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liuxingbo 于 2012-11-15 14:38 编辑

       在 家 长 会 上 的 发 言
                          2102年11月14日
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王娟老师和李晓梅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见面的机会。很高兴,因为孩子的原因,大家走到了一起。我是咱班里的刘潇逸的爸爸。 前段时间,王老师给我说让在家长会上发言,主要在经典的学习和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两方面和大家交流交流。说实在的,虽然我答应了,但很害怕,诚惶诚恐。一个原因是:王娟老师是在咱一年级的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教学水平很高。让我在这里班门弄斧,合适吗。前几天,我遇见赵校长,第一句话就是,娃在七班很好,这个王娟老师,勤学好思,认真负责,学校专门把她从六年级转下来负责一年级语文教学。大家可能知道,王老师除了每日教学外,回到家里还要给孩子们板书第二天课堂用的字卡,往往到半夜。另一方面,咱的数学老师李晓梅李老师,在数学教学上,经验丰富,那是全校有名的,课堂氛围浓厚,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娃多次给我说,她爱上数学课。所以说孩子能到七班来,是孩子的福,是大家的福。另外,各位家长朋友能挤进这两位老师的班的,说明水平也不低,见多识广,在教育孩子方面肯定也是技高一筹,我是门外汉,在这里,真有点汗颜。第二个原因,我的孩子并不优秀,甚至都让我头疼,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没有办法,王老师说了要发言,只好硬着头皮跟各位聊聊我在这些方面的一些看法。下面我就简单说些的意见,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树立老师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我觉得这一条至关重要。“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喜欢老师,仰慕老师,他学习起来就有劲,有兴趣,学得轻松。我给女儿说,“在家靠父母,上学靠老师”。 经常给孩子讲述我知道的老师的优秀事迹,讲述老师的学生怎么爱老师。讲述老师的教学特点,讲述老师的辛勤工作,以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带一个班,如何管理好这么多同学。这么大一个班,73名学生,真是不好管。我让女儿比较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我扮演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学生,女儿扮演老师。这样做不是让孩子学习管理,是让孩子明白老师的辛苦,明白老师这样非常不易,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要听老师的话,按老师说的做。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喜欢你,自己才会喜欢老师,这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没有无缘无故的不喜欢。另外,就是作为家长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
     
第二、说说语文学习的读与背诵
      小学的学习只是孩子整个学习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整个人生至关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的高度决定着未来的高度。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部分。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夸张点说,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我们都知道孩子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作父母的最清楚,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语言不断在丰富,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在提高,表面上看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其实,背后的实质和核心是思维。如果轻视小学语文的学习,那就是忽视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导致听说读写水平低下,这样就直接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到了中学时期,数理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好多学生到了中学后学不进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的学习。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就一句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家庭作业。
      大家可能说这有什么啊,不就是完成家庭作业吗,每个家长都会让孩子完成作业的。大家听清了,是说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大家来看看王娟老师的语文作业,一般有三方面,读什么,背什么,写什么。这就是说语文作业是读背写三样。 前面我给大家说了,王娟老师是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她依据的是今年2月份最新的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经认真思考后作出的选择,隔行如隔山,在座的各位我想问问你们谁知道今年2月份修订的语文新课标内容呢。最近,我也听到些家长说,拼音都没学会背这些有什么用。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可以回忆回忆,拼音的学习两个月能完成吗,这两个月的拼音学习只是让孩子认识,拼音是识字的工具,靠的是长期语言实践才能完成熟练,到二年级结束,你们看看那个孩子不会拼读。在我们自己思维概念里,写作业就是趴在桌子上动笔,对于读背不太当回事。
      有些家长可能要说了,学好课本就好了,背那些东西有啥用。其实不然,看看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就薄薄的几十本,可我们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那些是课本上的呢 。再说,我们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这一点同外语不同,书面语的学习只有反复朗读背诵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回忆运用。单位领导让我写个东西我很害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肚里没货,语言储备不够,无法从头脑中检索出可供引用的材料。这就是说书面语言的学习必须朗读背诵。苏联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要把基础知识要牢固的保持在记忆里,最好的手段就是靠朗读背诵,特别是语言类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模仿,而朗读背诵这是最有效的模仿。要想孩子能够拥有熟练的语言能力,必须要有相当的积累,这个积累就得来源于朗读背诵。 小学时期,一定数量的朗读背诵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得高分啊。据教育学家统计,在中小学的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高达80。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一定要确立多读多背是最好学习方法, 按照王老师的要求完成读背任务。
      
第三,说说数学的基础学习
       其实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好语文,学好数学的秘密武器就是学好语文。刚才说了,语文的实质和核心是思维,因此语文好,思维就好,理解问题就好,数学学起来就轻松。数理成绩好的尖子生,毫无例外语文都很好。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每年理科高考状元的语文成绩,基本都在130分左右,没有一个语文成绩低的。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属于厚积薄发式。而数学的学习靠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要先学会加减才能学乘除,按照数学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要孩子自己明白才能学好,这就是说数学的学习是以理解为主。因此,出错是很正常的。具体到每个孩子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学不好的,千万不要责备他,因为这是头脑里面的事,强求是没有用的,要学会鼓励与等待,不能无端指责孩子。整个小学数学是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学习,你怕什么,问问在座的家长朋友那个不会四则运算。如果你过份要求孩子数学成绩,只能让孩子早早丧失思考学习的信心 。数学的感觉有早有晚,每个孩子都不同,不能过分要求,后进并不意味着永远落后。重要的是信心,孩子往往止步于自己的怯懦,家长的支持尤其是心理上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小学低段数学,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还是要紧扣数学课本,紧紧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李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很有特色,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氛围家庭是营造不起来的,我们只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就可以了。第二,帮助孩子学会审题,6、7岁孩子理解能力已经很不错了,学习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是会做错题,给人印象是没学会。其实不是的,主要是题目读的不正确,读破句,填字漏字,做题自然不正确。我让孩子手指题目,读三遍再做题,效果很好,套用一句话:题读百遍,其义自现。 第三,着力培养孩子数学阅读能力,为初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说白了,对后面的学习用处不是很大,就是个基础,这一点和语文不同。而数学这个基础就是要有数学阅读能力,也就是指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初高中数学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只是引导解惑。因此,缺乏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小学数学课本语言精练,叙述严谨,科学性强,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决不可等闲视之,只有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和习惯,才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为初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再说些大话和空话,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把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把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再次感谢李晓梅老师和王娟老师,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

3165 查看 31 收藏帖子 (1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滋蔚

    2012-11-15 10:57:12 使用道具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把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把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写的真好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1:00:10 使用道具

    滋蔚 发表于 2012-11-15 10:57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把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把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 ...

    谢谢你的回复
  • lycwh

    2012-11-15 11:01:51 使用道具

    第一段马屁拍得很响亮{:soso_e104:}
  • 天蝎亮亮

    2012-11-15 11:06:01 使用道具

    写得很好,但是有点点官方发言的感觉
  • elena0831

    2012-11-15 11:08:26 使用道具

    收藏了,继续自己的想法
  • lucyzhang168

    2012-11-15 11:10:10 使用道具

    不错,学习了。对数学的要求,我也要降低一点了,但是孩子总是粗心,比如加法看成减法,3看成30之类的。还有一整道大题没看见就没做的。如何来引导呢?他总是越简单的越出错,为了这个问题,我说过,打过手心,体罚做过俯卧撑。但是收获不大啊。有什么好办法吗?
  • sing在4月

    2012-11-15 11:20:03 使用道具

    不错的发言,老师找你是对了
  • hhwaner

    2012-11-15 11:29:01 使用道具

    发言稿,真费了心了
  • lucyzhang168

    2012-11-15 11:41:13 使用道具

    lucyzhang168 发表于 2012-11-15 11:10
    不错,学习了。对数学的要求,我也要降低一点了,但是孩子总是粗心,比如加法看成减法,3看成30之类的。还有 ...

    我也知道打不好,很少用这一招,但有时那个气啊。有没有好的引导方法?关于粗心的。谢谢。
  • 圆圆心然

    2012-11-15 12:32:03 使用道具

    超级用心的家长啊!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每个父母都不容易啊。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42: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iuxingbo 于 2012-11-15 14:43 编辑
    lucyzhang168 发表于 2012-11-15 11:41
    我也知道打不好,很少用这一招,但有时那个气啊。有没有好的引导方法?关于粗心的。谢谢。


    我把自己收集的关于粗心的文章发在下面你自己看看,并总结。


    一、怎么解决“粗心”
    谈了这么多关于“粗心”的危害,该想想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首先应该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 先看看题中的案例,如何对“粗心”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10个人每小时可以栽5棵树,问10个小时可以栽多少树? 解:设栽了X棵树。 第一种:X=10×5×10=500  第二种:X=10×5=50(棵) 第三种:X=5×10=50
    正确解法: 解:设栽了X棵树。  X=5×10=50(棵) 答:10人10小时可以栽50棵树。
    第一种,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有时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
    第二种,不是“10×5”而应该是“5×10”,这看起来有点挑剔,但这说明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素质,做题不只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准确的思想完美的表达。
    第三种,很显然,忘了写单位,这是不完整的。
    前两种错误其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粗心”,但也经常以“粗心”的面孔被评价(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出现在这种简单的题目,似乎无碍大局,一句话似乎就纠正了,但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后,思路可能因为这点偏差而造成失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在做题目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原因,虽然别人只要轻轻一点拨就明白了。
    但久而久之,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关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学生拿到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便问到,你再审审题吧。可学生还是说,老师,我还是不会。而实际上题目并不难,但是学生缺乏自信去解决。(而我们的家长和那些家教老师却做出一副很顺手的样子,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了学生。)
    而第三种就是典型的“粗心”了,但人们往往不在意。像这样的粗心有很多种,但是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都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对于不属于“粗心”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章节讨论。
    关于对“粗心”现象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清楚了,接着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对自己所有发生的“粗心”现象做一个总结,当然要很具体,很详细。
    针对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这样的“粗心”现象,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没有一个被认为是“错字大王”的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会超过20个,再多的错字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导致的。
    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在他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家长对此很灰心,孩子自己也感到很没有信心。我和孩子便一起整理和统计他本子里所有的错别字,孩子本人及父母发现,总是写错的字原来才这么几个,感觉很意外,真是从来没有想到!经过对错别字做了整理,并对其中一些字做了详解,比如把“以为”会写成“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而经常导致用错“的”、“地”、“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对“的”、“地”、“得”的用法并没有本质掌握造成的。在对错字进行详细耐心的罗列和分析后,一周以后,这个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就减少到只有三个,这令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开心,因为出现三个错别字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和不容易!
    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扼制。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地点是在检查环节,请详看第二章第2节。 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1天。
    看了这句话,我想您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对于您和孩子来说,只有没有经过启发和提高的认识,但没有什么习惯是克服不了的。
      ◆ 本节要点 ----1“粗心”比无知更可怕,粗心可耻。  2“粗心”其实很容易被修理。  3只要不怕麻烦地对待“粗心”,“粗心”就不会麻烦你。 4“粗心”是最低级的一种错误。
    ◆ 家长作业 ----1要和孩子共同总结所有具体的粗心现象,并在一个休息日里对所有科目里的现象全部整理出来。 2过1个月后,再看看“粗心”的现象还有哪些余留。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44:1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iuxingbo 于 2012-11-15 14:46 编辑
    lucyzhang168 发表于 2012-11-15 11:41
    我也知道打不好,很少用这一招,但有时那个气啊。有没有好的引导方法?关于粗心的。谢谢。


    二、孩子粗心怎么办?
    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只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避免不了。一般说来说,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导致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因为孩子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较弱;
    二是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马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三是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
    四是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
    对照一下,侄女粗心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她的年龄偏小(未足龄上学),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相对较弱,比其他足龄孩子看错题的可能性较大。对于这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验的增长会逐渐改掉粗心的毛病。但是如果对粗心的问题放任自流,这种粗心也不会自生自灭。
    因为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往往粗心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不专心,做完作业后不检查,因为他们习惯于父母帮助检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因为粗心,作业或考试不太理想,那么,可以适当对他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错了一道口算,家长可以再出10道类似的口算,既加深了

    记忆又得到了锻炼。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47:55 使用道具


    三   改作业时间为作业量—孩子粗心怎么办
    女儿上一年级,可别小看她刚上了多半年学,却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坏习惯 ——“粗心”。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排序由小到大看错,甚至有些题只做了一半等等。通过我细心观察,发现女儿粗心的原因只是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你让她做一小时的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弄得我也跟着紧张兮兮,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为此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如让女儿写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写完作业后,让她自己认认真真地检查,发现错误并改正,然后我再检查一遍;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夸奖并鼓励坚持下去等等。经过强化,粗心的习惯稍微有点改变,但收效甚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纠正女儿学习粗心的诀窍: 把做作业的时间化成作业量。三八妇女节那天,学校领导带领我们环市旅游了开发区、龙塔、火车站等,回家后,我对女儿说起我的所见所闻,女儿非常高兴,嚷嚷着要我带她也去看看,我顺口说:“再做完做对10道题咱就去”。结果她10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0分钟。当时我非常惊奇,我只是把“再做20分钟”改成了“做对10道题”,效果竟截然不同,无意中我找到了纠正女儿学习上粗心的诀窍:化作业时间为作业量,即把“再做20分钟”,改为“再做10道题”。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从“必须忍耐2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作业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女儿粗心现象明显减少。
    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我细心琢磨,找出了两点原因: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1+1等于几,孩子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因为她已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学习习惯有关,平时做作业马虎,粗心成为习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时才不会因为粗心而丢分。孩子学习上粗心,父母不要过多批评指责孩子,应该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纠正粗心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化时为量的方法颇有成效。
    四   孩子粗心怎么办
    其实粗心大意的孩子很多的,但是又各有不同。比如有的是写作业时粗心,考试时反而不粗心了。还有的孩子是带东西粗心,学习不粗心。也有的孩子是在学习上粗心,在自己喜欢的玩具上不粗心,当然也有什么事情都粗心的。
    不管是那种情况,家长都会很着急,我非常理解当父母的心情。网友说为了这个也打过孩子,还有的网友说,在14岁以后不要打,14岁以前应该打,呵呵,把打当成是严格管教。其实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大有人在啊。 在心理学中有一门课程叫行为矫正。其实打,是行为矫正中的一个方法。既是惩罚中的一个具体的做法。且是一个有负面效应的做法。 许多家长都打过孩子,尤其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以棍头出孝子为教育方法的。可是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打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挨打的孩子一般是当时就告饶:“我不敢了!我改!……” 可是结果呢?正像网友写的那样,过了两天还是那样子。
    那么怎么才能根治孩子的粗心大意呢?
    我想,我们还是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但是,不是运用惩罚,而是运用正强化的方法。因为正强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强化什么是关键。我们为了孩子粗心打孩子,我们一遍一遍地说他粗心……,其实是在强化他的粗心啊(等于在提醒他要粗心,因为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在这样粗心大意了!”潜意识接受了粗心大意,而那些以后不要……潜意识是不会接受的。这个问题我在培训课讲过,听过的家长会明白。)。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你信不信?希望你试试看! 这是正强化的做法。
    另外还有一点是家长要注意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负标签。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总说,总说,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人还有一个求证的心理,自己常常犯,刚好证明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粗心真的就会越来越严重。
    努力去发现孩子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肯定他,唤醒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慢慢就好了。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48:46 使用道具

    孩子学习总是粗心,怎么办?
    学生在解题经常会失分,学生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根本不知怎么解;2、知道大体思路,似曾见过,但解不全或不全对;3、能列出式子,但无法算到最后结果。
    对第一种,学生承认自己不会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对第二种,学生大多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意失荆州",言下之意,解题本事是有的,只不过粗心大意而已,往后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了。对第三种学生也承认自己数学基础欠佳。总而言之,想细不能细,不想粗总是粗,很令师生苦恼。
    粗心具有偶然性,但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背后就有一定的必然因素,这些必然因素大致上有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
    一、知识因素:
      (1)认知结构不稳定。例:某溶液a克中,含有溶质b克,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有较多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得到b/a的结果,而正确答案应为100b/a。
          对此知识点的教学似乎与初一数学中的百分比问题有关,粗看此题好象是初一数学知识的重现,但为何学生解此题错误如此之多,经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一解此类题时,式中的100%通常看成1而不写入算式中,但在此题中这100%一定要写上。这显示出学生在对这一知识的掌握上,并未牢固地"焊接"在认知结构上,在实际知识过程缺乏整体的认知。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的温习,数学知识的复习与重建,及时指出新知识和旧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旧知识在新体系中的变化,并安排适当的练习,并按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先密后蔬地反复刺激这些焊接点。
       (2)思维缺乏逻辑性,推理出现漏洞。例:某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生CO2和H2O,该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有同学答出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实际上为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上题中粗看似学生粗心所致,而从深层次分析,实际上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不完全理解。对此类错误要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内外涵,并尽可能给学生以同类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应用。
      二、非知识因素:
        (1)不良习惯。运算错误是理科考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运算错误的原因很多,据调查,部分来自学生对此类计算的蔑视。如45+35=70(错),认为此类题目实属简单,粗粗一算就算了结而此类错误即使在复习过程中,也很难查出错误,其次是来自草稿纸,较多的学生在草稿上演算是"围棋式",这里写一个,那里写一个,或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打劫涂改,写到后来满纸的烟云还找空插针,这样而产生干扰性错误,如丢点等。
       对此,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草稿纸上也要有条不紊,这样不但不易出错,出了错也容易检查。教学中,要告诉学生不良的习惯是导致粗心致错的一个重要因素。
       (2)心理素质不稳。有些学生临场发挥不佳,在解题时,往往经一番苦思,似乎发现了解题路径,但稍有一疏忽又无从下手,对这类学生要经常培养他们"一慢二看三通过"习惯,平时经常锻炼其"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心理素质,告诉他们"你易我不大意,你难我不怕难",这样常有收"他山之石"的效果。
        总之,粗心的背后,实有复杂深刻的背景,其中的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又在一定情形下相互作用,作为教师和父母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49:37 使用道具

    怎样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本期来座谈的父母,都成功地帮助孩子改掉了粗心的坏习惯,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经验。
    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10岁女孩父亲 许 霖)
    观点二 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观点三 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观点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观点六 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女儿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    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    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怎样对待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5 14:50:30 使用道具

    怎样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怎样帮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本期来座谈的父母,都成功地帮助孩子改掉了粗心的坏习惯,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经验。
    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10岁女孩父亲 许 霖)
    观点二 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观点三 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和许多孩子一样,女儿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观点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观点六 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女儿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    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    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怎样对待
  • 城市蓝天

    2012-11-15 14:55:38 使用道具

    写得真好!真是位用心的家长!!
  • 爱大洲

    2012-11-15 17:00:16 使用道具

    真是用心的家长啊。
  • 山山水水

    2012-11-15 17:16:01 使用道具

    上学2个月了,等于5岁4个月就上学了
    找人才上的吧
  • Ashley

    2012-11-15 17:33:02 使用道具

    厉害的妈妈,发言紧张吗,偶记得偶发言的时候很紧张的说,汗。。。
  • lucyzhang168

    2012-11-16 08:09:45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用心,无私,大爱。正有爸妈网有了象您这样的家长,才让孩子们更加优秀。在这个大家庭里,真幸福!
  • lucyzhang168

    2012-11-16 09:14:47 使用道具

    一,找出粗心点,认真对待分析,强化改正。
    二,正面强化而不要负面指责。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6 09:23:22 使用道具

    lucyzhang168 发表于 2012-11-16 09:14
    一,找出粗心点,认真对待分析,强化改正。
    二,正面强化而不要负面指责。

    总结的好,正面强化
  • liuxingbo

    楼主 2012-11-16 15:10:08 使用道具

    谢谢你发言。跟风跟风,跟我吧
  • 天天顺其自然

    2012-11-16 15:36:54 使用道具

    语言太过专业统计和术语,也许我的语文学的不够好,但是做为普通家长觉得不够直白。如果是做报告可以说很精彩!{:soso_e144:}
  • 1978xiaomo

    2012-11-22 13:48:56 使用道具

    学习了,真不错。
  • newvv

    2012-11-22 14:33:5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newvv 于 2012-11-22 14:34 编辑

    一个班73个人,真多啊,坐教室后面的能听到吗?
  • 括苍点点

    2012-11-22 15:12:08 使用道具

    不错,学习了
  • 蓝色双鱼

    2012-11-26 08:07:22 使用道具

    说的太好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