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x homeschool 吴建平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论语 为证第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从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孝与不孝得符合以下三个必要条件,一、心里要有爱、有敬的意愿,二、要有行动。三、态度要好,(这一点却最难做到,称之为“色难”)。只有这三者都符合了,才是孝,否则,就不是孝,只是履行义务而已。很多人对父母,自己很想孝敬父母,也愿为父母做这做那。可是就是态度有问题,有的话难听、有的脸难看,更不用说行为粗暴了。这是孝、是爱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态度反映出他此刻不孝或不爱其父母。
态度,是将意识或潜意识通过你身体的肌肉、体温、声音、气味、心跳、神态等变化而表现出来,他会在你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而且潜意识的流露不受人意识的控制。恋人间往往会有体会,当一方一旦有分手念头,他在和恋人接触时,不管怎么掩饰,感觉灵敏的马上就能捕捉到对方态度的变化。所以,态度是检验孝与不孝,爱与不爱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打心理或潜意识里不爱他的父母时,在态度上就可能表现出或冷淡、或粗暴、或嘲讽。当然还有更甚的。这里就不再列举。态度最能反映人的内心,特别是潜意识。态度是镜子。它能将你那一刻地内心或潜意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态度能反映儿女是否孝和爱。同样,态度也能反映父母对孩子是否慈与爱。
谈到这里,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会认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生病时,父母吃不下睡不下守在我们身边,恨不得病的是他们,这种担忧和着急也是等我们自己做了父母以后才能深刻的体会到。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了小孩以后,拼命挣钱,一切费用都是围着孩子计划,自己已经是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孩子需要,自己要多辛劳就可以多辛劳。所以认为父母是爱小孩的。并高喊:“天下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要回答这问题,需运用逻辑对概念进行定义。否则,各自讲的不是同一回事。则会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笑话。
态度反映的是当下那一刻主体的内心或潜意识,有时就一秒钟,有时还不到一秒。感觉迟钝的,当还没感觉到,对方的态度就变了。因此,有些恋人分手了,还始终认为对方是爱自己的。列出一大堆对自己怎么怎么好的理由。这就是他感觉迟钝,还生活在过去的影像里。对恋人当下态度的改变根本感觉不到。因此,态度它反映主体当下时刻的意识或潜意识,而不是反映主体的全貌。
因此,可以这么说,态度不好或恶劣,就可以认为那一刻主体对客体是不孝、不慈或不爱的。文中持反对意见人举的例子,只能说明主体当时那一刻是慈或爱的。却不能说他每时每刻是爱孩子的。爱与不爱取决于当时的态度。说父母爱孩子或父母不爱孩子都是指父母特定时刻的态度、意识或潜意识。不能代表父母的全部或全貌。那为什么会让人产生父母爱孩子或不爱孩子的结论呢。在逻辑上,这是以偏概全。但这不是原因,是结果。那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在7岁前孩子对父母态度经验的积累。特别是3岁前的感受、体验的积累最为关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和婴幼儿期的成长经历有关。婴幼儿时期孩子是用影像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而不是语言和逻辑。所以,他不会象成年人那样通过逻辑进行取舍(成人的取舍和他婴幼儿的体验有关)。他会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周围世界全部存在心里,形成自己最初的心理经验。再经内化或肉化为潜意识。而这些心理经验或潜意识将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认知和处世方式。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讲得也是婴幼儿感受和感知的重要性(有关问题在前面的《早教的对象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中有论述)。回到本文,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期老是感受到父母(包括保姆)的态度是冷漠的,粗暴的,那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是多余的。是不值得爱的,那他长大后会缺乏爱己和爱人的能力,甚至会拒绝爱。同样也会缺乏自信。所以,孩子一生的自信是父母在婴幼儿时期给的,不是上学后学校、老师和同学给的。因此想要让你的孩子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充满自信,这取决于他在婴幼儿期感受到你多少爱,而这又取决于你的态度。
小孩一样需要“敬”,一样需要尊重和自由。抚养小孩,过度维护其安全算不上就是好父母,那只是履行父母应尽的义务。如L.Ron Hubbard 在<Raising Children>一文中讲到的:孩子是尚未完全成长的男人和女人。我们要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她,别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给她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在互敬互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尊重别人和充满自信。“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想将来孩子怎么对待你,现在就要以同样的态度去去对待孩子。
写到这里,分享一段Oriole“易色”的经过:看着女儿散乱一地的玩具,Oriole一下来了气,怒眼横睁,一手叉腰一手指着Phoenix,刚要大声训斥,想起“色难”二字,赶紧缓和脸色,柔声对女儿说:“Phoenix,你玩完了玩具要收好,乱乱的,看着不舒服。”,“妈妈,你这样说就对了,要轻轻的说,不要吓到我。”然后Phoenix就乖乖地去收东西了。
修灵的第一步是易色,改变态度。态度一变,你的人生会变,你周围的人会变。惠及最大的是你、你的儿女和家族的命运。
“修灵的第一步是易色,改变态度。态度一变,你的人生会变,你周围的人会变。惠及最大的是你、你的儿女和家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