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偶然出手 于 2012-12-26 12:40 编辑
漏屋学习体系学习笔记:
一、入门期 -- 遗憾的是没有现成的教材。
1. 词,尤其是名词,切忌句子
2.两大方法:核心在于提供“可理解输入”
1)看图识音--学习基础具象名词,rosetta stone最大的缺陷在于名词不够,可以自行制作课件;为了便于引导“猜测”,可以先音后图、或者先图后音,留下猜测的时间
2)trp -- 学习动作
3.关键在于要通过“猜测”与“联系”,而非“解释”、“演示”与“机械记忆”,更忌“中文翻译”
4.多听少说不读写,以文盲为荣
5.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效果更好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单词,千万抑制住学句子与说英语两大冲动
二、提高期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没有经历过的
1.目标
1)听懂单句,建立整句英语思维
2)逐渐听懂简单、慢速段落
3)后期按照一定的规范,尝试“输出”简单英语
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作为输入内容的扩充
2.简单了解,而非掌握大体的语法
3.古恩《教和学语言的艺术》,对按一个序列发生的事件,以动词为核心,将“个人经历”的思维进行回放。序列法。
4.视觉辅助是实现听力 i + 1 “可理解”、“可预测”的关键,但理想的多媒体教程很少:
1)静止的画面
2) 画面简单
3)连续的故事性
4)画面与声音不同时出现,便于“猜测”
5)难度由浅而难
6)先听后说,甚至不说
7)多种语音
8)控制字幕
5.TRP拓展
6.A.L.G
7.任务型
8.过程控制
学习体会:
1.先不着急学句子
2.先不着急学拼写,不着急认字,注重音-图的联系,而非 音 - 形 - 图的联系
3.在rosetta stone 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一套看图识字软件;实在不行也可以采用图像词典。一些家长用分级读物系统学习,从自然拼读教育角度,是不合适的,但按照漏屋的理论,倒恰好是误打误着。只是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猜测”,这个比较难以操作。
4.系统学习 TRP教案方面的书,设计教案
5.系统学习序列法的实际操作
结合启蒙期的思考:
1. 句子。 安妮鲜花和很多老师都强调,要以句子为单位输入输出。
2.绘本。 漏屋研究的是成人外语学习,对儿童启蒙的绘本没有涉及。
3.拼读与阅读。 现在流行的路线图基本是 : 儿歌 + 绘本 + 动画 -》 自然拼读 -》分级 + 绘本 + 动画 -》 桥梁 + 动画 -》 章节。大体是从听到读的过程。
4.动画。 要成为理想的 i + 1输入源,要精心选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