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臭臭妈M6 14:34:39
今天下午给大家分享:家长会所见所闻之所思。
上周五为臭臭开了入学以来第一次家长会。我对这次家长会还是有所期待的……毕竟是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机会不多。想必各位在孩子期中考试之后都有参加家长会吧?家长会您收获了什么?下面来说说我对家长会所见所闻以及后来之反思。
家长见面,谈起孩子总是滔滔不绝,首先谈论“分”的还是比较多,但也有的说:我的孩子总是不爱学习怎么办?我家孩子做事总是磨蹭怎么办?我闺女考了两个100分,有一门不是满分,回家哭了一场,她考试前说她紧张怎么办?
●HB睿语妈M7M3
我也很想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可今年到现在没有一次,以前在幼儿园时倒是周周有。
●HN臭臭妈M6
总之,我听到的除了“分”就是孩子的种种“问题”。说自己孩子优点的却很少,这是因为我们家长“谦虚”吗?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盯着孩子的缺点。另一方面在孩子出现了问题,有的家长才会想到“求救”。《黄帝内经》里有句话: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希望妈妈们对此句话多思考一下。你就明白教育孩子的时机在哪了。
曾听过一讲座,一位妈妈发言之后,另一位家长说:既然您什么都明白,而且把孩子培养的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参加家长培训会呢。这位妈妈笑答:不只是孩子出现问题了才想到孩子的教育,在孩子还没有任何问题时教育起来不是更顺利吗?效果不是更好吗?这位妈妈说的太好了,也诠释了“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道理。
我很感谢我们群里的爸爸妈妈们,能来此群,说明你们是关爱孩子、关心教育的。在我们群里会不定期的有内容分享,希望大家能在分享之中有所收获,积极交流。学习在平时,只有平时不断学习的家长,教育起孩子才会倍感得心应手。
中午看到一位同事的Q说说:腾不出时间来睡觉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腾不出时间来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懊恼。我想说:腾不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后悔。
以前,我对于臭臭的教育也是很茫然,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朋友告诉我说:臭臭有不同于别人之处,要善于引导,很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醒,也是我们群里的一位朋友,一位很有智慧的家长。这位朋友的教育理念是自己所不及的。不知妈妈们刚开始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于这么一个小不点的教育,是不是也会心潮澎湃却又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可以试问一下自己,教育孩子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吗?后来我读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少书籍,如一位同事所说:看的多了,却又不知如何教育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仍很茫然却没有盲从。我总在想:孩子各异,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吧。可是往哪方面走又是个问题。
也就是去年,接触到经典教育,感觉这种教育就是自己需要的,我比较认同,于是一直在坚持……群里有不少妈妈都在用。经典教育我让确实做到了“强化自己,谈化孩子”。并理解了“妈妈好好学习,宝贝天天进步”的真正内涵。如果我们都能把这两句话应用到了教育中,将会事半功倍。读经典之后,知道了“蒙以养正”,让我明白孩子从小培养的重点所在。德的教育远远比孩子考100分更重要。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知妈妈们会怎么想。如果您现在对于孩子仍以分数论英雄的话,将来也许有一天孩子就不一定是您心目中的英雄了。
家长会上,就有家长问老师:俺家孩子能排多少名?是不是倒数了?令我高兴的是老师没有把分数放于前,而是说:我们班没有差孩子。我很感谢我们这个班孩子们。老师又说:刚入学的孩子还是有差距的,有的孩子现在能把这本语文课本从前顺利读到后,有的孩子却磕磕绊绊的读不出来。提出的希望是家长每天陪孩子读读书。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考试差不多都能有一个理想的分数,但真正的差距在阅读上。但有的家长会被孩子的分数蒙蔽了双眼。
我对于臭臭满分或不满分都觉得正常。我总觉得这些分数不是学来的,而是磨出来的,刚入学不久,学校就开始引导孩子如何写卷子,如何考试……现实教育制度如此,我只能引导孩子淡化考试,不要在意分数。一年级天天那些内容,翻来覆去磨练,就是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能机械的记个差不多。一年级的孩子考试很少有不会,但多有粗心。
对于还在问“我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学习怎么办”的家长,请记住《易经》里的一句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就是孩子热爱学习的“秘诀”。看来,我自己要好好学习一下,争取早日应用。
家人们,都要加油哟,争取找到适合自家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早日受益。
有位家长向老师说起自己的孩子,从头至尾是一边抱怨孩子的奶奶一边诉说孩子的不对。然后又说自己的“教育”方式,真不知这种方式能否称得上教育,也只能说是对付孩子的方法吧。
家长说:孩子(是一男孩)上小学之前一直跟着奶奶,幼儿园也是奶奶天天接送。快要上小学了,妈妈才发现孩子有点“与众不同”,与其他孩子格格不入,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深圳锜锜妈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抱歉!臭臭妈!能用今天的话说一说吗?
●HN臭臭妈M6
不是我求孩子而是孩子求我。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我让孩子去学,而是孩子要求去学。这是《易经》里的一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我没有领悟。一直在学习中,有待提高……
老师说:上课时手里总是拿个东西,不停的玩弄着,下课了,孩子都去玩了,只有他坐在位子上不动。针对孩子“该动时不动,不该动时乱动”,家长说:我真是愁死了,在家里,我喊他几声就像没听见一样,我就来气,然后就打他一顿,有时爸爸看不惯也打,没少挨打。我这个旁听者心里都跟着紧张。可怜的孩子……哎。
这位家长说:孩子在家写作业时,写着手里玩着东西,说他不听,我就打,打过之后孩子就会好好写作业。下次孩子写作业还是这样,我还是打,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打他才听。我想:真是恶性循环!《易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这位妈妈没有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当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用“打”来对付。
老师说:无论什么事,都是一个积累过程,时间长了一时难以改变。看来老师也很无奈。老师不是万能的,学校也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就放一百个心了。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这块土壤,我们仍需要不断的耕耘,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