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观测的人类的大脑语言区以及语言的使用,主要是大脑的左脑(即使左手为主的人,大部分语言区也是位于左脑)。关于使用右脑学习,目前认为并没有什么科学理论依据,也没有什么实证研究成果,只有些零星假设和猜测,基本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右脑学习法”逐渐被主流研究领域逐一否定了。
当今各项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并不认为所谓的右脑学习有什么开发前景。相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活动和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信息的存储记忆,都应该是大脑整体进行的,不是单一某个脑半球的作用。应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习外语,目的是把外语的声音和实物结合起来,帮助建立外语思维,讨论左脑或者右脑的应用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学习方法的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同时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是可以用图像和实物表示的单词或短语数量是有限的。
另外有一项与此相关的研究结果很有意思:尽管语言区在左脑,但在听汉语时,右脑的某个区域被激活,主要是用于“处理”汉语中的“四声”。如果从小没有进行过这种汉语四声的训练,由于左右脑半球神经链接数量,是从六岁之后逐渐减少,在六岁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一些链接就会逐渐消失,所以如果等到成年后再学“四声”就会很困难了。这一发现,揭示了成年的外国人学汉语时,对四声掌握困难的脑神经学上的生理机制。
“在六岁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一些链接就会逐渐消失,”前半部分没问题,“所以如果等到成年后再学“四声”就会很困难了”,后面的推断太武断了。
有些老外中文很厉害的,对他们来学,粤语更容易学,因为有些相通的地方,粤语还九声六调呢。
就在中国,那么多人四声很好,可是到了广东,粤语调调很久都学不会,这是不是可以驳倒了上面的的研究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