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2012-12-13

[中华文化学习讨论] 为什么不宜过早学国学?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3 15:04 编辑

什么是国学?国学就是吾国固有之学术,举凡经、史、子、集都在国学范围内。由于《百家讲坛》的影响及某些人士的提倡,这几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并出现向儿童甚至学龄前儿童蔓延的趋势。我觉得太早接触国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好。

一、古文很难懂,费时费力不讨好。古文和我们今天的书面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大相径庭,现代人已经很难从字面了解其中的含义了,所以你读原文100遍、1000遍也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在古代,书面语和说话也不一样,书面语是所谓古文,说话用的则是白话,大家看看《三言两拍》之类的书就一目了然。正是由于书面语和说话之间存在鸿沟,在古代不识字、读不了书的文盲占大多数。近代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提倡白话文,就是基于这一考虑,让书面语和口头表达基本趋于一致,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时代在进步,语言也在发展,不仅语言表达形式出现了变化,而且很多旧词汇渐渐消亡,新词汇不断产生,这样,要读懂古人的书不借助注疏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像《论语》这样的言论选集,当时还比较接近日常谈话,可世易时移,《论语》也要后人的注解才能读懂。看看古代经典那汗牛充栋的注疏就知道了,要读懂经典岂是易事?古人启蒙尚且从比较浅显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学起,我们一上来就“四书五经”,岂不有些荒唐?满口之乎者也,念着那诘屈聱牙的词句,孩子真能从中得到什么营养?即使勉强记住了,还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这记忆又能持续多久呢?白话文运动是多么伟大啊,可是今天的人们非要开历史的倒车,把古文硬塞回孩子手里。我不是说孩子不用学古文,而是觉得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先要学好现代语言文字,再适当学些古文,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情绪和厌学心理。

二、椟和珠的问题。成语“买椟还珠”大家都知道,究竟是椟重要还是珠重要,不言自明。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问题通俗化为瓶和酒的问题。有人会说,我给孩子读古文都加解释,关键让孩子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但问题在于,通过这么艰难的形式去获得那一点思想究竟值不值得?就拿《周易》来说,千百年来研究的占筮之学有何用途?都是已经淘汰的东西,一般学者也没有兴趣去研究。而《周易》最精华的东西,就是《易传》,借助一个弥伦天地的图式模拟宇宙万物的变化,然后生发出一套哲学思想。这个图式今天看来也是粗糙、简陋的,在古代有一些价值,今天的人们则远远超越了这一认识。唯一有现代价值的地方,就是它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周易》其实是一部人生哲学,其中的“君子”如何如何,就是告诫人们在遇到各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而这一切又建基于它的宇宙变易观之上。《周易》是借占筮的外衣探讨人生哲学,这是它的意义所在。家长没必要给孩子读原文和注释,费劲巴力地弄通那些简奥难懂的卦辞和爻辞(况且注释就有多种,一人一个说法)没什么实际用处,将其中的思想简单讲解讨论一下就行了。这样看来,你读不读《周易》没关系,你用不用那套宇宙变易观也没关系,这并不妨碍你探讨人生哲学。同理,你读不读《论语》、《弟子规》也没关系,不妨碍你探讨伦理与道德问题。你读不读《史记》、《资治通鉴》也没关系,不妨碍你探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式是次要的,内容才是主要的,学国学要抓住根本,千万不能舍本逐末,费了半天劲,在个形式上耗去大量宝贵时间,却连传统文化的边儿都没沾,更遑论何时到彼岸了。所以,大家喝酒就是喝酒,不要在乎瓶子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有读《周易》、《论语》探讨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的工夫,还不如看一部《小故事大道理》对孩子更有吸引力,更有实际效果呢。

当然,有些东西是必须借助于形式的,没有了形式内容也就荡然无存,比如古代的诗歌、散文等。这些虽可以早一些接触,但也必须浅显易懂,接近现代书面语。至于音韵之美,现代诗、儿歌也有同等功效,不必非拘泥于古诗。

三、义理过于艰深。国学不止文字难懂,其思想也非常深奥。考据、注疏属于小学,阐发义理属于大学,即“成人之学”。儒、释、道本质上都是人生之学、境界之学,需要人生的阅历和极高的智慧。孔子描述自己的为学经历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呢?让那么小的孩子学《大学》、《中庸》,他能有什么认识?不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整日谈些空洞的大道理,有何益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理一分殊”、“心即是理”等等,小孩子的知识和眼界,何以能承受这么艰深的问题?

四、精华与糟粕并存。无可否认,国学之中鱼龙混杂,既有值得我们吸取的一面,也有需要我们批判扬弃的一面,而有时精华和糟粕共存于一体,这就更需要我们好好甄别了。一般的家长没有这个分辨能力,把握不好方向,会将孩子引入歧途。古代的“三纲五常”、“二十四孝”,到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很多都是培养人的奴性而已。就拿“孝道”来说,古人的很多做法并不值得效仿,比如“郭巨埋儿”、“王祥卧冰”等等。今天的人们当然需要孝顺长辈,但这个孝已经有了崭新的含义,和古代的孝道观念又有多大关系呢?一个世纪前,新文化运动就对读经进行了猛烈批判,把它比喻为“僵尸的出祟”,怎么现在还有人用读经来祸害孩子呢?家长和孩子热衷国学,往往不加批判地去学习,那些毒素也会不知不觉进入心灵之中,影响孩子的思想和性格。再比如《三字经》看起来简单,实际并非如此。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有很多文章。人性到底如何?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有人主张人性既有善又有恶,还有人主张人性既无善也无恶。对于这些家长都知道吗?其中的是非曲直家长有过思考吗?关于人性论,古今中外的著作数不胜数,单纯一个性本善告诉孩子就行了?培养孩子,其实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一味地灌输,孩子单纯地认同、接纳,危害是非常大的。即使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书卷气十足的传统型书生,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呢?

五、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在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到底是好还是坏,一时很难说的清,但让孩子过早接触,无疑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道家学派,主张“以无为本”、“无为而治”、“万物齐一”、“逍遥游”,思想固然瑰丽雄奇,对社会的批判也令人警醒,但毕竟都主张退隐、无为、不争,会打击孩子学习、做事、融入社会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要是让孩子产生悲观厌世、看破红尘的想法就更不好了。《红楼梦》也不宜过早让孩子阅读,《红楼梦》的主题就是“一切皆空”,曾经的繁华荣耀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佛道思想的指引下,贾宝玉遁入空门,留下一个悲凉的结局。不要小看它对人的影响,有人看过此书,自谓看透一切,性格可能变得敏感、孤僻,尤其是女孩子。如果你上了年纪,人生多了些感悟,修习一些佛道思想,自我解脱一下还情有可原,要是活泼泼的小孩子,还是算了吧。其他一些格言集,比如《传家宝》、《菜根谭》、《小窗幽记》等等,很多劝世良言中也透露出市侩、势利、自私的观念,尤其需要批判。

六、国学整体上过时了。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行为有些过激了,我们应该对传统充满“同情和敬意”。但即使没有这次打击,国学的式微也是不可避免的。国学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它被以工业文明为主体的现代文明所取代是理所应当的。立足于今天,放眼地球村,我们应该有世界性的广阔胸怀,无论古代、现代,无论中国、外国,只要对我们有益的都要吸取,传统文化只不过是其中之一。“风物长宜放眼量。”满脑子国学的人应该放下心中的包袱,放开胸怀去拥抱现代文化。有人研究国学是为了学术,谋碗饭吃,普通人为什么也非要钻进故纸堆里呢?你把历史上曾经湮没无闻很长时间的《墨经》翻出来,对今天又有多大的意义?消失的本就应该消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失了是为了给新事物、新思想腾出地方。不会消失的会一直积淀在我们的记忆里、心灵里,成为我们的血肉和思想的一部分。不是说我们不学传统文化了,它就消失了。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死的东西,而是浸润在人们心中、生活中活的东西,它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要想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也不是一件应该去做的事。以为文化的脉断了就再也续不上了,不学习传统文化就谈不上中国人了,这纯属“杞人忧天”,是某些热衷传统文化的人故意放大了他们的“文化乡愁”。就因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就因为我们的文化不绝如缕,所以传统之树“花果飘零”了就可惜?可是想一想,如果我们背上的包袱太多太重,我们还怎么往前走?系统学习国学还是交给那些学者和那些自命为传统文化继承人和救世主的人吧,普通人学点国学就好了。在童年时代,家长需要的是先把孩子打造成一个“人”,然后再去思考打造成一个“什么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要让孩子立志做一个有现代意识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candlepeace + 20 精彩的论述,好文章!
10111 查看 126 收藏帖子 (1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偶然出手

    2012-12-13 11:34:01 使用道具

    太强大了,楼主对系列问题的认识都很深刻
  • 周鱼

    2012-12-13 11:36:12 使用道具

    楼主的看法很有道理,只守着过去的思想,时代怎么会进步?
  • angelbaby

    2012-12-13 11:37:17 使用道具

    学龄前儿童学国学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
  • ysyllp

    2012-12-13 11:37:26 使用道具

    怎么觉得现在好多幼儿园都学呢,说是锻炼记忆力,汗
  • china_baby

    2012-12-13 12:35:2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ina_baby 于 2012-12-13 12:39 编辑

    站在门外,永远会觉得国学深奥难懂。我原来也觉得古文深奥难懂,但走进去却发现是如此广阔的一片天地。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给孩子的语言应该丰富,这也是国内外大力提倡给孩子讲故事和让孩子阅读的理由之一。我不反对读国学,国学中有很多思想正是我们现代人缺乏的,不仅孩子要读,大人也应该读,国学作为我们给孩子的礼物之一,我认为很重要!翻翻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可以发现用词与现在完全不同,由于我老大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国学,听过的故事也是大白话的故事,因此她认为这些文字深奥难懂,包括评书,也处于听不太懂的状态,但估计在很过去评书很流行的年代,很小的孩子都能完全理解评书的内容,并且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孩子小就不能懂。当然,如何进行,采用哪些“资料”等其他问题是另外的问题,所以不应该一棒子把国学打死。我也不很赞同现在单纯的让孩子把国学当天书一样去读的方法,更不赞同那些自己不读,却让孩子不停的读的那些人,我觉得现在我们坛子里一些爸妈组织的国学学习就很不错,有读,也有适当引导,还有典故讲解等,让孩子慢慢领会国学的魅力。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2:37:5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3 12:42 编辑
    china_baby 发表于 2012-12-13 12:35
    站在门外,永远会觉得国学深奥难懂。我原来也觉得古文深奥难懂,但走进去却发现是如此广阔的一片天地。大多 ...


    你以为别人站在门外?这是我多年的体会。有国学根底的人看看我的某些内容,就知道我是不是门外汉。你说的都很空洞,没什么实质内容,驳不倒我。不行咱找点题目讨论讨论?
  • china_baby

    2012-12-13 12:43:1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ina_baby 于 2012-12-13 12:51 编辑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3 12:37
    你以为别人站在门外?这是我多年的体会。不行咱找点题目讨论讨论?

    我没有说你站在门外,我是说如果站在门外永远会觉得国学深奥难懂,但如果走进去一样会慢慢理解,而且理解后会发现这里别有一番风景。我相信你在这方面很有造诣,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相比你来说,我肯定是个门外汉,我原来也觉得一听到国学就觉得好大的题目,对它敬而远之,但后来慢慢走进来后,发现很值得了解学习,不在乎学了多少,只是每次都会有新的感觉。

    说句心里话,有时感觉每次读读这些书,能让人心绪沉浸下来,没那么多烦躁的情绪了。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2:50:42 使用道具

    china_baby 发表于 2012-12-13 12:43
    我没有说你站在门外,我是说如果站在门外永远会觉得国学深奥难懂,但如果走进去一样会慢慢理解,而且理解 ...

    那是我理解错了。我主要是提醒大家别过分拔高了国学的作用,生活在今天又很多要学,国学只是其中之一。
  • china_baby

    2012-12-13 13:00:4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ina_baby 于 2012-12-13 13:01 编辑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3 12:50
    那是我理解错了。我主要是提醒大家别过分拔高了国学的作用,生活在今天又很多要学,国学只是其中之一。

    那是当然的,国学只是其中之一,但我认为却是(至少是中国人)应该去了解的东西之一。我只是希望你不要一棒子打死,我看宣传中说国学有提高记忆力,专注力等等神奇的作用,我觉得那是夸大了,其实不利于国学的发展。但如果每个人真的能够沉下心去体味老祖宗的思想(不是说全盘接受,而是理解其根本轴心的一些东西)并融入到生活中去,这个社会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样子。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3:11:15 使用道具

    china_baby 发表于 2012-12-13 13:00
    那是当然的,国学只是其中之一,但我认为却是(至少是中国人)应该去了解的东西之一。我只是希望你不要一 ...

    但是我看到《论语》、《易经》一读就是100遍,感到非常痛心,没想到真有,感觉有些过了。
  • fcy123

    2012-12-13 13:22:14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3 12:50
    那是我理解错了。我主要是提醒大家别过分拔高了国学的作用,生活在今天又很多要学,国学只是其中之一。

    生活在今天有很多要学,国学只是其中之一

    赞同这个。什么都不为过就好。大多数家长还是理性的吧。我也在带读我们家4岁的娃,因为我喜欢,孩子也不反对,她小,还有识字的副产品,孩子1天有很多的时间,每天跟妈妈读1个小时,也是享受的过程。孩子自己可以朗朗读来的时候,也非常有成就感。至于说理解,说实话,我这个大人也是一知半解,偶尔自己会讲点小故事,孩子也是很喜欢,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老老实实的读。至于好还是不好,现在都看不出来,但至少我们娘俩享受了1个小时的时光,没有觉得是在受虐或者被虐,那就很好了。不过我们家这个在读论语的时候,她通常手上都在忙活,不是写就是涂是画,但是读绘本故事,她是一定要看书并且坐着非常老实,非常认真,对孩子来说,喜欢的程度也不一样吧。要我说孩子像喜欢绘本一样喜欢国学,这是过了。后来我把我们学过的东西打印出来,她自己剪成字条,打乱了再摆出来,也是玩的不亦乐乎。

    说道懂和理解,突然想起我们家小妞一件趣事来,在幼儿园里学了不少英语歌,有一天自己唱完了,就跟我说,妈妈你看我还会改词呢,然后就把里面一个人名改了,换成她的名字,又换成其他人的名字,唱的可尽兴了,之后我问她,你这是唱的什么呀,答:“不知道”。呵呵,把我给乐的,后来我给一翻译,到她爸爸那里就成这个版本了,还是尽兴的唱一遍,然后问他爸爸,你知道什么意思么,人家答不知道,她在给翻译一遍。不知道该不该翻译,我想她早晚也会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只管唱就好了。

    国学的内容有很多,我想我们大概不会读易经,或许大了之后我们会改变这种想法。我想各家观点争鸣,做家长的还是多学习,主意都得自己拿。
  • china_baby

    2012-12-13 13:28:57 使用道具

    xuanxuanle 发表于 2012-12-13 13:11
    但是我看到《论语》、《易经》一读就是100遍,感到非常痛心,没想到真有,感觉有些过了。

    我也不太喜欢完全没有引导的让孩子当天书读,我在想,也许是因为在中国对古文有造诣的人已经不多了,可以说断代了,而用其他方法去引导不利于推广,所以说先用最简单的方法加神奇的宣传推广,真正造福的估计是孩子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那时孩子这一代的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引导他们的孩子去学习了解国学。
  • 毛毛虫儿

    2012-12-13 13:37:35 使用道具

    我觉得成人应该看下这方面的书籍,至于孩子,看家长功力吧。本身自己造诣不深就没必要跟风了
  • gedatou2007

    2012-12-13 13:41:07 使用道具

    仁者见仁吧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3:41:53 使用道具

    毛毛虫儿 发表于 2012-12-13 13:37
    我觉得成人应该看下这方面的书籍,至于孩子,看家长功力吧。本身自己造诣不深就没必要跟风了

    对,国学的东西很复杂,家长没有鉴别能力,一味灌输,对孩子非常不好。家长如果有深厚的知识背景,有选择地接触一些是可以的。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3:42:56 使用道具

    gedatou2007 发表于 2012-12-13 13:41
    仁者见仁吧

    仁者见仁不能成为挡箭牌,读这个那个100遍,明显有问题。
  • 月儿妈12

    2012-12-13 14:13: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月儿妈12 于 2012-12-13 14:14 编辑

    我很赞成LZ的意见,现在国学提的太高了。过去的孩子学的那些弟百千和四书五经,是因为过去只有这些被主流接受的书籍。而现在有绘本,有儿歌,有儿童文学,如果说认字,这些完全可以胜任;如果说想教会孩子人生道路,绘本和儿童文学里也宣扬了正面的价值观,而且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至于锻炼记忆力,让孩子背背儿歌,复述故事,不一样可以做到?
    有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在故纸堆里徘徊,让亲子关系紧张?
    如果孩子有兴趣,上学了课余时间可以看,再不济寒暑假也可以看的。
  • 小可爱的爸爸

    2012-12-13 14:26:48 使用道具

    是原创吗?我几乎要崇拜你了!
  • mangnolia

    2012-12-13 15:28:26 使用道具

    各家长都有自己的考虑,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呗。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5:30:53 使用道具

    mangnolia 发表于 2012-12-13 15:28
    各家长都有自己的考虑,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呗。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 可依爸

    2012-12-13 15:32:19 使用道具

    过早学国学好吗?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会太早教孩子的,太空乏的一些东西。
  • 天势力

    2012-12-13 15:53:20 使用道具

      楼主一直没说何为“国学”,所举事例,亦皆落实于古之蒙读、经、子、小说等具体的篇目。余留心EBAMA近半载,所获甚丰。今有楼主珠玉之言烛照于前,余之鄙见亦愿籍宝地求教于方家。聊赘言数语,以兹诸位笑谈。
      余以为。大凡吾国人,呱坠吾土,呀咿吾语,衣食起居,皆已浸淫“国学”之中。故吾国之“国学”,非学而得,不学而不得者。
      近年海内倡“国学”之风日炽,纷纷扰扰。然细绎其端,皆有侧重。浮者依于今人之解读,重者滞于经子为根柢,浅者拾“三”“百”“弟”之旧路,而滑者以宽袖髻冠优孟古人,自以为因貌得神。
      遂古至今,国之学人不绝,而国之学说亦不绝,此之谓“国学”乎?然源流正变之间,岂敢轻言?然饮食日用,无非物理;待人接物,处处人伦。然余亦思以一二授子女。今夏,余试以“秦时明月汉时关”数篇授小犬、小女,皆唐人压卷之作也。二童于其音情物貌若有所得。然唐诗蒙童兴起于清乾隆28年(谕以“五言八句唐律一首”取士)之后,皆为童试之用。而今人多其形象思维、声情韵律与童心相近,不乏理所当然之见。风行海内,良有以也。余于是上寻“诗三百”篇,希以探本溯源,或得正途。故以《关雎》、《蒹葭》二首授之,二童亦于数日间朗朗于口,亦得些许情貌。后数日,内子欲以《黍离》授之。未意仅通读全篇,小犬已熟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且怅然言其颇喜此句。内子以此告余,余断然止其二童诵诗之课,以小犬情思敏锐故也。男子阳刚,天授之性也。违天不仁,逆天多凶,故暂行此举。
      自而立之后,余未尝敢轻论古人之书。皆因涉世日深,多所谓同情之理解;坎坷之间,少是青丹非素之私见。忆春日携幼赴某地游乐场,小犬欲观射箭之戏,余遂试射十余次,皆未中的。游戏之间,乃悟得古人以“射”修身之理。此即《中庸》所谓“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亦即《礼记》所谓“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遂豁然开朗!!!古之人诚不余欺也!
      此例之后,余读书颇用心意。心得虽少,然非学者用以检阅资料,以成其意见,以成其论文之途也。
      然何为“国学”,余亦不敢轻议其是非。
      疯颠胡言,见笑见笑!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蓝阳光sunnyblue + 1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20 很给力!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6:13: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3 16:14 编辑
    天势力 发表于 2012-12-13 15:53
      楼主一直没说何为“国学”,所举事例,亦皆落实于古之蒙读、经、子、小说等具体的篇目。余留心EBAMA近半 ...


    你说了那么多半文半白的东西,不知你要说什么,是不是说国学有用处。我也没有否认。但传统的毒素也很多,你怎么不说。拿点儿只言片语来反驳,谁不会。应该有整体观念,要通盘考虑。鸦片也有麻醉作用,是不是大家也要吸鸦片啊?搞点皮毛和有趣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尝尝,弄一大盘,乌七八糟什么都有,你怎么吃?是不是这个道理。避重而就轻,这是一般人犯的通病。
  • 偶然出手

    2012-12-13 16:19:4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偶然出手 于 2012-12-13 16:25 编辑

    东南大学的《论语》刚到手,决定从今天开始,自己先读遍它,再做判断。
    读经个人不倾向,但古文字启蒙,还是要趁早,尤其韵律文。
    古汉字,其实是另外一个语感体系,也需要培养语感,窃以为。
    退一万步,从功利角度,适当学习古汉字,对孩子的中文学习,有莫大作用。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6:23:3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3 18:21 编辑
    天势力 发表于 2012-12-13 15:53
      楼主一直没说何为“国学”,所举事例,亦皆落实于古之蒙读、经、子、小说等具体的篇目。余留心EBAMA近半 ...


    既然阁下说“饮食日用,无非物理;待人接物,处处人伦”(脱胎于李贽),靠自己觉悟即可,为什么非要读圣贤之书?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陆九渊说:“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王阳明:“心即是理。”和阁下说的是否相同?以后反求诸己即可,读不读经典有什么关系?禅宗认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让人打破经典。今人与其执着于经典,不如不要经典。从这个角度看,读经是不是很荒唐?
  • cxkky

    2012-12-13 16:39:54 使用道具

    一直不主张小孩学国学!就是一阵风!大人都看不大懂的东西,不屁孩能吸收到什么营养?
  • fcy123

    2012-12-13 17:04: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cy123 于 2012-12-13 17:05 编辑
    cxkky 发表于 2012-12-13 16:39
    一直不主张小孩学国学!就是一阵风!大人都看不大懂的东西,不屁孩能吸收到什么营养?


    我们读论语的时候有句话:"食不语,寝不言".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女儿老讲话,我就来了一句,过了几天,因为她不好好吃饭,我刚想说她2句,女儿返回给我了:"食不语,寝不言"。我立马闭嘴了。
    像这样的话,我认为她是理解了。读书只要有收获,就值得读。
  • xuanxuanle

    楼主 2012-12-13 18:18:5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le 于 2012-12-13 18:23 编辑
    fcy123 发表于 2012-12-13 17:04
    我们读论语的时候有句话:"食不语,寝不言".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女儿老讲话,我就来了一句,过了几天,因为她不 ...


    不知你是不是对论语的每句话都进行讲解,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如何给孩子讲?要是哪天孩子也输出了好不好?其实你可以这样说:“吃饭时别说话,小心呛着。”这样平实的语言孩子接受起来效果会更好。
  • xiaolingling

    2012-12-13 19:56:44 使用道具

    学习了很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