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看动画看了半天, 一问是什么意思, 孩子说不出来。
孩子听音频, 没听懂,
孩子背都背下来了, 问背的是什么意思。 孩子不知道
。。。。。
这些是不是都是无效输入啊。

我一定要给孩子读一句翻译一句;
一定要孩子听一句, 给我讲一句;
一保证这些都是有效输入。
-----------------
我想, 对于亲子英语, 尤其是有效输入和无效输入, 各位说不定也有和上述家长们类似的困惑。 这个贴就探讨一下, 如何输入, 什么是无效输入。。。。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谢谢各位。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小勺子 + 10 谢谢版主,太需要了,怎样才能确保有效输入.
36188 查看 174 收藏帖子 (4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ulansixin

    2010-9-8 00:56:19 使用道具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孩子解释一下,孩子看不懂很困惑的,总会问什么意思呀!
  • rulansixin

    2010-9-8 00:57:08 使用道具

    但是无论解释与否,对孩子来讲都是有效输入。
  • high5

    楼主 2010-9-8 00:57:58 使用道具

    不知道语言上的有效输入和无效输入是哪位高人提出来的。 给孩子听他们听不懂的声音和音频是无效输入, 也就是说, 听到孩子耳朵里的声音没有任何的含义和实体的关联, 孩子不知道声音在传达什么意思, 犹如噪音一样, 听上多少遍也不明白。 这样的输入被认为是无效输入。

    对于这样的认知, 我个人觉得, 还需要扩展一下来看待这个无效输入的概念。
    最近因为一些原因, 回顾了一下高中物理学的一些东西, 其中有关声学的一些概念和现象让我联想到这里的无效输入这个概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随我的思路一起思考一下哈。

    大家知道, 声音的传播是一种波。 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只是有限的一段波长, 还有很多的声音人类听不到。 人们研究出了一种仪器, 可以显示声音的波长和频率。 结果发现, 人类耳朵喜欢听的声音和噪音有明显在波长和频率上有明显的区别。 噪音是一种杂乱无章, 无规律可循, 波纹尖刻的一种声音。 而人类喜欢的声音, 比如, 乐器的声音。。。其波纹成规律分布, 波纹连续, 柔滑。 从这里可以看到, 人类的耳朵具有分辨噪音和喜欢听的声音的功能的。 声音是不是噪音, 并不是以是否听的懂来区分的。

    孩子在小的时候, 喜欢听儿歌, 喜欢听儿童歌曲, 有的也喜欢听唐诗, 听好听的韵文。 这些东西, 对于小孩子来说, 能多都是不能理解句子和词汇的意思的。 可是孩子就是喜欢听, 完全是声音的这种有趣的排列, 合辙押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就像成年人听到异域的音乐或是鼓点, 并不知道其要传达的含义, 但却能深深的背这些声音所感染。

    从这点上来说, 让孩子在接触语言的初期, 听为孩子准备的儿歌, 童谣, 儿童歌曲, 虽然孩子听不懂, 但却不能将这些简单的归入无效输入的范畴。 孩子在听的过程中, 会对这些声音的抑扬顿挫的韵律所吸引, 同时也让孩子尽快熟悉一种语言的特有的声音打下基础。
  • high5

    楼主 2010-9-8 01:11:10 使用道具

    这种儿歌, 童谣, 儿童歌曲的听, 当然不是孩子接触语言的全部, 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 听这些东西可能是主要部分, 还需要加入一些词语和实物的对于关系的训练, 也就是和孩子说, 做动作, 读绘本, 看动画, 表演。。。。“有效输入”

    学龄前孩子, 听这些东西就可以相对减少, 多加入“有效输入”的和孩子说, 做动作, 读绘本, 看动画, 表演。。。。

    上学的孩子, 听儿歌等等, 就成为辅助手段。 因为孩子上学以后, 思维和心智能力都有加强, 可以接受更多的“有效输入”
  • high5

    楼主 2010-9-8 01:16:21 使用道具

    请不要误会, 我这里说的所谓的“无效输入” 并非纯粹的无效, 指的是孩子喜欢听的 儿歌, 童谣, 儿童歌曲, 而不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或者是仲夏夜之梦之类的经典。 对于这些经典, 在孩子小的时候, 让孩子来反复听对孩子是好还是坏, 本人没有研究过, 也没有看到任何的研究报告和相关的书籍。 所以, 我个人不提倡用沙翁的经典。
  • kakamama

    2010-9-8 01:26:57 使用道具

    太高兴HI 版开了这个帖

    我最先说下---无效输入的出处吧, 准确的说是我了解到的无效输入吧, 是从漏屋写的《学英语的误区和方法》里看到的。

    看了HIGH 5 写的上面那段话,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举个例子来说, 前几天碰到一个妈妈, 告诉我她女儿的幼儿园都已经教了20以内的加减法了, 孩子还竟然都能说对答案, 但是那个妈妈马上告诉我, 不是孩子真的会算, 其实是背出来的答案了。 回家和儿子爸爸说了这个事情, 儿子爸爸觉得虽然学得早了点, 对一个不满4岁的孩子的来说。 但是儿子爸爸觉得即便是孩子背出来的答案, 但是对学习数学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 感觉给孩子看一些程度高一点的动画, 用处应该是有一些的。 培养的是预感和感觉, 虽然我偶尔也会问下儿子, 这个是什么意思, 儿子能说对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说错了中文意思的, 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他, 他以后在亲子英语阅读中会慢慢学到正确的答案的,其实我不告诉儿子正确的中文意思的原因是怕打击了儿子自己去思考的积极性。

    说了那么多, 我还是希望大家还有HIGH 5 能来说说, 针对这种孩子还不明白中文的输入的效果>OR=明白中文的输入效果呢?或者说这种输入的潜力将来是很大的呢?
  • bailechen

    2010-9-8 02:26: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ailechen 于 2014-6-16 16:28 编辑

    谢谢high 5 的谆谆教导
  • high5

    楼主 2010-9-8 05:10:44 使用道具

    回复 rulansixin 的帖子

    有必要解释一下, 这个非常正确, 尤其是在孩子问的时候。
    只是, 有的时候并不是非一定要解释不可, 尤其是英译中式的解释。 那孩子不明白怎么办?

    解释除了英译中之外, 可以有很多种办法,
    儿歌的话, 可以用做动作的形式, 也可以用家里的绒毛小动物来示范各种动作, 帮助孩子理解。 并不需要句子里每一个词都要孩子知道确切的含义。 孩子在吸收语言的时候, 不是一句完全明白了, 吸收一句; 而是在孩子收集到足够的语素之后, 在头脑中将相关联的信息链接起来, 形成一个既有全局, 又有细节的整体概念。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专门解释一些特殊的用词。 记得过去有一位坛友问, 孩子不明白Can 这个词的意思, 而不用中文却很难解释清楚。 其实, 这个词语是平时最常用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每天都给家长带来惊喜
    今天会了这个, 明天又回了那个。

    我就建议那位家长做两个小盒子, 一个贴上  I Can, 另一个贴上I can not
    再做一些卡片, 上面有相应的图片。
    比如, 跑, 跳, 拍手, 自己洗手, 自己吃饭, 拿筷子。。。。
    当孩子能掌握什么技能了, 就告诉孩子, you can wash your hand by yourself, 然后将相应的卡片从I can not盒子里放到 I Can的盒子里。

    有些词语, 在说的时候, 尽量配合场景来说, 伸手抱孩子的时候, 说, give me a big hug. 说的多了, 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 high5

    楼主 2010-9-8 05:38:39 使用道具

    回复 kakamama 的帖子


        在我个人的感觉里, 培养数学思维和学语言是不一样的。 我是不赞同让孩子背记数学答案的, 数学需要思考。

    在教育上, 就像你说的, 我非常赞同的就是不要因为一点点就去纠正孩子。 尤其是中文释义。 因为不断的纠正, 是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假象, “我想的总是有错误, 还是听妈妈或是老师给出标准答案, 我来背一下。 这样省事。” 我觉得, 并不是不纠正, 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才是父母要做的。

    在语言上, 尤其是小宝宝, 一些所谓的“无效输入” 并没有那么可怕。 想想母语的输入, 你是保证你说的每一个词, 每一句都是有效输入吗? 不是的。 语言环境, 包括很多方面和因素, 有给孩子实物, 跟孩子说, 也有在给孩子洗澡穿衣股的时候, 一边说一边解释, 也有一边拍手, 和孩子唱儿歌的。 孩子在这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慢慢的会自然的pick up 这种语言的。

    语言不是一个点, 也不是一条线, 一个面, 而是一个立体的, 是全方位的。 就像你看到斑马的照片, 告诉宝宝, 这时斑马。 而当宝宝看到画在画面上的斑马, 画的卡通的斑马, 看到动物园真的斑马, 宝宝都能知道, 那是斑马。 尽管所有这些斑马和最初的照片都有出入, 但不影响宝宝来识认。 宝宝习得语言也是这样的, 他们能通过积累语素(整体的, 细节的, 有效的, 有时候是无效的), 自己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语言系统, 可能某些语素在某一个时间段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能通过其他资源, 通过大脑的不同路径, 在某一天就明白了, 就链接上了, 也说不定。

    当然, 对于大孩子, 有效输入还是最重要的, 要以有效输入为主。 对于成年人, 已经不能容忍无效输入了哈。
  • high5

    楼主 2010-9-8 05:42:55 使用道具

    回复 bailechen 的帖子


        如果学这种语言成为一种需要, 那样的话, 你去学这种语言肯定比我去学(我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语言的声音)要快的多。
  • Michael04

    2010-9-8 05:58: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9-8 06:06 编辑

    在儿子身上让我知道了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应同步发展,就是有效输入。
    记得在他3周岁时开始給他看英语儿歌DVD后,接着放給他听时,他会就是模仿看过儿歌里动作会边听边唱边做动作。

    现在看动画后,接着听音频,有时也是边听边自己表演动画里动作,有时还会考我着个单词什么意思,我因没有像他看、听的多就不知道,而他知道。

    所以我个人认为听觉语言同时加上视觉语言(家长表情、动作或图片、字展示給孩子看)应该是有效输入。

    想想孩子一出生,父母和孩子说话时都会带些表情或动作吧!
  • rayo0lee

    2010-9-8 07:58:55 使用道具

    有些大人认为的无效输入,对于孩子可能就是有效的,因为一个声音信号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小孩子的好奇心会引导他去思考,我儿子平时很喜欢听动画的音频,所以我经常会看到他在那一句一句地冒英语,小脑袋一直在琢磨,有些琢磨不透的,逮着机会就会来问我这句什么意思,那句什么意思,可实际上孩子问问题的时候,是发生在他听了一阵以后才问的。所以,我觉得,有时候父母的思想不要太局限了,为了孩子学好英语,多试试多观察,再下定论。
  • kittycheng

    2010-9-8 08:36:41 使用道具

    感觉无效输入这个词有点绝对了,只是输入的效率不高而已吧!
    只要有输入,一定会产生某种效果,只是有些效果不是当时体现的。
    孩子在输入前期,水平不高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阶段会效率不高,表现在孩子听不懂,不能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但是借助画面,动作,不影响孩子了解整体意思,孩子还能带着兴趣继续下去,这就是有效的输入。
    当然,我们都想追求有效或者说高效输入,我感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稍稍高于孩子水平一点的资源,这样的输入最有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武汉飞鱼 + 20 同意~
  • wherezhang

    2010-9-8 09:27:4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herezhang 于 2010-9-8 09:40 编辑

    孩子学语言,有他的特点,对一切声音都好奇,不管听懂听不懂,这是成人不能比的。成人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什么新鲜事了,而孩子却觉得一滴雨点,一粒灰尘都包含莫大的乐趣。对于新出现声音,无论是否理解,孩子都会认真地听,并且在心里反复琢磨(我管这叫“反刍”),还会一遍一遍地模仿。

    就我的经验而言,孩子学习语言,单在HIGH5说的打通耳朵的第一步里,就分为几个阶段。
    最初的那个阶段,只是单纯的模仿声音。发现可以发出这样的,那样的,和原来说话不一样的声音,光是唇齿之间的变化就充满了乐趣。这个阶段,就是我一开始给孩子听儿歌的时候。那时候孩子从来也不问这首歌是讲什么的这样的问题。
    然后,他会发现,原来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意义,开始希望了解这些意义。这是我开始给他看动画的时候,画面与情节吸引了他。我同时给他看GOGO这样的教学片,简单句型都过了一遍。借助这些简单句型,他可以理解一点儿台词了,借助他理解的这一点儿台词,他又可以理解更多的台词了。这就象滚雪球一样,慢慢地,我发现他理解的英文单词和句子已经超过我的预期了。
    下一个阶段,我要尽力让他能够不用借助画面就理解语言的意思,也就是说,单纯地听故事MP3而不是看动画听懂。现在我现在处在这个阶段和上一个阶段交界的地方,听动画片转的MP3。
    再往后,才是进入Phonics,进入阅读。那暂时还没经验,就不说了。

    在我看来,所谓有效输入,就是这个阶段学会了,并且对下一阶段也有帮助的,就是有效输入。否则,即使一时学会了,看着象有效输入,但以后的学习中用不着,很快就要忘的,那都是无效输入。
    像我们一开始听儿歌,让孩子熟悉这样的语音语调,真正开始看动画的时候,他也不会反感。看动画片,是为了借助画面和情节猜出某些单词的意义,从而积累更多的听力词汇,动画片就是学步车。然后过渡到纯听,就是要甩掉学步车,自己大踏步走。每一阶段用到的东西都是承前启后的,都是有效输入。

  • 小被子

    2010-9-8 09:41:29 使用道具

    回复 wherezhang 的帖子


        谢谢您的经验之谈,谢谢楼主提出这个话题,一直也在想,就这样听听儿歌,看看小书是不是有用,是这些讨论给了我更多的信心
  • jessicasz

    2010-9-8 09:48:20 使用道具

    版版真爱您,我有的疑惑您都开帖了。
  • dxj401

    2010-9-8 10:09:51 使用道具

    很好的话题。初期学习,我觉得视频效果比音频要好点;看多几遍,再用音频更好。针对学习内容,多种方法交替着用。
  • dongruhua1999

    2010-9-8 12:49:42 使用道具

    说得好,学习了
  • 两棵树

    2010-9-8 13:22:43 使用道具

    我的体验也一样,孩子2岁前听听儿歌磨耳朵,对这种语言熟悉亲近。以后的资料要适合孩子的程度,也就是孩子能理解到意思,先以孩子能看到即理解到的动画看几遍,然后配以音频反复听。绘本也一样。
  • sunnybaby698

    2010-9-8 15:09:58 使用道具

    是的,我们到现在也一直处于磨耳朵阶段,听音频没刻意让她理解内容,动画也是她自己看,我没解释过。但是亲子间的语音输入却是每一句都给解释意思的。
  • 草木年华

    2010-9-8 18:23:08 使用道具

    哇,我这几天也在纠结这个问题呢,赶紧坐好听课!
  • lzlmh2518

    2010-9-8 21:28:03 使用道具

    回复 high5 的帖子


        多数人读唐诗也是如此吧。只闻其声,不明其意。
  • lzlmh2518

    2010-9-8 21:33:14 使用道具

      什么是有效输入,我觉得前提是孩子能对输入内容理解,也就是说有效输入应是可理解性的输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反对给孩子看那种动画片,美曰其名灌耳朵,其效率可想而知。
  • high5

    楼主 2010-9-9 01:09:50 使用道具

    在输入上, 我觉得自然的, 适合孩子年龄心智的输入都是可以的。 尽管孩子可能开始的时候, 会不明白,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 以及配合其他手段, 孩子是能够慢慢理解, 融会贯通的。 当然, 这种自然的习得和贯通, 不是立竿见影, 需要时间的磨合。 在某种程度上, 看到的可能就是效率不高, 无效输入了。

    “灌耳朵” 这个词语, 确实会有误解。 一些人就将灌耳朵理解成大量的和孩子生活无任何关联的语音的输入。 不论是什么, 只要孩子在听, 就会有用, 就是灌耳朵。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确实会导致无效输入。

    而“灌耳朵”一词的来源, 是汪女士的一本书籍。 她的做法是大量的给孩子读绘本, 而不是听和孩子生活无任何关联的语音。
  • high5

    楼主 2010-9-9 01:15:18 使用道具

    只是, 过分强调“有效输入应是可理解性的输入”, 也容易偏入另外一边。 比如,
    为了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效的输入, 进而, 孩子听一句, 要翻译一句。
    孩子听一句, 要求孩子翻译一句
    或者, 打断孩子正在听, 或是正在看的内容, 问孩子, 你听懂了没有, 给我讲讲。
    。。。。。
  • tobor

    2010-9-9 10:16:2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aqwp

    2010-9-9 11:57:06 使用道具

    学习了不少东西,版主学问真高啊
  • wherezhang

    2010-9-9 14:46:15 使用道具

    我觉得如果只看动画片,没有其它任何的辅助活动,自然效率会很低。但高手们说的理论里,从来没有人说只看动画,其它什么都不用做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在看动画片的同期进行。比如,讲简单的绘本故事,和孩子玩英语的游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某些物品的英文,日常口语慢慢渗入,还有挑个孩子感兴趣的入门教学片。孩子在动画片里经常接触的音节,在这些活动里得到了解释,词汇增长,动画片也越看越顺溜了。这些就都会变成有效输入。

    只不过,这种方法实在太慢了,上学后的孩子没时间这样耗了,必须要用些能快速提高的方法。所以只适合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心态比较好的那种。但是,慢,一定就不好么?买家具的时候,店员老跟我吹俄罗斯水曲柳什么的,我问俄罗斯的有什么不同,答曰,在寒冷地带生长缓慢因而木质致密,所以更好。

    只要时间还够,让孩子慢一些吧,在欢乐中把学英语当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一门难捱的课程。
  • lzlmh2518

    2010-9-9 20:24:08 使用道具

      关于可理解性输入各种的解读都有,我理解就是在选择输入的材料,让孩子就像跳一下摘桃子,能看得到,同时又要努力。能保持兴趣,又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