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3-2-21 15:25 编辑

应该怎么给孩子读绘本?其实没什么难的,家长自己的书怎么读,孩子的书也就怎么读,照着文字念就行了。
这么简单?是很简单。但做法背后的道理却不简单。
有人说了,你这样读,知道什么叫精读,什么叫泛读吗?一页页仔仔细细地读,把里里外外的东西都发掘个透彻,才能叫精读。谬矣。在我看来,孩子感兴趣、读得次数多、印象深刻的叫精读,反之孩子兴趣一般、读得次数少、看完就放一边的是泛读。所谓精读,不是像小学语文教师教给我们的那样,学每篇课文都要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最后再总结中心思想,中间还要穿插进行学习生字、生词、造句、复述课文等等,这是相当程式化的教育方式。问题是一篇课文经过这样一番分解后七零八落,阅读还能有什么趣味?趣味其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的还有多少趣味?一个美女美不美,看的是整体,不是要把她分解为鼻子、眼睛、嘴、胳膊和大腿,那样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就像大人在阅读时,享受的只是阅读的过程,得到的是阅读快感,一切的感动和思考都储存在你的脑海里,无需清晰地将它说出。除非你要写文章,你才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字斟句酌,最后恰当地把它表达出来。而归根结底,这个思考过程还是在调动你阅读的储备,你的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结果。说的顺畅、写的清晰,关键在于读的水平,也就是读的多少。当然,这里你读的是很感兴趣的东西,要是你不感兴趣,甚至感觉厌倦的东西,是不会激发你的阅读欲望的,那些信息更不会渗透进的你的脑子里。所以,说和写的功底在读,而读的时候虽然静默,可大脑在吸收,在储存,在分析,在归纳。如果我们说的、写的过多,还会妨碍我们去读新的东西。因此我们就能够知道,作文的水平高低不在于是否勤练笔,而在于勤读。绘本是要多读才能读出味道,读出体会的,持之以恒,自然就能够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绘本直接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别搞什么引申、发挥,那都是画蛇添足。
此外,怎么读、读出什么,不是家长说了算,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阅读才能有真正的乐趣。家长只管读书上的文字,画面完全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如果孩子自己找到了某些细节,某些不易察觉的“彩蛋”,他会为自己获得的“巨大”成果欢欣鼓舞,而这种快乐是谁都无法给予的。比如很久以前我给儿子读《我爱阅读·黄色系列》中的一本《沉睡国王的宝藏》。故事有两个小主人公——于连和马蒂尔德,他们看到公园门口的柱子上蹲着两头石狮子。正讲着,儿子突然指着书上的图片说:“一个狮子睡觉呢,一个狮子在看呢。”我停下来仔细看了看,儿子说的没错,的确有一只狮子的眼睛是两条线,像闭眼睡觉呢,而另一只狮子的眼睛是两个点,像在看东西呢。不过我并没有在意,只是感觉儿子是在讲他自己的感受罢了。可是等我匆匆翻过一页,看到书上写着这样的话:“马蒂尔德走上前去。她细细地观察那两尊石狮雕像,然后发出一声惊叫:‘嗨!这两头狮子并不完全一样……这一头的眼睛是闭着的,它就是沉睡的国王!’”然后,就在那只沉睡的狮子身上,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宝藏。我立即表扬了孩子,他为自己比爸爸早发现这个秘密而感到得意。试想,如果家长不是让孩子主动去发现,而是去“引导”孩子,问他这两个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去找了,也知道了,可乐趣减少了一大半。因为这不是他自己去发现的,他感觉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再设想,如果你更直接地告诉孩子,你看这两个狮子的眼睛大小不一样,孩子会很平淡地“哦”一声表示赞同,然后就去看下一页,一点乐趣都不会有了。所以,我们在读绘本的时候千万别过多干涉,“好为人师”,因为你这样做的时候有可能在悄悄扼杀孩子阅读和学习的乐趣及主动性。比如当你读《蚯蚓日记》的时候,千万别指点孩子看看蚯蚓是不是长牙了,或者当你读《玛德琳》的时候,千万别告诉孩子有一页多了一个小女孩。就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你可以默不作声,不要有任何提示,不要在一边指指点点。孩子一次没有发现,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直都没有发现也没有关系,但千万别去为孩子捅破这层窗户纸。其实,教育的本质不在教,而在学。“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要自己学习,自己领悟,这样学习才有主体性、积极性和趣味性,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家长等等都是外在条件,起的是辅助作用,千万不能主次颠倒。
所以,读绘本其实很简单,家长照着文字念就行了。

再补充一些内容:
亲子阅读是以孩子为主体的,家长起到的只是辅助的作用,千万不能主次颠倒。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这都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事。家长没有理由为孩子规定方向,干涉孩子的自由。如果家长非要问孩子:这张图画里有什么,怎么样,那个绘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教给我们要怎么样。那就是替孩子做主,替孩子思考。你这样做,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好不了哪去。一篇文章有多重解读方式,一幅画面有多种趣味,孩子被你的思路一直牵着走,无法自主了,他的阅读还有什么乐趣?下次再看这本书,孩子一看到画面,还是会想到你曾经提出的问题,他的思维就局限在那几个方面,很难再跳出来了,你说这不是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吗?画面包含了多少信息?可以引起多少思考?家长的问题就穷尽了一切可能?那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判断,让孩子的思想去自由驰骋,家长别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如果孩子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家长给以启发或解答,帮助孩子完成这次认知活动。但这个过程孩子是主体,家长只不过提供一些帮助而已。
推荐大家看看鸟居昭美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不仅是一部儿童美术理论的著作,同样也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著作,很多观点发人深省。鸟居昭美说教孩子画画不能“教”给他画任何形象,就让孩子自由地画。如果家长非要“教”,孩子就会接受那些刻板的印象,无法画出生动的画来。我有亲身体会。比如儿子在幼儿园学习了绘画,每次画公交车必画排气管和尾气。这样就不好了,容易限制孩子的思维,妨碍孩子自由地思考问题。
家长“好为人师”,以为孩子需要“指导”。其实,孩子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潜力,很多东西与其说是家长“教”的,不如说是孩子自学的。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小小的他学会了多少东西,语言的突飞猛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的习得,有多少是父母去“教”的呢?很多都是他们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自己学会的,自己领悟出来的。家长要做个合格的家长,不仅不能“教”孩子,反倒要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认真研究和把握孩子认知世界的规律,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看到有家长用某某绘本引申出了一些相关活动,其实那已经不是单纯的读绘本,而是独立的认知活动,和绘本没什么太大关系了,有的不妨叫做美劳课。当然,偶尔这样搞搞也有一定益处,但并不是每个绘本都要那样读,大部分的绘本家长照着书读就可以了。
精读就是对喜爱的绘本多读,读多了就能体会出味道了。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做的,不是精读,只是课文分析,因为读一次就抛到脑后了,没有什么重复。这种阅读方式没有多大必要,完全可以交给孩子随意去读,不停地读就可以了。一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境中慢慢体会出来的。但要让孩子自由地读,语文老师就要下岗了,所以他们故意弄出一些教案,把一篇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为的是保住自己的饭碗。

总体来说是三个方面:1、语言规律及其他认知是在阅读中掌握的,单纯的分析没有太大必要,反而影响阅读快感和效率。2、孩子主动去读书,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使阅读和思考更有趣味。3、不要过多地进行提问和演绎,束缚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自由地去思考,养成自学的习惯。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bamboo8009 + 20 感谢你!
candlepeace + 20 我很喜欢!
3199 查看 37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ygh2004

    2013-2-21 15:36:07 使用道具

    那为什么美国的加州教材和英国的牛津阅读树都有对家长和老师的详细指导?难道这些都是浮云?
  • Luna_0819

    2013-2-21 15:48:04 使用道具

    感觉还是要引导的,只是不能引导的太刻意,让阅读失去了原来的趣味。感觉父母在孩子看之前还是应该先看一看,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眼中的绘本,可以从旁引导,彼此沟通。
    准备100,至于孩子能理解多少到不刻意。有10甚至更少,那么我准备的100也是有意义的。

    当然,同时也觉得父母在亲子阅读中也不是仅仅付出的,很多孩子的书中充满了智慧和爱。感觉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个人浅见。
  • jymm

    2013-2-21 15:51:44 使用道具

    我觉得楼主说的有道理,孩子喜欢的绘本,他会要求父母一读再读,很多细节的东西,他自己会发现。如果,都是通过你告诉他,让他记住了,我觉得肯定会失去了一些东西,孩子会渐渐失去观察细节的能力。
  • cagedspider

    2013-2-21 15:56:20 使用道具

    我的感觉是先介绍图画,不着急照着读
  • shunshun121

    2013-2-21 17:55:2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unshun121 于 2013-2-21 18:03 编辑

    台湾绘本界也有这样的理论,照着念就行了。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里面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 freshcindy

    2013-2-21 18:31:00 使用道具

    ygh2004 发表于 2013-2-21 15:36
    那为什么美国的加州教材和英国的牛津阅读树都有对家长和老师的详细指导?难道这些都是浮云?

    分级读物和绘本本来就是两种东西,加州本来就是教材更不用说了。给孩子分析绘本就好像让大人看小说还要分析社会背景一样,不是说不好,而是说会缺少阅读乐趣。
  • freshcindy

    2013-2-21 18:37:22 使用道具

    我家基本照读,我经常说我儿子中文听不懂,别人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懂,因为有时我读的内容和他反馈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我不急,每本书他都愿意听很多遍,总有一天他会听懂,总有一天他会连故事的内涵都明白。
  • 降龙十八mo

    2013-2-21 19:40:07 使用道具

    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发现的思维
  • 谷粒baby

    2013-2-24 14:19:00 使用道具

    孩子对绘本有自己的理解。不用大人过多的解释
  • redwendy2000

    2013-2-24 18:06:59 使用道具

    好像照着念效果不好啊
  • 辛夷

    2013-2-25 14:31:18 使用道具

    一直都是照字读的,一直都不发问的读,开始就纯粹是为了偷懒~~不照字得自己想文表达,提问需要想问题,结果还误打误撞的加强了娃的记忆,而且娃对书面语也不排斥,最初照书讲他不懂,慢慢地理解书表达的内容了
  • lamb20

    2013-2-25 22:28:14 使用道具

    不用目的性这么强吧????
  • 时光静好

    2013-2-26 07:13:34 使用道具

    比如大卫不可以,我读的时候会简单滴说说图,若是按绘本上的字来读,孩子听到的只能是“不可以不可以”、嘻嘻。
  • bamboo8009

    2013-2-26 09:21:0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hfeng_er

    2013-4-3 13:12:30 使用道具

    时光静好 发表于 2013-2-26 07:13
    比如大卫不可以,我读的时候会简单滴说说图,若是按绘本上的字来读,孩子听到的只能是“不可以不可以”、嘻 ...

    《大卫,不可以》我也是按书上的字念的,乐乐在一边自己看图,她问我我才说,不问我就不说。大卫拿饼干罐那页她自己就会说“大卫不要拿熊”,而大卫打棒球那页她会主动指着棒球和球棒问我是什么。所以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的
  • epsa0495

    2013-4-5 19:02:07 使用道具

    对于我这样英文水平差的妈妈这个观点很受用
  • pporange

    2013-4-11 12:56:16 使用道具

    分寸的确要拿捏好,不能太过喔。不同的绘本我觉得需要不同的读法,家长在读绘本之前要自己做好功课,不然很有可能出现结巴,或者词不达意。怎么读好绘本真是一门学问呀。
  • fengjiao_910

    2013-4-11 19:20:14 使用道具

    学习了,慢慢摸索方法
  • 楼下网吧

    2013-4-11 19:34:30 使用道具

    照着念,也有很多技巧
  • lfhlfh

    2013-4-11 19:44:27 使用道具

    学习。怎样读绘本,学问还是蛮大的。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我家的就不喜欢提问。通篇照着读就行了。读完以后倒是可以交流一下。
  • 猫月月

    2013-4-12 14:21:21 使用道具

    看来还有很多要学习的
  • chosen

    2013-6-25 00:49:22 使用道具

    Β
  • ldx414

    2013-6-25 09:25:25 使用道具

    我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先看一两遍,然后我给他读,照本宣科。儿子喜欢的话,他让我多讲几遍,不喜欢的书,他就不让我再讲了。
  • 囡猪宝贝

    2013-7-11 14:46:06 使用道具

    一直都有这方面的困惑,回家也试试看。
  • 果果de妈妈

    2013-7-11 15:54:21 使用道具

    这个我觉得根据不同的绘本来看吧
  • ellen妞

    2013-7-11 16:22:26 使用道具

    我觉得学会读图很重要。
  • chosen

    2013-7-11 16:42:58 使用道具

    写得真好,同意这样的观点。不愿意束缚孩子的创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归来的燕子

    2013-7-12 11:07:53 使用道具

    在这方面一直有疑惑,觉得LZ说得也挺有道理的
    有时候大人的演绎并不一定到位,我的做法是大多按照书上念,但不必字字相同,有时候表述的顺序什么可以调整
    我家宝贝现在21个月,说话还处于两三字词水平,但是对一些熟悉的绘本,我讲前面,她有时候会提示后面,偶尔指着图画说
    我就会顺着她跟她再说细一点 别低估孩子的能力 真是时常都有惊喜:)
  • orange橙

    2013-7-12 12:36:31 使用道具

    同意楼主的观点!孩子的观察能力相当强!家长适时引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