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里面有一种方法叫盲读。就是不管孩子懂不懂那个字义,就照着那个字音跟着读。读得昏天黑地的。一天一两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还美其名曰,这是古代私塾的做法。古人都是这么读的。
实际上并非这样。我看胡适的传记,他读私塾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盲读,不讲训诂(也就是字义),这种很便宜。而另外一种是讲训诂的。但花钱多。他的母亲宁可多花钱,也把胡适送进了后者。胡适回忆说,有个进便宜学堂的孩子,他的好友,对这种学习一点儿都不喜欢,后来总逃学。
这里面我再介绍一个浅读的概念。浅读就是只搞训诂,不解释义理。因为孩子年纪小,解释义理的话孩子也不懂。所以只讲字义不讲义理,是符合儿童教育原则的。孩子理解了字义之外,有些先生还会讲故事。然后再进行诵读。这种学习方法就比较科学了。其实已经类似今天我们的小学教育了。我们也是讲生字生词,然后进行朗诵。
这里面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建立在一定理解上进行诵读。这样的学习效率高。
诗歌也是一样。对于低龄儿童。你没必要非要让孩子懂得诗词的深层含义,
但孩子对于诗歌的字面意思,是需要大致理解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高,记忆效果好。
那些只背语音,对字义一窍不通的记忆。遗忘率很高。
就像你在生活中,对于噪音一般是记不住的。你记住的,往往是有意义的信息。
英语学习的原理与这类似。
我前面的文章谈过磨耳朵的问题。磨耳朵相当于读经中的盲读。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孩子听的内容,要建立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这样听,更容易吸收到信息,而不是噪音。
很多人转不过这个弯来。我给你一个建议。
你到网上找一个西班牙语或者什么语的片子,你看十个、八个小时。
回头你想想自己记住了什么。
我们的大脑对于噪音有天然的过滤能力。你什么都记不住是对的。
如果你记住了许多噪音,反而要考虑,是不是大脑的机能出了什么问题。
记住,别给孩子听噪音。给孩子听有意义的东西。
或者是优美的旋律,或者是能够大致理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