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开车,女儿和她爹坐后排。记不得说到什么内容了,女儿突然来了句:"I like it."我听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她爹说没懂,在我的指点下,才反应过来。我这才意识到,女儿平时接触到的是原版的动画,所以输出在她爹听来,是音连得一塌糊涂,再加上小孩兴奋,语速也不慢,所以听不出来才正常。
我又突然想到,印象中平时我跟孩子说英文,从来不曾故意放慢速度,似乎日常交流从不会被打断。可是每回跟老公说英文,却总也进行不下去,他经常问:“你讲什么?”然后非要我用中文再讲一遍。
老公似乎更习惯听学生时代,课堂上中国老师讲的英文,如果句子里有哪怕一两个单词没听清楚,就彻底放弃了,转投习惯好用的母语。这样母语越强,外语越弱。女儿则不然,本来母语就比英语好不了太多,所以听不懂是正常,反而没有压力,通常我看她没反应,会尽量换个方式来表达。所以她偶尔听懂了(一开始应该是根据情境猜懂的,然后不断调动所有感官,结合环境,通过语言或者行动来加以验证),更加有动力去接着猜,如此良性循环。这正是小孩子学语言的优势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