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听后学是错的,那我们连母语都学不会了。按照楼主的意思,都先理解了,那婴儿都不用学语言了。婴儿学语言没有所谓的理解的(比如爱字,我想即使四五岁的孩子都理解不好,但他们就可表达:我爱爸爸妈妈。这个字我是在为人父母后才有了深刻的理解),但都学会自己的母语了,为啥?就是多听,多模仿、多读,很多话的意思都是随着岁月流转,接触的面广了、体会多了,才理解了的,即使大孩子(上小学)也有很多事是不理解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学习和交流。英语磨耳朵,实际上是让孩子多听和把音与物以及事联系起来来学英语(如卡由第一集里有句:I'm getting dressed all by myself.然后画面是卡由自己穿衣服,我儿子一下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孩子学语言都有这种能力的,他们靠的是声音和生活的对应来理解语言,而不是文字)。个人感觉是符合英语规律的,因为,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它和音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熟悉它的发音是必需的。我们很多误区就在于:把学英语当成象形文字(中文)来学——死背字母和语法;把中文(象形文字)当英文来学——拼音。
其实,有很多语言(特别是方言)是没文字,靠的都是口口相传,但这些语言不一样有人说?难道我们学这些语言时(包括母语),都是由父母一字字、一句句给我们解释后,再一字字、一句句跟着说、写的来学的?至少我没见过这样来学说话的。 不要忘了: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基础是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