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crush_bc 于 2013-2-7 15:14 编辑

没有图书,只有相关资料!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问你爸去》小孩子就喜欢刨根问底儿,问题似乎无穷无尽。有的问题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有的问题透着孩子的稚趣可爱,有的问题则没什么意义可言,有的问题甚至还会让你抓狂,只是很少有问题会让人觉得容易回答。
不要气急败坏地怒吼:问你爸去,问你妈去,问你老师去…...其实孩子的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最爆笑——孩子常问的囧问题大集合;最有效——家长轻松化解尴尬的法宝;最直接——让父母们找回丢失的面子。
教您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 (英国) 艾玛·库克 译者:叶红婷

    艾玛·库克,著名记者,英国《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她在该报的专栏《问你爸去》深受年轻父母欢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她结合自己为人母的丰富经验,整理了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宝贵意见,并将之集结成书。此书一经出版,便登上了英国各大畅销图书榜。


目录
序言 妈妈,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Chapter 1 希望孩子永远都别问的问题
·妈妈,为什么你和爸爸昨天晚上发出那些奇怪的声音?
·妈妈,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呀?
·妈妈,为什么这样摸我自己,会觉得很舒服呢?
·妈妈,你大腿间的那些毛毛是什么呀?
·妈妈,月经是什么呀?
·妈妈,为什么你的胸看起来平平的呢?
·妈妈,避孕套是什么呢?
·妈妈,老师说下个星期我们要上性教育课,那是什么呀?
·妈妈,你或爸爸曾经吸过毒吗?
·妈妈,为什么那两个叔叔在亲嘴儿呢?
·妈妈,为什么你的手里总是拿着酒瓶呢?
·妈妈,“傻×(wanker)”是什么意思呢?

Chapter 2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妈妈,为什么斑马身上有条纹呢?
·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国王呢?
·妈妈,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呢?
·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吃小羊羔呢?
·妈妈,是谁发明了语言呀?
·妈妈,谁来决定飓风叫什么名字呢?
·妈妈,为什么那个人的皮肤那么黑呀?
·妈妈,为什么女孩更喜欢粉色,男孩更喜欢蓝色呢?
·妈妈,为什么人在晚上会感到更害怕呢?
·妈妈,圣诞老人是真的吗?

Chapter 3 我想要……可以吗?
·妈妈,我想拥有一个像阿尔菲那样的玩具枪,可以吗?
·妈妈,我想买痞子阿姆的新专辑,可以吗?
·妈妈,我想去快餐店吃东西,可以吗?
·妈妈,我想多看一会儿电视,可以吗?
·妈妈,我想到你们床上和你们一起睡,可以吗?
·妈妈,我想涂着睫毛膏去上学,可以吗?
·妈妈,我想让埃迪在我们家过夜,可以吗?
·妈妈,我想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可以吗?
·妈妈,我想在肚脐上打脐洞,戴脐环,可以吗?
·妈妈,我想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烟,可以吗?
·妈妈,我也想喝杯酒,可以吗?

Chapter 4 最尴尬的家庭问答
·妈妈?你愿意嫁给我吗?
·妈妈,为什么奶奶的脸看起来需要好好熨一下才好呢?
·妈妈,比起爱我,你更爱妹妹一些,对吗?
·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弟弟或妹妹,为什么我没有?
·妈妈,如果我不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那我是从哪儿来的呢?
·妈妈,比起爱你,我更爱爸爸一些,可以吗?
·妈妈,如果我们长得一模一样,我们怎样才能变得不同呢?
·妈妈,我可以和表哥亲亲吗?

Chapter 5 那些让大脑空白的深刻问题
·妈妈,如果有上帝,?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战争呢?
·妈妈,灵魂是什么呀?
·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永远活着?
·妈妈,上帝有妈妈吗?
·妈妈,我可以飞到天堂上去吗?
·妈妈,踩死蚂蚁是不对的吗?
·妈妈,如果你死了,谁来照顾我呢?
·妈妈,撒谎也没有关系吗?
·妈妈,如果我只得了个第二名,我就算失败了吗?

Chapter 6 小脑瓜中的那些大人话题
·妈妈,爸爸是你吻过的第一个男生吗?
·妈妈,昨天晚上你和爸爸为什么吵??
·妈妈,爸爸是一家之主,对吗?
·妈妈,为什么事情出错时你总是责怪爸爸呢?
·妈妈,为什么爸爸不和你结婚,是他不爱你吗?
·妈妈,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我?
·妈妈,为什么威廉的爸爸不和他住在一起,是他爸爸不爱他了吗?
·妈妈,为什么查理不邀请我参加他的聚会?
·妈妈,为什么你们俩又在谈论钱的事儿?

Chapter 7 为什么妈妈和爸爸会那么做呢?
·妈妈,你们为什么给我起这么个怪名字?
·妈妈,你为什么要刮掉腿上的毛毛?
·妈妈,你为什么必须去上班?
·妈妈,你为什么觉得那个好笑呀?
·妈妈,我们在车上时,爸爸为什么会大声说那句脏话?
·妈妈,为什么你们俩总是让我感到丢面子呢?
·妈妈,为什么我从没看到爸爸哭过?
·妈妈,为什么你唠叨着让我把饭吃光光,而你却总是节食呢?
·妈妈,为什么爸爸从来都不用洗衣机呀?
·妈妈,为什么你不喜欢我的新朋友呢?
·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下棋的时候他从来都不让我赢呢?

Chapter 8 这是多么奇怪的世界呀!
·妈妈,为什么那个人会睡在大街上?
·妈妈,为什么我要穿衣服?
·妈妈,为什么人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他们还吸烟呢?
·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相信所有的陌生人?
·妈妈,为什么那位女士穿得像电影里的死神一样?
·妈妈,什么是“柴夫族”?
·妈妈,为什么有些爸爸妈妈会打自己的孩子呢?
·妈妈,为什么阿尔奇家的房子比我们的大,那说明我们家比他们家穷吗?
·妈妈,选举有什么意义?
·妈妈,杂志上的那些阿姨为什么都要露出胸部呀?
序言
妈妈,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我儿子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了,紧接着就是他的妹妹。4年之后,他们还是热衷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活着,长生不老呢?”“妈妈,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呀?”“妈妈,那两个男人为什么在亲嘴儿呢?”“妈妈,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呀?”他们就这样刨根问底儿,问题似乎无穷无尽。有的问题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有的问题透着孩子的稚趣可爱,有的问题则没什么意义可言,有的问题甚至还会让你抓狂,只是很少有问题会让人觉得容易回答。
我曾想,或许其他爸爸妈妈会认为这些事情比较容易应对吧。然而,我在学校门口听到了其他一些父母和孩子的对话,通过简单的判断,得出一个结论——那些问题也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容易。妈妈们聚在一起谈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将那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当作取之不尽的逗乐源泉。有时,她们也会不约而同地感慨那些问题是让自己面子尽失的“罪魁祸首”。常常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正在超市购物,或和朋友小聚,却被孩子逮住缠着问东问西,经常要面对一些让人语塞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避孕套?”“为什么昨天晚上你们的房间里发出那些奇怪的声音?”同样为人父母,我们会向对方深表同情,并会心一笑。父母们还会相互比照一下各自的解释,“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我应该怎么回答才好呢?”可是,谁又真正知道呢?
    尽管市面上有大量的亲子教育类书籍,但是,我没有找到关于这一方面的任何答案。举例来说吧,当一个充满好奇的5岁孩子问道:“妈妈,为什么那个小妹妹会失踪呢?”或者“为什么我不能相信陌生人呢?”这个时候的他是多么坦率而纯真呀!孩子从他们周围的各种媒体那里吸收知识和信息,他们不断地、越来越多地了解着这个世界,而他们提出的问题会涉及我们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矛盾。我们想保护他们,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提高觉悟,增长知识。这就意味着要告诉他们事实。但是,告诉多少事实才妥当呢?
    虽然孩子的好奇心和他们提出的问题经常将我打败,但同时这份好奇心也激发了我。我是真切地希望能够找出一些问题的明确答案,比如:“为什么斑马身上有条纹呀?”“语言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我看来,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许多成年人更加敏锐、更加鞭辟入里。毫无疑问,他们是预备挑战我们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而我们成年人早已对那些文化习以为常了。比如,孩子们会问:“为什么那个人会睡在大街上呢?”“为什么爸爸从来不用洗衣机呢?”对于后面这个问题,我也仍然很想知道答案哦。
这些就是《问你爸去》这本书为什么会出现的原因。最初,“问你爸去”只是《泰晤士报》上的一个专栏。随着我的专栏变得越来越稳固,我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提出的数百个问题。最后,我精心挑选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析,给出建议。我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出从3岁到青少年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真实情况,能够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了解,看看他们真正关心的、感兴趣的、困惑不解的和迷惘茫然的都是哪些事情。我希望能够给他们渴望得到的答案,而这就意味着要联系并请教各个方面的专家。
    如果没有这些来自英国最主要的儿童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哲学家、神学家、宗教研究家、语言学家、政治学家和数学家,没有他们慷慨无私地花时间热心解答,并用专业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这些问题的答案肯定不会如此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权威性。
    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非常荣幸的位置,我也非常享受其中的乐趣。当我5岁大的孩子迫切地想知道“无穷大”是什么意思,最大的数字是多少的时候,我想,在我认识的妈妈中,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随手拿起电话,就可以询问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和作家马库斯·杜·桑托伊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并请他给出建议。
当一个8岁大的孩子深感困惑,想知道“如果有上帝,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战争呢?”的时候,我可以咨询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哲学教授兼作家格雷林,向他请教我应该给出什么建议。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少女,在她写给我的信中询问“我为什么要进行这烦人的投票选举?选举有什么意义”,我希望能激发她对政治的热情,珍惜她自己的投票选举权利。这个时候,英国政治学家托尼·本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当一个5岁的孩子问道:“妈妈,你大腿间的那些毛毛是什么?”时,我给英国最权威的一位生物人类学家——伦敦大学学院的克里斯多夫·索里格博士打电话,并请他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并不是一项多么令人羡慕的任务。
当我请兰卡斯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托尼·麦克内里就“我靠”这个粗话的词源进行详尽说明时,他耐心地给我做出了解答,而且讲得饶有风趣。
    正是这些让我立志开办“问你爸去”这一专栏,并将之集结成书。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我们都应该同等地认真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不管这些问题表面看起来有多么粗俗,多么令人难堪。我咨询过的儿童心理学家都毫无异议地一致认为,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问任何想问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限制。
此外,他们还表明,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一如既往地提问,并从你那里学到知识,那你就得告诉他们事实和真相,而且要一如既往地这么做!如果孩子问你:“你抽过烟吗?”如果你抽过烟,那就不要想彻头彻尾地隐瞒这件事。让他们知道大人也有可能会犯错,而且每个人都会犯错,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一课。一旦你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回答起孩子的问题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忽略过多的细节,而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要尽你所能做出相应的解释,让孩子了解事实和相关信息,而不要激起孩子不必要的焦虑和不安。
    我提到过许多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他们都一致认为,孩子非常善于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激发我们更多的自我反省,反省我们的信念和态度,并意识到父母的关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我为什么在本书中囊括了一些私人话题的原因,比如:“妈妈,爸爸是我们家的一家之主,对吗?”“妈妈,你们昨天晚上为什么大声争吵?”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富有好奇心的父母。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对身边的一切都保有浓厚的兴趣,容易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对看到的一切提出疑问,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效仿我们的这种行为。
    在过去的年代中,人们常常用“去,问你爸去!”这句话来打发孩子,抹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这句话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现在我们明白了好奇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啊!孩子提问,父母作答,这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条途径。但愿我们的孩子能够沿着这条路,顺顺利利地步入青春期和以后的人生旅途。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会让我们的孩子萌生兴趣,什么会让我们的孩子鼓舞振奋,什么会让我们的孩子忧心忡忡,什么会让我们的孩子恐惧不安。
    我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处理得越妥当,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习得的知识就越多,发现的现象就越多,他们从中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
艾玛·库克
2009年于伦敦


文摘
    妈妈,为什么你和爸爸昨天晚上发出那些奇怪的声音?
    “哦,那个……那个……爸爸和妈妈刚才没事儿正在一起玩呢。亲爱的,我们没想到会把你吵醒……”当夫妻二人正在尽享云雨之欢的时候,却正好被孩子“抓个现行”。这种尴尬情况,想必是大多数父母最不希望遇到的吧,而他们结结巴巴说出口的往往就是这个解释吧。
    当你和爱人在最亲密无间的时候,却发现一个小人儿站在床尾,默默地看着你们,一想到这样的情景,你就会觉得无比尴尬,同时还会担忧不已。我们担心的是,孩子在无意中看到的会让他们心神不宁,忐忑不安。
佩特洛·博恩顿是一位心理学家,专门研究性教育的两性关系,她表示:“现在仍然有这么一种观点——如果性行为被别人看到的话,那就是堕落的表现。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性是不道德的,是有罪的,只有在关起门来之后才可以做。可能因为这种观点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对性心怀忧虑,有所顾忌。”
    佩特洛·博恩顿补充说,“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对这样的事变得过分拘谨。”佩特洛·博恩顿解释:“在上个世纪,孩子们大都居住在十分拥挤的环境中,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曾在无意中听到或看到过父母的性行为,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满怀忧虑地看待这个问题。”
    关于孩子看到父母的性行为,专家们一致认为,那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做出激烈反应的更有可能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专门研究两性关系的性心理治疗师保罗·霍尔说:“感到尴尬的往往是父母,反倒是孩子们大都会表现得格外坦然。”
佩特洛·博恩顿对此表示赞同,她补充说:“关键问题并不是孩子看到了你们的性行为,而是你们在那之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否认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最不妥当的做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想:'那究竟是谁发出的那些怪声音呢?'或者'爸爸和妈妈为什么这么神秘兮兮的呢?'”
    相反地,公开坦然且轻松愉快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最好的选择。保罗·霍尔建议说:“你可以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爸爸和妈妈刚才玩得很开心,并拥抱在一起。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有时也会做这样的事情。'”孩子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奇怪的声音,而不是性行为本身。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他们说明,这件事情并不会让爸爸和妈妈受到任何伤害,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疑虑和不安,让他们感到放心。佩特洛·博恩顿说:“如果孩子看上去非常担心,你可以说:'这让你担心了吧?'这样问会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打开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或者,孩子仅仅是感到好奇,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没有必要讲太多的细节。佩特洛·博恩顿补充说:“这时要就事论事。在解释的时候最好笑一笑,让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一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孩子能领会到那是一件好事,是让你感到轻松愉快的事儿,而不是什么吓人的事儿,也不是什么被明令禁止的坏事,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当然,我指的是避免你们在享受鱼水之欢的时候被打断,而不是指从此杜绝性生活),或许你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保罗·霍尔说:“如果你们的床紧挨着孩子房间的那面墙,你们可以改变一下卧室的布局,把床移一下,靠着另一面墙。你也可以来点特别的'小动作',比如放点音乐,将声音调大一些。这些都是技巧和敏感度方面的方法,并不是让你们偷偷摸摸地秘密进行。”
    正如保罗·霍尔所说的:“这绝不会对任何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也是积极的影响。因为你们在相亲相爱的两性关系中为孩子展示了健康的性爱。他们知道爸爸和妈妈正在'一起玩',在享受一段快乐的私人时间,而这本身就是积极的,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然,希望小家伙不会接着问你:“那为什么我不能也一起玩呢?”
    妈妈,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呀?
    在这一点上,要想回避是不太可能的,不过也没什么难的,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就够了。你要准备好告诉孩子充分的事实,但是不要告诉他们目前尚且不需要了解的额外知识。对于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让他看一副女性生殖器官的详细解剖图,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你不能因为害羞,而对这些最基本的细节闭口不谈!
    对此,两性关系专家克里斯蒂娜·韦伯尔表示赞同,她说:“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需要了解的知识不要特别写实,也不要特别详细。”克里斯蒂娜·韦伯尔建议说:“我认为,你应该这么说:'爸爸和其他男孩子都有小鸡鸡,那是因为他们需要小鸡鸡来尿尿呀。妈妈和其他女孩子没有小鸡鸡,那是因为我们不需要。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地方尿尿。'通常情况下,这么解释就足够了。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关于性的话题,而只是因为他注意到了你们之间的不同而已。”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其他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你可能希望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表达出女孩子与小鸡鸡相应的身体部位的名称。你可能还会推断出小托马斯的心理活动:“托马斯有小鸡鸡,但是妈妈没有,哦,相比之下妈妈真可怜。妈妈有身体缺陷吗?”当然,这是你最不希望得出的推论了。
    两性关系心理学家皮特拉·伯因顿说:“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会提到妈妈可以用什么部位尿尿,然后再说爸爸用什么部位尿尿,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托马斯产生上面那种想法了。如果你一开始就承认说妈妈确实没有小鸡鸡,那会让孩子认为妈妈本来是应该有小鸡鸡的,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就无异于向孩子微妙地暗示有小鸡鸡更好。”
    从非常小的年龄开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产生优越感,而且往往表现得很明显。我曾经听说,一个4岁的小女孩问她的爸爸:“为什么你没有像我这样可以尿尿的地方呀?你要尿尿时怎么办呀?”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们的语言一样,对生殖器官的优越感也是有历史根源的。看看那些用于描述“小鸡鸡”的术语吧,可用的说法何其之多!再看看用于描述女性生殖器的词汇吧,很明显寥寥无几,适用的词语又是何其贫乏!当你打算告诉小托马斯,虽然妈妈和他的妹妹没有小鸡鸡,但却有另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时,你就会迅速地发现,你就像进入了一个“布雷区”,真的是苦于应对,左右为难,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适的名词来表述那个身体部位。
    很显然,你需要使用一个让你感到真的很自在的名字,来暗指女性生殖器。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凯仁·柯伦说:“如果你一下傻傻地愣在那里,或者表现得很矫情,或者表现得很失态,孩子就会从你的语气和表情中发现你的矛盾心理。你真的需要事先认真想想这个问题。”她继续说:“我不会指定你应该用具体哪个词,因为这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这与我们对这件事的自在程度有关。”
    克里斯蒂娜·韦伯尔和皮特拉·伯因顿建议,可以暂时考虑使用“女阴”这个词语来指代女性生殖器官。不过,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非常成人化,像个科学术语,不适合孩子使用,而且还可能与“女婴”混淆。为这个身体部位命名,是一件非常微妙又棘手的事情,需要小心处理,最好尽早解决这一问题。想出合适的名字,然后坚持一直用这个名字。
    最后,要感谢孩子问了你这样一个问题,或许这是你要谨记在心的最后一件事。不过,皮特拉·伯因顿建议说:“你应该说些类似这样的话:'你能问这个问题很好。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么说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完全可以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即使你觉得这样的问题让你感到难为情,也要试着告诉他们直截了当的答案,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更加无拘无束。”


教育观点
1275 查看 8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inghan10

    2013-2-7 15:18:38 使用道具

    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陌生,新鲜,好玩,有趣:)
  • my100

    2013-2-7 15:46:17 使用道具

    爸爸理性讲问题的实质,妈妈感性只能讲表面
  • meihao33

    2013-2-7 15:50:40 使用道具

    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儿子也以爸爸的回答为标准。知道个什么就说:这是我爸爸说的。
  • jyjqwe

    2013-2-7 16:08:09 使用道具

    孩子在问问题前,自己是有过思考的,所以当我回答不上孩子的问题时,我就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听听他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或者把问题扯开。有时候认真仔细地回答一个问题,会带出一连串的问题,真让人吃不消。
  • tianyirao

    2013-2-7 16:08: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ianyirao 于 2013-2-7 16:10 编辑

    呵呵,去爱问找了,下载来看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4529225.html
  • sunroky

    2013-2-11 15:46:25 使用道具

    看这标题,让我想起苏斯 one fish ,two fish 里面有一句:go ask your mother,居然让小家伙乐不可支
  • lugia_fu

    2013-2-15 11:46:51 使用道具

    呵呵,这本书不错,找来看看
  • 熙宝妈妈

    2013-3-15 09:45:23 使用道具

    真是好啊,有些问题回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