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四不可学” 女儿曾经对我说,她所在的学校要搞“学雷锋”作文比赛,问我怎么写这类作文。
我说,雷锋有四不可学。
第一,雷锋不分场合做好事,不可学!他坐火车,帮列车员打扫车内卫生;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上,便带病参加义务劳动……这纯属狗拿耗子!打扫车内卫生是列车员的份内工作,你替人家干了,不是在培养懒汉吗?如果我们见个建筑工地便去义务劳动,这不是在夺民工兄弟的饭碗吗?如果你进饭店吃饭却替厨师炒菜、到银行存款却替人家点钞……这社会岂不乱套了吗?
第二,雷锋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做好事,不可学!做好事,并不是每个人的法定义务,但是一个良性社会对每个公民的道德要求。做好事应该是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最好不要带有功利目的。但雷锋做好事,明显带有功利目的,前面讲过,他积极表现,是为了评先进,为了入党,为了提干……我曾经困惑不解的是,雷锋出差的机会相当多,经常坐火车。作为一个小小的班长,怎么有那么多出差的机会呢?仔细看雷锋的事迹才知道,原来雷锋成了典型之后,经常到外地宣讲自己的先进事迹,兄弟部队请,他去;工厂请,他去;学校请,他也去……老讲过去的那点事,未免成了老生长谈,所以他得增加新内容啊,所以才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做好事的机会。这也难怪“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开篇中有句很有名的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雷锋是在故意做好事,做好事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这样的“好人”,“虽善不赏”!
第三,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不可学!雷锋“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那里闪光”,这与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格格不入。将人物化、工具化,是对人的个性的扼杀。如果人人都成了一个螺丝钉,那还谈什么创造力?只能造就千千万万的庸才和蠢材!
第四,雷锋玩忽职守,不可学。有人总结雷锋精神,其中竟有一条是本职工作做得好,要求大家立足本职学雷锋。这个意图固然不错,但是,雷锋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呢?
我们且看看他是如何死的:1962年8月15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以上引自雷锋网站)
指挥倒车,居然将车指挥到了水沟里,而且撞到了凉衣杆,凉衣杆倒下来,竟砸到了他的头上——他怎么这么笨啊!他指挥倒车之时在想什么?是不是在背诵毛主席语录?这分明是一起责任事故,怎么成了因公牺牲了呢?乔安山是他的助手,按说如果车不好倒,应该让助手下车指挥,由他亲自倒车。乔安山倒车出事,雷锋也是有责任的。如果他不是已经树起的典型,起码要追究他一个不负责任甚至玩忽职守的罪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嘛!“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嘛!
只要别老是要拿雷锋写作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