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1-30 12:26 编辑

干什么事情都切忌人云亦云,不加思考地盲从,在孩子学英语的道路上也是这样。很多所谓的“牛人”取得惊人的“成绩”,树立了很高的标杆,导致很多家长和孩子不经过审慎地思考就去盲目追随,结果有可能走入误区,让孩子的成长受到挫折。

所谓“自然习得”。现在很多家长推崇“自然习得”,认为这是对治英语学习和应试教育的一剂良药。可只要深入分析一下,这个观念多少有些似是而非。我们的汉语是自然习得的,这毫无疑问。但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要想“自然习得”该怎么办呢?所以有的人就在家里不讲汉语,只和孩子讲英语,让孩子密集地看动画片、听音频,读英文原版故事,以期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像英美国家的孩子一样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这样的事情可行吗?一般在跨文化的家庭或者家长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家庭可能会出现。但我想,跨文化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真能在五、六岁的时候都能达到两种语言听说读(写)能力都很优秀、都很均衡,这一点是大有疑问的。而在家长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家庭,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得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是不是比“纯中文家庭+纯英文家庭”在孩子成长中付出的总和还要多?一个孩子在这么幼小的年纪就背负这么沉重的负担,这是孩子应该承受的吗?要在学龄前就达到这么高的水准,除了对孩子的狂轰滥炸之外,还有什么法宝吗?这难道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毁灭他对其他美好事物的追求吗?孩子的德、智、体、美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吗?

可能有家长会说:我们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接触英语,用英语对话,看点英语动画片,期待着孩子像对待母语一样对待英语。其实,这样训练出来的也不是什么英语母语,顶多算英语启蒙。掌握几十句口语、几百个单词,离母语的距离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对比汉语和英语掌握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了。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要想掌握几千单词、听懂动画片里的对白,除了密集地轰炸之外,别无他路可走。而这样高频度地训练,早已经不是什么“自然习得”。要是有谁再说这是“自然习得”,那就是自欺欺人。看看汉语的自然习得,再看看这种狂轰滥炸的“自然习得”,再清楚不过了。

所谓“语言关键期”。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语言有语言关键期,孩子越早接触越好,尤其是学龄前时期。的确学龄前时期是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强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关键时期,应该做好孩子各个方面的启蒙教育,这其中就包括语言的启蒙教育。但很多家长抓住这个所谓的关键期不肯松手,想突击性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个时期不仅是语言的关键期,也是很多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顾了一个就不顾其他了,是不是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么小就走专业的路子,会不会路越走越窄?孩子的童年还是应该丰富多彩一些,别总是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来要求还这么幼小的生命。

其实,培养孩子的路长着呢,这才走了多远。同样,英语教育也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到成年,孩子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就可以了。有人说,现在时间充裕,可以多学,上了小学课业负担重,时间就少了。不然。英语学习应该细水长流,毕竟它是一个长期坚持和重复的活儿,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学点英语,积少成多,时间长了效果就颇为可观了。如果学龄前重复的频率过高,占用时间过多,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再者,让孩子在学龄前就学这么好了,小学、初中、高中还去学什么呀?难不成现在就出国留学,或者就是想参加大赛得奖,要不就是造就个“牛娃”满足家长和孩子的虚荣心?无疑,孩子各个方面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能突击成天才?数学能突击成天才?音乐能突击成天才?美术能突击成天才?体育能突击成天才?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走还走不稳,就抢着学跑了,能不摔跤?家长不要好高骛远,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个长远的、宏观的育儿理想,不能只盯着06岁,或者010岁,10岁到18岁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有很多事情要做。路走的稳,步子才迈得大。

所谓“神童”、“牛娃”。其实我们这些年总在宣传素质教育,很多人对“神童”这些字眼早就嗤之以鼻了。比如识字多、背的古诗多、《三字经》倒背如流、记忆首都地名、算算术等等,这上面估计没多少人想去一比高下了。可是一到英语教育中,炫才的一个接着一个,还颇受家长们的追捧。究其原因,还是有人一厢情愿地把学英语当成所谓素质教育和“自然习得”,再加上社会上的英语热和应试考试的指挥棒,于是大家前赴后继,碰得脑袋破了也不想回头。英语牛娃和上面那些奇才有何不同?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坚持和重复。这样的神童和牛娃真的早慧吗?语言学习就是个工具,和智慧真的无关,英语牛逼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天才。即使在英语这个方面有突出的成绩,能有什么呢?找个好点的工作?能和创造性人才挂上钩吗?其他的方面就一定优秀吗?其实,很多时候,人才比的是综合素质,偏门的只能是怪才,不能是人才。而且,在孩子很小就培养出这样的牛娃,接着怎么办?还不是要学语、数、外、音、体、美,即使天天看的英文资料,也是这些东西,与众人无异,难不成你学好了英语就能插翅飞了?更何况,你能在这几年、十几年中一直保持优势?起步比你晚的不一定不能赶上你、超过你。学英语的人这么多,现在学习条件又这么好,英语好不见得就是什么优势。我认识很多大学英语老师,英语学习都很晚,英语不照样很优秀吗?谁说学龄前不开发英语就晚了,英语学得早不定就好,最终水平好坏需要十几年的检验才能见分晓。有很多英语神童会不会像方仲永那样最后“泯然众人矣”呢?

所谓“哑巴英语”。似乎在大家的印象里哑巴英语是个负面的词,现在大家都强调张嘴说英语,练好口语。不过我们不能为了练口语而练口语,练可以练,但有没有使用的机会就很难说了。就像有人学了屠龙术,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样。有人说你预备着,以后人才竞争中可以占据优势。但口语这东西其实和你读的、听的多少有关,如果你这两个方面优秀,口语训练一下也是可以提高上来的。你找外国人扎堆的地方或者出趟国,一年半载口语很快就提高了,不是什么多难的事。而且口语不好,也不一定就成为不了英语方面的人才,你大可以发展阅读和写作能力,英语水平好点的,翻译个外国著作也不在话下,这样的人我也见识过。不过有人说,从小学英语,练习口语,为的是培养孩子用英语思维,英语可以脱口而出,不用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转换。纯用英语思维就好吗?思维的水平就高吗?人能同时用两套语言思维吗?非常值得怀疑。英语语言的习得,不过是学了一个交流的工具,开阔了眼界,不是什么创造性的活动,无关乎智力水平的发展。当然,要是孩子有余力、家长也有能力,倒是可以练练口语。张嘴就张嘴,别管什么腔调不好,发音不准,说就是了。非要纯正的“伦敦音”,哪给你找去?一个中国话还有杂七杂八多少方言,英语国家也多了去了,只要能明白、能交流,管他什么印度英语、非洲英语。

所谓“学习兴趣”。学龄前时期要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但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知道为什么学习英语,不能倒果为因,混淆了主次。我们学英语是为了吸收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这一点每个家长都不会否认。所以,了解欧美文化第一,学英语第二,学英语为了解欧美文化服务。现在的情况则有些相反,学英语第一,了解欧美文化则退居其次了。对孩子的教育也自然落到纯粹的技术层面,自然拼读、跟读、练听力等等。以为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其实这样反倒扼杀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把学习英语变成一项苦差事。完全着眼于脚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培育孩子成了技术活儿。我们应该把这种英语学习的观念重新纠正过来,把了解欧美文化放在首位,学英语放在其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让孩子了解欧美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激发孩子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世界性的眼光,这更是重中之重。孩子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就会自己主动地去学英语,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学,效率也更高,效果也更好。就像有些孩子爱好网络游戏,可好的网络游戏都是英文的,这就迫使孩子主动去学习英语,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可能一般家长做不到。就是孩子大一些可以带孩子去国外走走,或者参加个夏令营什么的。以后出国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孩子更应该付出。现在一个几国游淡季才一万元,相信有不少家庭能够承受。出国一次,胜读十年书。感性的认识会刺激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父母多少训斥都管用。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有更多的思考会再补充。
教育观点
4398 查看 65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2011alily

    2012-11-30 10:28:33 使用道具

    沙发,楼主的帖子总是能引发一些思考。
  • bmy511

    2012-11-30 10:34:30 使用道具

    说的在理,这也是为啥加州教材不适合让孩子们当教材了的原因了
  • 嫣冉

    2012-11-30 10:39:15 使用道具

    LZ情绪很激动?  不过说的在理。  


    嫣冉于2012-11-30 10:43补充以下内容:
    {:soso_e120:}分下段,字体放大点,这样可以把情绪化的感觉销弱。
  • qinbaoba

    2012-11-30 10:45:42 使用道具

    这篇和上一篇有区别么,没必要另外开贴强调楼主观点吧
  • 小马休

    2012-11-30 10:49:39 使用道具

    说得很好。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必在乎起跑是否领先,或是某一段是否领先,只要步子稳,有后劲,一样会有好成绩
  • 白杨

    2012-11-30 11:01:13 使用道具

    好妈妈,孩子这么小,就看得这么清了!
  • 欢乐童年

    2012-11-30 11:05:39 使用道具

    真能写啊,又是长长一篇。

    让孩子玩网游,英语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楼主你玩过,英文水平提高了几个量级啊?
    朋友孩子的学校,春天的时候,刚全年级(付的起钱的)美国一游,包括美国小学上课,美国东西部旅游,迪斯尼逛了一大圈。好几万花出去,回来英文没啥长进。
  • Martina

    2012-11-30 11:06:38 使用道具

    楼主想得很透,有道理,而且中间的过程我们也有经历,目前一天半小时,其它时间做手工做运动,唱唱歌跳跳舞,乱弹琴,画张画,唉反正没哪一样是精的,也很慌呢
  • chencbin

    2012-11-30 11:10:38 使用道具

    楼主有些过激了

    别人我不知道,我让孩子学好英语目的有如下几点:
    1.我坚信学习语言有关键期的(1-12岁),越早学效果越好.
    2.孩子越小越容易引导,3岁左右的孩子是最好引导的年龄,孩子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主见,引导起来就很困难.
    3.尽早通过英语这个工具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吸收一些先进的知识.(一些高端的技术文档基本上都是英文的)
    4.如果可能,让孩子将来跳出这个大粪坑.做一个"人",而不是一辈子都当别人的"奴隶"或"奴才".

    我不认为幼儿学英语就会抑制或者妨碍其他方面的发展,我家孩子3岁前就能认上千的汉字,6岁前两位数的加减法3秒内能出答案.

    当然,任何事过犹不及,更不应该搞盲目崇拜.父母的水平,孩子的个体差异,语言环境等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要学就得有效率,同时让孩子喜欢上英语.

    我不认为在孩子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下磨耳朵是有效的方法.也不认为低幼的孩子靠磨耳朵而不通过家长的辅导就能把英文学好.

  • 欢乐童年

    2012-11-30 11:11:37 使用道具

    榜样这东西,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树。
    这年头,人人想当世界首富,要以盖茨和巴菲特为榜样,呵呵。 盖茨和巴菲特从来没说要给人们当榜样。 不加思考,没有能力,盲目要当世界首富, 那叫没脑子。 如果自己做不成世界首富,而怪罪盖茨巴菲特树立的标杆太高的话,那叫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1-30 11:17:25 使用道具

    chencbin 发表于 2012-11-30 11:10
    楼主有些过激了

    别人我不知道,我让孩子学好英语目的有如下几点:

    不是我过激,是热情地挤在这个版块里的不少家长过激。
    早启蒙只不过学习英语的效率高一些,但不代表最后的结果就突出。学英语是个马拉松,十几年,二十年的功夫长着呢,现在才哪到哪啊。
    晚起步的孩子也要学英语,也一样可以学好,也一样可以读科技论文。
    孩子会汉字、会加减法也不是什么稀奇,只要肯训练很多孩子都可以做的,这并不代表就有智慧。应该更多重视对孩子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 菲比寻常1983

    2012-11-30 11:17:42 使用道具

    我觉得培养兴趣才是启蒙的目的。至于真的要学进去什么,小孩子记得快,却也忘性大,肯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 qinbaoba

    2012-11-30 11:27:36 使用道具

          虽说语言学习并不是多难的事,但也不是楼主描述的狂轰滥炸,疯狂一把就能达到的。“你找外国人扎堆的地方或者出趟国,一年半载口语很快就提高了,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据我所知,如果你没有在国内广泛的积累和扎实的功底,或是有过人的语言天赋,即便在美国呆上5-6年英语水平也未必能提高很大。不喜欢楼主对语言学习者简单概括为“搬运工”的这种轻蔑口吻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1-30 11:33:1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1-30 11:33 编辑
    qinbaoba 发表于 2012-11-30 11:27
    虽说语言学习并不是多难的事,但也不是楼主描述的狂轰滥炸,疯狂一把就能达到的。“你找外国人扎堆的 ...


    我说的和你说的一样啊。有很多英语水平好的人是哑巴英语,但训练一段就好了。我的一个朋友研究生阶段下功夫学英语,过了GRE,不过没出国,后来过了两年去了美国做访问学者,没问题的。搬运工的说法不是轻蔑,只不过说出了本质,难道不是这样吗?应该怎么说呢?
  • fish_phoenix

    2012-11-30 11:34:45 使用道具

    有些道理,但语言这东西真的要无时无刻地用和学啊,启蒙只是开始,坚持的过程就非常讲究方法了
  • smokingzombie

    2012-11-30 11:51:09 使用道具

    我感觉学得早,比如幼儿期开始学,有可能发音会比较好,当然这个也因个人天赋而异,见过娘胎里就泡英语音频却发音一般的。

    其他的,感觉7-8岁以后开始接触,绝对不晚,甚至10-12岁也不晚,大部分这个时期开始学的发音也都还不错。有可能腔调没那么浓,但是绝对发音标准听着舒服。
  • youyoulou

    2012-11-30 15:03:56 使用道具

    家长还是主要是看孩的兴趣和反应。我感觉孩子喜欢就先起步没啥不好,坚持下去,肯定有收获。如果没兴趣,或是感觉有难度,家长就别剃头挑子一头热,还是要等孩子自己开窍的时机。但是话说回来,学习的兴趣肯定和环境有关系,凡事掌握好度,过犹则不及,欲速则不达。
  • Pink52505

    2012-11-30 23:50:49 使用道具

    我觉得幼儿不应该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以此为媒介感受儿歌,故事等所承载的英美文化之美,开阔孩子的思维和视野,谁说学英语就一定和其他方面冲突,顾此失彼,那要看怎么学,和孩子一起唱一首欢快的歌曲不是在开发音乐智能吗,表演个有趣的故事做个TPR不是在提高身体运动智能,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不是在培养空间智能,就生动的绘本图片进行讨论不是在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只不过语言换成了英语而已,若能把学英语和发展其他能力较好的结合,岂不快哉,几全其美!这就需要家长下功夫做好准备,考验的是家长的能力和水平。
  • bigblack

    2012-12-1 01:28:05 使用道具

    楼主对双语养育嗤之以鼻,但自身却也没有实践过,字里行间只能看出楼主凭自己想象去批判这种做法,完全曲解双语养育的精神,以偏概全,且论据牵强,逻辑混乱。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欢乐童年 + 30 分析的到位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0:13:3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 10:51 编辑
    bigblack 发表于 2012-12-1 01:28
    楼主对双语养育嗤之以鼻,但自身却也没有实践过,字里行间只能看出楼主凭自己想象去批判这种做法,完全曲解 ...


    没吸过毒就不能批判吸毒了?没吸过毒就不知道毒品的危害了?没吃过猪肉就没见过猪跑?非要尝试了才知道?这是哪家子的理论?我自己也有过一些实践,所以有些反思。看看大家的实践过程,不也一目了然吗?你以为别人不会双语养育?别人的英语水平也不见得比你差,要想这么做,也会出很大的“成绩”。对那些英语差、脑子容易发热的人你这套还挺有诱惑。其实别看外表多么鲜艳夺目,挑破了其实是一包脓。我不爱孩子吗?我在孩子教育中投入的精力不多吗?只不过我不愿去做,不愿让孩子在这么幼小承受这么大的负担。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着呢,除了英语之外有多少东西要学,即使英语必须学,也要持之以恒,不一定非得短期里见多大成效。其实你这种想法不算多么新奇,我早就知道会有人会这么想。我哪里牵强了,混乱了?你给我指出来。批评的话谁都能说,可我的批评摆出了论点和论据,你也摆摆看,你说的有理有据,我可以放弃自己的观点。真理越辩越明。
    什么叫“说出了很多人不想说的话”?是不是不屑反驳我?知道宗教是怎么回事吗?知道什么是狂热吗?狂热信教的人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会醒悟的,还会偏执地向别人传教布道。现在的英语热和宗教崇拜有什么区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说的你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就不听,我也没奢望“一语点醒梦中人。”人各有志。深深沉迷其中、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沾沾自喜的人对我的批评如骾在喉,如芒在背,肯定不舒服。而那些有疑问、有分辨能力的,如果看了我的文章,能有所收获,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大佬不出面,小兵来迎战,可惜水平太差。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0:24:31 使用道具

    Pink52505 发表于 2012-11-30 23:50
    我觉得幼儿不应该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以此为媒介感受儿歌,故事等所承载的英美文化之美,开阔孩子的思维 ...

    你说的我不反对,我认为这是英语启蒙,但如果家长过于偏执,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至于什么是偏执,家长自己认为自己是否偏执,家长自己去思考。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0:26:3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 10:33 编辑

    gocrack:你说别人牵强混乱,倒是谈谈你自己的认识啊。单纯的口号谁都会喊,有什么意义。习总说的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哈哈。
    我会以身作则,近期再写几篇有关文章,希望你关注。到时候你也拿出你的作品来啊!
  • gocrack

    2012-12-1 11:08:54 使用道具

    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既然被点了,我也来谈一谈“自然习得”的例子。

    以我家女儿为例吧,别人家的例子我不熟悉也没资格点评。

    先说明一下我家的语言背景。在我家,如果说广东话也算一种的话,平常能交流的口头语言大致三种。我们夫妻平时是广东话,对孩子是普通话,另外一种能交流的当然是英语。英语如果要我们说,夫妻都可以说,不能说很地道,但表达没问题。

    孩子的普通话当然是自然习得,没人会否认这点。毕竟在广东,广东话也肯定可以自然习得,也应该没人否认。好吧,来谈谈英语。

    我们家英语的位置定位:它就是外语,是一门工具。所以,我们也从来不会刻意去营造外语环境。我们一向的主张是等汉语利索了再说。我们也从来不会主动地跟女儿说英语。

    每天晚上我们有半小时的英语学习。不长不短,雷打不动。内容一般是学校的内容要复习一下,然后是新概念英语,偶然我们会看点动画片。读小学了,这半小时学习怎么都不为过吧?

    这种条件下,孩子也有自然习得的机会。

    举个例子。比如女儿加上邻居家的女儿两人常玩的Hide and seek游戏。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但两人还是喜欢。玩的过程中孩子很自然地说出的单词和句子:Wait! No peeking! Close your eyes! I am counting! I am not ready yet! I find you. 等等,太多了!

    说明:这些单词句子虽然简单,相比牛娃们逊色很多。但可贵的是这些句子我们从来没教过,一些内容在新概念英语里面肯定没有,所以只能是看动画之类的学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也没有任何的密集狂轰滥炸吧。孩子是在没有任何人为的压力下说出的,所以也说得轻松自然,发音地道,用法到位。请问:这些说出的单词句子算不算自然习得?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4:23:5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 14:27 编辑
    gocrack 发表于 2012-12-1 11:08
    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既然被点了,我也来谈一谈“自然习得”的例子。

    以我家女儿为例吧,别人家的例子我不 ...


    我觉得你孩子的学习还不是自然习得,只能算渗透式的学习。每天花半小时、一个小时学习英语不为过,尤其是上了学的孩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肯定会有好的结果,谁都不会反对,我也不会,我也在实践。这种学习不能叫自然习得,如果非要这么叫,那从小也学习数学,上了学以后也学,那也叫自然习得得了。毕竟数学孩子每天都在学,每天都在做作业,和学英语不一样吗?只不过英语有趣一些,更生动一些,谁让数学天生就这么枯燥呢?要想实施渗透式的学习,就不能期望短期内出多大成果,应该细水长流,学龄前进行英语启蒙,并长期坚持,一直到成年。
    汉语是真正的自然习得,那是因为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汉语,汉语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孔道,我们离不开它,每天都浸润在它里面,受他的影响。你孩子的广东方言也属于自然习得,这没问题,因为它和普通话是同一个语种,而且每天说的、听的都是粤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是环境使然。但有些比较封闭的地区,有些人只会方言,不懂普通话,因为他们没有那样开放的环境,所以就没有自然习得普通话。但归根结底,汉语和方言还是属于一个语种,要想自然习得,还是容易一些的。
    真正的双语自然习得有吗?可能有,比如跨文化的双语家庭(在美国的中国人,新疆、内蒙古人的家庭),比如人为创造出来的双语家庭(某些牛娃的家庭)。问题在于,这样的家庭存不存在非母语学习过度问题?如果不在非母语学习上花更多时间,能达到和母语一样的水平吗?可以实现两种语言的齐头并进吗?甚至非母语比母语更出类拔萃的?恐怕这些家庭也不是三年两年就让语言学习出现突飞猛进的成果吧?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而且双语言语就能让孩子在非母语上牛皮哄哄?就我所知,新疆地区的孩子在高考时都是有照顾的,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比较差。这倒是双语养育出来的呢。由此看来,双语养育出来的未必都那么优秀。
    我所反对的,是过度地强调英语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打着自然习得的幌子逼迫孩子去时时学,处处学,成天当个事似的。不论干个什么,都想着让孩子用英语说话、交流,处处不忘记单词。一双旱冰鞋多少个部位,也要说出个子丑寅卯。很多人长这么大,汉语的学名都说不好,英语的更闻所未闻,恐怕英美的孩子也知道得不多。知道了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就为了孩子博学?做点有意义的岂不更好?冷静想一想,这路是不是有点偏了?
    其实再想一想,在英语方面早期就出挺大成果好不好?不一定好。早期费挺大劲不一定后劲足,学英语是个长期的较量,后来者居上也有的是。早期成了神童也不代表十几年就都优秀,一生都优秀,人才不人才不是五、六岁就说了算。英语好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英语好是普遍现象,优势微乎其微。以后英语是必备的工具,不懂英语的才叫文盲。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不是单纯英语水平的竞争,孩子要学的还多着呢,应该全面发展。
    渗透式学习很好,贵在坚持,时间长了就有成果了。
  • gocrack

    2012-12-1 14:57:38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 14:23
    我觉得你孩子的学习还不是自然习得,只能算渗透式的学习。每天花半小时、一个小时学习英语不为过,尤其 ...

    我要你评价的是这些孩子自然习得的英语单词句子,而你却来评价我们整个教孩子的英语学习方法。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呵呵。不过也不要紧。总之,孩子的学习在继续,每天英语的自然冒出也在加多。

    大家还是来看一看萧愚老师文章里引用的这些吧。虽然话不多,但却是精髓。

    影响语言学习的更重要因素是“最佳配套条件”。
    最佳配套条件包括:  

    1、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
    2、适龄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3、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
    4、正面的回馈及鼓励。

    我想对于我们家孩子学英语来说,这四点不敢说最好,但不少条件还是能达到90%以上的。在这些配套条件下,孩子一些英语自然习得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习得也罢,渗透也罢。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自然地或者努力地创造这些条件,我想孩子的外语学习也就会轻松了。
  • gocrack

    2012-12-1 15:29:20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 10:26
    gocrack:你说别人牵强混乱,倒是谈谈你自己的认识啊。单纯的口号谁都会喊,有什么意义。习总说的好:“空谈 ...

    说这些没用的认识,倒不如写点实际点方法的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我不能说我写的东西都能对人有帮助,但我至少写了些实际点的心得给人分享。很多的细节我还能给人正面的反馈。

    对来到这里的人来说,更愿意看到可行的方法和经验,而不是时不时的一些理念和冷水。

    既然能码那么多字,那么希望楼主能更多地思考点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大童的英语学习
    怎么提高改善语音
    如果和孩子有效互动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怎么办

    等等等等

    口水战,就免了。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5:46: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 15:48 编辑
    gocrack 发表于 2012-12-1 15:29
    说这些没用的认识,倒不如写点实际点方法的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我不能说我写的东西都能对人有帮助,但 ...


    你以为我这不是方法?这个版块就是讲“理念”的。什么是实际的?零碎八脑的东西实际,但经验的东西又不能照搬,要是搬错了还伤害了孩子。培养孩子家长应该有科学的育儿观,不是上来就想当然,被人牵着走,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对热过头的东西尤其要保持一定的清醒。泼点冷水降降温,没什么坏处。技术的东西都是次要的,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就是了,但方向错了,就出大问题了,尤其是在孩子培养方面,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行动之前要好好想想,谋定而后动。听得进就听,进不进拉倒,人人都有发言的自由,即使是在这个集中了很多渴望孩子学好英语的爸妈们的版块里。没有人可以指点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我说的也就是提个醒,你不同意我的意见也没关系,有人听的,你看看我帖子里有不少支持者,这就起到了效果。对于沉迷很深的人,我也没指望他们怎么样。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 15:50:54 使用道具

    gocrack 发表于 2012-12-1 15:29
    说这些没用的认识,倒不如写点实际点方法的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我不能说我写的东西都能对人有帮助,但 ...

    我在上个回复里肯定了你的做法,我只是对那些英语教育和学习过度的情况进行一些提醒。你看不懂,我也没办法。
  • gocrack

    2012-12-1 16:55:38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 15:50
    我在上个回复里肯定了你的做法,我只是对那些英语教育和学习过度的情况进行一些提醒。你看不懂,我也没办 ...

    我看得懂。只不过呢对你文章里面一些偏激的话我实在难以认同,为了理清一下,才说了一些话。

    1. 我们对“自然习得”的理解不一样。我的理解见 27 楼,有理论也有实践,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2. 对你文章里面对“哑巴英语”里面的一些话我也不能认同。能用英语流利写作的人,口语特差的我还没见过。

    3. 还有“语言关键期”什么的,我认为12岁是一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