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自爸妈网
Wiggles是誰?
1991年,在澳洲有4名专注音乐创作的幼教老師,有感于澳洲幼儿的音乐舞蹈创作表演过于贫乏,决定以他们幼儿教育的专长,结
合对音乐的热情,开创出一种特別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幼儿音乐表演娱乐形式。他们希望儿童们能快乐的摇摆,所以将乐团命名为
The Wiggles,同时开始巡迴演出,从此开启了幼儿娱乐的新领域。
The Wiggles的辉煌:
十几年来,这个乐队组合以他们寓教于乐的热情幽默的表演,陪伴澳洲儿童度过他们的童年。他们除了密集的在澳洲各地巡回演出
外,Wiggles还在电视上播出,同时发行音乐、录影带。音乐CD已销售超过100万张、录影带DVD销售更突破300万张。
据估计,目前在澳洲平均每2个学龄前儿童,就有一个曾经参加Wiggles的现场演出,或是在家中跟着Wiggles的音乐或影带哼唱摇摆。
1999年起,Wiggles远征美国、加拿大、中东、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及地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股旋风,不但获得家长和儿
童的共鸣,更是好评如潮;现在The Wiggles 已经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儿童娱乐组合
。
2002年冬天,Wiggles在費城、华盛顿的巡迴演出,每场门票都在半小时内销售一空,黃牛票价高达300美金;并同时当选2002年纽
约复活节大游行中最受欢迎的团体。2002年The Wiggles在香港演出,全部门票在2小时内销售一空。
Wiggles带动了全球幼儿音乐娱乐风潮,迪斯尼这个娱乐界的翘楚,立即出手介入,迪斯尼与Wiggles进行了全球策略性结盟,大力
推广Wiggles本土化。台湾被选择为全球第一个Wiggles本土化的市场。除全面中文化之外,台湾Wiggles的成员更年轻化、多元化
(许多国内音乐网站都可见到这个华人组合的歌曲)。他们在迪斯尼的大家族中,扮演陪伴小朋友快乐成长、与小朋友互动,一起
亲身体验欢乐的亲善大使。紧接之后,日本、韩国亦将推出属于当地的Wiggles。
“The Wiggles” 很红,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妮可?基德曼和罗素?克罗,成为近三年来收入最高的澳大利亚籍艺人,2006年,“The Wiggles” 的收入是5亿美元,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卖出了1亿7万张DVD,4百万张CD,至于所获的各种奖项,更是举不胜举。
一个由四个大男人组成的乐队为什么会这样红?
和其他针对儿童的音乐组合相比,“The Wiggles ”至少有这么几个不同:不再模仿孩子的语气唱简单的儿歌;至少从表面上看,全是男性角色,但如果据此认为“The Wiggles ”很成人化,那又错了,他们今天呈现出来的一切,其实都是专门针对儿童精心设计的。
卡通 流行=酷
曾经有人总结,在儿童产品设计中,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永远创造酷”。当然,不同时代,对“酷”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成功的儿童产品就一定能随时跟上孩子的“酷潮”,最典型的就是芭比娃娃,从公主到护士到教师,再到时尚狂热芭比,美泰玩具公司永远知道女孩子最想成为的人是什么样,所以,芭比娃娃成为畅销时间最长的玩具。
同样的道理体现在“The Wiggles”上,他们一直在追寻孩子们心目中的酷。乐队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因此,“The Wiggles”将酷分解成了卡通和流行两个元素。
四个真人:穿蓝衣的Anthony Field,穿红衣的Murray Cook,穿黄衣的Greg Page和穿紫衣的Jeff Fatt,四个人偶形象:恐龙Dorothy,Feathersword船长,小狗Wags和章鱼Henry。
和天线宝宝的颜色相似,“the
wiggles”同样选择了孩子喜欢的暖色
从舞台呈现上说,无论是真人,还是人偶形象,都非常比较符合儿童的审美,首先,真人永远穿着简单的红黄蓝紫长袖T恤和黑色的裤子,显然,这几种颜色都是孩子比较喜欢的大色块的饱和色,另外,“The Wiggles ”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汽车:The big red car,在每个演唱会的现场,当这辆红色小汽车载着四名演员出场的时候,现场的孩子一片欢腾,值得一提的细节,汽车的造型很卡通,而轮子的颜色并精心设计成红黄蓝黄四种颜色的组合。
让孩子记住简单的标志
如同米老鼠的大耳朵,“The Wiggles ”正是不断地进行类似的视觉效果强化,逐渐被孩子们记住。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也有一番曲折经历。最初,Anthony 是穿绿色——如果真是这样的,他们就和天线宝宝颜色一致了,后来,为了避免和人偶恐龙颜色重复,Anthony 改穿蓝色。在成立之初的上个世纪90年代,“The Wiggles ”参加了澳大利亚本土ABC的节目录制,他们被要求放弃这种标志性的服装,改穿短衫,并且戴上帽子,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也由于和ABC在创作理念上产生分歧,“The Wiggles ”
不久就中断了双方的合作,从此走上向外发展之路。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喜欢的是舞台上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因此,当几种颜色的“Wiggles”确立后,乐队分别设定了他们的性格:Greg 爱变魔术、Murray 弹吉他、Jeff 爱睡觉,而Anthony则喜欢吃东西,每次表演中,四个人的性格会不断被强化,最典型的就是Jeff每次都睡着了,全场小朋友喊声雷动:”Wake up ,Jeff!”,而Anthony则可能唱着唱着突然掏出一盘沙拉,大吃起来。
“The Wiggles ”甚至还设计出了一个招牌动作,在表演和与孩子的合影中,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摆这个Pose。 据说这个动作是Cook从电视上受到板球投手的启发而创立的。
舞台上,四个大男人,扮演着介乎父亲和朋友之间的角色,这个度非常难把握,所幸“The Wiggles ”做到了,办法是,按照孩子的心理来设计人物性格。
孩子可能有的性格,“The Wiggles ”都可能有,这就是他们将成人卡通化的途径,也是赢得孩子喜爱的重要途径。喜欢和自己有共同点的大人,同时也永远希望大人能出点状况,这是孩子的心理,“The Wiggles ”都考虑到了,在演出中,他们常常故意犯点小错误,用滑稽夸张的动作逗孩子开心。
光有几个蹦蹦跳跳的大人,显然不够,“The Wiggles ”的其他四个人偶成员从一定程度避免了舞台上的单调和重复,毕竟再好玩的东西也不能长久地吸引孩子注意力。
恐龙Dorothy是唯一一个被设定为女性的角色,她住在一个粉色和紫色的房子里,还有一个种满玫瑰的花园,爱吃玫瑰,爱跳芭蕾,相信她是为了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女孩子,作用和迪士尼的米妮类似。
被称为友善的海盗的Feathersword船长,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但后来,他逐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被称为第五个Wiggles。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狗Wags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和孩子们的互动,因为它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吃骨头,以从观众中收集骨头为乐。
爱跳霹雳舞的章鱼,体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审美能力
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孩子,远比上一代人聪明,因此,在照顾好他们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能低估他们的审美能力,“The Wiggles ”聪明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他们没有捏着嗓子,学孩子的腔调去唱歌,也没有拿着通常认为属于孩子的一些玩具乐器去演奏,而是完全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伙伴,并且试图用各种风格的音乐去吸引孩子。
从成立之初开始,每年“The Wiggles ”都会创造新的音乐,每年夏天,他们都会把自己封闭一个月,尝试写不同风格的原创歌曲,Field 和Fatt 在参加“The Wiggles ”之前是一个摇滚乐队的成员,而现在,为孩子写歌时,他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希望在童谣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最终获得家长和孩子同时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04年,Field的女儿出生后,“The Wiggles ”在表演中增加了不少舞蹈的成分,这是继跳芭蕾的恐龙Dorothy 之后,吸引女孩子的另外一个手段,但不管怎么说,相对而言,“The Wiggles ”更能吸引男孩。
The
wiggles”的其他成员都有学前教育的学位,他们把自己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全部倾注在“The
wiggles”之中,从基本设计到表演再到乐队品牌的打造,都贯穿着他们的一整套教育理念。
先娱乐,再教育
孩子们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首要需求是什么?娱乐!这是根据很多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且已经被成熟的儿童产品贯穿进设计理念,像《芝麻街》这样经典的教育类节目,在美国也被算作娱乐节目。
“The
wiggles”也认同这个观点,穿黄衣的Page甚至明确地说:“我们首先是‘艺人,”,幼教出身的他们将自己定位为“艺人”,而不是“教育工作者”,这证明他们真正懂得儿童心理。
“The
wiggles”总是先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去传达所谓的教育信息。反观现在很多的儿童节目,实际上都只是大人在自说自话,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 乐队尝试用各种风格的音乐,甚至在一些歌曲中都出现了RAP,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孩子的喜好,谁都知道,学龄前的孩子喜欢流行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羡慕大孩子,还愿意让自己成熟一些,大孩子听的一些流行歌曲也会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The
wiggles”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歌曲可能会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音乐,
当然也许叫流行音乐会更准确一些,穿红衣的Cook觉得自己是孩子见到的第一个吉他手,他说:“如果15年后能知道某个孩子是因为’The
wiggles’而爱上弹吉他,那将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正因为考虑到歌曲的深远影响力,“The
wiggles”谨慎地创作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众并不是真正喜欢流行歌曲的人,所以在流行的外壳之下,还是要包装孩子能听懂的内容。
“The wiggles”的现场并没有想象的复杂,这也对儿童舞台剧的舞美有所启发
“The
wiggles”在表演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演唱之前一定要把歌词的内容“说出来”(speak),因为孩子们可能在演唱中听不懂歌词的内容,细节体现意识,只有真正懂儿童心理的,“The
wiggles”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当年在和澳大利亚的ABC公司合作时,因为对方希望他们“not speak, just sing”,最后让双方的合作被迫中止。
在表演中也贯穿“The
wiggles”的一些教育理念,比如,他们知道学龄前儿童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The
wiggles”在电视节目中,总是依次不断地正视镜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觉得对方是专门跟自己交流,有被重视的感觉;“The
wiggles”常常会告诉孩子们,他们下一步将会做什么,以此来使孩子们获得安全感,至于在表演中动作性比较强,增强互动的环节,就不用再多说,这已经是目前几乎所有儿童类表演都能做到的。
“The wiggles”到底唱了些什么
用最简单的词概括“The
wiggles”歌曲的内容,叫“认知类”,也就是给孩子传达一些知识,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歌曲的风格是“童趣”。
用唱歌去教知识,原本是一件非常不讨巧的事情,因为“教”和“乐”是很容易割裂开来的,而“The
wiggles”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关键点就是童趣。
无论是歌词还是舞台布置都十分简单,口语化,在演唱中,歌词被不断重复,像《Hot potato》、《Fruit salad》,这样的歌曲是在教孩子一些关于食物的知识,《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是关于人体的一些知识,关于他们那辆有趣的小轿车也有一首《Toot toot chugga chugga big red car》。
用香蕉做香水,互相喷一喷,让我们都有水果的味道”,这就是“The
wiggles”式的歌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The
wiggles”可学,但不可照搬,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孩子来说,歌词是很大的一个障碍,2003年,“The
wiggles”曾经到北京来演出,但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我想,听不懂他们唱什么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在向全球发展的过程中,“The
wiggles”也意识到了语言障碍的问题,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推进本土化,目前已经有台湾版的“The
wiggles”了(以后将进行专门的分析)。
为孩子做设计,为家长做品牌
儿童产品,尤其是所谓的精神产品有极大的特殊性,产品的用户是儿童,但购买者却是家长,所以打动家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家长首要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安全性。
“The
wiggles”的情况很特殊,它的品牌构成除了歌曲本身外,还有乐队的整体形象,试想一下,任何家长都难以容忍孩子去学唱他们认为“不适宜的歌手”的歌曲。
“The
wiggles”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始终保持健康正面的形象,在歌曲中杜绝一切对孩子可能产生影响的负面信息,比如酗酒、抽烟等等,不过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塑造品牌的过程中,“The
wiggles”有非常值得称道的几件事情。
穿紫衣的Jeff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人士,虽然这位名叫关伟刚的人英语比汉语说得溜多了,但他在“The
wiggles”中的出现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开放、包容,这不仅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有意义,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有利。
如今的“The
wiggles”已经和迪士尼合作,而他们被美国人接纳则是从“911”事件发生开始,当时演出团体都取消了去美国的演出,只有“The
wiggles”按照计划,如约到美国,从此,他们就被美国人广泛认可,开始跟很多公司的合作。
重点要说的是,“The
wiggles”的换角事件。 2006年11月30日,穿黄衣的Greg Page因病宣布从乐队退出,接替他的是另一位名叫Sam Moran的人,这对一个乐队来说,影响巨大,Greg Page是“The
wiggles”的创始人之一,跟其他成员已经有长达15年的合作,而Sam Moran虽然也参加过“The
wiggles ”的演出,但毕竟需要磨合,新的“The
wiggles”能被观众接受吗?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谁穿黄衣服表演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有人穿着黄衣服沿袭过去Greg Page的路子就行,甚至他们都可能不知道有换人这回事,但“The
wiggles”丝毫没有隐瞒Greg Page生病退休的事实,并且把这件事当作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要让孩子知道“生病,退出是生活的一部分”。
接替Greg Page的Sam Moran 很难说清楚,这是“The
wiggles”有意识的行为,还是一场危机公关,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这样做更多的是给家长们看。
诚实、包容和开放是家长很看重的品质,“The
wiggles”用行动实践着,在吸引孩子的同时,自然赢得了家长。
该贴已经同步到 chergu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