012-10-22 18:53
    非常老师真会鼓励人。有时候想想,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

    严格有过,系统不足。这是通病。严格的背后是家长焦虑的心。系统性基础性的学习不足,说明家长们理性的思考不足。
  • fpzhou

    2012-10-23 13:26:20 使用道具

    讲解的非常棒,期待以后还有这样的知道和点评
  • 非常

    楼主 2012-10-23 17:59:38 使用道具

    fpzhou 发表于 2012-10-23 13:26
    讲解的非常棒,期待以后还有这样的知道和点评

    恩,多多捧场。
  • Emily静

    2013-6-2 18:18:53 使用道具

    我也是白洋淀的
  • 可欣妈

    2013-6-3 09:54:40 使用道具

    谢谢非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