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5 15:13 编辑

从之前发的贴子,大致了解到,大家对关键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知之不详,部分朋友甚至有误解

(泡坛子真的很耗时间,暂时不能久泡了,简短结束这个话题)

我把自己了解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供大家在语言教育的时候参考

1、关键期的存是和大脑的发育进程相关的:

           大脑的基本单元,也就是神经元,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来传递信息的,成人每个神经元都有过千的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联系,这种多重联系能让讯息同时传递到大脑的不同区域。这个高中的生物都有学过的(Thonmpson,2000)。

            而孩子在出生时,突触(synaptogenesis)并没有完全形成,在大脑的很多部分,突触都是经历了先生长过剩,后减少这个独特的发展进程。但不同部分这个进程的时间有所不同。(例如,额叶的一部分区域中突触密度在出生到12个月之间增长了10倍,两岁的时候,突触的密度几乎是成人的两倍。从这以后突触逐渐减少,大约到7岁时降到成人水平(Huttenlocher,1994))

         一些研究者主张,早期的突触过剩,与幼儿在获得某种能力方面相关的有效性比成人更高(Bjorklund,1997)
             这些研究者的实验结论一般指向:年幼儿童脑内大量额外的突触可能对学习某种语言语音(phonology)和语法(syntax)中极其复杂的规律系统特别有用(Johnson&Newport,1989)。

(音乐方面也有类似实验,但在这里不多讲了)


2 我手头的资料叫的是语法学习关键期,而不是语言学习,大家自己领会吧
       大多数关于语法学习关键期的研究集中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上(因为不让孩子接触母语是不道德的,所以并没有直接研究母语关键期的实验及数据,有的只是比如狼孩之类的佐证。)
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关键期只是母语的事,数据都是来源于第二语言的学习的。


下面两个关于语法习得的实验结果供大家参考:
实验A
(Snow& Hoefinagel-Hohle,1978)拿第一年在荷兰生活的成人与学前儿童做对比,结果表明成人在荷兰语语法方面掌握得更好

实验B:

然而,(Johnson&Newport,1989)关注语法获得的年龄终止点(而不是接触语言一年或几年后获得的知识)的研究表明:
很小就学语法的人最终掌握的水平会更高。

实验检测了3~39岁时移居到美国的韩国人和中国人的英语语法知识(已分离学英语的年龄的影响和学英语所花的时间的影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到达美国的年龄与语法掌握的最终水平紧密联系,但与在美国的居住年限几乎没有关系。

不满7岁(到达美国的年龄)的移民,语法掌握程度与出生在美国的成人差不多
8-10岁的懂得稍微少一些
11-15岁的更少
最引人注目的是,满15岁的移民,几乎很少有英语语法掌握得很好的

另外,聋童手语学习(这个可以当做母语的理据了)也有相关实验,结果是类似的。

大量实验结果都表明:在发展的早期学习语法会更好
(大家不要断章取义的把这里的语法学习解释为中国式的语法规则背诵,我认为这里应该是指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接触,自然习得某种语言的复杂使用法则)

但关键期假设在学术上仍然存在争议:

争议热点在于:
1、至少有些英语是第二语言的成人学习者对语法的精通程度与英语是母语的人不分上下
2、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的下降,究竟是渐变还是突变的(关键期假设认为是突变的,7岁后急促下降)

大家的争议是不是也跟这两点有关呢?

以上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本人根据自身无限努力仍然无法跟上孩子学钢琴的速度的一丁点儿的这一体验,所以比较认可关键期的存在)





补充内容 (2013-4-24 22:24):
本文里提到的语法习得是指自然习得,通过给予充沛的语言环境(直接和老外相处是最好的,音频,视频,阅读等人为创设的语言环境也行……)让孩子自然习得其中的大部分语法规则。而精确的高级的语法则需要日后学习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5 贝壳 +120 理由 收起
岩松妈妈 + 10 感谢你!
high5 + 50 感谢你!
flora602 + 20 很给力!
Zada + 20 感谢你!
qinbaoba + 20 我很喜欢!
9117 查看 81 收藏帖子 (3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mjcle

    楼主 2013-1-15 15:42:50 使用道具

    呵呵,这种枯燥的素材,可能喜欢看的人不多哦{:soso_e122:}
  • double

    2013-1-15 22:28:47 使用道具

    我看完了 ,呵呵  谢谢分享
  • tempax

    2013-1-15 22:35:1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empax 于 2013-1-15 22:36 编辑

    这世界秘密太多, 还是留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吧~

  • jing1025

    2013-1-15 22:45:44 使用道具

    我看完了,大致同意。
  • 93776940

    2013-1-15 22:56:1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3-1-15 23:14 编辑

    今晚带孩子参加酒宴,席间和数位家长热烈探讨语言(母语)的培养问题,发现他们有些认识甚至比我还高。
    谈到说话早晚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大量和有效的沟通是诱导的起点,之后技巧性的强化以及情景结合的巩固要充分运用,这些等于是在咿呀学语前期闭口阶段推一把,然后是在敏感期或者关键期拉一把,就是咿呀学语期注意让孩子体会开口说话的必要性和快乐。经过这两个阶段,就自然而然顺利进入到语言开口期。
    问题提到上辈家长并没有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母语启蒙,总体开口期并没有比现在延迟,就是说现在普遍的开口期并没有比上一代孩子早。此时,有个家长就接上了话茬,说以前的我们,1-2岁就在兄弟姐妹、邻里邻外混在一起,甚至不乏几个月开始就由哥哥姐姐照顾,是自助型相互影响导致的说话能力。由此我马上想到前几天一个本论坛广州家长说的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重要,比大人和孩子之间更甚,效果更好。立马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回来后引发了我继续思考。有关英文的启蒙时间,可能也有这层味道。但是最近这个话题谈的人太多了,我就不表态了。
    除了此思考外,我还想到了可能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我几乎言传身教下的3个家庭,孩子开口说话时间差距也比较明显,而家长几乎是照搬了我的推一把和拉一把的做法,除掉性格因素以外,我认为已经可以达到基本复制的程度,为什么出现这种差距?这几天也不少人说是个体因素,就是天赋,先天因素。我今天发现可能还不是这么简单。
    我除了推一把拉一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非常的亲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孩子刚会走的一周三的时候,就已经会自己在公园搭伙玩,爱找会说话能表达和沟通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游戏,这些和我之前经常带孩子去小区和公园互动有关系。就是说,孩子可能除了推一把拉一把以外,在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有更多的对说话的体验,(每日抱去公园玩,抱在手上但是都是参与大哥哥的转陀螺嘻嘻哈哈、大姐姐的吹泡泡捡泡泡游戏类似这样的活动,占据公园玩的大多数时间),这是不是也等于间接地提供了还抱在手上的孩子的语言互动的需求呢?
    如果用这个因素去修复误差,确实看到的又是一种必然。是的,三个我指导的家庭里面,开口和我孩子几乎同步的男孩家长,和我性格极其类似,外向,就有可能有和我类似的孩子间的互动需求。而开口说话最迟的那个家长,虽然推一把拉一把做得很好,但是性格内向,很可能给孩子提供的孩子间互动机会就少很多。
  • high5

    2013-1-16 02:07:00 使用道具

    谢谢你提供的资料,我也搜索了一些实验研究论文,和你上面得到的资料结论相当。

    1、至少有些英语是第二语言的成人学习者对语法的精通程度与英语是母语的人不分上下
    2、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的下降,究竟是渐变还是突变的(关键期假设认为是突变的,7岁后急促下降)



    最后热议的两点中,
    1,确实有成年人也能达到与英语是母语的人不分上下的水平,但和总体的比例相当低。 尤其是在语音方面,比例大概只有5%。
    2,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成下降趋势。这种下降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即所谓的关门现象。

    Google Scholar 上可以搜索这方面很多相关的论文。 另外找到一篇,都可以从论文最后的索引找到更多的论文。




  • lmjcle

    楼主 2013-1-16 09:19:4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3-26 23:12 编辑

    呵呵,今天早上起来,很高兴看到有几个回复,感谢H版的十分有科学态度的一些观点补充。

    那我也打起精神,把自己的一些疑惑和反思,在这里续一下:

           关键期对语音的影响,而语音对后续学习又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我一直都知道的,所以有一次看到某培训机构老师关于初学者不必重视语音的贴子,真是让我对该机构……。

          问题是那个语法,我一直没有把它当做学前语言启蒙的重要组成,(再次强调,这个语法指的是通过大量接触自然习得的语言法则,不是背语法规则)
           这当然是受了传统教育的毒害,对早期语法输入深痛恶绝,我一直抱的观点是重视语言输入,轻语法,然后等到体系成熟后在进行语法的归纳小结,而不是一开始就灌输。这个观点,到现在都没什么错的,但是,

          昨天重温了这份资料,资料一直在手上,可是没有把语法关键期这个拿出来细看啊,之前以为自己知道得够多的了……
          再联系在坛子里了解到的,和自己经历的,就有了以下思考:

          根据资料,比较明显的显示出,1到3岁左右是母语规则建立的叫什么好呢,高度敏感期吧,那个突触特别多啊,哈哈

          有的家长就在这时给孩子大量的英语原版动画的输入,无字幕那种
          之前不是有个3岁前能从情景习得语言的说法吗,应该和那个突触爆发有关吧
           这样子的话,应该对英语语法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Q3爸爸不是说他的宝贝已经可以纠正他的语法错误了吗

           但问题在于,这个做法对中文的建构会否有影响?
          有的父母十分的大安主意,觉得中文是有环境的,不用管的,我这个是杞人忧天,哎,我对这种观点简直就是无语……(这个不是指Q3啊,他个人英语条件怎么样我没有了解,视频里的音挺好的,他走这样的路,估计也是考量过的,而且,他把自己孩子的资料呈现给大家看,本身就是一种奉献,我们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不应该因为观点差异就针对个人)

          要知道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去到的高度,通常决定着思维能去到的高度,咱还不想从小就把孩子搞科研的可能性灭绝,虽然她不一定喜欢,但万一,她喜欢呢,有时候,思维这个东西,差一点,就是差很远……

          我想,讨论激烈的一个焦点,就在于过早建立英语的语法机制到底会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度的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早期开发第二语言对母语有没有危害?或者说适度开发的度在哪里?

          这个东西真是不得而知的,因为思维,很难量化和评估,就看你更重视什么了
    世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经济学不是说,高风险,高收益吗?

          我是相对的比较保守和中庸的一个人,所以,我选择了中文完全过关之后才正式进入英语,特别是句子,语法建构的初期范畴。
          但是,这样肯定比早进入英语的孩子要难多了,首先要跨越母语强势这座大山,搞点有趣的素材去吸引她就费了无数的功夫……第二,英语语法结构的建立也相对缓慢。但好处是,没有之前所担心的风险问题,也享受了一部分突触爆发的小小红利{:soso_e113:}

           另外,关于那个度的问题,学前阶段,我基本是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吧,而且是水分很大的半小时,比如,有段时间,试学一下新概念一,她啊,很烦人的家伙,一直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开始,那我说,不学就睡了,她又马上说要学,就是这样反复折腾几次,真正学习时间只有2到3 分钟,就是把课文简单读读,大概每课有1到3个单词是新的,简单学会意思,就完事了。但坚持下来还是有效果,不过到了80课左右就换素材了,那段时间,用的新一,就是因为偶还在爸妈网辛苦下载{:soso_e130:},不知道用什么好,没整理出个头绪来
           这样的度,不是我姿态高,故意控制的,而是,小孩就那个性,不能强扭啊……小区有个孩子比我家宝贝小一年,她的妈妈,也是用我介绍的方法,就是每天稍微接触一下,但她家孩子比较听话,而且语言天赋比较好,一年的时间,已经有隐隐要追过我女儿的迹象。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说,小孩子的教育,就像是一灶的庄稼,到了季节就一定要收获,无论庄稼长成什么样子,完全没有重来的可能性。
           所以,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这个贴子并不含任何 的表态,因为,方法并没有对不对之分,只有针对特定对象是否适合适用和什么时期如何用,呈现这个思考,只是大家一同学习交流的意思。

          坛子里有的家长经常劝谕大家不要过于疯狂,过度的开发英语;也有家长提醒大家,要利用好关键期,让孩子学得更轻松,减轻日后的负担,其实两者都是对的,都是善意的,而且观点上并不矛盾,(但是总爱打口水仗,还妙语横生)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爸妈也不一样,每个家庭对孩子所能提供的条件和对孩子的人生规划都不同,所以什么才是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是这个孩子的合适的度,就要留给每一位爸妈自己思考的了

           而我自己的话,不管它是渐变还是突变,都决定得抓紧这个突触过剩的最后有效期,搞一下,长句、语法方面的输入,因为还有个现实问题,一年级时间都那么紧,三年级开始会更紧,不抓紧时间打下好基础的话,再过两年就没法抓了……

          我的中期目标,是希望,能向某些强悍的爸妈学习,让孩子阅读英语读物的时候能像她目前看中文书那么积极,那时咱就可以基本放手,让她步入自主学习,而不仅仅是自主阅读了。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贫乏的,同志仍需努力!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叮叮当铃 + 10 我很喜欢!
    high5 + 50 我很喜欢!
    candlepeace + 2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20 很给力!
  • hexingying

    2013-1-16 09:35:34 使用道具

    大家一起努力吧
  • lmjcle

    楼主 2013-1-16 09:37:02 使用道具

    hexingying 发表于 2013-1-16 09:35
    大家一起努力吧

    就是啊,来到这里,很有努力的氛围
  • candlepeace

    2013-1-16 15:26:16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带有科学性的深入介绍,把幼儿语言发展中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呈现了出来,钻研得深,这种科学精神令人钦佩,赞一个!

  • candlepeace

    2013-1-16 15:29: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andlepeace 于 2013-1-16 15:34 编辑

    看了楼主后来的回复,也很精彩,非常喜欢下面这两段。

    第一段文字抓住了学前外语教育的“见”与“不见”(而且行文中处处体现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段文字能够看清两种“看似相反”观点(“主张学前英语”和“反对学前英语”),其在“不同现实条件下”各自具有的“合理性”。

    真是一位爱思考、且独具慧眼的妈妈,赞一个!

    精彩段落一:

    “      但问题在于,这个做法对中文的建构会否有影响?
           有的父母十分的大安主意,觉得中文是有环境的,不用管的,我这个是杞人忧天,哎,我对这种观点简直就是无语……(这个不是指Q3啊,他个人英语条件怎么样我没有了解,视频里的音挺好的,他走这样的路,估计也是考量过的,而且,他把自己孩子的资料呈现给大家看,本身就是一种奉献,我们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不应该因为观点差异就针对个人)

         要知道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去到的高度,通常决定着思维能去到的高度,咱还不想从小就把孩子搞科研的可能性灭绝,虽然她不一定喜欢,但万一,她喜欢呢,有时候,思维这个东西,差一点,就是差很远……

          我想,讨论激烈的一个焦点,就在于过早建立英语的语法机制到底会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度的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早期开发第二语言对母语有没有危害?或者说适度开发的度在哪里?

          这个东西真是不得而知的,因为思维,很难量化和评估,就看你更重视什么了
    世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经济学不是说,高风险,高收益吗?”



    精彩段落二:

    “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说,小孩子的教育,就像是一灶的庄稼,到了季节就一定要收获,无论庄稼长成什么样子,完全没有重来的可能性。
           所以,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这个贴子并不含任何 的表态,因为,方法并没有对不对之分,只有针对特定对象是否适合适用和什么时期如何用,呈现这个思考,只是大家一同学习交流的意思。

           坛子里有的家长经常劝谕大家不要过于疯狂,过度的开发英语;也有家长提醒大家,要利用好关键期,让孩子学得更轻松,减轻日后的负担,其实两者都是对的,都是善意的,而且观点上并不矛盾,(但是总爱打口水仗,还妙语横生)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爸妈也不一样,每个家庭对孩子所能提供的条件和对孩子的人生规划都不同,所以什么才是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是这个孩子的合适的度,就要留给每一位爸妈自己思考的了”


  • seawind

    2013-1-16 16:59:27 使用道具

    大家一起努力吧, 但是不要折腾孩子
  • qiankun3

    2013-1-16 17:11:38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6 09:19
    呵呵,今天早上起来,很高兴看到有几个回复,感谢H版的十分有科学态度的一些观点补充。

    那我也打起精神 ...

         目前我经常观察鹭宝宝和班上同学在玩时的各种对话聊天情况,感觉也许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简单,孩子们虽不懂什么叫语法,但基本的汉语口语日常对话她们这个年龄阶段已基本能表达出中心意思,各种汉语形容比喻语汇都能运用自如。而目前鹭宝宝的英语语法掌握情况,对于基本想表达的日常生活用语也似乎和汉语语法同步在增长。因此感觉抓住她已初步掌握的英语语法基础,不断趁热打铁,相信再过一两年她的日常口语将更加成熟。
  • again

    2013-1-16 22:05:11 使用道具

    看完了,慢慢理解学习
  • high5

    2013-1-17 02:23:14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6 09:19
    呵呵,今天早上起来,很高兴看到有几个回复,感谢H版的十分有科学态度的一些观点补充。

    那我也打起精神 ...

    你是心理学专业的,有几点还是想进一步探讨:

    1, “要知道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去到的高度,通常决定着思维能去到的高度”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但语言的高度决定思维的高度这一点很难理解。


    2, 突触爆发,孩子在幼年时期是有这么一个阶段,我看到的一些资料是,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神经突触。 神经突触的数量取决于孩子接触的环境。 环境越丰富多彩,孩子大脑中的神经突触的数量越多(不局限在语言方面,而是去方位的环境)。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到某个时期会有突触爆发,但是如果是坐等的话,突触爆发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3,非常赞同把握“度”的这个量。学前不要“学英语”,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环境为佳。
  • lmjcle

    楼主 2013-1-17 08:44:36 使用道具

    qiankun3 发表于 2013-1-16 17:11
    目前我经常观察鹭宝宝和班上同学在玩时的各种对话聊天情况,感觉也许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简单,孩子 ...

    很羡慕你家宝贝在语法方面的习得,但感觉这种成功难以复制

            从科研探讨的角度,希望多一些孩子去作多方面的尝试,以验证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还有不良影响什么的……

           但从作为家长的审慎角度出发,又要劝谕大家,不要野蛮施工,盲目模仿……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两个层面的因材施教。


           所以,这位爸爸,真是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体学习研究方面的经验啊……以后一定要不断更新啊!

           咱们不能模仿,观摩一下也是好的,说不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用的成分。
  • saran

    2013-1-17 09:26:36 使用道具

    语法的学习很重要,要从娃娃抓起
  • 快乐郭妈

    2013-1-17 09:56:46 使用道具

    看了大家的讨论收获很多啊!我们孩子是小一暑假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已经过了突触的大量爆发期了。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第二语言还是学前开始比较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张了就没那么配合了。
  • lmjcle

    楼主 2013-1-17 10:28:5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7 11:35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3-1-17 02:23
    你是心理学专业的,有几点还是想进一步探讨:

    1, “要知道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能去到的高度 ...

    呵呵,一看到H版,就要泪奔了{:soso_e105:}

    和聪明人交流,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首先解释一下,我是学工科出身的,因为自身的原因,想对心理方面多作些了解,也对教育感兴趣,想转行体验一下,才去混的第二学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的成人教育的水平是如何的……我就算那个是对我的心理学启蒙教育了,当时,还是看了不少书来提高一下自己的教育,以及早教水平的,但这几年没摸啦……如果你问我结构力学,我还相对更有底气一点,但也忘得差不多了{:soso_e136:},仅存的那点儿留着以后辅导宝贝物理用)

    硬着头皮回应一下:

    1、的确,关于语言高度,影响思维高度的说法,是我的观点,科学严谨的心理学书籍,不会这样措辞的。
          但这是我涉猎到的内容在我内心高度内化后提炼出来的观点,不准确,我也没办法啦{:soso_e150:},这样表达言简意赅一点。但您老的质疑是对的,毕竟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误导别人。

    下面我把一些大的心理学上的已经有理论体系的观点摆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思维究竟是什么
    按现在的定义,思维包含7个方面(现在好像有个时髦名词,叫多元智能啊,哈哈忽悠S了……)
    知觉,语言,记忆,概念理解,社会认知,问题解决和学业技能(最后面这个可能说知识学习能力,更容易被大家理解)

    心理学上研究思维的主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共性,总拿个体来研究。

    维果斯基研究的是差异性,研究的是情景中的儿童,认为交互作用是儿童发展的组成,而不仅仅是外部影响,这个比较符合我们的话题,他提出的是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其理论观点大概为:
    一些基本的心理过程,注意、知觉、记忆,人类和动物是共同具有的,而区分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是“高级心理过程”(例如推理和概念)
    他认为,引起这个区别的根源是人类思维有其社会和文化基础;所有高级的心理过程都起源于社会交往。
    (交往的主要途径呢,就是语言啊,这个是我加的,哈哈)

    他的在30年代提出的两个至今仍是现代理论核心的主要观点为:


    1、认知发展在社会交互作用中产生
    (多讲两句:儿童的社会交互,包括照看者,手足,家庭其他成员,邻居,教师,同伴……对发展过程有深远影响,这个交互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用语言调节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同龄或略大一点的同伴很重要,所以小孩子就应该多带出去逛悠,交朋友,这是个人观点)
    他还有一个“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 我觉得对我们亲子和以后的辅导都很有启发,大家有兴趣的,自己搜搜,查查。

    2、心理功能受到语言等文化工具的调节
    这里解释一下,文化工具包括:A作用于环境的技术工具,锤子、犁……
                                                 B心理工具,首要的就是语言,其次还有,地图、罗马数字、

                                                                                                           代数符号,程序语言……
                                                     (我个人给它们一个总称,就是不同领域的交流符号)

    心理工具会影响我们组织及记忆信息的方式
    (你自己可以试一下,被问到“字母K前面是哪个字母”时,你的思维过程?
                                        ……
    大多数人都是从字母H进入的,这就是思维受到字母歌的影响。还有算盘什么的都会对个体思维有影响啊,不多说了。)

    在所有的文化工具中,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对心理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语言和行为的整合的时刻是“智力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刻”
    语言不但只是儿童沟通交流的手段,而且也是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手段。

    说到这里,又回到之前讨论过的那个自言自语的话题了,通常,自言自语是语言调节行为的一个证据。
    维果斯基的观点是,自言自语最后会变成内部语言,这个观点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大部分的思维其实就是内化了的语言
    (这个确实是他老人家的观点,我没有加入自己的一丁点,没本事加啊……)

    如果思维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内部语言组成的,那么,个体所说的特定语言的特征就有可能影响该个体的思维。这个叫“语言相对论假说”(linguistic relaticity hypothesis)

    语言是否真的塑造了思维(思维有先天的部分,先于语言产生,这里的塑造应该是指精细加工,高级思维形成的步骤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词含义和语法模式的变化确实与涉及思维但没有直接涉及到语言的认知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有关。对
    此,另一个解释是, 语言 的结构模式会产生思维的习惯模式(lucy,1992)。
    (还有很多实验证明不同语种的人面对同样事物或环境产生不同思维反应,也就是语言影响思维的实验,有兴趣的自己查啊,又长有闷,不写这个了)


    综上所述,
         高级的思维模式,受语言的影响很大……所以语言掌握的程度,对高级思维模式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密不可分,这种表述可能会更科学客观一点

    另外,很多实验证明,习得多种语言会对孩子的智力有促进作用(不要受网上那个3语乱来的例子误导啊,可以想想那些能讲多种方言的中国孩子又或是混血那些),我自己想的,会不会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思维模式因为习得多种语言而得到了拓展?
    (当然,方言的语法差距不大,拓展的幅度不大啊,但总也是有点差异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70 理由 收起
    candlepeace + 20 很专业,说得透彻!
    high5 + 50 感谢你!
  • lmjcle

    楼主 2013-1-17 11:05: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7 13:27 编辑

    另外,关于那个突触的问题

    首先,心理学的书籍,对此语焉不详

    但我们从大脑的结构和常识上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大脑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一团坑坑洼洼的大脑皮质包裹着很多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丘脑什么的……


    在儿童时期,相对于大脑其它部分来说,大脑皮质是不成熟的,尚未发育成熟这一点,就给可塑性,带来了很多可能(这个皮质很重要啊,区别于动物的高级部分啊,高水平认知技能,比如语言和解决复杂问题,就都靠它了,听说,爱恩斯坦的脑皮质是正常人的很多倍啊,不知道是真是假,也因为它的不成熟,所以儿童期的某些认知是不可能的,提醒爸妈们不要硬让孩子掌握一些跟其大脑发育不匹配的事情。)

    而神经元是什么?神经元是大量存在于大脑各个部分的神经细胞,总数在1000亿到2000亿之间。通过生长发育,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这种联系,靠的就是突触, 突触并不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它们是,额,笼统的讲,就是围绕在神经元周围,负责传递讯息的物质吧,它也不是细胞,是啥呢?成人每个神经元的突触经常过千。

    那么突触的生成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H版提的问题了
    换一个问法,就是什么决定了大脑突触联接的最终模式?

    用资料上的话来回答:

    在突触生成的早期阶段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基因控制特性(Bourgeois,2001)

    然而,经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后期阶段更是如此。
    经验在决定哪些突触应该保持,哪些突触应该削减这个问题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假如,经验激活了突触而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倾向于被保留。
    否则,突触会逐渐萎缩(Greenough&Black,1992;Greenough,Black&Wallace,1987).

    因此,大脑的发展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经验之间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


    (所以,我相信,我的音乐方面的突触,在我的童年时期就萎缩了……现在完全无法在这方面陪伴孩子)
    写这个帖子可比之前语言和思维那个轻松多了

    那个帖子,估计是把我萎缩掉的某些突触,又硬生生的激活了……

    所以,几点建议:
    1、孩子的智商的确和先天很相关,但后面的早期干预也很重要
    2、什么都多接触一下,让孩子能被激活的突触多一点,不要等到入学了才发现,启蒙很艰难,问题很严重。
    3、要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社会交往,轻知识的输入,那个知识技巧入学后的确是很容易被追平的。
    4、不要硬让孩子掌握一些跟其大脑发育不匹配的事情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high5 + 50 能给个系统点的书单啥的吗,谢谢
  • 岩松妈妈

    2013-1-17 14:22:00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5 15:42
    呵呵,这种枯燥的素材,可能喜欢看的人不多哦

    我很喜欢,只是看了皮亚杰的著作,觉得很难看懂呢,翻译的问题吗?楼主能详细讨论或列举一些儿童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吗?
  • 岩松妈妈

    2013-1-17 14:24:32 使用道具

    很喜欢这种有料的探讨
  • lmjcle

    楼主 2013-1-17 16:24:19 使用道具

    岩松妈妈 发表于 2013-1-17 14:24
    很喜欢这种有料的探讨

    http://www.ebama.net/thread-130850-2-1.html

    推荐的书,请移步这里的32楼

    这位妈妈的孩子还比较小,还能用得上
  • 花开朵朵

    2013-1-17 17:38:32 使用道具

    看完了。谢谢分享
  • lmjcle

    楼主 2013-1-18 09:59:3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1-18 09:59 编辑

    其实很多爸妈提到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亲子指导思想,
    早就是儿童英语教育的主流了
    但教育系统用词比较专业一点,叫:高输入,低要求
    起码是10年前就提出的口号
    可是落不到实处
    原因,有空再讲吧,挺让人郁闷的现实
  • 糊涂爸爸

    2013-3-26 22:43:08 使用道具

    很好的帖子,翻出来。
    爸爸出手,必是精品。{:soso_e113:}
  • Pink52505

    2013-3-26 22:58:25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8 09:59
    其实很多爸妈提到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亲子指导思想,
    早就是儿童英语教育的主流了
    但教育系统用词比 ...

    楼主讲的真好,继续听课,请继续呀
  • kjeavnien

    2013-3-26 23:17:13 使用道具

    这帖子好深奥啊!支持楼主和high版继续讨论~~~~赞!
  • lalala

    2013-4-3 09:50:27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3-1-18 09:59
    其实很多爸妈提到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亲子指导思想,
    早就是儿童英语教育的主流了
    但教育系统用词比 ...

    讲讲这个吧,挺想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