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高水长 于 2013-1-14 12:42 编辑
近几年,幼儿英语教育遍地开花,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家长也在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家长还将经验写成文章甚至出了书并引起很大反响。
不过归根结底,大家都还处于散兵作战、积累经验的阶段,彼此间更多地是经验的传授和分享,对其中规律性的东西缺乏深刻认识,某些观念没有理论、证据、数据的有力支撑,有些似是而非,甚至可能误导家长和孩子。
比如是否可以很早就对孩子进行双语培养,有一些人持肯定态度,但如果深入分析,却又缺乏有力的佐证材料。而是否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我相信没有人能斩钉截铁地说“没有”。试看我在本论坛偶然看到的两个帖子:《求助!我有点迷茫了!!22个月的男宝不会讲话,是不是我的中英文轮流轰炸的缘故啊??》,《2岁孩子语言落后,是不是必须停止英文启蒙呀???》。我举例只是说明问题的确存在,请诸位不要对家长和孩子说三道四。
对此,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这不算什么,不是双语教育的问题,家长多虑了;才两岁的孩子,看不出什么太大影响,慢慢就好了;个体差异,不足为凭;家长方法不对,不能证明理论有问题;案例太少,不具有普遍性。
归结起来,是“有问题”和“没问题”两种意见。为何至今没有太多关于双语教育不良反应的报告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能没有任何问题。第二,可能有问题,但家长不认为是问题,反倒觉得英语方面有了成绩,汉语好不好无所谓。第三,可能有问题,家长不敏感,没有发觉。第四,可能有问题,家长发现了不好意思说,害怕别人拿自己的孩子说事。
但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有人提出问题了。不管我们认为这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都有必要向家长解释说明,以打消他们的疑虑。但我们的解释说明缺乏足够的证据和数据,很难真正消除家长的心中之惑。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关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科学理论无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虽说现在大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了,但局限于经验的传授也容易误导。参考其他人的亲子教育实践固然可以,但吸取不吸取在于家长文化教育水平和个人偏好,这就势必带有更多个人色彩。家长毕竟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作出理性地辨别。而如果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家长们就不会再在这条路上盲目花费精力和金钱,可以更科学地培育自己的孩子了。
毫无疑问,幼儿英语教育应该向构建理论体系的方向前进。这就需要教育专家的参与。他们有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可以申请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进行走访、调查、观测、设计问卷、统计、分析,以形成更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现在幼儿英语教育这么火爆,大有可为,希望对此比较敏感的专家参与进来,这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学术发展,也是一件造福于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善事。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有心人也可以学习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在尽可能广泛地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研究。可惜,现在有一些谈幼儿英语教育方法的书,都还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之谈,尚不系统,也存在误导读者的可能。
在尚未深入研究、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之下,家长对幼儿英语教育还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多听听批评意见也有好处,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