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浮花爸妈 于 2012-11-3 21:37 编辑

这个转文我是跟着好友的足迹到网友sunny的日志里看到的.  转文可以到 家长会反思1 去看. 我要吐槽如下.

这个老师简直是扯淡. 一边说"课外阅读读量单薄", "古诗背诵仍不扎实","美文积累严重不足", 总结下来, 核心不就是书读得太少而已? 一边又追究深入阅读,  多多反刍,  甚至要读书留痕迹, 写读书笔记? 这得耗费多少额外的时间? 老师是不是准备不再安排家庭作业了? 另外还有一条, 家长要为孩子"筛选图书". 老师真能推卸责任哈?! 凡是读过书的, 谁不知道推荐书是需要功夫的, 你自己不读它个千本百本, 能给别人推荐? 问问现在腰里别着大把银子老师都爱上赶着的那些家长, 做官, 做生意的, 谁有空读书? 应酬还忙不过来呢! 让这种家长给孩子推荐书?

现在的中国老师, 尤其小学的,  有点事儿就推给家长. 这位家长所转述的老师的要求, 在我看来, 完全是她自己的工作. 她应该给孩子列出阅读书单, 她应该把部分抄抄写写毫无乐趣只有折磨的作业, 用读书笔记来替代.  最后家长感激涕淋地提到的十五本书不是清楚地说明了吗? 孩子们对老师是很崇拜的, 对老师的话是很相信的.  所以, 那十五本书是那么抢手. 这位老师完全不必自己掏钱, 只需要定期列出书单, 最多每个书复制个封面, 做成宣传单一样往教室黑板上一贴, 整成读书园地, 让孩子们自己去选, 然后回家家长给买. 然后各自写自己的读后感 效果还好很多呢!

另外, 关于精读的那番12345分析, 依我看,  价值很少.  这是从我个人经验里得来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丰富的读书量, 你再来问他某本喜欢的书里所描述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该书的作者是什么背景, 他一定很有话说.  否则, 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  唯一值得要求孩子的, 就是查查生词这条. 而这条也是有待商榷的.  我认为,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 一篇文里满篇生字的话,  都建议别查词典了,  先问问妈吧.  省得把好容易鼓起的那股读书劲气给泻了.  

综合说来, 我的观点是,  读应优先于思.  广泛的读,  会不知不觉中加深一个孩子的思想能力.  课外读书是一种兴趣培养, 重在兴趣, 而非阅读所得.  你可以读一百本书, 只喜欢其中十本.  然后反复读那十本,  从中获得教益,  生发思想.  但不能要求,  每读本书,  就都如对重责一般,  战战兢兢,  思前想后的去读.  这样谁还能读得下去?  家长老师都不应以对待课本的方式来对待课外读物, 总是要求孩子读的同时进行学习. 这是对读书兴趣的扼杀.  要所有上过学的人来回答,  有几个人是真心爱教科书的? 我敢保证一个没有.

这样的观点,  也是出于自己读书的经验,  和最后语文学习的得失.  不瞒大家说,  我很爱读书,  但是从小语文课成绩并不好.  老师总觉得我不用心做她们布置地抄抄写写的作业,  总弄不清某文章有什么中心思想,  含有什么教育启示?  我即使意识到老师对我不满,  也总是找不到把语文成绩弄好点的方法.  虽然我七岁自己也能读岳飞传了.  好在我的父母对我要求不高,  那个时代宽容啊.  做不了科学家咱孩子也可以做工人谋生么.  再说今天晚上还有好些班儿要加呢,  累啊,  忙不过来啊.  所以, 我揣着不怎么样的成绩也就一步步混过小学,  混到中学.  我进了一所非常好的中学.  有人要问了, 你不是语文成绩不好么, 怎么考上好中学.  我解释下,  因为我运气好.  那年小升初,  该重点中学划区改变,  不全市招生了, 改对某区了,  难度降低, 这是主要原因. 另个原因是,  那年的小升初数学考试最后一道大题非常搞怪,  相当多成绩不错的同学一时不慎,  答错了,  只有很少的同学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这个是硬碰硬的,  真是一题决定输赢.  没答对的,  总分立刻不够.  这是为什么我语文不怎么地, 最后却能混进那所全国闻名的中学的原因.  这个中学真不愧是名校啊!  拥有非常好的图书馆, 并天天向学生开放.  真是:  我就在这里,  不大也不小,  爱看不看是你的事.  我不是住校的,  但每个中午都爱去那个图书馆翻杂志看书.   不过,  语文成绩携小学之劣势,  在初中继续保持低分风采.  但那个时候,  我的语文老师是个非常优秀的老教师.  她会用迷人的风度给孩子朗诵优美的课文.  连我这样上课专门走神的学生, 也会不自禁被她吸引.  她从来也不批评我,  总对我焦急的母亲说,  孩子还是小了点,  不太懂自己争取.  等她想努力的时候会好的.  她并且已经发现, 我对课本里的某些课文内容有不同于其它孩子的思考.  对于老师来说, 这没什么神奇的,  这肯定是孩子读过不少书的原因.  我很感谢这位老师,  她等于是鼓励了我少年时期读书的兴趣.  即使当时的课外阅读并没改善我的语文成绩.  而她宽容我.   等到升了高中,  我已经非常爱读书了.  那个时候读的书一水儿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名著, 外加红楼梦.   而且妙的事,  我的语文成绩开始好起来.  这也很简单,  因为我开始喜欢查字典, 对书里的不认识的字有强烈的查证欲.  有整整一年,  我身边永远有一本小新华词典, 一遇到不会的字就忍不住查.  所以,  生字消灭得很快.  这个要靠自觉和兴趣.  是基于阅读自然生发的.  因为喜欢查字典,  所以对古文也不太害怕了,  自己课外也读古文诗词.   恰好从那几年开始,  所有的语文考试开始向所谓综合素质考察转变.  题目越出越活,  需要孩子掌握很多琐碎的信息. 比如作者年代背景啥的.  这个靠死记硬背也是很痛苦的.  只有真正阅读过其人的书,   才可能比较不抗拒这样的背诵.  于是,  我的语文成绩终于得到了课外阅读的奖励,  居然很体面了.   最让我妈高兴的是,  在我高考那年,  我的语文拿到了极高的分数.  她从报纸上看到新闻说,  本年语文考试有相当难度, 从阅卷现场了解到, 考多少多少分的孩子已经是少数. 我妈一看,  哈, 自家姑娘的分数比这个多少多少还高20分!  多牛哈!  真长面子!  我妈那会儿很得意了一阵儿.  很多年都一直觉得自己孩子语文那是没说的.  

其实,  没有任何神奇诀窍.  我的高考语文成绩就算满分,  也完全不能说明我的国文真的就好.  自己的经验只是让我意识到,  语言学习没有诀窍,  完全在于使用.  不读书根本谈不上学语文.  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误区恰恰在此.  总是针对课本的那点东西, 反复要求孩子背诵, 抄写. 其实事备功半.   我觉得完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阅读上去.  根据孩子的平均水平,  一阶段一阶段读上去,  现代文也好, 古文也好, 都是这样. 而且忌讳随大流, 一窝风.  一说名著就全是名著,  一说读经就全都读经.  每个孩子的喜好不同,  接受度也不同.  语文学习应该是长期的事.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天才二宝妈 + 20 喜欢这种讨论,所谓理越辩越明
教育观点
1832 查看 17 收藏帖子 (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flysnow

    2012-11-2 13:59:05

    这位妈妈说的真好,我自己是爱读书的语文受益者。我也觉得让一个孩子读书要留有痕迹,要问背景作者等,估计很难让孩子有兴趣博览群书。
  • 天才二宝妈

    2012-11-2 14:15:17

    凡是读过书的, 谁不知道推荐书是需要功夫的, 你自己不读它个千本百本, 能给别人推荐?

    同意这句,推荐很看功夫的,能列出书单的人读过的书至少百倍甚至千倍于书单的书目数量才行啊
    所以在论坛里看到有同学推荐书是非常高兴的,省力很多啊{:soso_e120:}
    以上题外话了

    我们老师曾说过,没有语文,语文即做人的道理
    他说自己读书的境界是到了那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soso_e113:}

    而他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大家对文学的热爱。
    先生的为人,也深得大家敬仰。

    回到孩子语文学习这个话题,
    如果每每读一篇文章便如开药方子一般的1、2、3、4的做下去
    怕是每个孩子都会极端厌恶语文这门功课吧。
    不太赞同这种短视的做法,更加觉得家长要多读书
    老师也该多多读书,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文字功底。

    若真要精读一本书,对孩子难度高的话
    不如触类旁通读很多相关的书作铺垫,符合孩子的心智兴趣和认知水平
    各种题材结合起来。
    国外的一些做法很好,书有分级,有相关小说、科普和传记等各类题材书结合起来一块阅读,
    名著之类也有改编成适合给各种年龄孩子阅读的版本
    一切围绕保护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让孩子从心底爱上阅读,而非仅仅作为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花花说得很有道理,对于语文学习不能再停留在这种反复背知识点,
    折磨孩子的做法了,还被当作技巧秘诀传授。

    罗罗嗦嗦说了一堆,其实我觉得论坛里很多家长在阅读这块水平非常高
    对孩子的指导也非常到位,
    跟在高手后面才发现自己要读的书真是越来越多了。



  • 0123lcr

    2012-11-2 14:19:53

            赞同。
         先看了转文,心想,这是要闹哪样啊?好像是技能训练,好严肃啊,特别不赞同“经常性大声诵读,深入阅读,多多反刍”。小时候,我的父母要是这么要求我,我早就吓跑了。
         根据自己的记忆,小时候就是量大、速度快,爱读的看好几遍,不喜欢的扔到一边,不停的找书,小城市图书馆没什么书,而且特别旧,小学时有邻居小朋友姑姑,在林校图书馆工作,她借到家里的书,我再借来看,囫囵吞枣,看了很多。当时自己没意识到,后来上大学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真不算慢啊!不过没人引导,书没经筛选,经典读的不多,大多以有趣为主。
         所以,我以后让小孩儿读书,会帮他筛选一些,但是,我不会要求太多,他选他喜欢读的就可以,读几遍、想没想、记没记,无所谓。“书是越读厚,而后方能越读越薄”转文中的这句,是不是应该用到学术研究中啊,课外阅读就不用了,我读课外书从不费脑子,就是享受。
  • 可爱的九命猫

    2012-11-2 14:29:55

    说的真好,女儿现在能看长篇章回小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问过她书里写了些什么,都是让她泛读,而且有些书她百看不厌,即便是有一些生字词,她都可以忽略不计,不影响她对故事文章的理解。由于她阅读量大,知识面要比同龄的孩子广,老师都说她回答问题从来都是说的非常全面的,别的孩子能说上来一点,她能说出123来,读书也锻炼了她的记忆力,一般课本上的知识,她读上一两遍就会背了,所以背诵对她来讲也不是问题,有些难一点的课文,她也有情绪,我从不要求她死记硬背,就让她读几遍,基本上她读个四五遍自己就找到感觉了,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吧,所以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提供书,只要她喜欢的书,什么书都看,我想让她自己去甄别吧!
  • 1_piano

    2012-11-2 15:07:48

    本帖最后由 1_piano 于 2012-11-2 15:10 编辑

    非常喜欢这么认真和有经验的爸妈。我的观点是语基和选读在小学阶段并重,到初中海读。
  • paulla

    2012-11-2 15:15:09

    汗,我就是属于要孩子读书留痕的人
  • 浮花爸妈

    楼主 2012-11-2 15:29:32

    本帖最后由 浮花爸妈 于 2012-11-2 15:29 编辑
    1_piano 发表于 2012-11-2 15:07
    非常喜欢这么认真和有经验的爸妈。我的观点是语基和选读在小学阶段并重,到初中海读。

    其实我重点的忧虑在于现在的小学教育, 感觉抓得太紧.  都说是高考的压力传递下来了. 但我仍然认为其实小学离高考差距太大了. 根本不应在这么幼龄的孩童中搞高压学习那套.   所以我自己现了现丑. 把小学的事倒腾出来说.  无非是想表明,  小学时候的成绩, 就语文这项来说, 和最后高中毕业以后的水平, 没有特别必然的承接关系.  当然, 也可能现在的规矩跟过去不一样了.  小学就不能差, 特别是差成我那样.  我在小学语文的分数, 可是60分都没少拿过.  估计现在爸妈网随便哪个孩子都比我强吧.  所以,  可能家长们别跟着老师瞎着急. 这就是我的中心意思. 哈哈哈~~~

  • quanshui

    2012-11-2 15:32:27

    读应优先于思.  广泛的读,  会不知不觉中加深一个孩子的思想能力
      这句话说的好
  • 1_piano

    2012-11-2 15:39:58

    我们试图寻找语数英规律性的东西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智力和喜好不同,引导方式相异,鼓励兴趣当是最妙捷径。
  • xiexiao0

    2012-11-2 23:40:59

    在学生时代读书第一遍都是一目十行,两个小时能看完一本言情,一下午能看完一套天龙八布。上海译文出的那套间装版的名著稍微慢点。喜欢的书看10遍都不多。老师的要求完全是前后矛盾,如果是为了应试教育的作文,不如好好背几篇常考类型的名家名文,怎么都能套用。完全不知道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 echozhang

    2012-11-3 15:05:43

    我说说我的经验。我读过很多书,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在我的帖子中好像也说过我的古文很好,是因为家庭熏陶。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说说书对我的影响。

    我上小学4年级的时读红楼梦,后来一直到上大学,只要寒暑假回奶奶家就会重读一遍,功利一点说这可能让我古文比较好,但红楼里的学问博大精深。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喜欢问奶奶王熙凤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可能这就是最早的批判性思考。我迷红楼的时候手里有10几个版本,尤其是戚蓼生版,那是寻了多少年才寻到的。等我20多岁的时候再看红楼,看它的隐喻,猜它的谐音,看它的千里伏线,才有更深的体会。
    小学时我读各国名著,读到《白夜》时,奶奶和我说有的书没必要看,因为和我们时代隔得太远。可能也是那时名著的版本有限吧,最后读的外国名著并不多,但了解的并不少。

    也是在小学,我开始读武侠,记得当时在妈妈一个朋友家借了《神雕侠侣》4,只有第四本,当时看着看着,就是杨过见了小龙女,武功一会灵一会不灵,觉得很奇怪。长大才知道怪不得当年读的不顺,是因为金庸本准备小龙女跳下山谷就此结束,是个悲剧故事,但反对的人太多,最后才不得不变成圆满结局。后面段落纯属狗尾续貂难怪很多地方看的不伦不类。
    上初中我狂迷武侠,这成了我一生的最爱,武侠给我的太多了,它有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当年我最喜欢古龙,我喜欢他的真性情,喜欢楚留香,喜欢沈浪,讨厌李寻欢。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想把古龙全集做个评注,因为这个作家的性格、性情在他的作品中看的清清楚楚,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友情的看法、爱情的看法,看的都那么清楚。而他的作品按时间来排,竟然他自己的成长看的也特别清楚,简直就要写个评注。后来我终于变得最爱金庸,因为明显看得更深了,到了大学,爱了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看懂了金庸的无奈,民族观,文化人边缘化,千里伏线。。。但我的性情没变,我最喜欢的是令狐冲。
    从这个脉络接着说,为什么我后来喜欢读猫腻的书,尤其是方想的书,而且是出一本喜欢一本,因为人大了,她会选择和自己相合的作者和书籍,我已经从小姑娘时的迷楚留香沈浪的完美进化成了自我奋斗,自我激励,又因为自己生性爱自由的缘故,我终于成了一个有独立精神世界的人,一个有灵魂的人。我不知是不是这些武侠的陪伴,但真的是他们让我有另一个充盈的精神世界。

    别的书也读了特别多,记得上初三,当时余秋雨刚出了一本《文化苦旅》。看完之后拿给奶奶献宝,奶奶到底读了一辈子书,看了之后和我说书还可以,就是辞藻堆砌的有点多。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奶奶真是一语中的。我们一起读李敖,那时李敖刚出来,很是红了一阵,全是嬉笑怒骂,奶奶看了之后也说,怎么看来看去他就写他和妈妈的文章写得最好。成年之后才能更立体的看这些人,这些书。像赵树理的小说,青春之歌,土改时期的小说,我无一不读,当时受的影响也非常大,觉得人就是这么简单单纯的,后来上高中人际关系受挫,才明白什么是文革期间作品的高大全,可惜那时没人给我讲批判性阅读。

    读了这么多书,(这么多小说)活到现在这把年纪,发现自己的人生和读书密不可分。真是差不多的书,让我读个20多页,好坏当下力判,别的不说,眼力是有的。关注一个题材,把所有世面流行的相关主题的书买过来看看,立马形成一个自己的框架,我想归纳和总结能力是有的。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比如最喜欢看小说,没有看很多深层次的东西。。。

    书与我,绝不是简单地语文成绩的事,这是个一辈子的事。


  • 嫣冉

    2012-11-3 22:51:22

    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深思还是浅读,由着自己的心性才是最愉悦的.     成绩什么的都是浮云,有个爱书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 Jannyzhou

    2012-11-4 17:29:29

    阅读即悦读,我孩子也喜欢看书。
    一有空就拿起本书来看,看书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和他爸。
    唯一的是,我担心他的视力呀。。。老提醒他
  • fcdmm

    2012-11-5 08:58:22

    echozhang ,看到你的阅读历程就仿佛看到我自己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家长是不太管孩子的阅读的,因此我能什么书都看,2年级看金庸,4年级看红楼梦,5年级开始大量阅读国外名著,没有什么该看不该看的。至于言情小说,看得就更多了。家长也没有具体给过什么指导。收获是很多的,阅读速度快,信息吸收好,语文从来都不用发愁,背诵从来也不用发愁,古文的功底也不错,从技术层面来讲,阅读对我的意义重大,好处良多。
    在这种没有指导的阅读下,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个说得有点大)也潜移默化地受书籍的影响。武侠中的恩怨分明,红楼梦里的勾心斗角,言情小说里的浪漫爱情最终形成了我的自己的性格一部分。我现在的很多为人处世的地方都有着某本书中的某个主人公的影子。并不是说这些影响就都是好的。在我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时候(自己以为有其实没有),过多过早地接触到了人性深处的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都是超出它承受范围的。在我还没有批判能力的时候,我的阅读就是全面接受。而这样的阅读并不是一种真正有益的阅读。书籍不能是永远正确的明师,阅读的人才是最终的主宰者。可惜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个道理。
    因此对于阅读,我的态度是阅读一定要在指导下进行,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并且帮助挑选适当的书籍。在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慢慢成形的过程中,挑选一些对孩子性格形成有帮助的书,比放任孩子自己阅读更好。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维,再去读书。古话就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与其读得没有思想不如不读。
  • 卡卡啦

    2012-11-5 09:32:58

    赞同读书要有指导,家长要协助选书。我小时候非常爱读书,由于家庭的原因,家里没书,家人也不重视,就去邻居家看书。邻居也是普通的工人,家里平时可能有的也就一两本色情杂志。于是,我就不加选择地看色情杂志,因为只要有字、有故事的东西我当时都要看。结果是读了很多书,可有营养的书没读几本,直到后来在一个亲戚家里遇到了金庸的射雕-------所以,老师有其责任,但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
  • 辛夷

    2012-11-5 10:10:47

    我挺同意lz说的,虽然自己语文不行,不过我读过的书不少,当然没啥精读,都是泛读~~~不过也许我孩子到了sunny娃的年纪,面向的是初考中考高考的年纪,我会觉得老师好~~~角度不一样啊
  • yiyayi1984

    2012-12-6 15:55:24

    书的选择很重要  现在出的书很多浮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