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养”大家都知道,“育”是什么?对,是教育。教育儿女并不是父母天生就会的本领,尤其是对培养人、塑造人这样的艰巨工作,所以,当你“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不是正确呢?在很多家长的脑子里,充满了太多的想当然、随大流的观念,如果不加以深刻反省和纠正,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的职责就是呵护孩子的自学能力,而不是去扼杀这一能力。
有人质疑我的说法,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自学能力。我要说的是,孩子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潜力,从出生时起,他们就具有了极强的自学能力。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小小的他就学会了那么多东西,语言的突飞猛进,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社会交往的习得等等。在不经意间,孩子就取得这么多惊人的成绩,试问有多少是在父母的教导之下完成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在游戏、玩耍、看电视、听故事、和家长及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自己学会的,自己领悟出来的。
人之所以为人,人和那些低等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学能力。人在出生的时候,心灵并非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而是充满了灵性,在他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就在一刻不停、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慢慢地,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浸润到他的心里、头脑里,变成了他的认识、他的思想和他的趣味。基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每个人都被塑造为思想和性格迥异的人。
人的这种杰出的自学能力,源于人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这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动力。这种好奇心表现为种种兴趣,兴趣是人认知和学习的起点。童年时代,是人的好奇心表现最为旺盛的时期,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启蒙期和奠基期。这一时期的兴趣是孩子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单纯基于孩子内在精神的需要,是非功利的、非强迫的。围绕着各种兴趣,孩子发展出了最初的知识与才能。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兴趣,让兴趣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基于兴趣的自学,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没有功利性的现实欲求,有的只是探索世界的激动和欣喜。在孩子眼里,自然的生机、宇宙的无穷、人世的繁杂,无不让人心醉神驰。每一次发现,每一次收获,都源于孩子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每一个快乐,都是真诚地发自心底。
孩子的自学伴随着整个成长过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整个世界不是一下子就向孩子展露出来的,它是孩子自己一点点揭示出来的,所以孩子的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仅如此,孩子的思维一天天在提高,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逻辑,一点点丰富起来,所以孩子的思维有多深,世界就有多远。正是在这个与世界融为一体(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而又互相分割开来(主体意识的增强)的过程中,孩子锻炼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发展着自己的创造才能。
孩子的自学是以孩子为主体的,家长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学习和吸收。当孩子遇到问题,我们要给以耐心地解答和帮助。当孩子遭受挫折或者获得成绩,我们要及时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有继续探索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教育的本质在学,而不在教,学也是自学。但这一点很多家长并非懂得。看看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在学龄前阶段就让孩子识字,做算术,背《三字经》和古诗,背单词,反复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英语教材和分级读物,以粗暴的形式规定孩子学什么、怎么学,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什么对、什么错,让孩子遵照标准答案或者接受所谓权威的见解等等。这些做法都根源于家长的错误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孩子不会就是笨或者懒,因此要不停地重复,直至孩子掌握。但这样做是否尊重孩子,是否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家长有必要进行自我反省。
家长不应该把教育孩子仅仅当成一个技术活儿,认为生下了孩子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觉得,与其说是培养孩子,不如说是培养家长,家长应该立志当一名“教育家”,有一个健全而长远的育儿理想。很多时候,开明的父母比专制的父母更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归根结底,家庭教育不是给予父母更多干涉的权力,而是要引导孩子发展自学能力,这种影响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观点
1526 查看 15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itabcy

    2013-2-22 11:29:26 使用道具

    同意楼主的观点,我也不赞成让小孩子背三字经、唐诗啥的。反正我们家是没背这些,我觉得孩子小理解不了,况且我也没法很好的解释这些。还是留待孩子日后大了,思维日趋成熟了再学。现阶段还是让他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是吧。
  • 木鱼

    2013-2-22 11:50:52 使用道具

    这个说的太对了。填鸭式的教育太可怕了。
  • luning

    2013-2-22 12:02:5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unblue

    2013-2-22 12:05:44 使用道具

    对楼主的观点没有反对意见,只是请楼主谈谈怎么培养孩子的自觉能力吧!

    呼喊的人太多了,但具体怎么做呢??我是没有被培养出自学能力的孩子,只能靠填鸭才能知道怎么做了。所以,我很不好意思地请求楼主,你给我填填鸭吧,就填“如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知识。

    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是我这样的人,请求楼主给我填填鸭吧!!
  • coco2009

    2013-2-22 12:12:34 使用道具

    有些东西说出来,我们都认同
    但是,具体怎么实施呢
  • Luna_0819

    2013-2-22 12:41:54 使用道具

    不过自学能力也是需要一些知识积累的吧。
    我觉得让孩子识字,做算术,背《三字经》和古诗,背单词,反复学习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别强求结果就好,过程还是更重要的。
  • 周鱼

    2013-2-22 14:22:39 使用道具

    楼主说的很好,很对。
  • 龙卷风

    2013-2-22 14:25:18 使用道具

    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有效率的。
  • 朵囡宝贝

    2013-2-22 15:37:42 使用道具

    家长不教,很多幼儿园也会教这些,现在孩子学前不学的已经很少了。
  • candlepeace

    2013-2-22 16:34:18 使用道具

    支持楼主的观点,这个话题有意义,赞!

    从知识技能的培养角度来说,教育的本质(或真正有价值的目标)没有比“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更为科学合理的了,因为这就是强调授之于“渔”,而非仅仅授之于“鱼”,而且我想这个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学龄阶段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对于学龄前阶段,如果家长从识字、诗文背诵、算术、英语单词等作为教育重点,下功夫抓,我想不只是没有看清“渔”与“鱼”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忽视了学龄前孩子的心智特点和人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引入了符号化的抽象东西。而且,这种盲目从众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和潜在影响,也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心智养成。因此,从价值观和教育规律两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 妞妞妈咪

    2013-2-27 15:29:13 使用道具

    道理都明白,但是更想看的是方法。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怎么培养自学能力?怎么发掘孩子自身的内驱力?
  • yannywa

    2013-3-3 22:01:32 使用道具

    完全同意,非理解性的學習,意義不大。教過孩子的大概都知道。只是如何培養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有點摸不到頭緒。
  • 木瑶

    2013-3-4 00:38:59 使用道具

    慢养育,我一向支持
  • gv_1981_gv

    2013-3-4 08:17:33 使用道具

    是啊,我也想探讨探讨方法,比如电脑,电视教育的好坏
  • lalala

    2013-3-4 08:49:37 使用道具

    虽然很赞同,可孩子大了后,面临太多的竞争压力,慢养不了了!这还不是要放弃我原来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