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做凑十法的数学题,一共13道题,全班只有两个小朋友没有全做对,其中一个错了1道,而另一个错了8道,而错8道的这个就是郭一鸣!老师把他的习题书拿给我,我看到他甚至用橡皮在书上擦出一个大洞,可以看出当时也是非常抵触的。
前一天在家做同样类型的题,做的蛮好的。所以我忍,我不吼他。
带他到家,拿出一个新的习题本,把他做错的题给他重新写在本子上,然后告诉他全都做完了再叫妈妈。十几分钟后他那边还没有动静,我过去看,发现他一道题都没做,而且本子又被他擦烂了,我觉得自己真的要疯了,甚至连吼他的力气都没了。霎时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毫无意义,那种失望和灰心让我甚至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我真的不由怀疑我的儿子就是人们口里说的那种“笨蛋”!
他看我不理他,自己又跑去阳台,鼓弄他的“实验”,我啥也不想管了,随他去吧。
用“绝望”这个词似乎更适合我当时的心情。随手拿起刚到的《如何才能让男孩有条理》,读到25页的《避免用竞争的方式养育孩子》,作者有这样一段话:“争强好胜的养育方式存在于邻里和家长之间,它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我经常会发现争强好胜的家长会无意识地取代自己孩子的生活。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个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环境,而竞争性的养育方法却破坏了这个环境,它为每个当事人带来不必要和不恰当的压力。家长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强项上,而是纠缠于与周围孩子的比较,炫耀那些成功的故事……所以,最好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干脆不在一起谈话,这样可以避免掉入竞争的陷阱中。帮助孩子成长,使他们成为自信、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关心他人的人,这才是最终意义上的成功。这比任何分数和成绩都重要。”
我看了这么多的教育书,却仍然无法学以致用,总是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让他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不一直是我所期望的状态么?可是我现在究竟给了儿子怎样的影响?我干嘛认为自己的儿子是笨蛋?他可以画出充满奇异想想的漂亮的画,可以作出被好多爸妈称赞的小诗,可以长时间埋头做一个实验……难道仅仅因为做错了几道题,我就可以认定他是一个彻底的笨蛋?!
整理一下情绪,把儿子叫过来,重新教他一遍“凑十法”,那8道题,他在五分钟之内就完成了,而且全部正确。亲亲他,让他去玩了。晚上参加了巍巍妈妈的《论语》课堂,他也积极发了一次言,所以,晚上得到一张“星星卡”,而他也给我做了一张“星星卡”,上面写着:“一天不吼郭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