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weetosmanthus 于 2013-1-28 15:05 编辑
这几周每天泡爸妈网,资料没学会怎么下,倒是发现很多同我一样正在对孩子进行双语养育的爸妈,大受鼓舞。我也来分享一下这一年半以来我对Sam进行双语养育的经过和结果。
我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对他进行双语养育,主要办法是日常对话与绘本阅读,并重吧。一个多月以后,孩子可以听懂英文的简单指令,说什么都可以照着做;3、4个月以后,可以吐单音节单词,如ball, fan一类的;6个月以后,会吐双音节词;11个月后,他说出了第一个句子,baby eat crackers! 并且得偿所愿;满一年,会说不少句子,但是不会表达过去时,大部份时候,我说英文,他回中文(我会接着用英文模仿他的口气再说一遍,他也会用英文再说一遍),慢慢的,他主动用英文回复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年半后,即现在,Sam刚满三岁,不知何时起,他同我完全用英语对话,进行时,过去时,现在完成时都会自如表达,缺点是,动词过去时的特殊形态一律加ed, 如made, 他说maked, drink, drinked;再就是名词的复数一律分读s, 如ds, ts, 也是分开来读,很长时间没有纠正过来。我上网查,英语为母语的小小孩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除了重复一遍正确发音外,我也就准备顺其自然了。
现在,Sam的中英文水平基本并行,两种语言可以很自然的相互转换,并无混淆。有以下几个体会同正在进行双语养育的爸妈分享,
1. 重复,重复,尽量有趣的重复。其实不止是英语,凡是学说话的孩子,一开始重复的重要性都是很大的。Sam在两岁出头时,突然口齿不清,那时候我都有点怀疑双语养育是否正确。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让我不停地念墙上贴的一些中文的童谣,同一首童谣可以不停地念半个小时,几天后,他自己就可以流利地背诵小耗子,上灯台,还加上形象的动作,那个小神态滑稽极了。通过件件事,我发现,可能日常对话的重复性不够,于是,重拾信心,没事儿就跟他念英文的童谣,重复若干遍,他也能说出来了。体验英语在句型的重复性方面也做得很好,Sam一开始输出的句型也有不少来源于这套书。重复在语言形成的初期很重要,现在,Sam的语言已成体系,不少单词与句子说一遍他也就记住了。
2. 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真的是太重要了,顺应习惯容易,违背习惯很难。比如说,我很懒惰,定期在墙上贴童谣的习惯在坚持一个多月以后,就再也没换过了。最近,我们习惯在睡前放音乐,大量的童谣与儿歌,再加上最近看barney节目,也主要是以说唱为主,Sam都非常喜欢,结果一个多月我们接触的童谣要远远大于过去一年我们接触过的童谣,事半功倍呀。这样的习惯是很容易建立的,需要我们动一下脑筋。又比如,我发现重复的重要性,于是在本子上记了大量的生词句子,奈何抗拒不了懒惰的习惯,从不翻看,记也无用。后来,把这些生词佳句用小黄贴粘在我的办公桌前方的隔断上,定期更换,十分方便,结果,单词量真的增进了不少。所以,建立习惯要抓住自己的习性才好。一旦养成习惯,真的可以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
3. 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Sam的兴趣点很集中,火山,超人,蜘蛛,武器,警察抓坏蛋,外星,魔术,武术等等。我发现,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再难的读物他也有兴趣一直听下来,而且反复听也听不够。比如,他两岁多就喜欢看分级读物4维苏威火山的介绍;两岁零9个月就爱看神奇校车讲海底火山的那一集,看了若干遍,还喜欢跟我玩role play, 很多话都可以复述出来;近三岁就爱看复杂的蜘蛛百科的内容,很多长单词他张口就来,什么儿狼蛛,伪装一类的;喜欢看超人,百看不腻,在做role play时,很多长句也能直接说出来。所以,如果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提供他感兴趣的读物与动画,推动他的阅读与复述,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4. Role play/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目前为止除了日常对话以外最容易促进Sam语言输出的办法。我们现在每读完一本绘本,Sam都会主动要求和我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我苦恼的是,他总是决定自己扮演好人,或是厉害的那一方,若我坚持让他扮演坏人,那人家是怎么也不干的。。。。发挥一点想像力,很多绘本,包括科普类的,都是可以编成小剧本来演的,很有趣。
5. 情景对应的重要性。其实,这一条应该放在最前面写,因为太重要,牢记于心,反而在写东西的时候总是忘掉。我发现,凡是情景能对应上的动词,形容词,甚至是名词,Sam基本上都牢记于心,使用起来也很准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经提到过一次pack这个单词,不常见,过了很久,孩子和爸爸玩雪,爸爸给他捏雪球,Sam说,pack it hard! 这个动词就这样从他的脑海里蹦出来,用得恰到好处,还有一次读Mr. wolf and the enormous turnip, 里面有一个断头台的图片,我告诉他这个叫guillotine, 以及是干什么用的,又过了若干天,他突然用积木搭了一个台子,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it is a guillotine. 我早把这个词给忘了,问他,what is it for? 他回,it is for cutting bad guy's head. 我晕,终于想起以前提过这个词,我都忘了,他还记得如此清楚。
还有表达的多样性,丰富性一类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回想一下,如果让我从新来过,我会在一开始增加手指谣,有妈妈推荐过the very simple songs, 应该不错,我当时想找手指谣,遍寻不获也就作罢了。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就是需要增加故事音频的输入,孩子一直抗拒,他比较喜欢亲子阅读,所以这个习惯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回想这一年半的双语养育,Sam是无知无觉,未受半点学习之苦,倒是托了双语养育的福看了大量精良有趣的英文绘本,也算是形成了初始的英语思维;我的收获是,以前的英文一直处于漏屋所说的三级阶段,工作生活皆无碍,所以没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这次为了双语养育又有了新的动力,感觉自己也进步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