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蕙质兰心 于 2013-2-1 12:05 编辑
这几天一直想着读书的问题。这里的读书既包括学校教育的读书,也包括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广义的读书。
我们这儿是小地方,大多数家长奉承的是孩子读书靠自己,有能力读高一点,家长支持,没能力读下去了,那么家境一般的就去打工,家境殷实的就可以创业。所以大家对于读书不是那么热衷,而且很多的事实摆在面前,读的高比不上读的低的,正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所以周围朋友对于我对于购书,囤书很是不理解。在他们认为,情商很重要,而教会孩子入流也很重要。而读书有压力,会情商低,会有抑郁症,会成书呆子。
前几天,亲戚的一个男孩,在本省最好的一所理科大学就读大一,他是在本市最好的实验中学复读了一年之后考上的。而之前在区重点中学读书,成绩我是很清楚的。高一高二而且高三成绩是中不溜秋的,我记得那年读高三时,还找我诉苦说数学是弱项,而高考也是一般,2A的广州工业大学差三分,所以这男孩还是对自己比较狠的,不是选一所大学去读,而是选择了复读。而且到最好的私立高中复读,家长也支持。现在的结果家长脸上有光,孩子也很满意。
看到这个孩子,想到高中不咋地的成绩,经过一年的下狠劲,也能考上重点。想到我们究竟有没有必要对孩子那么早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呢?最后把孩子摧残了,心里有问题了,学习没兴趣了呢?
假设如果我们的孩子考上2A头的大学,比如深圳大学(往往一本的分数),其实孩子毕业之后就都可以自食其力。而之后,比拼的就是孩子们分数之外的EQ,以及智慧了。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让孩子的童年过得很舒服一点,更随意一点呢,那么去他的英语,去他的奥数。而如果大学之后,而如果孩子没有受到摧残的学习热情在大学继续保持,那么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又有谁在乎他的大学毕业的是不是名校呢?
所以,这个寒假,就让孩子吃足零食。(因为男孩穷养,女孩富养)
就让孩子自个决定在打游戏的时候什么时候离开,什么时候休息眼睛。(从功利角度来说,打游戏可以促进大脑的空间智能的发展;而且孩子激动的大叫,可以舒缓情绪,产生愉悦,对身心有益)
随意,不和孩子较劲。就是我这个寒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