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疯狂败书。看到好书想收,收到之后看到太多的书,又觉得有压力。
今天在好网上看到这篇帖子,真是感悟良深。
原帖:阅读基因改造~从父母先做起(转帖一位台湾妈妈博客)
作者: 小手手 日期: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不久前,小书虫的店里,来了一位新客人~那位客人要帮二岁多的孩子挑书,她十分客气的请手手姐姐为她推荐,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的客人,于是~就先推荐了一些还颇有口碑,而且价格中等的书,让她选选看啰~(不要把客人吓到是手手姐姐对待新客人的最高指导原则)
在大概的介绍后,我会离开做自己的事,把书籍的选择权留给客人本身,不过~我还是会偷偷的观察客人脸上的表情,好了解自己介绍的书,是否合她的口味哟~
那位客人,刚开始似乎对手手姐姐的推荐,并不是挺满意的样子,后来,她又走向了我,对我说~她还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不是很爱看书,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引导孩子变得爱看书呢?
我想了一下后,问了那位妈妈说~「妈妈,妳自己爱看书吗?」被手手姐姐这么一问,她想了想后说~「不喜欢!」其实我早已经猜到了唷~因为从那位妈妈对书似乎没有太多热情的眼神中,就可以发现一点小端倪了呢~
我告诉她说~如果想要集二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变一双的话,这个目标,不需怎样特别的努力,很快就可以完成啰~如果不想,就得从自己本身开始,好好的基因改造一下哟~妈妈自己得重新建立对书的好感(在台湾以前的联考教育制度下,不管是书謮得好的、读不好的,同样对书~都没啥好感,这是手手姐姐经过七年多,与无数妈妈们恳谈后所得到的结论),只有在父母以身做则的〞带动〞下,孩子愿意与书亲近的机会~会比较高唷!
之后~那位妈妈还小小的抱怨了一下,她说~在老大还很小的时候,她曾花了好几万,买了一套套书,结果~〞孩子都不给我看〞我问了一下妈妈后说~那妳自己花了那么多钱买那些书,妳有看吗?那妈妈回答我说~「没有!」我告诉她~那就对啦!连买书的人都不想看的书,又怎能期待年纪尚小的孩子会十分兴致勃勃呢?
台湾这几年来,推广阅读的方法~就是强调父母从小要与孩子亲子共读,所以~不少的父母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都十分乐意的当孩子的专属读书机,手手姐姐自己也扮演这个角色好多年,而且~应该算是非常的尽责,不过~经过了这几年下来的身体力行及客人反应给我的问题之后,手手姐姐不得不承认,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位爱书人,绝对不是每天念念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从此就会与书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样美好的愿景,只能说~是童话~
而且,更糟的是,好多的妈妈,处心积虑的就是希望孩子能爱上书,所以~只要孩子要求听故事,哪怕自己已经累翻了,还是会打起精神,讲故事给孩子听~或是买了新书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自己就会跟着开心,如果孩子不喜欢,可能就会很懊恼……
为了让孩子爱上书,大家都好努力,只是~在努力的背后,孩子已悄悄的发现了~原来自己是有控制大人的能力喔!
* 孩子叫大人念故事,大人就会照做。大人叫孩子收玩具,孩子不收,最后也是大人收。
(结论是~大人比较听孩子的……)
* 大人买了书或玩具给孩子,孩子喜欢,大人就高兴。孩子不喜欢,大人好落寞。
(结论是~大人得看孩子脸色办事的……)
所以~渐渐的,父母开始觉得~自己所讲的话,愈来愈不管用,孩子不听话,而专家们又主张不可体罚,有很多的无力感一直爬上心头,孩子似乎有什么魔咒,控制着妈妈们~让明明是爱孩子的妈妈~变得很难快乐起来~
其实没有魔咒啦~只是~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不小心变成透明人了,每天所做的、所想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就这样,无意中,少掉了自我,没有自我的人,很难让人想爱她、想亲近她~
所以,我们不能再只是自私的单方面爱孩子了,我们也得调整自己,变成一个让孩子会想爱的角色~
怎么调?首先,心态要〞微调〞~
想买书,可以~但是,提醒自己,买书~是为了自己,是因为自己喜欢,即使到了三十几岁,仍旧对于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很想探索。所以~买了书,与孩子分享这样的生命经验,因为买书的对象是自己,所以~我们不会把孩子看完书后的反应放在心头上困扰自己,而且~对孩子更好的一点是,孩子才不会有错觉~以为自己的脸色有多了不起,可以控制爸妈呢!
因为买书的对象是自己,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买回家~即使是孩子只有二岁,你仍旧可以与孩子分享关于〞生命消逝〞等严肃主题的内容,孩子即使暂时不懂,但是~他们将着迷于妈妈充满自信的神情呢。
手手姐姐~以前是为了孩子好,每天读故事给孩子听,即使自己很累,也很认真(我们硬撑着做,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而孩子回应给我的~没有太多的感谢(视为理所当然)有时还会抱怨故事不好听,真是……现在的手手姐姐,感觉自己状况好时,就选择一、二个适合自己心情的故事,与孩子分享一下,因为不是天天有,所以~孩子有故事可以听时,就像收到礼物一样的兴奋,至于平常没故事听时,就只好自力救济的找书看啰~最感动的,有时姊姊还会读故事哄妹妹睡觉呢!
生了孩子之后,一个不留神,自己就不见了~这对自己和孩子而言,都很糟糕,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决的,只要能大胆的找回自己的位置,活出自信的自己,在教养孩子的这件事上,问题绝对少很多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