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Jean 于 2011-3-29 11:12 编辑

让专注成为习惯(下)
通过上一期的阐述,我们知道了导致5岁的琛琛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可能缺少在自由选择中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专注的品质,但往往会不自觉地成为他成长中的干扰者。如何做才不会干扰孩子专注力的形成?怎样做才是遵循科学的儿童成长法则?这一次,孙老师将进一步予以解答。
在火车上,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下,妈妈拣起给他,他又砸,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虑,妈妈也准备斥责他了。这时,中铺上的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拣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男孩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释然,释然中又带有惊奇。可能,相对于30岁的成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
这个两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他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他打开瓶盖时,才会想到换另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他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子极有可能会遭到责备。因为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孩子在胡闹,越来越想禁止和斥责他。
这样的例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成长是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孩子自我成长的冲动,这一冲动会使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正如我们在上一期所阐述的那样,在自由和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延怠孩子的成长呢?我经常给家长以下这些建议:

建议1.预备一个不受干扰的房间。
如果您的家庭条件容许的话,请一定要为孩子预备一个房间,房间的色调要统一、和谐。这个房间里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高低正好能适合孩子自行取用(尺寸大约为:
高0.8米,长1.1米),以白色或米色为基调。
玩具都需要分类、敞开地摆放在玩具架上,孩子可以独立选择。房间里还需同时备有给孩子画画的小桌子和凳子。这样,当孩子选择自己的活动时,大人与孩子不会相互打扰。
另外,成长中的孩子更喜欢席地而坐,所以地面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或者放一个薄的床垫。这样,妈妈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如果条件容许的话,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台电视和DVD,这样就可以确保孩子不受成人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传达出的信息的影响,能保证为孩子提供高品质的内容。
这个房间是属于孩子的空间,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在这儿自由地玩,即使房间乱一些也没有关系。家里来客人,或者过多的家庭成员的语言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的重叠都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独立空间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在父母无意识时不破坏儿童成长的最好保证。
这样的一个独立空间还可以确保父母在情绪烦乱的时候,能够独自处理情绪,而不至于影响到孩子——您可以选择离开这个空间躲到自己的卧室或客厅里。这个空间保护了您,也保护了孩子。
实际上,除了上述这些好处外,不受打扰的空间保护了孩子的专注力,也等于同时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建议2.带孩子去一些不需要遵守很多具体规则的场所。
如果必须去一些需要遵守很多规则的场所,您要事先告诉孩子,并且为孩子预备必须保持安静时可以玩耍的玩具或物品。让一个孩子陪伴着大人,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那会让孩子发疯,最后也会让大人发疯。

建议3.建立规则,然后放手。
怎样保证父母不去打扰孩子呢?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探索。
这里有3个规则可以保护孩子的自由:第一,不可以伤害自己;第二,不可以伤害环境;第三,不可以伤害他人。
只要孩子没有违背这3个基本规则,就不要去打扰他。对于3岁前的孩子尤其要坚定地这样做,3岁以后,您可以告诉他这样做的理由。
例如,孩子喜欢爬高,如果这个高度危害到他的安全,就把他抱到一个不危害他安全的
地方让他继续玩耍,而没有必要谴责他。
再比如,瓜瓜的妈妈看到孩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来回跑动,发出很大的响声,影响了旁边午休的孩子。她并没有禁止瓜瓜,只是跑过去脱掉了瓜瓜的鞋,让瓜瓜光脚在地板上跑,响声没有了。
现在我们看看父母该如何来把握下面这个问题:4岁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用餐,妈妈在桌上放了一个透明的开口塑料瓶,瓶里放着漂亮的雨花石做装饰。男孩伸出手就要去抓石头玩。这时妈妈该怎么面对他呢?
同样,妈妈可以问自己:他伤害自己了吗?没有。他伤害他人了吗?没有。他伤害环境了吗?没有。答案已经出来了,他可以去玩这个石头,我们不应该在旁边斥责或者禁止他。
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里,只要孩子醒着,他是不可能停止活动的,只可能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活动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通道。活动是儿童成长的法则,人不应该也不能够跟自然法则来斗争。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




前一篇:让专注成为习惯(上)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睡莲 + 10 谢谢转贴。
2267 查看 14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ulansixin

    2011-3-29 07:09:36 使用道具

    说得太好了,收藏!
  • 霹雳火

    2011-3-29 09:20:45 使用道具

    顺着你的链接看了作者的博客。
    谢谢你!
  • eriamm

    2011-3-29 09:41:30 使用道具

    说的好啊,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
  • 南郡

    2011-3-29 09:50:56 使用道具

    活动是儿童成长的法则,说的太好了
  • lisazgc

    2011-3-29 09:51:31 使用道具

    是孙瑞雪的文章呢。谢谢
  • yrh0412

    2011-3-29 10:00:26 使用道具

    学习!
    说的真好!
  • 千眠

    2011-3-29 10:22:40 使用道具

    我不太接受这套似是而非的专注力纵容法,事实上,很多孩子的专注力习惯在18-24个月里已经形成,如果带孩子的人容许孩子一边玩一边看电视一边零食一边吃饭,追着游戏中的孩子喂饭,妈妈一边家务,一边吼孩子,从不专注和孩子一对一,有眼神接触地说话,这样的家庭养成的孩子,能专注的话就是奇迹。

    我是按照《斯波克育儿经》的做法,从小让孩子玩的时候玩,吃的时候吃,有空了才一对一和孩子说话;立规矩的目的不是让人不自由,而是帮助人在规矩内获得最大自由,规矩从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就可以向孩子推广和介绍,解释明细了,懂得规矩的孩子就不用被动束缚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何必弄个条条框框的房间给孩子弄出不一样的规矩? 模糊了孩子的概念更糟糕呢。
  • 千眠

    2011-3-29 10:32:45 使用道具

    培养专注力,没什么比一个时间内做一件事更重要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就吃喝拉撒玩、睡觉和家人沟通,才6件事,分开做就行;

    这点关注度习惯的培养,我家孩子很受益,给几个亲人的孩子做提示,也挺有效。

    还不用额外花钱。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睡莲 + 10 很有主见的妈妈,对大孩子的专注力培养有什.
  • wymghjss

    2011-3-29 10:41:37 使用道具

    跟着学习一下
  • Sophia2004

    2011-3-29 11:29:38 使用道具

    借鉴下,我对孩子时不时就急躁,控制不住啊
  • zhizhi2002

    2011-3-29 11:50:31 使用道具

    好帖子,顶@!收藏打印了。
  • 睡莲

    2011-3-30 09:17:38 使用道具

    砂糖推荐的文章不错,觉得可能对幼儿园的孩子更有效,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不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生活中也不够专注,如果也有相应的训练和解决方法就好了。
  • woaiaoao

    2011-3-30 09:19:14 使用道具

    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合适好用的方法
  • 小臭乖

    2011-7-7 14:34:12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