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之前大家对是否应该学前启蒙英语和多大启蒙,讨论十分热烈
我认为焦点在两个方面:
1、儿童是否有学前更利于被启蒙的生理基础(也就是是否存在语言关键期的问题)
2、家长在启蒙当中如何实际操作,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这个就是爸妈网存在的重大意义了,不交流不实践不学习,谁也不懂,所以第2点这个巨大的命题就不在本帖讨论了)


只想问大家一句:你对关键期有了解吗?
语言关键期是3-7岁
你对这一点认可吗?
给大家几个选项:

A、不认可,语言关键期这一说法是存在争议的,不科学的
B、认可,语言关键期是心理学的成熟理论,已经被证实,并在孩子的教育中广泛推广应用
C、不了解,不好多说
D、认可语言关键期,但认为那个只是针对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没有关键期的说法

盼望大家积极参与这个调查啊
无论你选择第几项,欢迎补充自己的论据(但最好是具体的对比数据、已发表的资料、案例等等比较实在的东西,案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认识的人的,但不要是道听途说的)
3027 查看 35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Zada

    2013-1-14 08:55:12 使用道具

    已经过了关键期的家长,真不知如何回答啊,关键期这个定义没个准头,不好说啊
    我家确实呈现过听力记忆的爆发期,完全靠听能记得好多东西,并能合理的冒一点点运用,搞得人欢欣鼓舞滴
    而且这种听力的记忆,到现在还未明显衰退,不知是不是和当年音乐,英语,国学,疯狂灌耳朵的噪音有关系
  • lmjcle

    楼主 2013-1-14 08:57: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5 19:36 编辑

    在这里占个格格,归纳总结用,沙发就给ZADA这位积极探讨的妈妈了


    补充,不小结了,样本不够,而且,老泡坛子也太耗时间,另外开了个揭秘语法关键期

    http://www.ebama.net/thread-131263-1-1.html的帖子,作为这个话题的一个终止符。

    还是要回归日常,不然把我亲子英语的时间都泡没了

  • charlenedavid

    2013-1-14 08:59:42 使用道具

    楼主要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多从“习惯”这个概念入手。
  • lmjcle

    楼主 2013-1-14 09:13: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4 09:15 编辑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3-1-14 08:59
    楼主要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多从“习惯”这个概念入手。

    当然,也可以向巴普洛夫学习,把学习习惯给它弄成生物性的关联

    一准备睡觉就听英语音频,不听就睡不着……这的确是可行的

  • xianyun0403

    2013-1-14 09:19:45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charlenedavid

    2013-1-14 09:32:44 使用道具

    我只是提一下习惯,我个人是觉得,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楼主无意讨论,倒也没关系。

  • Zada

    2013-1-14 09:33:03 使用道具

    Zada 发表于 2013-1-14 08:55
    已经过了关键期的家长,真不知如何回答啊,关键期这个定义没个准头,不好说啊
    我家确实呈现过听力记忆的爆 ...

    准确的说,我知道“关键期”这个东西,我在养育孩子中也捕捉到一些,也自以为“合理”运用了一点点,但是,我懒啊,没有去追求结果啊,所以答案不是很明确
  • 93776940

    2013-1-14 10:04:32 使用道具

    可以选两个吗?
    我记得语言关键期这个问题,在我妈当年的儿童教育职称考试的教科书里面,就已经有涉及。那书还是20年前的。所以这个并不新鲜。
    当然,后来我们陆陆续续看了很多育儿书籍,有一些是纯理论书籍,一些是育儿家长的书籍,还有很多普及性的比如报刊、网络来源,也都继续深入说明了这个关键期的意义。
    所以我选择了B。
    但是,从个人的涉猎和经验来看,有关语言关键期在第二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语方面,暂时还达不到上述母语运用的定论级别。可以参照,但是并不好平行延伸。因为关键期,并非独立或者突兀存在的,往往是和环境、个体等多因素有关。这么讲太笼统了,举个例子,说话早晚,有一些早,他关键期出现的时间周期点就很不一致,出现时间、维持长短都有不同。而说话早晚本身有和家庭环境、语言环境、对话技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比如有人认为和遗传有关?)。所以英文作为第二语言,外语,什么时候出现关键期?这个更不确定了。就比如我家的孩子,3周岁2,母语较好了,上了幼儿园双语课,出现了兴趣,我说她关键期在这个时间点。如果不上外语课,可能关键期就会延后。但是,哪个关键期的那个时间点,在经年后更有价值呢?这个需要回顾才能看出大概。就是有些现在认为是关键期的,还需要发展过程的速度、加速度进行匹配,更有意义。而不是说,哦,(举例)我3个月大介入双语,8个月后孩子兴趣,这就是关键期,问题是这个时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没有说服力。
    在现有对外语启蒙的时间点上,我支持D。

    这是从认识上看的。
    具体操作上,我们在存疑的同时,也进行一些经验性的诱导倾向。但是,经常听听反面意见、懂得多向性思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具有很好的可能的纠偏效果的,让我们小心一点。毕竟,不确定对我们有负面牵引,不会让自己走极端。
  • charlenedavid

    2013-1-14 10:11:15 使用道具

    首先支持楼主说的关键期,或者说是敏感期。

    中文英文都一样道理。
  • lewis

    2013-1-14 10:27:42 使用道具

    关键期没注意,但过去了之后,回头看看,敏感期是有的
  • tempax

    2013-1-14 10:28:11 使用道具

    我的认识是这样的:
    1. 孩子记忆最好的时期是2-3岁
    2. 不管学习什么语言, 最迟不要迟于12岁, 最好是6岁以前.
    当然, 我不否认, 有的人几十岁才开始学外语也可以学好.
    假设大脑就是一台电脑, 那么如果早学语言, 使用时就相当于从内存(RAM)里随机存取. 如果学得外了, 使用时相当于从硬盘读取数据, 比起RAM, 总是会慢半拍.

  • flora602

    2013-1-14 10:48:40 使用道具

    我觉得是2,虽然我对理论部了解,但是我们家桐桐从小听得看得多,所以说出来的话有时候觉得就他这个年龄还是有点超龄的。当然不晓得是不是我的错觉,因为我也没有很多其他2岁宝宝的经验。。
  • 南相北人

    2013-1-14 11:00:49 使用道具

    基本同意关键期,不过这就像天生的能力和后来的勤奋一样,不是一个就能行的
  • lmjcle

    楼主 2013-1-14 11:03:24 使用道具

    tempax 发表于 2013-1-14 10:28
    我的认识是这样的:
    1. 孩子记忆最好的时期是2-3岁
    2. 不管学习什么语言, 最迟不要迟于12岁, 最好是6岁以前 ...

    用我不是太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尝试解释一下这个现象(这个不是谦虚,遇到很复杂的问题,我也要查资料的):

    语言内化产生思维,然后才出现记忆,语言就是记忆的载体,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记忆

    所以,孩子们先是通过观察学习等方式习得语言,但因为记忆尚未形成或成熟,所以就很RAM了,但这个时期对语言学习的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

    这个跟关键期还不太搭茬,就是顺带讲讲
  • anita_xu

    2013-1-14 11:18:00 使用道具

    读过《如何教孩子阅读》,认可孩子学习能力是逐年递减的说法,哈哈,这个太耸人听闻了
  • lmjcle

    楼主 2013-1-14 11:22:5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4 16:24 编辑

    再顺带多讲两句,坛子里好像有位家长说过,3岁前可以看无字幕的动画,习得大量英语,但3岁后这招就不灵光了,估计就是因为3岁前后的语言习得模式不一样,咱没试过3岁前的英语,所以只是根据学习资料而产生的一种揣测。
    还有,这个阶段这种方式的学习,会不会对母语有影响,我也不晓得,但我看关键还是看家长给孩子带来的语言环境吧,好像中外组合 的家庭,两种语言都是母语啊,
    但如果有中国家庭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故意剥夺孩子充沛吸收母语的环境,那就肯定不好了

    补充:
           请关于剥夺问题发言的朋友们留意红字(强调一下,原来就有的,可不是后来加的哦),如果有环境,但不充沛,固然学会母语是没问题的,


           但……我记得坛子里有位大师好像讲过一个思维深度的问题。
           按我的理解,就是当两种语言有冲突的时候,肯定有一种会更强势一点的,但有环境的语言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强化,没有环境的语言,虽然发展得很好,甚至可以流利表达,但孩子在思维的深度上的发展会不会应为两种语言都发展得不够,而受到限制?

           记不得谁写的啦,但当时读了感觉挺赞同。这个东西目前应该还没有什么相关研究,所以没有数据啊,只能 假设一下,反正我之前就有这个担心,所以还是中文好了才去弄的英文。当然,主要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可能在英语的范畴去培养孩子的思维深度,那就一开始就不在那个时期搞了。但有的爸妈英语的确很好,已经达到双语思维的程度,那他们从小就双语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

  • anita_xu

    2013-1-14 11:29:49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4 11:22
    再顺带多讲两句,坛子里好像有位家长说过,3岁前可以看无字幕的动画,习得大量英语,但3岁后这招就不灵光了 ...

    故意剥夺母语环境应该指的是像移民啊,上国际学校之类吧,否则,不容易做到啊
  • lmjcle

    楼主 2013-1-14 11:35:30 使用道具

    好,懒人带孩子去晒太阳兼吃饭也,回来再看看大伙儿的高见……
  • 早早草

    2013-1-14 11:38:02 使用道具

    不懂来学习
  • hggrr329329

    2013-1-14 12:25:08 使用道具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第一次了解到关于敏感期的知识,通过儿子以往的种种表现,我更加相信各个时期的敏感期是真实存在的。我想敏感期和楼主提到的关键期应该是相通的,例如儿子从小我就开始了中文的亲子阅读,但他一直是听我读,再看看图,从未对字感兴趣,所以一直到了五岁半时他认识的字也是寥寥可数的,决不是那种很早就可以自主阅读的孩子(事实上现在也不能自主阅读)。但就在前两个月左右,他忽然对文字有了兴趣,听我读书时经常会问我读到哪了,让我指给他看,然后自己重复读出我刚才读的那些字。有时也会自己抱着简单的绘本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读,遇到不会的就等待我告诉他,现在他的识字量已大有长进,我知道,儿子的指读敏感期到了。所以我相信这时候进行大量阅读训练孩子的收获一定比以往要多更多。
  • tempax

    2013-1-14 13:02:34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4 11:22
    再顺带多讲两句,坛子里好像有位家长说过,3岁前可以看无字幕的动画,习得大量英语,但3岁后这招就不灵光了 ...

    就算是全家人天天用外语跟孩子交流, 如果在中国的大环境下, 你也不可能"剥夺"孩子学习母语的客观条件.
    不信你试试看?
  • 郁郁

    2013-1-14 14:02:51 使用道具

    hggrr329329 发表于 2013-1-14 12:25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第一次了解到关于敏感期的知识,通过儿子以往的种种表现,我更加相信各 ...

    我赞同敏感期比关键期更准确
  • lmjcle

    楼主 2013-1-14 15:12: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5 09:48 编辑

           H版很厉害,没人注意的漏洞,一下子就抓住了……哼,想懒点都不行了

           关于思维的形成机制,因为无法用婴儿作为实验对象以及本身这个问题就很难量化研究的缘故,所以,目前还是很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人们思维和组织调节行为的重要心理工具。

           语言模式会影响思维模式,大部分的思维其实就是内化了的语言。


         (在这里补充一个个人的观点,就是按我的理解,这个所谓的大部分的思维,指的是和语言相关的类似于心理活动之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吧,而不包括,空间思维,逻辑思维……,我说那句话是看到原帖说的,“孩子3岁学习模式改变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变化应该是和思维模式建立有关的,而这个高级的思维活动,又和语言发展是相关的,但我表达不准确,被H版抓住了{:soso_e112:})



             举个实例帮助大家理解,当然,我自己也只敢说是一知半解,没有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经历,大家就当做交流学习好了,有不对的就指出来,如果觉得讲得好,就意思意思,来点……{:soso__6670247016205810780_1:}



           大家有没有看过Q3放的他家宝贝溜冰还是什么的那个自言自语的视频?

           自言自语就是语言调节行为的一个证据,儿童在玩耍 、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常常会大声地和自己说话,在面临具有更高挑战性的任务时,会更多的表现出自言自语,因为在这些活动中,自我调节会更困难。
           但,儿童的自言自语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减少或潜入地下,最后,它会变成内部语言,一种无声的、内化了的与自己的交谈,也就是一部分的思维。

           (根据郁郁的提醒,我这里做了修改)
            一般来说,这个自言自语的过程发生在2-3岁,就是刚刚习得母语的阶段。Q3的宝贝已经过了这个时间段,但好像她在3岁的时候就有这种自言自语的情况,所以,究竟是因为即将进入英语思维而出现的,还是因为没有英语环境,所以停留在那个阶段,这些都不大好判断,只能是大家观望遐想一下了。
          

           还有,大家很热衷于用聋哑人、动物之类的没有正常语言交流的个案来批驳一些心理学观点,我认为,那些个体,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交流模式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我们这个帖子谈的是关键期,而且是语言关键期,根据我手头的资料,聋童学习手语也是同样有关键期的,美国有手语学习者的成绩对比研究,就是一生下来就学手语和入学后才学手语的孩子对比,后者无法掌握高级语法和复杂长句子。




  • lmjcle

    楼主 2013-1-14 16:18:1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4 16:19 编辑

    其实回想起来,我家宝贝中文的成长期也是有过自言自语的,但不知道为啥,她的自言自语特别另类

    她基本上都是做了坏事,然后面临可能会受到我的批评又或是宽容的时候,就会自语自语

    自言自语的内容就是模拟我的不同反应,好像是2岁左右吧,说长句还不算很流利,但模仿我却十分传神,让我哭笑不得
  • seawind

    2013-1-14 17:39:10 使用道具

    没有公认,不好多说
  • double

    2013-1-14 17:58:51 使用道具

    喜欢这个贴,也一直纠结语言啊思维的关系,想看点书搞点调查,还没进行啊。

    我自己臆断是有关键期。不过我孩子没有出现语言爆发期,三岁半了,好像比好多同龄人能说的少,不过我家能讲点英语,英汉语算是一起习得的吧,从没用过翻译方法。我弟弟家的女儿和我家女儿几乎一般大,说话还没我家孩子多,而且只讲一种语言,所以我家姑娘这种状况我就没太着急。
  • 琉璃舞

    2013-1-14 19:01:1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mjcle

    楼主 2013-1-14 22:00: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5 09:27 编辑
    琉璃舞 发表于 2013-1-14 19:01
    敏感期不是关键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period

    的确是这样,否则不会给H版抓住小辫子了……{:soso_e109:}


    那个链接的内容很专业,直接翻译成中文,大家普及一下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

    敏感期的说法,我很少接触,但在我的认识中,敏感期应该就是关键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关键期的跨度更大,两者有一定区别,但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那个链接好像对敏感期也没有太多的描述……就是说了不同啊,那也的确是不同的,但是不了解前面的中文书中提到的敏感期和这里的英文的敏感期又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 aspasia

    2013-1-14 23:17:45 使用道具

    我在美国辅修语言学时,主流的理论是孩子要14岁(还是16岁,记不清了)前学第二门语言,才可以达到native speaker水平。晚于这个时间,phonie就会发不准。

    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14岁是个槛啊,或许可以称为关键期?这之后开始学,就是发音上很难达到native的水平,写作、阅读等不受这个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