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onderxdq 于 2013-4-9 16:22 编辑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声音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和相应的物体对应起来,才能发挥赋予声音意义,就是条件发射。小朋友假如没有声音和物体的对应关系,那么他是不可理解的,他不能理解这个声音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既然不可理解,是不是无效输入,未必是无效输入。
我们听汉语,能扑捉到这个频率的声音,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大脑已经建立了声音符号和所表达意思的对应。所以我们能听懂。
那长期的听(一天听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有没有效果了,对大人,我知道会让我心烦意乱。对小朋友,我好想有个穿越机,让我体验一下。但是小朋友应该有自我保护机制,那就是忽略。对没有建立条件反射的声音不理会。即无效输入,以前有个妈妈讲过,空白输入。
对于声音,为什么没有人去百度求个真了?说句实话,我讨厌百度,它让我越来越懒,不去思考。可我又依赖它,因为他快,方便。在这里学习理练,也需要求一份真。
得,理练的练错了,错了就错了,可能还需要练习。我写的在别人眼里也是错的。
赚点贝壳吧。美容就不想了。
在人类没有声音之前,也不知道怎么交流的。